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简本
- 格式:pdf
- 大小:805.60 KB
- 文档页数:15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清华大学二零一五年十一月1第1章总则1.1 项目背景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
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1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2.1 指导思想按照“合理布局、统一监管、总量控制、集中治理”的原则,本次研究重点关注规划分析、园区开发回顾及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等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及周边区域规划(2018-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〇一八年八月目录1总则 (2)任务由来 (2)评价目的 (2)2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 (3)规划方案概述 (3)规划分析 (12)3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4)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4)环境影响识别 (14)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18)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9)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20)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2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 (20)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2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6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21)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合理性分析 (21)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性分析 (22)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 (22)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22)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2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3)水环境保护措施 (23)声环境保护措施 (23)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24)开展退二进三企业用地土壤整治 (2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4)8评价结论 (25)1总则1.1任务由来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重要交汇节点,是江苏省“承东接西”“联南接北”的重要枢纽。
规划建设好江北新区,有利于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有利于统筹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促进跨江发展和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示范作用;有利于我省更好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及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本1.1工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江陵县位于荆州市区东南部,长江中游北岸,东邻潜江市和监利县,南接石首市,西与公安县一江相隔。
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国土面积1032.2平方公里。
荆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审时度势,作出了“工业兴市”的战略决策。
江陵县根据“工业兴市”的精神集中力量搞好投资环境建设,构建优势区位,形成吸引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的强大动力,为了有利于企业的分工与协调,推动相关产品形成“产品链”,提高产业组织水平,加强工业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实现基础设施、中介服务和辅助服务共享,选择了江陵工业园区这一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合理,用地条件良好的区域,用于江陵县的工业发展。
规划江陵县工业园区位于郝穴镇城区东部,北起江陵大道、南止楚江大道、西临规划的二号路,东止规划楚江大道东650米,本次规划范围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长2.4公里,总用地面积4.52km2。
目前工业园区工业项目主要沿江陵大道两侧分布。
1.2开发区规划方案工业园用地面积 4.52平方公里,规模较大,其主要功能为工业生产,工业用地达 2.66平方公里,按照“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的平均经济密度计算,工业园区建成后可提供60亿元的工业产值。
本次规划的期限:近期为2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工业园区布局结构相对集中,根据现状招商情况和限制三类工业进区的原则,规划四类工业分类布置工业项目:轻纺织工业区、汽车机械工业区、电子工业区和高新产业园。
远期逐步完善工业园区道路路网及综合管网设施,提高工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综合优势明显的外向型工业园区。
1.3园区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本次评价对各监测点SO 2、NO 2 一次值及PM 10、SO 2、NO 2、TSP的日均浓度进行计算单项污染指数,SO 2、NO 2 一次浓度值及PM 10、SO 2、NO 2、TSP的日均浓度值污染评价指数均小于1,表明监测期间,评价区域内的SO 2、NO 2 一次值及PM 10、SO 2、NO 2、TSP的日均浓度监测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96)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说明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
大连恩田金属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二OO七年六月目录1.总论 (5)1.1.评价项目由来及评价目的 (5)1.2.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5)1.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7)1.5.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环境保护目标 (7)1.7.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建设项目概况 (8)2.1.项目名称 (8)2.2.建设性质 (8)2.3.建设位置 (8)2.4.投资规模 (8)2.5.占地面积及建设内容 (8)2.6.产品名称及规模 (8)2.7.原辅材料的消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生产设备及辅助生产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公用工程 (9)2.10.人员配置及其它 (10)3.工程分析 (10)3.1.生产工艺介绍 (10)3.2.施工期污染源、污染物调查分析 (24)3.3.营运期污染源、污染物调查统计 (26)3.4.原厂生产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环境概况 (31)4.1.自然环境概况 (31)4.2.社会环境概况 (31)4.3.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31)5.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31)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31)5.2.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6.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33)6.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3)6.2.水环境影响预测 (34)6.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35)6.4.粘结剂及原辅材料硫酸的影响分析 (35)7.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40)7.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40)7.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44)8.清洁生产 (55)8.1.清洁生产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肃宁县经济开发区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书2019年5月目录1 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2)1.3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3)1.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4)1.5评价内容与重点 (4)1.6评价标准 (4)1.7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1.8环境保护目标 (9)2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10)2.1自然环境概况 (10)2.2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16)2.3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3)2.4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4)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5)3.1施工期建设内容及产污环节分析 (25)3.2项目工艺介绍 (27)3.3主要污染源强及治理措施 (31)3.4非正常工况污染物排放情况 (35)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6)4.1调查与评价范围 (36)4.2水文地质试验 (36)4.3地下水流场 (39)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9)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9)5.1地下水水位影响预测 (49)5.2地下水水质影响预测 (50)6结论及建议 (59)6.1结论 (59)6.2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60)1 总论1.1项目由来肃宁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站,拟建于河北肃宁经济开发区内,项目四周具体为:南侧偏西紧邻拟建的尚村镇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项目,南侧偏东为空地。
规划用地面积34.11亩(约22743.74m2),总建筑面积2316.14m2,总投资7543.4万元,项目拟在2019年10月竣工。
新建1个处理规模为3600m3/d的污水处理站,给水及消防工程(生产水池有效容积1700m3,消防水池有效容积900m3),园区开闭所(1600kV A的变压器2台),换热站,1栋建筑面积1368m2的物业大楼及其配套的公用设施。
拟建项目特点为集中供水、供电和污水集中处理。
污水集中进行处理,降低了毛皮鞣制染色企业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企业为肃宁兴艺皮草硝染有限公司、肃宁县善有供热服务有限公司、宁县意丹龙皮草有限公司);供水来源为现有水井地下水,在河北省这个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较大。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八年五月1 .任务由来与规划概述1.1 任务由来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位于睢宁县城区西郊,距县城中心3公里,西侧为桃园镇、庆安镇,南侧为桃园镇,北侧为梁集镇。
2006年4月,省政府批复“苏政复[2006]35号”睢宁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南临南环路、西至朱官路西450米、北至北环路、东与睢宁县城区相接。
2008年6月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获得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苏环管[2008]133号),园区的主要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轻纺服装、建材、精细化工、轻工、信息产业、机械加工及现代物流业。
2006年8月,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20号”批复睢宁经济开发区面积为600公顷。
开发范围为东至江阴路、南至徐沙河、西至白塘河、北至北环路。
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发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公告2018年第4号)》,核准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面积为300.88公顷,批复主导产业为白色家电、皮革皮具、纺织。
200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徐州皮革制品集聚区的批复》(徐政复[2009]49号文)同意在睢宁经济开发区设立徐州皮革集聚区,2010年1月皮革集聚区环评获得徐州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徐环项[2010]13号”,总产量限制为加工200万张生皮(折标准牛皮)、400万张蓝湿皮(折标准牛皮),集聚区总用地面积约195.55公顷。
2016年2月“睢政发[2016]39号”批复成立金城街道办事处,睢宁经济开发区扩大管辖范围,管辖区总面积63.98平方公里。
考虑到空间的完整,本次规划开发范围为30.51平方公里(包含“公告2018年第4号”全部300.88公顷)。
主导产业为白色家电、皮革皮具、生物医药、印染、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等。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丹阳经济开发区环评及环保规划报告书的审批意见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丹阳经济开发区环评及环保规划报告书的审批意见(苏环计[96]67号)丹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你委《关于要求对<丹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进行评审的报告》(丹开委发(1996)36号)及补充完善后的《江苏省丹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收悉,经研究,审批意见如下:一、补充完善后的环评报告书及环保规划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对现状的评价详实准确,结论可信,据此提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基本可行,可以作为开发区开发建设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二、开发区必须严格限制水污染项目进区。
丹阳市政府应加强对新九曲河沿岸荆林、访仙等乡镇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的管理,保护开发区及丹阳市区的饮用水源地。
三、原则同意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口设置在新九曲河口下游100M处的方案。
开发区应加快污水处理厂的论证、设计和建设工作。
在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开发区污水应通过排放管网直接排入苏南运河,不能排入新九曲河。
四、开发区应按环保规划及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尽快实施集中供热、供气,加强对区内现有大气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气污染项目的发展,并注意提高区内植被覆盖率。
五、开发区应结合丹阳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将环保规划列出的各项措施分年度纳入开发区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区内环境管理机构及各项管理制度。
请镇江市环保局、丹阳市环保局加强对开发区环保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结束——。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开发区规划概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碧溪镇,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发展目标为:通过有效的政府引导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依托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港城协调、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型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发展基地、绿色生态产业新城。
开发区产业定位为:开发区第二产业在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集中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电子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商贸金融业、研究与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区与开发区服务业的互动,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水平。
本次评价开发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常太边界,西至浦江路,南至碧白塘、扬子江大道、建新塘、通闸路及通港路,北至长江,总面积为59.74平方公里。
2开发区开发现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遵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准入门槛引进入区企业。
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实施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滨江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标准排放。
一般工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开发区采用集中供热,并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燃料,为开发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区在环境管理上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工作,成立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中心,编制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验收,已经形成生态工业雏形,2011年6月经环保部同意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整体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开发区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及周边区域规划(2018-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〇一八年八月目录1总则 (2)1.1任务由来 (2)1.2评价目的 (2)2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 (3)2.1规划方案概述 (3)2.2规划分析 (12)3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3)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4)3.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4)3.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4)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4)4.1环境影响识别 (14)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18)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9)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5.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20)5.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20)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 (20)5.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21)5.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6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21)6.1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合理性分析 (21)6.2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性分析 (22)6.3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 (22)6.4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22)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23)7.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3)7.2水环境保护措施 (23)7.3声环境保护措施 (24)7.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24)7.5开展退二进三企业用地土壤整治 (24)7.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5)8评价结论 (25)1总则1.1任务由来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重要交汇节点,是江苏省“承东接西”“联南接北”的重要枢纽。
规划建设好江北新区,有利于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有利于统筹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促进跨江发展和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示范作用;有利于我省更好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及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关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07年11月28日,我部在常州市主持召开了《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
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共15人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对报告书进行了评审。
根据审查小组的评审结论,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准面积5.63平方公里,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区北部。
《常州市新北区高新分区规划》的规划年限为2006—2020年,近期为2006—2010年,规划范围包括国家核准的高新区、薛家工业集中区及附近行政办公、居住商贸区域,规划面积46.4平方公里。
其中,工业用地14.96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建设12.65平方公里。
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常州市政治中心、城市北部商贸文化副中心、高新技术产术示范园区和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新城区、主要发展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精密仪器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规划拟形成以常州市行政中心为核心,通江路和城北干道为两轴,高新居住区、高新区西区、研发科教区、中华恐龙园旅游休闲区、龙虎塘道口市场物流区三个园区的“一心、两轴、三片、五区”的发展格局。
二、报告书在对区域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识别规划实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了污染源强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了规划实施后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及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并从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高新区选址、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等的合理性,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建议、项目准入条件和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及对策。
报告书采用的评价方法基本正确,对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较合理,提出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原则上可行,评价结论总体可信。
三、从总体上看,该规划与《常州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协调。
江苏省通州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总论1.1任务由来江苏省通州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6月,是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的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部分位于通州市城区南部,部分位于黄海海滨。
规划及规划控制区域包括:中心区(金沙横河以南、通吕运河以北,竖石河以东至通掘公路东800~1500m)、西区(银河西路以南、通吕运河以北,竖石河以西、金江大道以东)、南区(通吕运河以南至通州界,西至金江大道,东至进鲜港)、滨海工业区(汤三公路以东,黄海海堤以西、老通州盐场南部边界以北,黄海以南,总面积为77.5km2。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重点发展电子、机械汽配、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产业集聚型产业。
在西区、南区、滨海工业区按不同功能分别规划了电子器件工业园、机械汽配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轻纺工业园、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以大项目为龙头,最后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园→产业基地的基本开发模式。
1.2评价范围(1)大气:开发区并向周边扩展3km。
(2)地表水:通吕运河上至正场大桥,下至进鲜港,约6.5km范围;长江新江海河闸上游10km至海门市自来水厂取水口,约16.5km范围;团结河上至汤三公路桥,下至团结港,约3.5km 范围。
(3)声环境:开发区及周边200m范围。
(4)生态环境:开发区并向周边扩展1km1.3评价期限近期为2008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预测评价以近期为主。
1.4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见下表:1.5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保护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人群不受环境污染的直接和间接危害;空气、水和声环境达相应的功能标准;开发区和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1)大气环境重点保护目标:华山花苑、原金乐镇区、世纪大道以东行政与居住区、金沙镇区、金西镇区、正场镇区、姜灶镇区、金余镇区、袁兆镇区、滨海工业区管委会、滨海中心居住区、警站村、双闸村、海晏村、公平村、新兴村。
(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通吕运河通州大桥至进鲜港段,新江海河通州段,金沙横河世纪大道以西段,竖石河金沙横河以南段,通甲河,进鲜港,团结河汤三公路以东段,新中闸河汤三公路以东段。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二O一三年十一月本简本内容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并经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
建设单位: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目录一、项目概况 (1)1.1任务由来 (1)1.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2)二、开发现状回顾 (1)2.1开发区用地现状与用地规划执行情况 (1)2.2开发区长江岸线利用现状 (3)2.3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3)2.4基础设施现状 (3)2.5污染源现状 (5)2.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2.7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7)三、规划概述 (9)3.1规划目标及产业定位 (9)3.2规划范围及规划时段 (10)3.3人口规模预测 (10)3.4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 (10)3.5基础设施规划 (13)四、规划方案分析 (15)4.1与上层发展政策及法规相容性分析 (15)4.2与镇江市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6)4.3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6)4.4与化工园区相关文件的相符性分析 (16)4.5开发区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合理性分析 (16)4.6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与现状的对比分析 (17)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8)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8)5.3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8)5.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9)5.5生态影响分析 (19)5.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9)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9)七、公众参与调查 (20)八、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21)九、开发区规划综合分析论证 (22)9.1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22)9.2规划目标合理性分析 (23)9.3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23)9.3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23)9.4规划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24)9.5环保基础设施合理性分析 (24)十、优化调整建议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4)10.1优化调整建议 (24)10.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7)十一、总结论 (27)一、项目概况1.1任务由来江苏省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镇江市的东翼,紧邻长江,是镇江市重要的工业园区。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5年5月,巴州提出库尉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库尉一体化的载体,将原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石化工业园区、尉犁西尼尔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2005年11月,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开发区横跨库尔勒市和尉犁县,位于库尔勒市东南郊,距库尔勒市最近距离为7公里、距火车站5公里、距南郊机场6公里,石油铁路专线和218国道横穿区内。
开发区地理位置见图1-1。
一、规划内容简述规划范围为:东至东环路、西尼尔水库,南至光明路、春晖路,西至石化路、飞机场路和望飞路,北至北环路。
规划面积为80.23平方公里。
规划采取“5+2+3”的总体功能结构,即五个产业园区、二个服务区、三个配套居住区。
规划范围及总体功能结构见图1-2。
规划将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以天然气化工为特色、融纺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开发区,其中以天然气化工和棉纺织为主导产业。
二、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1)大气环境影响A、常规污染物开发区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烟尘产生和排放量很低。
开发区内常规污染物排放源主要包括美克热电厂和泰昌热电厂。
在做好两个热电厂除尘措施的前提条件下,将不会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影响。
B、特征污染物开发区内化工行业和企业为特征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特征污染物包括烃类、醇类、酯类、苯系物等有机物,以及Cl2、HCl、H2S和NH3等。
这些特征污染物通过有组织或无组织形式排放,特别在不利气象的条件下,可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尤其对敏感点会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加强开发区主要化工企业工艺废气的治理措施和管理力度,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2)水环境影响①地下水环境开发区地下水污染源主要为区内工业企业排放废水。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盐城经济开发区环评及环保
规划的审查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1997.12.02
•【字号】苏环计[1997]75号
•【施行日期】1997.12.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盐城经济开发区环评及环保规划的
审查意见
(苏环计[1997]75号)
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你委《关于请求审核批准〈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和〈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的报告》及补充件收悉。
经研究,审查意见如下:
一、补充修改后的开发区环评及规划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价结论可信,据此编制的环保规划目标明确,方案措施可行,可以作为开发区开发建设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二、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中应遵守国家、省、市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污染物控制标准;禁止引进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工业项目。
三、开发区应对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合理分配新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应尽快建设集中供热,供气及污水处理厂等集中处理设施,保证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开发区应尽快将该规划上报市政府批复,并建立健全区内的各项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切实增加环保投入,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五、请盐城市环保局加强对开发区环境的监督管理。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日。
环评计划书(共五篇)第一篇:环评计划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安排及进度计划书1、实地踏勘现场;2、收集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开发利用方案、相关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其他资料;4、样方调查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5、编制项目自然保护区专篇;6、将自然保护区专篇提交省环保厅生态处;7、省环保厅生态处组织评审专家踏勘现场;8、省环保厅生态处组织评审专家对自然保护区专篇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意见;9、环评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报告,将报批稿报送省环保厅生态处;10、省环保厅生态处对自然保护区专篇进行批复11、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省环保厅环评处;13、省环保厅环评处委托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审;14、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评审专家踏勘现场;15、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评审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意见;16、环评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报告,将报批稿报送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17、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出具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审意见;18、永靖县、临夏州环保局出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查意见;19、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预审意见、技术评审意见、自然保护区专篇批复文件报送省环保厅环评处;20、省环保厅环评处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时间安排:编制报告需2个月时间,样方调查及现状监测最快需2个月时间,协调加评审2个月时间,共需6个月时间。
篇二:环评工作计划昊源集团化肥分公司二oo七年八月份工作计划scr-13 昊源集团化肥分公司二oo七年八月份工作计划 scr-13 编制/日期:生产办/2007、7、31 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产办文件控制记录编号:scr-13 昊源集团化肥分公司二oo七年五月份工作计划scr-13 昊源集团化肥分公司二oo七年五月份工作计划 scr-13篇三:环评工作方案环评工作方案1、贵单位工作程序(1)与环评单位签订合同;(2)为环评单位提供环评所需资料,如锅炉原有环评资料、排污监测报告等;(3)报告报审版报送藁城市环保局,藁城市环保局提出修改意见;(4)根据藁城市环保局修改意见,可能需要贵单位提供相关补充资料;(5)报批版报告报送藁城市环保局批复。
1总论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称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原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
1993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5年9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区内建立了国家级的“中国徐州民营科技园”,199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区内建立了“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一区两园”构成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徐州市重点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基地。
2001年6月调整区划后,面积扩大至25.9平方公里。
徐政发[2005]84号“市政府关于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管辖的通知”规定将鼓楼区大黄山镇、大庙镇的人、财、物建制交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
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辖区面积由25.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2.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和3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6.8万人,成为徐州市市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于2004年对开发区一期环评进行了批复。
开发区一期面积为19.8km2,北起京杭大运河,南至扬山、老龙潭山脊线,东界引线河,产业定位为高新机械、电子、轻工、新型建材和信息、生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
2007年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开发区一期19.8km2的基础上,扩区建设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开发区二期大至范围为:北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开发区一期西边界,南至规划路,东至大庙居住组团(安然山以南),面积为60km2,产业定位为:光伏特(多晶硅、单晶硅、光电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港口物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与制造、特种汽车工业。
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于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开发区环境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苏环管〔2008〕56号)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徐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与环评批复要求的执行情况,实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了《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回顾性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性评价面积为整个开发区一期、二期规划的79.8 km2,并于2010年5月获得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江苏省天宁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江苏省天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江苏常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3)1.1 任务由来 (3)1.2 评价内容与重点 (4)1.3 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5)第二章规划概述与规划分析 (6)2.1 规划概述 (6)2.2 规划协调性分析 (7)第三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3.1 区域基础设施概况 (8)3.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3.3 规划范围发展现状 (9)3. 4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9)3.5 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9)第四章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系统分析 (10)4.1 清洁生产 (10)4.2 循环经济 (10)4.3 产业分析 (11)第五章公共参与 (12)第六章规划方案论证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4)6.1 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14)6.2 优化调整意见 (14)第七章总结论 (15)第一章总论1.1 任务由来江苏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由成立于1992年的原常州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成立于1993年的常州东南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归并整合而成。
开发区位于常州市区东部的青龙和雕庄两个街道内,根据原东南经济开发区和原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地理区位分为青龙片区和雕庄片区两个区,北区北至青龙街道北界、南至湾戚路(现称东方西路)、东至青龙街道东界、西至横塘河,共15.15km2;南区为完整的雕庄街道,共10.57km2,开发区规划面积共计25.72km2(附图0-1)。
成立之初,开发区规划重点发展电力装备、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青龙片区着重发展电力装备和现代纺织业,雕庄片主要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为主导,并发展大型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生产资料市场。
2007年,天宁经济开发区管委托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编制了《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08年8月获得江苏省环保厅批复。
由于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历史局限性、不确定性等问题,开发区发展定位有所改变,天宁经济开发区紧邻常州市市区东部,是常州市中心城区东进的先行转型提升区,开发区逐步由以工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开发区转变为承担部分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开发区,为此,天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常州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天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等法规文件的要求,天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于2014年6月委托江苏常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次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对规划进行了详细分析,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对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当地相关部门收集了资料,并对环评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天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内容与重点1.2.1评价内容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如下:(1)规划内容概述和规划分析,包括规划方案分析、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相符性分析;(2)调查、分析天宁经济开发区主要建设区域(25.72km2)开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3)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因素;(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识别、分析、预测,特别是规划实施对环境敏感区、环境功能区目标可达性的影响评价;(5)土地资源、水资源及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承载能力分析;(6)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及其实施方案;提出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7)公众参与状况;(8)制定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1.2.2评价重点(1)分析天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各行业准入要求;(2)分析天宁经济开发区现状存在的环境问题;(3)分析天宁经济开发区对周边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的影响;(4)论证规划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环境可行性和合理性,规划发展定位转变可行性,提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规划方案以及方案调整建议;(5)提出降低和减缓规划不良环境影响与生态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3 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1.3.1评价范围具体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1.4-1。
表1.4-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3.2评价时段评价时段与规划期限相同:2015-2024年。
第二章规划概述与规划分析2.1 规划概述2.1.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青龙片区和雕庄片区两个区,青龙片区北至青龙街道北界、南至东方西路、东至青龙街道东界、西至横塘河,共15.15km2,雕庄片区为完整的雕庄街道,共10.57km2,开发区规划面积共计25.72km2。
2.1.2 功能结构青龙片区规划形成“两轴三心、三廊五区”的片区结构,雕庄片区规划形成“一廊两轴引领”、“双心四区联动”的布局结构。
2.1.3 产业发展导向开发区主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机电、现代纺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装备等产业,青龙片区主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机电、现代纺织业,雕庄片区主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数字化装备、新材料。
此外,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商务办公、商贸流通、创意研发、生活服务等,开发区逐步由“传统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为“承担城市综合功能的活力新城” ,打造成为常州市中心城区的东进先行转型提升区、主城区的有机更新区。
2.1.4 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2572ha,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2102.91ha,水域和其它用地为469.09ha,规划区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为主,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为辅。
2.1.5 环保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规划区内生活用水由通用自来水公司供给,水源来自魏村水厂,工业用水方面,青龙片区由青龙工业水厂供水,水源为丁塘港,雕庄片区由开发内现有的东南工业水厂供给,水源为老京杭运河。
(2)雨水工程规划排水制度为雨污分流制。
现状道路下同步敷设雨水管道,雨水管就近、分散接入河道,雨水自排入附近水体。
(3)污水工程规划规划区域内污水经污水预处理厂处理后由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处理,(4)供热工程规划开发区规划由广源热电厂和东南热电厂两座集中供热。
其中,青龙片区由广源热电厂供热,雕庄片区由东南热电厂供热。
2.2 规划协调性分析2.2.1 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天宁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国家、地方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符合;与江苏省、常州市相关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规划相符合。
天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基本符合《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1-2020)》、《天宁区概念性规划》等规划的要求。
另外,天宁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也符合国家、省等相关政策(《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年)等的要求,本次规划内容可实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2.2.2 与相关政策相符性经分析,本规划与相关政策(《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年)有较好的相符性。
第三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区域基础设施概况供气:天宁经济开发区由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供气管网供气。
供热:区内目前有常州市东南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南热电”)和常州广源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源热电”)两座集中供热设施,据规划测算,现有设施基本能满足远期热负荷需求。
排污:区域内污水经污水预处理厂处理后由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处理,供水:区内生活用水由通用自来水公司供给,水源来自魏村水厂,工业用水方面,青龙片区由青龙工业水厂供水,水源为丁塘港,雕庄片区由开发内现有的东南工业水厂供给,水源为老京杭运河。
3.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大气环境质量开发区空气环境质量以细颗粒物及特征污染物污染为主,区域性PM2.5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7)以及重点片区HCl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3.5)。
(2)地表水环境质量横塘河2个断面BOD5和NH3-N因子略有超标;丁塘河2个断面COD、BOD5、NH3-N和TP因子略有超标;北塘河、澡港河东支河2个断面NH3-N略有超标。
总体来说,开发区过境河道水质较好,境内河道以无机物污染为主。
(3)地下水雕庄中学和青龙苑测点pH、氟化物、挥发酚、铅、六价铬、砷、镉、汞、均达到Ⅰ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Ⅱ类标准;氨氮达到Ⅲ类标准。
(4)声环境开发区声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测点青龙街道办事处夜间及中吴大道、团结路交叉口昼夜出现超标外,其它测点昼、夜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关标准要求。
(5)土壤和底泥环境开发区各监测点土壤各项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二级标准。
3.3 规划范围发展现状规划区域现状用地以水域及其他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分别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38.42%和33.95%,开发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和绿地广场用地面积仍较少,分别占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的4.07%和2.35%。
开发区规划范围内重点企业及重点污染源企业共计143家,其中青龙片区62家,雕庄片区81家,开发区企业以纺织服装(69家,其中含印染企业38家)、机械设备制造(26家)、电力装备制造(10家)等企业为主,此外,开发区现有化工企业6家,生物医药企业2家。
3. 4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主要废水污染源依次为:常州市东霞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常州市东南染织有限公司、常州阳湖东南印染有限公司、常州灯芯绒印染厂有限公司等纺织印染企业主要废气污染源依次为:常州广源热电有限公司、常州东南热电有限公司两家热电企业。
固废: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现有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9118.73t,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9092.40t,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为100%;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6.33t,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为100%。
3.5 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地表水:2004~2011年,老京杭运河石化厂断面均未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NH3-N;2004~2010年,北塘河青洋桥断面均未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NH3-N、BOD5、挥发酚和TP,但水质呈逐年改善趋势,2011~2013年,污染明显减轻,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