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目前采用的最新常用规范版本:1)《防洪标准》(GB50201-1994);2)《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1997);3)《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 45-2006);4)《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T5089-1999);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1995);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8)《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导则》(SL 441-2009);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1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 442-2009)。
11)《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2008));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 582-2010);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2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2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1994);2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8)《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14);2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3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3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38)《水质采样技术规程》(SL187-1996):39)《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4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41)《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分析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因此,在流域规划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探究更先进的方式,以此保护流域周围的环境和生态。
建立环保目标评价体系,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推进流域经济开发和文明建设。
基于此,对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引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为控制和降低环境污染,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碳排放是中国现阶段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概念,对环境及生态具有较大影响。
要想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则应将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控制污染范围和影响的扩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1流域规划政策分析在现阶段河流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重视河流区域范围内的水生生态资源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
相关部门需要在规划之前对流域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结合以自然特性和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流域资源工程方案,对流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与此同时,还要从经济建设角度强化资源的规划使用,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上世纪30年代左右提出了流域规划政策,一些发达国家尤其重视流域周围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借助于流域完成了航道、运输、水利、防洪、农业灌溉等各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流域规划可以与水力发电相结合,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电力需求。
由于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在流域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意识比较薄弱,改革开放后期资源和经济出现失衡才被重视,提出了《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开始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流域资源的利用、设计、保护和开发,利用专业的规划确保技术开发更为合理。
2流域规划对环境的影响2.1水生生态影响建库有利于各梯级电站库区饵料生物生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将有所增加,群落结构将更复杂多样,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将显著增加,为鱼类提供更丰富的饵料。
江河湖泊水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江河湖泊作为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其环境影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江河湖泊水域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促进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二、背景江河湖泊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核心,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水质、水量、流速、水温等。
这些因素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湖泊的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因此,江河湖泊水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三、评价范围本评价报告将涵盖以下方面的评估:1. 水资源状况:对水源及水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水源地水质评估、水量调查和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2.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3. 水生态功能:对水域的自净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水污染物的处理和降解能力等。
4. 水域生态安全:评估水域的环境风险,包括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人为活动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四、评价方法本报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水泽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水质监测和模型模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对江河湖泊的地理和地貌特征进行调查,获取相关基础信息。
2. 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气象数据、水质数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
3. 水质监测: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采样和监测,以评估水质状况和潜在污染源。
4. 模型模拟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对江河湖泊水域的水生态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其环境变化和生态风险。
五、评价结果1. 水资源状况评估结果:经调查发现,目标水域的水质状况良好,水量充足,有良好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
2.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目标水域的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状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植物和动物物种。
3. 水生态功能评估结果:目标水域的自净能力较强,污染物排放对其影响较小,水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修复,具备较高的生态功能。
4. 水域生态安全评估结果:目标水域的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人为活动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得到一定控制和管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流域综合规划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原则、工作程序、重点内容、主要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流域综合规划(含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
流域专业规划或专项规划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T 8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 13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7 生物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技术导则HJ 1172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SL/T 278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T 793 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HJ 1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流域 basin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汇水或集水区域。
3.2流域综合规划 comprehensive river basin planning统筹研究一个流域范围内与水相关的各项开发、治理、保护与管理任务的水利规划。
3.3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river basin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流域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通常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洪水调蓄、产品提供等。
13.4重要生境 important habitat重要生物物种或群落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法定保护或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空间,通常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以及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主编单位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目次总则流域环境状况调查流域规划环境目标环境影响和总体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总则为使江河流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适应保护环境的需基本精神结合江河流域规划的实定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阶段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专业规划和中小流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应把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目发的流域在经会与环境方面得到协调发对流域规划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发对和改善环境的规划流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工作要贯穿于规划的全流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查流域环境现出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规划环境目标流域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的和评价写环境影响篇章和专题报流域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应与流域规划范围相一当环境影响超出规划范围时调查和评价范围应相应跨流域调水对调入流域及输水沿线地区流域环境状况调查进行流域环境状况调的在于了解流域及其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拟定规划的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供依流域环境状况调查应针对流域合流域规划有重点地进查的内容为然环境一陆生会般包括人源和污染状况以及通过调析流域不同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与环境般包括然条件下存在的水利工程引起的问题济发展带来的流域规划环境目标流域规划的环境目指维护和改善流域环境质量的预期目应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合济一般应拟定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水平年的环境目尽可能规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流域规划的环境目般有以下几项治水活障人民生发利用水资河面治土壤盐渍化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障人群健康和改善水等的水质发利用土地资防治水土流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及物资对流域内内的环境问题应根据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出灾和改善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标准和具体要开发利用水资兼顾上下游各部门的用水要安排生活和环境用过度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地区生态与环境恶应根据泊等不同区段的水域功能拟定相应的水质保护目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应优先保要认真保护好水源其不受要合理开发利用流域的土地资源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出保护自然治水土流失的目标和要环境用水一般包括和改善泊等水域环境的用水道输沙和河口用盐渍地和保护漠植被的用水物和维持鱼类产的用化环境及旅游用它环境用对水资源特别质土流失严流行等特殊地区应提出改善这类地区生态与环境的规划目有达到该目标的规划方案参与环境影响识别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环境影响和总体评价的步骤进流域规划方案实施后将对众多的环境要素产生通过识别筛选选出主要环境要素作为影响预估的重对筛选出的主要环境要规划方案实施对其影响的性质和程预估应尽可能采用定量分析以定量的可定流域规划方案对环境要素的影响预估结无规划状况和拟定的规划环境目标对比若规划方案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较不到规划环境目标时应研究对策和措施必要时应修改规划方案或调整规划环境目标的标准和要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是从宏观上评价各规划方案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各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差异为规划方案的比选提供依环境影响总体评价应在环境要素影响预估的基础上进总体评价要考虑骨干工程对要估计流域面上中小型水利工和水土保持等各种治理措施对环境的影江河流域规划涉及的地域范围广工程数量多环境影响总体评价的方法应力求简环境影响总体评价结有简明的文字确的结对推荐的近期工阐明其对远期规划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可只作趋势性的定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报告中均应有环境影响评价流域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近期重点工要时应编写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环境影响评价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状及存在的主要规划环境目标的方案的环境影响总体评价和比选程对规划对流域环境影响的趋势估计一步研究的环境问题和建近期重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程概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现状程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及对策措施在的问题及建附加说明主编单位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主要起草人王流泉赵鸿钧陈清濂刘一辛赵深山。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水利部、能源部SDJ302-88〈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 1.0.2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工程兴建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工程方案论证和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1.0.3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综合评价等。
第1.0.4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是:一、搜集河流(或河段)规划和拟建工程的开发任务、建设条件及工程特性等资料,并进行初步查勘。
二、编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大纲。
三、调查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工作。
四、识别工程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评价工程对其的影响,并对不利影响提出减免或改善措施。
五、进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六、综合研究环境保护措施,估算相应投资,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提出评价结论。
七、提出环境监测规划和下一设计阶段需要研究的环境影响课题及建议。
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程序可以简化。
第1.0.5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环境状况调查内容,并应抓住重点,针对工程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预测和评价。
第 1.0.6条对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应包括:库区、库区周围及水库下游影响河段,以库区及库区周围为重点。
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分(滞)洪工程、排灌工程等,也就根据工程特性确定评价范围。
第1.0.7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应由取得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第1.0.8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均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大纲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二〇一〇年二月四日一、编制目的和必要性(一)编制背景1、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后评价的组成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30多年,而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环评重要组成部分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管理尚不十分健全。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自2003年我国施行《环评法》以来,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的调水工程、水电工程、水利工程和河势调整工程等水利建设项目大部分提出了“工程建成竣工验收3~5年时,应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8年11月7日制定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明确了需开展后评价工作项目范围,水利作为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是今后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行业之一。
2009国家发改委依据《管理办法》启动国家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其中小浪底水利工程后评价列入2009年度后评价项目单位。
环境影响后评价属于项目后评中影响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内容之一。
水利工程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
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是后评价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
3、目前环境影响回顾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建设完成了大量水工程,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其中,一些水工程建设运行后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已与原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结论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
同时根据有关环境行政管理要求,一些水工程也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三阶段编制规程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讲义一、概述(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1.水资源配置影响:改变水资源的自然时空分布、大量减少河道内用水,造成河流断流、鱼类生境受到破坏,水生态、水环境恶化;2.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水库大坝将改变河流形态,造成水生生境阻隔;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改变河流天然流态及洪水漫溢状态,造成湿地范围减少进尔降低湿地生态功能;3.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影响:灌区开发造成区域天然生态面积减少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移民的社会影响:移民安置、民族及宗教问题、人群健康问题(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主要工作内容开展环境现状调查,确定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制定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估算环境保护专项措施投资。
(本讲义不含投资估算)(三)环评专业相关设计规范1.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2006)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200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4.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二、项目建议书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概述(一)评价依据及工作基础1.以开展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工作基础。
2.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划、标准为评价依据(二)工作深度1.基本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明确工程开发是否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
2.对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影响分析,明确影响工程规模的主要环境保护要求。
3.拟定主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主要工作内容:(一)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简述区域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生境破坏(连通性、栖息地)、物种减少、生物量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生态问题及水体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
2.进行工程影响区环境现状调查,初步明确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敏感点及工程影响区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敏感区为“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某些污染因子或生态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
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全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已经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韩江河口治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专章12环境影响评价12.1前言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的要求,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2.1.1评价依据与法规12.1.1.1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定》,SL204-9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9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2.1.1.2评价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6月25日国务院令第62号),1990年6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6月22日国务院令第61号),1990年6月;●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环法「1996」734号),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第284号令,2000年;●《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国函[2001]169号,2001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发[2001]210号,2001年12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文,1998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局令第14号,2002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2月;●《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发[1996]31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总局第8号令,1999年;●《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2006年6月;●《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试行),粤环监[2000]8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月1日实施;●《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修订;●《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03年9月1日;●《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粤府办[2001]46号文;●《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规划》,2000年;●《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粤府[1996]27号文;●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1997年;●《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3]74号;●《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1999年;●《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1]7号;●《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文;●《广东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亲体管理规定》,1995年;●《广东省近岸海域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广东省人民政府,2004年修编(报批稿);●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粤府办[2001]4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粤府[2002]71号;●《广东省河口滩涂管理条例》,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2月;●《海砂开采使用海域论证管理暂行办法》,国海管发[1999]3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8月;●《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年11月;●《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粤府办[2001]8号;●《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年;●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2001年3月;●《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划规划》(2004年8月)。
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河段治理工程是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防止水灾以及提高水域利用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本报告书将对河段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二、评价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评价过程必须基于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
2. 公正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应基于可操作性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
三、评价内容1. 河段治理工程对水质的影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需要评估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2. 河段治理工程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工程可能涉及河道的开挖、修整等操作,需要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评估。
3. 河段治理工程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工程的实施可能会改变河道的水动力特性,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
4. 河段治理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工程可能会涉及土壤的开挖、填埋等操作,需要评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四、评价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为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 数学模型分析法: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模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五、评价结果1. 河段治理工程对水质的影响评价:工程实施中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和废气,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保证水质不受污染。
2. 河段治理工程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工程操作需要尽量减少对河道生物的影响,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河段治理工程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评价:工程实施可能会改变河道的水动力特性,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洪水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河段治理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价:工程操作对土壤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六、评价结论根据对以上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本河段治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可控范围。
附件: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1 水利水电专业知识1.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1.1.1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水电工程基本建设程序1.1.2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招标、投标的范围招标方法及程序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投标程序及报价依据投标文件的编制方法1.1.3 工程建设监理监理的业务范围及职责监理的基本原理及权利和依据1.1.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形式项目法人责任制与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1.1.5 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性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标和措施1.2 工程水文1.2.1 水文水文基本资料水文要素频率分析径流分析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水位流量关系拟定1.2.2 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水资源总量估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1.3 工程地质1.3.1 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土的工程分类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分类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类型、风化(卸荷)带及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岩(土)体渗透性特殊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1.3.2 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的规定1.3.3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包括崩塌、滑坡、塌岸)问题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1.3.4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内容覆盖层地基工程地质问题坝(闸)基及拱坝坝肩岩体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及稳定性地下洞室选线(址)及围岩稳定性1.3.5 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任务、精度要求和内容各种天然建筑材料质量评价1.4 工程任务和规模1.4.1 防洪、治涝堤防工程水利计算防洪水库和分(蓄、滞)洪工程水利计算治涝工程体系和标准治涝工程规划设计防洪工程体系和控制断面安全泄量1.4.2 水力发电不同调节性能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水电站装机容量水轮机类型及适用范围抽水蓄能电站类型和装机规模1.4.3 水资源配置及供水工程供水量、用水量组成及统计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基本要求城镇需水量的预测调水工程可调水量分析1.4.4 灌溉工程灌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和设计灌溉保证率灌溉制度和需水过程农业节水和总需水量1.4.5 河道整治河道整治主要任务河道整治规划河道整治主要措施1.4.6 综合利用水库综合利用水库的任务顺序确定原则水库特征水位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的结合水库回水计算1.5 工程总体设计1.5.1工程等级划分及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工程永久(临时)建筑物级别划分水利水电工程洪水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抗震设防标准1.5.2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选定原则工程主要建筑物基本型式的选择工程总布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6 水工建筑物1.6.1 碾压式土石坝土石坝布置、设计基本要求及安全标准土石坝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标准土石坝断面设计土石坝坝体排水及构造设计土石坝渗流及坝坡稳定计算土石坝基础处理原则和主要方法1.6.2 重力坝重力坝布置、设计基本要求及安全标准重力坝坝体结构设计重力坝坝身泄水建筑物型式重力坝消能防冲结构设计重力坝基础处理原则和主要方法1.6.3 拱坝拱坝布置、设计基本要求及安全标准拱坝坝体结构设计拱坝坝身泄水建筑物型式拱坝消能防冲结构设计拱坝基础处理原则和主要方法1.6.4 水工隧洞水工隧洞的洞线选择与进出口布置隧洞横断面型式及尺寸1.6.5 溢洪道溢洪道布置基本要求进水渠、控制段、泄槽与消能防冲等结构设计地基与边坡处理设计1.6.6 水闸水闸布置、设计基本要求及安全标准水闸防渗排水、消能防冲及两岸连接设计1.6.7 堤防及渠系建筑物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堤岸防护引水枢纽工程的布置、设计基本要求泵站枢纽布置渠线选择1.6.8 水电站建筑物水电站厂房(地面或地下)布置水电站进水建筑物布置及设计水电站压力管道布置及设计1.6.9 水工金属结构闸门的布置、选型启闭设备的选型1.7 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投资1.7.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导流、截流方式施工导流、截流标准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及对外交通施工工期及总进度1.7.2 工程投资工程分类和概(估)算组成费用构成与投资工程概(估)算编制依据与步骤1.8 征地移民1.8.1 法律法规和前期工作程序主要法律法规前期工作程序1.8.2 建设征地范围水库淹没影响范围工程建设区用地范围1.8.3 实物调查实物调查内容实物调查方法1.8.4 移民安置移民安置任务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集(城)镇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专业项目(含企业)复(改)建规划设计库底清理规划设计1.8.5 补偿投资(费用)概(估)算补偿投资(费用)概(估)算编制原则、依据补偿投资(费用)项目划分和投资(费用)构成补偿投资(费用)分析1.9 水土保持1.9.1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区土壤侵蚀分级水土流失防治1.9.2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前期工作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水土保持综合调查1.9.3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设计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1.9.4 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水土保持验收管理1.10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资源保护1.10.1 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及评价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10.2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管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和对策措施环境监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管理1.10.3 水资源保护水功能区划体系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源地保护1.11 经济评价1.11.1 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经济评价中的费用和效益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及准则1.11.2 财务评价盈利性项目和非盈利性项目财务评价财务评价中费用构成和综合利用工程费用分摊财务评价中成本费用及销售收入估算财务评价指标及评价准则1.11.3 资金筹措水利建设项目分类和资金筹措水利工程贷款能力水电工程资本金1.12 法规及管理条例1.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总则;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保护;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1.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总则;防洪规划;治理与防护;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1.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总则;电力建设;电力生产与电网管理;电价与电费;农村电力建设和农业用电1.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总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1.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总则;预防;治理;监督1.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总则;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总则;招标;投标1.12.8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总则;移民安置规划;征地补偿;移民安置1.12.9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总则;资质资格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罚则1.13 技术标准(通用)1.13.1 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流域(河流)规划;工程规划与水文水利计算;建筑物级别确定;安全要求;水工建筑物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征地移民1.13.2 强制性条文水力发电部分综合规定;规划;勘测;设计;施工1.13.3 防洪标准(GB50201-94)1.13.4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13.5 水电枢纽规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1.13.6 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2006)1.13.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2 水利水电专业案例2.1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2.1.1 水文了解主要气象水文要素观测及资料整编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条文说明目次总则基本资料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总体规划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评价防洪规划治涝规划灌溉规划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规划水力发电规划航运规划河道与河口整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质保护规划重要枢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利管理经济评价与综合分析近期工程实施意见为了提高规划的科学水平年原水利部曾颁不同的江河流域规划编制一般中等河流和小河流的流域情况和治江河流域的专业规划和区域水利规技术要求的原则下关于江河的分等本条中重要的中等河流是各条江河的具体情况不同问题不同各地区的要求也不同治理开发现状和问题规定总的都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于我国许多江河均已进行过规划在修订规划时要对原规划进行回顾评价规划应紧密结合流域实际据具体情况利用有关科研成果妥善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江河流域规划是国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专题这样江河流域规划多以编制规划时以后的年为近期水平年以编制规划时以后的但由于江河流域规划情如果规划水平年与国家建设计划不一供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求使分析研究问题更全面深入近年来不少规划中都注意体现了对分析论证规划方案需应为适应规划和专业技术的需要这些技术法规都是国内外经验的总还应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相关基本资料基本资料是江河流域规划工作的基础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关于水文资料规划阶段对重要枢纽工程一般应具备量算容积曲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目前国家地形图已关于地质资料我国水利建设历史悠久许多江河已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规模空前各主要江河流域的面貌都有很大变化有的影响所及地区已超过本流域的范围料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以便根据规划要求应进行必要的合理性分析和可靠程度评价社会经济发展预测预测的地区范围一般为规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在缺乏上预测可由主管部门结合流域总体规划它是根据国内外一些大江大河流域规划的经验概规划时必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近所谓战略措施不同层次规划是不同的根据国内外经验地质条件和水库淹没损失大小近期拟实施的工程项目应有一定的工作深度当有几条线路向外流域调水时应分别都经过初步分析论证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评价本条规定所有大江大河流域面积大水资源供需分区一般由于分区分析只能反映分区总体情况为此突出的流域又有一定代表性的平水年可选频率枯水年可选频率本条除规定了研究水量的供需状况外还强调要重视水质其目的在于避免由于水质因素造成常根据实测流量资料割基流属重复计算的这部分水量应为了提供更多的可供水量现有工程既应考虑因工程老化失修等导致供水能力下降的影响对地下水可供对可利用的微咸水和海水利用水是济的发展逐渐降低缺水地区是规划的重点地区应进行较深入研对缺水地区的缺水程度宜根据可采取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究态效益分析防洪规划规划选定的整体防洪方案是防洪建设的基本依如受条件限制如按其要求的防洪域防洪是以泄为主例如规划堤防应协调上下游泄量对于多沙河流理进行研究根据在可行范围内应拟定若干工程措施组合方案随着各项建设的发展总体上有减少趋势在防洪规划中提出清障根据防洪系统安排堤防抗御的洪水标准河道整治是重要的防洪工程措施治措施后一旦分洪后将引起上核算分洪道的泄洪能力进口端用设计分洪水位用方式对沿岸有重要城市和洪水泛滥后灾害特别严重的应当在规划中提出对发生超过既定防洪标准洪水的对策防洪非工程措施也是防洪减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规划主要防洪工程措施的同时也城镇防洪规划不能脱离流域整体防洪规划及城镇建设总体规如实施流域防洪整体规划后仍不能满足故在城镇治涝规划通常治涝应包括及时排除因降雨过多或过于排涝设计标准即排除地表多余降雨径流的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长期内地下水适宜埋藏深度一般在保留必要的湖河蓄旱作地区一般选用日排至耐对于具有蓄涝容积的排水系统设计雨型应根据出现机遇大设计排涝水位应根据涝区地形特点和排涝要求按照承泄区的条件设一般不应小于集水面积的若两者暴雨遭遇的机会较少则可选用历年排水期内承泄区的多年平均高水位或某年的实测水灌溉规划山丘区应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工程措施北方半干旱平原在发展灌溉的同时在易发生盐碱化的地区应分析预测灌溉后的区按照根系活动层干旱缺水地区总的是强调要抓住主要问题突出重点本条规定开发灌区必须有灌有排通过设本条还对灌排这是因为在发展为使可供水源与灌溉需水相适应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一些地区常要利用城市工业生活废污水进行灌溉但利用污水灌溉污水灌溉主要适用于大田作物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规划标和城市发展规划对工业用水的单位用水量预测时应充分考缺乏资料时一般可采用趋为此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采取多水源联合供水本条关于利用地下水源和从多沙河道引水应注意的问题也是许多地方常遇到的必要时要对供水水源地划定一定范围的水源保护区城市供水规划中不仅要研究供水方案过去许多规划在规划中要对不同供水对象的保证程度加以分析要求在规划中预作必要的筹划水力发电规划编制规划时应对河流水能资源及其分布特点进行拟定河流梯级开发方案应考虑如下原则与要求水力发电在治理开发任务中的主次地位应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条规定要把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水库梯级作为规划研究重抽水蓄能电站可只在有条件的河流上根据系统调峰需要进行研究在通航河流上设置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时规划水电站保证出力和年发电量计算应考虑如下方面包括河道外灌溉和供水以及河道内航运和环境等用水要求对发如下方法拟定通过经济分析和综可选用较小的装机利用小时数或较大的装机容量与保证出力的倍造成水能资源的浪汛后的蓄水时机与蓄水方式应合理选择在水电站水能指标的计算水文泥沙方面应包航在运输量方面航运运输量预测应包括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由于一个地区的运输一般为综合运输水运只是其中的一种运输方式因此航运运输量应在综航运规划按航道等级与通航标准有如下两种情况应通过适当的技术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位和水库运用方式应结合考虑航运要求其在实现梯级开发前后的通航条件及可达到的通在这种情况下如先按小规模建设过船设变资料和现状资料重大调整治导线的布置或调整对岸相应河段的冲刷和失稳汊交替变化再按规划的主流方向研究需增设的不同的方案对各方面的影河道中进行规模较大的沙石料开采对有防洪任总体规划中加以研究束窄河床或占用行洪滩地将会减少行洪断面并可能引起河势变化一施的影响水土保持规划系统地分区由大至小逐级进行具体操作时应尽量做到本条规定了拟定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方案与拟定主要防治区域或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与拟定区域提出选对选定方案中的近期工程应分别不同措施类型水质保护规划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但由于这项规划牵涉面很广水污染负荷调查涉要查清其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类水源地是城市供水的水源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城镇岸边污染带关系到城镇环境及广大人民健康平年的规划供水量与污染预测本条对流域干支流上游水质问题做了专门规漂木发展渔业生产后的单项围滩工程的影响水利灭螺规划应调查和掌握钉螺孳生与扩散规律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消灭钉螺孳生灭螺措施有关水利工程重要枢纽规划根据流域的重要性和流域的特点重要枢纽的规划任务应根据重要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重要枢纽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工作以便研究了解枢纽场址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存在的拟在近期兴建的重要枢纽按实测在拟定重要枢纽设置的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时关规范规定江河防洪所需的防洪库容应尽可能与兴利库容相结原则上可按规划任务的主次确定不同部门满足程度和顺序对各部门基本要求或现状的最低要求应予以优枢纽布置方案一般不进行方案比较面的需要推荐枢重要枢纽的工程结合具体条件分析根据需要工程移民是枢纽工程能否兴建的制约因素之一地形图初步调查主要淹没环境影响评价改变了水的天然状况本条是就江河流域规划中如何对待和处理江河流鉴于维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本条规定进行江河流域规划应将维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目标对生态与环境的本条关于目标或要求的规定总的精神好的流域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两方本条中识别预估分析选出主要的影响因子本条应包括缓解对生态与环境有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江河流域规划包括治理水规划阶段主要是从宏观上进行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一般可采用如基础亦可采用区域控制权重法择对主要生态与环境因子有利不利影响较小的方案如规划方案对江河流域主要生态与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题报告流域水利管理为了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有效地发挥本流域存在的问题对现行各项管理工作的合适体制加以研究使立法工作相继制定了实施办法和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总的编制江河流域规划时有必要针对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尚需补充制定的配套条例或实施细则提出建议经济评价与综合分析江河流域规划主要是对流域治理开发进行总体安排并对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提出由于流域规划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扩大指标应参照类似项目工程年运行费也应按项目类型及其占相应固定资产投资的百分比年运行费对各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但有些经济效益较难用货币对这部分经济效益应用文字加以说明供决策各项工程项目费用和效益的影子价格可根据有关规定测算和估算也可参用类似的已审批项目的测算成果用流程应合理安排近期工程实施意见本条关于近期治理工术上可行以往有些流域规划由于没有强调这一点常因某些方面估计不足使拟定的一些工程项目规划中对需要分期建设的。
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副题名】:
【起草单位】: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委托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标准号】:
SL45-92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
【发布日期】:
1992年11月10日
【实施日期】:
1993年5月1日
【批准文号】:
水规[1992]65号
【批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关于颁发《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通知
水规[1992]65号
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委托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江河流域规划环境
影响评价规范》,经两部审查批准,现颁布执行。
标准编号为SL45-92。
自一九九三年五月
一日起实施。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如有意见,请函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
总院,由该院负责解释。
1992年11月10日
【全文】:
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1总则
1.0.1为使江河流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适应保护环境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结合江河流域规划的实际,制定本
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专业规划和中小流域规划,可适当简化。
1.0.3江河流域规划应把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目标,使治理开
发的流域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1.0.4对流域规划方案,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流域环境影响评价是预估、评价江河治
理、开发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并研究维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完善规划方案。
流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评价工作要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
1.0.5流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1)调查流域环境现状,提出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2)拟定近、远期规划环境目标;
(3)对流域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的识别、预估和评价;
(4)编写环境影响篇章和专题报告。
1.0.6流域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应与流域规划范围相一致。
当环境影响超出规划范
围时,调查和评价范围应相应扩大。
跨流域调水,应研究调水对调出、调入流域及输水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
2流域环境状况调查
2.0.1进行流域环境状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流域及其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
况,为拟定规划的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估、评价,提供依据。
2.0.2流域环境状况调查应针对流域特点,结合流域规划有重点地进行,调查的内容为:
(1)自然环境:一般包括气候、水文、泥沙、水质、地貌、地质、土壤、水陆生物等;
(2)社会环境:一般包括人口、土地、工业、农业、人群健康、景观、文物、污染源
和污染状况以及供、涝、旱、碱、渍、沙、潮灾害等。
2.0.3通过调查,应分析流域不同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一般包括:
(1)流域自然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2)已建水利工程引起的问题;
(3)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
3流域规划环境目标
3.0.1流域规划的环境目标,是指维护和改善流域环境质量的预期目标。
应针对流域存在
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结合技术、经济的能力,合理拟定。
一般应拟
定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水平年的环境目标,并尽可能规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3.0.2流域规划的环境目标,一般有以下几项:
(1)防治水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河湖枯竭、地面沉降,防治土壤盐渍化、沼泽化、沙
漠化;
(3)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条件,保障人群健康;
(4)保护和改善江河、湖泊、地下水等的水质;
(5)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森林、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6)保护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
(7)保护自然保护区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3.0.3对流域内洪、涝、旱等灾害以及分(蓄、滞)洪区内的环境问题,应根据流域的自
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防灾、减灾和改善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标准和具体要求。
3.0.4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兼顾上下游各部门的用水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环境用
水,防止过度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地区生态与环境恶化。
3.0.5应根据江河、湖泊等不同区段的水域功能,拟定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应优先保证,并要认真保护好水源地,使其不受污染。
3.0.6要合理开发利用流域的土地资源,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提出保护自然植被、
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目标和要求。
3.0.7环境用水一般包括:
(1)维护和改善江河、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用水;
(2)河道输沙和河口冲淤、压咸用水;
(3)改善盐渍地和保护草原、荒漠植被的用水;
(4)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和维持鱼类产卵、繁殖的用水;
(5)美化环境及旅游用水;
(6)其它环境用水。
3.0.8对水资源特别缺乏、水质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血吸虫病流行等特殊地区,应提出
改善这类地区生态与环境的规划目标,并有达到该目标的规划方案参与比选。
4环境影响识别、预估和总体评价
4.0.1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环境影响识别、预估和总体评价的步骤进行。
4.0.2流域规划方案实施后将对众多的环境要素产生影响,应通过识别筛选,选出主要环
境要素作为影响预估的重点。
4.0.3对筛选出的主要环境要素,应预估规划方案实施对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预估应尽
可能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难以定量的,可定性描述。
4.0.4流域规划方案对环境要素的影响预估结果,应与无规划状况和拟定的规划环境目标
对比,若规划方案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较大,或达不到规划环境目标时,应研究对策和措
施,必要时应修改规划方案或调整规划环境目标的标准和要求。
4.0.5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是从宏观上评价各规划方案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各规划方案
的环境影响差异,为规划方案的比选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总体评价应在环境要素影响预估的基础上进行。
总体评价时,既要考虑骨干
工程对流域环境的影响,也要估计流域面上中小型水利工程、打井和水土保持等各种治理
措施对环境的影响。
4.0.6江河流域规划涉及的地域范围广,工程数量多,环境影响总体评价的方法应力求简
便。
环境影响总体评价结果,应有简明的文字说明、明确的结论。
4.0.7对推荐的近期工程,应阐明其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远期规划对流域环
境的影响,可只作趋势性的定性描述。
5环境影响评价篇章
5.0.1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报告中均应有环境影响评价篇章,对流域环境有较大
影响的近期重点工程,必须时应编写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5.0.2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流域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近、远期规划环境目标的拟定;
(3)各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总体评价和比选意见;、
(4)近期工程对流域环境影响的评价;
(5)远期规划对流域环境影响的趋势估计;
(6)需进一步研究的环境问题和建议。
5.0.3近期重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现状;
(3)工程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及对策措施;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