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沉性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船舶六大航行性能和船舶结构性能对船舶安全的影响为了确保船舶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和正常航行,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这些航行性能包括浮力、稳性、抗沉性、快速性、摇摆性和操作性。
(一)浮性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的漂浮能力叫做船舶浮性。
船舶是浮体,决定船舶沉浮的力主要是重力和浮力。
其漂浮条件是: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两力应作用在同一铅垂线上。
船舶的平衡漂浮状态,简称船舶浮态。
船舶浮态可分为四种。
1、正浮状态是指船舶首、尾、中的左右吃水都相等的情况。
2、纵倾状态是指左右吃水相等而首尾吃水不等的情况。
船首吃水大于船尾吃水叫首倾;船尾吃水大于船首吃水叫尾顷。
为保持螺旋桨一定的水深,提高螺旋桨效率,一般未满载的船舶都应有一定的尾顷。
3、横倾状态是指船首尾吃水相等而左右吃水不等的情况,航行中不允许出现横倾状态。
4、任意状态是指既有横倾又有纵倾的状态。
(二)稳性稳性是指船舶在外力矩(如风、浪等)的作用下发生倾斜,当外力矩消除后能自行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
船舶稳性,按倾斜方向可分为横稳性和纵稳性;按倾斜角度大小可分为初稳性(倾角100以下)和大倾角稳性;按外力矩性质可分为静稳性和动稳性。
对于船舶来说,发生首尾方向倾覆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一般都着重讨论横稳性。
(三)抗沉性抗沉性是指船舶在一个舱或几个舱进水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不致于沉没和倾覆的能力。
为了保证抗沉性,船舶除了具备足够的储备浮力外,一般有效的措施是设置双层底和一定数量的水密舱壁。
一旦发生碰撞或搁浅等致使某一舱进水而失去其浮力时,水密舱壁可将进水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阻止进水向其他舱室漫延,而不致使浮力损失过多。
这样,就能以储备浮力来补偿进水所失去的浮力,保证了船舶的不沉,也为堵漏施救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快速性船舶在主机输出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尽量提高船速的能力叫船舶快速性。
快速性包含节能和速度两层意义,所以提高船舶快速性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尽量提高推进器的推力和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
1:舱顶在水线以下且封闭的。
进水后舱室充满水,进水量不变,无自由液面。
此类侵水对船舶的稳性和浮态影响较小,可作为装载固体质量来处理。
2:舱顶在水线以上,舱内和舱外水不相同,有自由液面,作为增加液体重量来考虑,并考虑自由液面。
3:舱顶在水线以上,破口在舷侧水线附近或以下,进水后舱内和舱外水想通,水面保持一致。
实质是损失了一部分浮力,用逐步逼近增重法来计算进水后的浮态和稳态。
:4:浮态:船体破损侵水后的最终平衡水线沿船舷距甲板上边缘至少要有76mm的干舷高度。
稳性;对称浸水,当采用固定排水量法计算时,最终平衡状态的剩余稳性高度GM》50mm,不对称时可允许横倾角大于7.
5:舱壁甲板:横向水密舱板所能够达到的最高一层的甲板。
限界线;舱壁甲板上表面以下76mm的线。
分舱载重线:决定分舱长度时的载重线。
可浸长度:沿着船长方向以某一点c为中心的舱,在规定的分舱载重线和渗透率的情况下,以C点所做的舱的长度。
许可舱长:考虑到船长和船舶业务性质对抗沉性要求时所允许的实际舱长,称为许可舱长。
渗透率:舱室实际进水量与理论进水量之比。
6:有区别,因为钢材和面粉的渗透率不同。
7:一:实际装载的渗透率的u值大于规定值二是:船舶破舱浸水钱的载重水线低于规定的分舱载重线。
第五章抗沉性第一节进水舱分类与渗透率船舶抗沉性又称船舶不沉性,是指船舶在一个舱或几个舱进水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不至于沉没和倾覆的能力。
为了保证抗沉性,船舶除了具备足够的储备浮力外,一般有效的措施是设置双层底和一定数量的水密舱壁。
一旦发生碰撞或搁浅等致使某一舱进水而失去其浮力时,水密舱壁可将进水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阻止进水向其他舱室漫延,而不致使浮力损失过多。
这样,就能以储备浮力来补偿进水所失去的浮力,保证了船舶的不沉,也为堵漏施救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不同用途、不同大小和不同航区的船舶,抗沉性的要求不同。
它分“一舱制”船、“二舱制”船、“三舱制”船等。
“一舱制”船是指该船上任何一舱破损进水而不致造成沉没的船舶。
一般远洋货船属于“一舱制”船。
“二舱制”船是指该船任何相邻的两个舱破损进水而不致造成沉没的船舶。
“三舱制”船是三舱破损进水而不致造成沉没的船舶。
一般化学品船和液体散装船属于“二舱制”船或“三舱制”船。
对“一舱制”船也不是在任何装载情况下一舱进水都不会沉没,因为按抗沉性原理设计舱室时是按照舱室在平均渗透率下的进水量来计算的。
所谓渗透率是指某舱的进水容积与该舱的舱空的比值。
所以满载钢材的杂货船,货舱进水时其进水量就会较大地超过储备浮力,就不一定保证船舶不沉。
船舶在破损进水后是否会倾覆或沉没,在一定程度上还与船上人员采取的抗沉性措施是否得当有关。
船舶破损进水后的措施有很多,如抽水、灌水、堵漏、加固、抛弃船上载荷、移动载荷或调驳压载水等。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船舶浮力,有时为了减少船舶倾斜、改善船舶浮态和稳性,常常通过采用灌水或调驳到相应的舱室的办法来达到现代舰船几乎都设有双层底和水密横舱壁,而将整个船体分成几个单独的水密舱室,并在水线以上留有足够的干舷高度,以保持一定的储备浮力。
这样,当某些部分受损进水后,仍可保持一定的浮态和稳性。
第四节《破损控制手册》简介为保证船舶安全,履行SOLAS 公约的要求,本轮编制了《破损控制手册》。
00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静力学》试题A姓名: 学号:_______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 共10分)1、浮性:浮性是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具有漂浮在水面(或浸没在水中)保持平衡位置的能力;2、抗沉性:抗沉性是指船舶在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后仍能保持一定浮性和稳性的能力。
3、方形系数: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与由船长、型宽、吃水所构成的长方体体积之比称方形系数。
4、横倾:船舶自正浮位置向右舷或左舷方向倾斜的浮态。
5、型深:在甲板边线最低处,自龙骨板上表面至上甲板边线的垂直距离。
6、干舷:是自水线至上甲板边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7、纵倾:船舶自正浮位置向船首或船尾方向倾斜的浮态。
8、稳性:船舶在外力作用下偏离其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能自行回复到原来位置的能力称为稳性;9、邦戎曲线:在船纵向每个站号处以吃水为纵坐标,横剖面面积为横坐标,画出相应的A S =f(z)曲线,这样的一组曲线称为邦戎曲线.邦戎曲线用于计算船舶在任意纵倾水线下的排水体积和浮心位置.10、可浸长度:满足船舶抗沉性要求时船舱的最大许可长度称可浸长度。
11、垂线间长:首垂线和尾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12、储备浮力:指满载水线以上主体水密部分的体积,它对船舶的稳性、抗沉性和淹湿性有很大影响。
二、 综合填空题(每题2分 共20分)1.水线面系数表达式为( C WP =A W /LB ),含义是( 与基平面平行的任一水线面的面积与由船长、型宽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 );1.辛浦生第二法的一个计算单元的辛氏系数∑.M.等于(8),而各坐标值前的系数是(1),(3),(3),(1)。
辛浦生第一法的一个计算单元的辛氏系数∑.M.等于(6),各坐标值前系数是(1),(4),(1)。
2.辛浦生第一法的辛氏乘数为 ( 1,4,1 ),第二法的辛氏乘数为( 1,3,3,1 );3.写出三心(浮心、重心和稳心的垂向坐标之间的关系,即稳性高GM 等于(GM=BM+KB-KG );4.LGM MTC L 100⋅∆=称为(引起纵倾1cm 的纵倾力矩),其中L 为(船长),∆为(排水量),GM L 为( 纵稳性高 );5、船舶处于任意状态时,用参数( 平均吃水 )、( 纵倾角 )和( 横倾角 )表示其浮态;5.船舶处于横倾状态时,用参数( 吃水d )和( 横倾角φ )表示该浮态;6.水线面面积曲线是以(各吃水处水线面面积)为横坐标,以(吃水)为纵坐标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它与纵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某一吃水下的排水体积)的大小,其形状反映了(船舶排水体积)沿(吃水方向)的分布情况;6.横剖面面积曲线是以(船长L )为横坐标,以(横剖面面积A 0)为纵坐标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它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该吃水时的排水体积)的大小,它的形状表示(船舶排水体积)沿(船长方向)的分布;7.船舶的初稳心半径与初稳性高是不同的概念,初稳性高表示的是(稳心和重心)之间的距离,而初稳心半径表示的是(稳心和浮心)之间的距离;8.∇=T I BM 称为(初稳心半径),它表示的是(横稳心和浮心)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I T 为(水线面积对于纵向中心轴线的横向惯性矩),∇为(排水体积);8.∇=L L I BM 称为(纵稳心半径),它表示的是(纵稳心M 与浮心B )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I L 为(水线面积对过漂心横轴的纵向惯性矩),∇为(排水体积)。
第五章抗沉性
●第一节进水舱的分类及渗透率
●第二节舱室进水后船舶浮态及稳性的计算
●第三节可浸长度的计算●第四节分舱因数及许可舱长
●第五节客舱分舱和破舱稳性计算
概述
抗沉性要求:军用舰船﹥民用船舶(客船﹥货船我国船舶检验局颁发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有明确规定,以保证安全航行。
§5-1 进水舱的分类及渗透率
一、进水舱的分类
1.第一类舱:舱的顶部位于水线以下,船体破损后海水灌满整个舱室,但舱顶未破损,因此舱内没有自由液面;双层底和顶盖在水线以下的舱柜属于这种情况。
2.第二类舱:进水舱未被灌满,舱内的水与船外的海水不相连通,有自由液面;为调整船舶的浮态而灌水的舱以及船体破洞已被堵塞但水还没有抽干的舱室都属于这种情况。
3.第三类舱:舱的顶盖在水线以上,舱内的水与船外海水相通,因此舱内水面与船外海水保持同一水平面。
这种船体破损较为普遍,也是最典型的情况。
二、计算抗沉性的两种基本方法船舶破损进水后,如进水量不超过10~15%,则可以应用初稳性公式来计算船舶进水后的浮态和稳性,其结果误差甚小。
计算船舱进水后船舶浮态和稳性的基本方法:1. 增加重量法:把破舱后进
入船内的水看成是增加的液
体重量;
2. 损失浮力法(固定排水量
法):把破舱后的进水区域看
成是不属于船的,即该部分
的浮力已经损失,损失的浮
力借增加吃水来补偿。
对于
整个船舶来说,其排水量不
变,故又称为固定排水量法。
三、渗透率
●体积渗透率:
●面积渗透率:
5-2 舱室进水后船舶浮态及
稳性计算
一、第一类舱室
二、第二类舱室
三、第三类舱室
§5-3 可浸长度的计算
●我国《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
则》规定:民用船舶的下沉
极限是在舱壁甲板上表面的
边线以下76mm处,即船舶
在破损后至少应有76mm的
干舷。
●在船舶侧视图上,舱壁甲板
边线以下76mm处的一条曲
线(与甲板边线相平行)称
为安全限界线(简称限界
线)。
●限界线上各点的切线表示
所允许的最高破舱水线(或
称极限破舱水线)。
一、计算可浸长度的基本原
理
二、可浸长度曲线的计算
1.绘制极限破舱水线
在邦戎曲线图上,先画出计
算水线和限界线,并从限界
线的最低点画一条水平的极
限破舱水线P。
然后在首尾垂
线处,自P线向下量取一段
距离z,其数值可近视的按下
式估算:z=1.6D-1.5d 其中
D-舱壁甲板的型深,d-吃水,
在距离z内取2~3个等分点。
并从各等分点作与限界线相
切的纵倾极限水线
1F,2F,3F,1A,2A,3A等。
通常极限破舱水线约取7~10
条,其中尾倾水线3~5条,
水平水线1条,首倾水线3~4
条。
这些破舱水线对应于不
同舱室进水时船舶的最大下
沉限度。
2.计算进水体积及纵向坐标
●在邦戎曲线上,分别量取计
算水线及破舱水线的各站横
剖面面积,并用数值积分法
分别计算出相应于计算水线
和极限破舱水线的排水体积
和▽1,以及对于中横剖面的
体积静矩M和M1,即可求得
破舱的进水体积及形心纵向
坐标:
●计算各破舱水线下的进水
体积及形心纵向坐标,并将
结果绘制成进水舱的邦戎曲
线。
3.计算进水舱的可浸长度
●
如图:先画出极限破舱水线
W1L1在x i附近一段的横剖面
面积曲线及该段的积分曲
线,然后,在x i处作一垂线
与积分曲线相交于O点,在
该垂线上截取CD=v i,并使
面积AOC=BOD,则A点和
B点间的水平距离为可浸长
度。
同时该舱中点至中横剖
面的距离x也可在该图上量
取。
4.绘制可浸长度曲线
●根据算得的各进水舱的可
浸长度及其中点至中横剖面
的距离,在船体侧视图上标
出各进水舱的中点,并向上
作垂线,然后截取相应的可
浸长度为纵坐标并连成曲
线,即得可浸长度曲线。
5-4 分舱因数及可浸长度
●在《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
则》中采用一个分舱因数F
来决定许可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