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1)
- 格式:ppt
- 大小:888.50 KB
- 文档页数:10
名人故事:李嘉诚塑胶花大王李嘉诚的故事总是十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李嘉诚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
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失败的最终承担者也只有董事长本人。
企业的成败都与李嘉诚的关系不大,这使十分渴望向社会证明自身价值的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
因此无论老板怎样赏识,再三挽留,他都决意要离开,他要用自己平日点滴的积蓄从零开始,自己来亲自创业。
1950年夏天,说干就干的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五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由此起步,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创业之路。
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以"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发了几笔小财。
但不久之后,一段惨淡经营期来临了。
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忽略了商战中变幻莫测的特点,他开始过于自信了。
几次成功以后,他就急切地去扩大他那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工厂亏损愈来愈重。
过快的扩张,承接订单过多,加之简陋的设备和人手不足,极大影响了塑胶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愈来愈严重的次品现象。
于是,仓库开始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的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寻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赔。
从做生意开始就以诚实从商、稳重做人处世的李嘉诚付出的代价是很惨重的。
这种代价几乎将李嘉诚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
这段时间,痛苦不堪的李嘉诚每天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皮眼,忙着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应付不断上门威逼他还甭原料费的原料商,应付不断上门连打带闹要求索赔的客户,以及拖家带口上门哭哭闹闹、寻死觅活要求按时发放工资的工人们。
李嘉诚是一位怎样的领袖李嘉诚的父亲对李嘉诚的嘱托: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李嘉诚所属的长江集团,自1950年创立以来,从未亏损过一个铜板;敬重财富;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人生信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基金会作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与新老朋友相交时,都要诚实可靠,避免说大话。
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宁可不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赌一赌;李嘉诚说: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才去做。
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五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有这种准备。
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关于那些人物的书。
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人生自有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
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李嘉诚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
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思考未来。
那些好的坏的,即将发生的,他都要假设一遍,直到每个问题都有预留答案为止。
所以当危机来临时,他早就胸有成竹,而当形势大喜时,他也不骄不躁;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到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
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
其中一位跟了李二十余年的高管回忆,李决断非常之快,但并不是个咄咄逼人的人,他很会倾听下属的意见,“如果你是对的,他会听你的,而不是坚持他的”。
介绍李嘉诚最好的书
李嘉诚是华人商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经历和智慧让人敬佩。
他的成功之道不仅仅在于他创立的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在他的一生中,他也是一位非常热衷于学习和阅读的人。
在他的书单中,有一本最为推荐,那就是《李嘉诚自述》。
这本书是李嘉诚自己撰写的自传,他在书中诚实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创业历程以及面对挑战时的智慧和决策。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李嘉诚的思想、价值观和商业哲学。
《李嘉诚自述》中,李嘉诚提到了自己对于成功的定义和追求。
他强调了勤奋和坚持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他的工作原则和经验。
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诚信、专注和创新,同时也强调了团队合作和正确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书中,李嘉诚还分享了他面对挑战时的思考和决策过程。
他强调了积极心态和应对变化的能力,以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他的经验和智慧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除了商业方面,李嘉诚在书中也谈到了他对于家庭、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关注。
他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下一代的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强调了回馈社会和帮助他人的责任。
总的来说,《李嘉诚自述》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
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李嘉诚的思想和智慧,从他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商界人士,也适用于任何一个渴望成功和成长的人。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生活中,李嘉诚的智慧都能给予读者宝贵的指导和启迪。
1、李嘉诚(14岁辍学)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
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
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
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
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2、赵本山(童年学艺)1963年赵本山母亲病逝,父亲远走他乡,几乎成为孤儿,开始跟二叔(盲人)学艺。
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
苦难的童年是他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赵本山17岁入公社文艺宣传队,又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后借调西丰县剧团主演二人转。
1957年10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小品演员、东北二人转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
2016年1月25日在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赵本山被推选成为第八届曲艺家协会主席团副主席。
1982年,赵本山主演拉场戏《摔三弦》,一举成名。
1990年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其中十五次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
1999年由个人投资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获得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赵本山获最佳男演员奖。
2003年,赵本山首倡“绿色二人转”,并创立了以演出“绿色二人转”为主的“刘老根大舞台”。
3、沈从文(小学毕业)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李嘉诚的励志故事的启示李嘉诚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嘉诚的励志故事的启示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说起李嘉诚的励志故事,不得不说他幼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幼年时期的李嘉诚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
那时候中国处于艰难的抗战时期。
李嘉诚作为长子,在失去父亲之后,不得不中断学业,外出打工,担起家庭的重担,那时候他才14岁。
李嘉诚一开始在亲戚的钟表店当学徒,聪明的李嘉诚虽然年纪小,但是他懂得察言观色,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似乎超出了成年人的想象。
经过大约三年的磨炼,17岁的李嘉诚开始从事推销员的工作。
从此越做越顺,凭借自己坚强的性格,在推销员这个职业做的风生水起。
现在看来,当今很多杰出企业家都有从事过推销员的工作。
因为,推销其实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工作,不仅需要高智商还需要高情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
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嘉诚的励志故事,非常值得现在年轻人去思考,去学习。
特别是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没有学习精神,不去积极主动拥抱变化,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么真的很容易会被时代的浪潮淘汰。
在职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需要随时充电,补充能量。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因为知识经济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
延伸阅读:李嘉诚的人物评价相比巨额慈善资产而言,李嘉诚对慈善事业更大的贡献还在于他的培育、建立奉献文化,正如过去以华人首富激励并无形间为无数人改变命运提供精神支撑和经验参考一样,如今的李嘉诚更以华人首善鼓舞人们并无形间引领越来越多有力量的人在成就自我的同时造福社会。
而这种精神层面近乎无远弗届的正能量影响,可以说才是李嘉诚对中华民族乃至更广世界的最大贡献。
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人生智慧李嘉诚自1988年开始一直是世界华人首富,10多年来,他已经成为华人圈里最耀眼的商界领袖。
作为成功的商人,李嘉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个逃难到香港的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历经茶楼跑堂、钟表店店员、五金行小业务员、塑胶花工厂主……直至当今这位连股神沃伦、巴菲特都赞誉有加的华人首富的经典神话。
对我们而言,“李嘉诚”不仅是财富的代名词,更是创造财富的代名词。
所以,学习李嘉诚便成了一种诱惑:普通人、创业者、事业有成者,都无人能抵挡住这种诱惑。
李嘉诚的经营智慧,是适合中国人学习和借鉴,他白手起家的历史最适合普通人研究和模仿。
李嘉诚的人生智慧已成为千千万万为事业苦苦奋斗的中国人的指路明灯。
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李嘉诚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他仍自学不辍,回家仍必做两项功课,一项是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一项是就寝前的阅读。
“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
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花90%先考虑失败: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
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可能带给企业极大损害,所以当一个项目发生亏蚀问题时,即使所涉金额不大,我也会和有关部门商量解决问题,所付出的时间和以倍数计的精神都是远远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讲,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你这个表就会停顿。
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
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此外,有一句话,我牢牢记住:“穷人易过,穷生意难过”(你再穷,你不能吃好的白米,你可以买最便宜的米,还是可以过,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最便宜的菜;但是穷生意很难,非常难)。
李嘉诚演讲稿全文我希望你们能在外面过上好的生活,能奋斗出自己的成就,自然绝大多数的我们是平凡人,我也希望你们不要浪费青春,没有奋斗目标的工作,该回来就回来,该换掉就换掉。
很多人会认为打工其实不是投资,强烈反对这种看法,其实打工才是最大最笨拙的投资。
人生最难得的是什么 ?除了我们的青春还有什么更难得 ?很多人都抱怨我穷,我没钱想经商又找不到资本。
多么的可笑 ! 其实在你身上就有着一座金山 ( 无形财富 ) ,可是你不敢认同。
宁愿淹没也不敢利用。
宁愿委委屈屈地帮人打工,把你的财富双手拱让给了你的老板。
我们试想一下,有谁生下来上天就会送给他一大堆金钱的 ?我以前问过我的一个朋友为什么不去打工 ?他的回答很惊人:“说句冒罪犯的话,出去打工几乎就是笨拙浪费青春 ! ”为什么你向来是打工仔 ?由于你安于现状 ! 由于你没有勇气,你天生胆寒怕事不敢另择它路 ! 所以你是打工仔 ! 由于你没有一往直前,没有超越自我的精神 ! 所以,你还是一个打工仔 ! 你想过了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贫穷的命运,可是你没有做 ! 由于你不敢做 ! 你惧怕输,你惧怕输的一穷再穷 ! 你最后不敢想,还是在打工,所以你还是打工仔!!! 你努力了,你拼搏了,你抱着壮心弘愿。
结果你没看到料想的成就 ! 你放弃了 ! 你只还是一个打工仔 !用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时间自由,空间自由,而且财务自由。
人生在世,不是拥有多少金钱,而是做了多稀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才不枉此生。
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实现目标。
同样都是奋斗,回望自己这几年来的努力你今天的现状满意吗 ?在用三年的目光看过去,今天仍旧这样的话,三年后是不是跟今天没什么不一样。
可是改变一个方向,用同样的时间去努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那回报是不是跟今天不同样,只有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才不会碌碌无为一辈子。
有的人总问,为什么自己总是摆脱不了目前的困境,那是由于你向来不做出一个方向的改变,你的努力同样连续保持原状。
潮汕人物介绍之一:“长江巨头”李嘉诚在汕头市有一家很先进的医院叫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过老百姓都管它叫“李嘉诚医院”,可见汕头人都知道李嘉诚对家乡的大恩大德。
要介绍潮汕人,第一个当然要介绍李嘉诚,这无疑已成为惯例。
2006年,汕头人评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城市名片,评选结果为:工夫茶、潮剧潮乐、潮菜、潮商、觉石风景区、南澳岛、百载商埠、北回归线标志塔、李嘉诚与汕头大学、中国玩具礼品城。
李嘉诚的威望,已经足够使他成为汕头的城市名片,他使潮汕地区告别了没有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历史,而这个地区的人民对教育几乎有着狂热的信仰。
我常常会去汕头大学打球,我甚至已经为退休之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在这里研究潮学,当然,这是梦想。
关于李嘉诚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了,不需要我再进行考证研究,下面我直接转载一篇文章。
[转载]全球十大富豪的华人——李嘉诚先生(潮汕海内外名人网)李嘉诚先生在华人地区里,大概无人不晓李嘉诚的大名。
这位风云人物的创业史——从卖塑料花开始发展到在房地产业界倒转乾坤——也可谓街知巷闻。
李嘉诚这个名字,对于香港人来说更加意味着是财富。
“扶助内地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是我最大的心愿,未来我的奉献一定会比过去的十年大大增加。
终此一生,我要一路这样做下去。
”这是李嘉诚先生对祖国人民立下的精诚承诺。
他这么说了,也一直这么做了。
发展和奉献是李嘉诚先生一贯遵循的信条。
发展是为了更多的奉献,奉献能促进更大的发展!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潮安县城北门街面线巷(今属湘桥区)一个书香世家。
1940年移居香港,1943年辍学,当过学徒和推销员.1952年创办长江塑胶厂。
1972年7月,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1月1日推出股票上市,扩大公司资产。
1979年购入英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2.4%的股权,成为第一个入主英资财团的中国人。
从1986年起名列香港首富,进入世界华人超级富豪前列。
1992年,他投资35亿元于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区改造项目;同年,长江实业集团投资32亿对北京城南马家堡与城东长营乡进行改造;1995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挥师上海,投巨资于货柜码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