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44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单元测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D)(2分)A.拮据./根据.嚼.食/细嚼.慢咽一落.千丈/大大落.落B.栈.桥/饯.别阴晦./诲.人不倦仓皇逃窜./蹿.房越脊C.哄.笑/哄.骗撩.逗/撩.起帘子分.文不值/分.庭抗礼D.掺.杂/悲惨.门槛./衣衫褴.褛歇.斯底里/竭.尽所能(解析:A.jū/ù,jiáo/jiáo,luò/luō;B.zhàn/jiàn,huì/huì,cuàn/cuān;C.hōng/hǒng,liáo/liāo,fēn/fēn;D.chān/cǎn,kǎn/lán,xiē/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A.寒噤笑嘻嘻郑重奇事置之不理B.杜蛎萤火虫莫名其妙狼狈不堪C.潮汛芦苇丛默默无闻迟疑不决D.恣睢厚障壁胡说八道与日具增(解析:A.“奇”应写作“其”;B.“杜”应写作“牡”;D.“具”应写作“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同时也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的所在,是能够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温柔之乡。
生命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使身处异地、漂泊他乡②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故乡③我们才能够在芸芸众生中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④人用情感、智慧与劳动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⑤形成了让世代相依的亲情以及相互守望的生存法则⑥人也总是以最美好的想象来怀念自己的故乡A.②①③⑤⑥④B.②③①⑥⑤④C.④⑤①⑥②③ D.⑤③①⑥②④4.古诗文填空。
(8分)(1)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第四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祀.(sì) 撬.开(qiào) 诘据.(jū) 嗤.笑(cī)B.煞.白(shà) 女婿.(xu) 栈.桥(jiàn) 伶.俐(líng)C.愕.然(â) 别墅.(shù) 折.本(shã) 惘.然(wáng)D.撅.断(juē) 褴.褛(lán) 阴晦.(huì) 髀.间(bì)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语文老师歇斯底里....的讲课,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
C.王莹莹同学迟到后,郑重其事....地向老师作了检讨。
D.俄罗斯外交部强调:俄罗斯对美国的制裁不会置之不理....。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宣布了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在内的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B.据调查,67.1%的受访家长赞同儿童票收取以年龄为准。
C.《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D.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通过阅读来满足自我素养、提升精神需求,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其实,当我们问诗词之“用”时,就已经陷入了功利的计较。
②而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功夫在事外”,莫让眼前的琐屑遮挡了视野。
③一些“无用”的种子,或许有一天会开成有“大用”的花。
④纵使困顿,也不改内心的纯洁、不弃生命的高贵,正是真正的诗意所在。
⑤古人说,“功夫在诗外”,意思是学习作诗,要关心诗外的天地。
第四单元测试卷(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咫.尺(zhǐ) 掩映未雨绸缪.(miù) 破镜重原B.瞥.见(piē) 悖谬毋庸赘.言(zhuì) 前仆后继C.赞誉.(yù) 推祟眼花缭.乱(liào) 雕虫小技D.东隅.(ǒu) 箱箧名留青.史(qīng) 独善其身(解析:A.“缪”应读作“móu”,“原”应写作“圆”;C.“祟”应写作“崇”,“缭”应读作“liáo”;D.“隅”应读作“yú”。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分)A.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邵阳市电力公司提前“热身”,未雨绸缪....做好全市春节保电工作。
B.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他的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D.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解析:B.“不可名状”指不可说出其形状。
用在这里是语义不当;C.“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D.“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望文生义。
)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3分)A.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B.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夫,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内容预览:第四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将下列名句改正后,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
(2分)三顾平烦天下计,两朝开继老臣心。
2. 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2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语感错落有致,语调起伏跌宕(),或壮丽豪迈气势磅bó(),或清丽婉约一咏三叹。
真草隶篆()行,异彩纷呈,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zhàn( )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3.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A、亭亭玉立的大兴安岭绵亘在祖国的东北部。
B、镇上赶集的日子到了,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C、表弟才七岁,他有不明白的事儿,就缠住要问,总要问个山穷水尽才满意。
D、这位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确实出色,她对全班50多个同学,都是那样无所不至的关心。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
(不超过25字)(2分)据报道,在5月31日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0战胜上界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5.根据语境,仿照句子,续写两句,使其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拥有飘逸的白云;,;,。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6.① 好的文学语言善于把抽象的感受形象化。
如李煜把离愁与忧伤写成“ ,”;王安石把坚毅与无畏写入“ ,”;李商隐把执著与奉献写入“ ,”;刘禹锡把达观与积极写入“② ,叶底黄鹂一两声。
③诗言志。
我们可以从《渔家傲》中的“ ,,”体会到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可以从《破阵子》中的“”明白辛弃疾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④俗话说:“ ,”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7.《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化身;《水浒》中的军师“ ”吴用足智多谋……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博的知识。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请将答案用2B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惘.然(wǎnɡ) 褴褛.(lǔ) 阔绰.(chuò) 眺.望(tiào)B.栈.桥(jiàn) 拮.据(jié) 瑟.索(sè) 乱窜.(cuàn)C.胆怯.(qiè) 恣睢.(suī) 寒噤.(jīn) 炊.烟(chuī)D.嗤.笑(chī) 阴晦.(huì) 潮汛.(xùn) 掺.杂(chān)(解析:A.“褛”应读作“lǚ”;B.“栈”应读作“zhàn”;C.“噤”应读作“jì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祭祀箫索应酬置之不理B.黛色鄙夷伶利朦朦胧胧C.瓦楞撬开愕然十拿九稳D.找茬别墅糟踏郑重其事(解析:A.“箫”应写作“萧”;B.“利”应写作“俐”;D.“踏”应写作“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
B.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
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解析:B.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掉其中一个;C.主语残缺,可将前半句改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D.语序不当,将“引发”移至“国内”之前。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人教版)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练习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人教版)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12分)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诘(jié)难狡黠(ji) 藻(zǎo)饰根深蒂固B、汲( xī)取诓(kuāng)骗豁(huō)然吹毛求疵C、怡(yí)情矫(jiǎo) 正嚼(jiáo)蜡咬文嚼字D、滞(zì)碍鄙(bǐ)视傅(fù)彩狂忘自大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B.这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
D.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但专家认为,孩子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不可急功近利。
B.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征决定了网络安全治理和网络违法犯罪之间的较量永远没有终点,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对决的胜败。
C.在今天凌晨结束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广东飞人苏炳添飈出9秒99的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个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D.文学阅读就是这样,在各不相同的故事里,在不断变化的体验里,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补偿,那些沉睡的记忆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豆蔻”指十五六岁的少女,“垂髫”指童年,“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芙蕖”是菊花的别名。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给.予(jǐ)阔绰.(chuò)过瘾.(yǐn)B.恐吓.(hè)愕.然(è)隔膜.(mé)C.嗤.笑(chǐ)栈.桥(zhàn)煞.白(shà)D.脚踝.(huái)髀.骨(bì)惘.然(w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和煦犬吠歇思底里B.潮汛胆怯与日具增C.肥硕鄙夷十拿九稳D.恣雎褴褛狼狈不堪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神态描写)B.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动作描写)C.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
(动作描写)D.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心理描写)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孤独之旅》借一个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普遍规律:磨炼使人不断走向成熟。
B.《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于勒遭遇的描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故乡》描写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痛苦。
D.《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是作者。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B.“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而“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了”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曹文轩,以出色的文笔,荣获2016年‘安徒生奖’。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惘.然(wǎnɡ)褴褛.(lǔ)阔绰.(chuò) 眺.望(tiào)B.栈.桥(jiàn) 拮.据(jié)瑟.索(sè) 乱窜.(cuàn)C.胆怯.(qiè) 恣睢.(suī)寒噤.(jīn) 炊.烟(chuī)D.嗤.笑(chī) 阴晦.(huì)潮汛.(xùn) 掺.杂(chān)(解析:A.“褛”应读作“lǚ”;B.“栈”应读作“zhàn”;C.“噤”应读作“jì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3分)A.祭祀箫索应酬置之不理B.黛色鄙夷伶利朦朦胧胧C.瓦楞撬开愕然十拿九稳D.找茬别墅糟踏郑重其事(解析:A.“箫”应写作“萧”;B.“利”应写作“俐”;D.“踏”应写作“蹋”。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B)(3分)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解析:A项是选择问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三、两个”表示概数,所以应删去顿号;D项应将“她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第四单元检测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2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4分)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寻章摘句①,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jǔ jué) 消化。
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②者,少数则须全读……(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2)解释句中的黑体词(2分)① ②2.下面成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根深蒂固轻而易举袖手旁观开卷有益前扑后继不求甚解味同嚼腊吹毛求疵狂妄自大持之以恒3.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正确的是( )。
(2分)任何人都拥有① ,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② ,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③ ,去运用④ 。
a、好奇心b、创造力c、新思路d、所得的知识A、①b②a③c④dB、①a②b③c④dC、①b②a③d④cD、①c②b③a④d4.默写诗文名句(每空1分,6分)(1)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2)簌簌衣襟落枣花,。
(苏轼《浣溪沙》)(3) ,全仗你抬身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5.(201X山东临沂)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在201X年《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第四单元检测卷1. 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气氛 (f ēn) 绚丽 (q í) 腼腆(ni ǔ)B. 淳朴 (ch ún) 铿锵 (ji āng) 难堪(g à)C. 忠诚 (qi án) 寥廓 (li áo) 讪讪(sh àn)D. 睿智 (ru ì) 木讷 (n è) 害羞 (z ào)【答案】 C【分析】【详解】此题考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提防误读形声字,如“绮”读qǐ而不读qí(骑),“锵”读qi āng而不读 ji āng( 将) ,“臊”读sào而不读 zào ( 燥) 。
得分重点在于平常的积累。
2.阅读下边一段文字,依据拼音把汉字写在括号里。
一世的光阴,该有多少的温馨串织?那些固然转瞬即逝却潮润我眼móu() 的份份感怀,那些即使长远亦不可以忘却的阕阕故事,都会在心中,逐渐积累,逐渐沉diàn() 成一份最凝重、最漂亮、最 ju àn()永的温馨,任光阴侵shí() ,心境变迁,永不会冷视,永久的珍惜。
【答案】眸淀隽蚀【分析】【详解】此题考察对汉字字形的书写及音形变换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
平常要注意抓住形旁与声旁的特点来正确书写汉字,并实时积累。
联合详细语境判断,要注意平常简单混淆的字形,如“眸”不要误写成“谋”,“淀”不要误写成“绽”,“隽”不要误写成“携”,“蚀”不要误写成“食”。
得分重点在于平常的积累,书写要正确、规范。
3. 挨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
巴金的平易是在人生历练事后的________,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品力量的________。
人生如茶,有时________ 也是一种成全。
第四单元测试卷(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咫.尺(zhǐ) 掩映未雨绸缪.(miù) 破镜重原B.瞥.见(piē) 悖谬毋庸赘.言(zhuì) 前仆后继C.赞誉.(yù) 推祟眼花缭.乱(liào) 雕虫小技D.东隅.(ǒu) 箱箧名留青.史(qīng) 独善其身(解析:A.“缪”应读作“móu”,“原”应写作“圆”;C.“祟”应写作“崇”,“缭”应读作“liáo”;D.“隅”应读作“yú”。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分)A.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邵阳市电力公司提前“热身”,未雨绸缪....做好全市春节保电工作。
B.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他的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D.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解析:B.“不可名状”指不可说出其形状。
用在这里是语义不当;C.“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D.“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望文生义。
) 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3分)A.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B.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夫,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C.《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D.《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一直在家乡劳动,经过痛苦的煎熬,与勤劳善良的贺秀莲喜结连理。
(解析:A项“羚羊号”是第一次航海,格列佛没当船长;“他的部下共谋不轨”等是第四次航海的事;“小人国”是第一次航海的事。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B)(3分)A.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
B.“温故而知新”出自课文《〈论语〉十则》,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C.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
不知道该怎么处理?D.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 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解析:A.“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是并列性的补语,所以中间只能用逗号,而不能用顿号;C.无疑而问,句尾问号改为句号;D.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冒号应改为逗号。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
B.备受关注的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5月25日在山东德州举行,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
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解析:B.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掉其中一个;C.主语残缺,可将前半句改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D.语序不当,可将后半句改为“引发国内影视从业者们的深思”。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B)(3分)A.你应邀参加朋友的聚会,因故迟到,你抱歉地说:“不好意思,让您恭候了。
”B.“小伙子,你知道人民广场怎么走吗?”小张热情地说:“路不远,我带您过去吧。
”C.在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小雷的脚,他生气地说:“谁踩了我的脚,赶紧道歉!”D.小华对我说:“你进步很大嘛。
”我得意地说:“那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嘛。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2分)(1)《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5)《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7)《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8)孔子谈论时间易失难得时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8~11题。
(12分)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
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
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
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
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
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9.请在选文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句古诗作为论据。
(3分)【示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0.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2分)。
1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练就的古诗文“童子功”对你的影响。
(3分)【示例】从小打下的古诗文功底,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如我在作文中引用古诗文,语言简洁又有文采,作文多次在校报上发表。
(影响2分,举例1分。
意思相近即可)(二)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12~15题。
(12分)逝去的书信张抗抗①在许多年中,我们依赖书信维持生存。
书信是我们寂寞的日子里稀少的欢乐和光明。
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被我们贪婪嚼碎小心咽下,然后一字不漏地“输入”记忆珍藏。
收信、读信和复信,常须躲闪避开周围警犬般的耳目,使得书信的来去变得隐秘而鬼祟,那仅仅只因为小小的信封承载了最大的私人空间,是充满敌意的生活中唯一的温暖和慰藉,支撑我们度过苦涩难耐的时光。
②那个冬天的小兴安岭,大雪封山,进山伐木的连队和农场断了联系,一连两个月,信件完全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帐篷门口的雪地被盼信的人们踩得邦硬,林中只有飞舞的雪花但没有哪怕一只信封的踪影,寂静和寂寞让人透不过气,每个人都狂躁不安,快被逼得发疯。
暴风雪的夜晚,我们在微弱的烛光下疯狂地写信,写给我们想得起来的任何人。
一只只用饭粒黏的厚信封,在炕席下被压成薄片,一只只薄片积成了厚厚一摞,硌得人腰疼。
我们共同守望着冰雪,却没有邮递员来把那些信接走。
有个宁波女知青是个独生女,她和父母有约,每日互有一信发出,从不间断,没有书信的那两个月,她写的信已塞满了一个个旅行袋,她甚至吃不下任何东西,气息奄奄几乎快要死去。
一个休息日,有男生帮她背着那只旅行袋,顶着风雪步行几个小时到林场的场部去寄信,把那个小邮电所的邮票用得一张不剩。
③很多日子以后,天终于晴了,山沟里突然响起了拖拉机的轰鸣,我们的欢呼声震落了树上的积雪,满满的车厢卸下了我们需要的食品和杂物,还有几只沉重的麻袋——快被撑破的麻袋在几分钟内被无数双手迅速撕开,无数只沉甸甸的信封如泉水“哗”地涌出来,散落在雪地上,然后,一抢而空。
我抢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几封信,信上的邮票已被雪花洇湿。
那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节日,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同一份礼物。
整整一个夜晚,帐篷里鸦雀无声,人人都在马灯下安静地读信,只听见纸页的翻动声和姑娘们喜极的啜泣。
我枕着父母和友人的来信,在心里一遍遍背诵着信上的每一句话。
如今想起来,信上讲的其实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二十多年前那个夜晚,信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使我兴奋不已。
我倾听炉膛中燃烧的木柈在欢快地歌唱,伴着山林里低低的风声,夜色从眼前的信纸上一行行挪移,终是无法入睡,早起的值日生已开始担水扫地,帐篷顶上烟囱的缝隙处渐渐由灰而蓝最后变成一个金黄,天完全亮了,而我还睁大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