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药理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药理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药理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药理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科班级用)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理解药理学的概念,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2.了解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3.熟悉药理学研究的任务、药物的概念。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理解药物作用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效价强度、效能、治疗指数及安全范围;受体及其亲和力、内在活性、PD2和PA2的概念,受体阻断药、激动药及部分激动药的特点。2.了解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机制,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阻断药,受体分类、亚型的概念极其意义。

3.熟悉量反应和质反应的概念,各种剂量的含义;药物受体的基本生物学特征,配体概念。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掌握掌握药物体内过程的基本规律。药物吸收的定义,途径和影响因素。

首关消除及其意义。药物分布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的结合原理及意义。药物生物转化的定义,肝微粒体酶诱导和抑制的概念。药物经肾排泄的特点,肝肠循环的概念和意义。药物时量(效)关系曲线,生物利用度,药物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消除和零级动力学消除过程的特点。2.了解药物跨膜转运的其他方式;简单扩散的特点,体液PH对药物简单扩散的影响。消化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房室的概念;

3.熟悉影响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吸收的因素;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特点;

肾以外其他途经排泄的特点;时-量曲线的有关参数,表观分布容积、血浆清除率、清除速率概念极其意义。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掌握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掌握合理用药原则,理解药物协同作用、拮抗作用。药物作用耐受性和成瘾性。

2.了解生理及病理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安慰剂及安慰剂作用的概念。

3.熟悉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相符作用的类型;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机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直接作用于受体和影响递质生物合成、储存、释放、与灭活。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1.掌握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胆碱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其常用药物,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1.掌握新斯的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禁忌证和用药注意事项。碘解磷定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了解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临床表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分子过程,毒扁豆碱、吡啶斯的明等其他抗胆碱酯酶药的特点。

3.熟悉熟悉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理和抢救措施。

第八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

1.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阿托品合成代用品的类型及其代表药,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3.熟悉山莨菪碱及东莨菪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特点。

第九章 N胆碱受体阻断药

1.掌握筒箭毒碱和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理解两类肌松药作用的异同。

2.了解神经接阻断药(N1受体阻断药)主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常用药物和主要不良反应。

3.熟悉去极化型及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的作用原理。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了解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分类。

3.熟悉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特征和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掌握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了解α受体阻断药的分类,酚苄明和妥拉苏林的用途;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常用药物的药动学特点、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局部麻醉药

1.掌握局麻药的药理作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的特点;局麻药的应用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局麻药的给药途径。

3.熟悉局麻药的作用原理、不良反应。

第十三章全身麻醉药

1.了解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体内过程和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常用静脉麻

醉药的特点。

2.复合麻醉用药的类型;麻醉前给药、基础麻醉、诱导麻醉等药物的选用和

意义。

第十四章镇静催眠药

1.掌握安定的体内过程的主要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安定与巴比妥类比较镇静催眠作用的优点。

2.了解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3.熟悉巴比妥类药物脂溶性与体内过程作用的关系;苯巴比妥类和其他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急性中毒的救治;水合氯醛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用药方法。

第十五章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1.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安定的抗癫痫作用特点和主要不良反应;各种类型癫痫的首选药物;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

3.熟悉氯硝安定、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的抗癫痫作用特点和主要不良反应。

第十六章抗震颤麻痹药

1.掌握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a-甲基多巴肼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的意义。

2.了解震颤麻痹症(帕金森氏病)病理变化特点及治疗药物的种类。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 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 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 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 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 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

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6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教学内容: 学习颈总动脉的分离、插管及血压的记录与分析;分析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兔血管的作用,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实验材料和用品: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目的要求:

循证药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循证药学:(作为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其意义为以证据为基础的药学,即遵循证据的药学,是贯穿药学研究和实践决策方法之一,核心是如何寻找证据)是指临床药师通过系统地搜集文献、评价药物研究证据(文献),获得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评估其在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作出临床药物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和过程 循证药学的核心内容:如何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和运用证据,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用药 循证药学的应用领域: 1.新药准入:循证的系统评价可以评价药品研发背景,优化药物剂量研究的流程,对于早期药物研究中下一阶段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是否为最佳非常必要。 2.药物疗效评价:药物疗效分析往往需要大样本试验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系统评价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料,综合大量小样本的 RCT,得出高效的统计结果。 3.合理用药:运用循证方法不仅可以干预不合理用药,判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分析多种药物的联用对某种疾病的疗效是否优于单一药物的疗效。应用循证药学评价方法进行药物应用评价研究,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4.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 ADR:循证药学的系统评价综合分析上市后药物临床研究证据,进行大样本多中心 RCT 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其结果被公认为药物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最佳证据。5 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经济学把用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在等同的地位,循证药学要求临床治疗应考虑成本—效果的证据,为临床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证据,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出成本效果和最小的经济负担。 学习循证药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能排斥传统医学2.不能使用陈旧过期的证据3.不是一门难以实践的医学4.不是“食谱”医学5.不仅限于 RCT 和 Meta 分析6.尚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循证医学(EBM)(就是慎重、准确、合理地使用当今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循证医学的核心:临床研究证据、临床实践、患者价值观的结合 核心思想: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科学的最佳证据 最佳证据:双盲的随机对照研究 RCT 作为“金标准”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基础:医生(循证医学实践的主体)病人(循证医学实践服务的主体)最佳证据(实践循证医学的,“武器” 来源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医疗环境(循证医学实践都要在具体的医疗环境下推行) 四大最好的证据来源:1.循证医学杂志 2.Clinical Evidence 3.Cochrance Library4.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发表的 ACPJC 副刊

教学大纲doc-邵阳医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85(理论课65学时,实验(实训)课20学时)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药理学教学是通过理论和实习两种方式进行的,理论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着重阐明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与及防治,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原则 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应用和临床合理用药为教学重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应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理解合理用药防治疾病的理论根据,融会贯通,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大纲内容以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分别表示各章节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程度。 第一章绪言 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 2. 了解药理学的性质和研究任务,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 三、教学学时理论1.0学时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副作用、极量、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安全X围、激动剂、拮抗剂和pA2的概念。 2. 熟悉不良反应的类型;LD50、ED50、受体的概念;受体的特性;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和内在活性,。 3. 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方式、受体的调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难点:量效关系、受体理论。 三、教学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2.0学时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首关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肝肠循环的概念;掌握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51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64 / 4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免疫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药理学是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药物体内过程和用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原理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言 [基本内容] 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任务、药理学在医药学中的地位、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理学的概念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了解药理学的学科地位、药理学的任务、药理学的分支、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基本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受体理论: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特性,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受体学说。 药效学概述:激动药、拮抗药的概念,竞争性拮抗药物与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药物量反应和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作用与毒性作用评价。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0701110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护理学 学分数:学时数:15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制定/修订日期: 2013年5 月 18 日 二、教学目标 通过药理学实验,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从而更牢固的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在实验课中还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的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实验要求】 1.掌握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2.学会操作小白鼠、家兔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3.认识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其结果,联系临床实际。 【实验内容】 1.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二章外用神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1.掌握生物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方法。 2.学会操作哺乳动物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和滴眼药方法。 3.认识各实验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内容】 1.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2.有机磷中毒及解救 3.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实验 4.生理、病生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认识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和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并联系其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1.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 2.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第四章内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1.认识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及其与钙离子的关系,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 用途。 2.认识呋塞米的利尿效果,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内容】 1.强心苷的强心作用 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四、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每套仪 器人数 必开 /选开 1 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 3 验证型3-4人必开 2 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和有机磷中 毒的解救 3 验证型3-4人必开 3 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实验和生理、病生因 素、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 验证型3-4人必开 4 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和尼可刹米对呼吸 抑制的解救 3 验证型3-4人必开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V甲班考的) ※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的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V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 V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的阴性对照物。 V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类 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多态性的90%以上 V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目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的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的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的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的严重危害。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 ※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信息。 TDM :治疗药物监测,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 TI :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 的比值叫做该药的治疗指数,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V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与亲和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的效应,在有其他强的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的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A 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 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 2.药动学研究 3.毒理学研究 4.临床试验 5.药物相互作用 V新药的临床分期 1.I 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的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 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的延续,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 4.IV 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的不良反应。 ※ TDM 的临床指征 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药学导论教学大纲

《药学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总学时:16学时(讲课16学时) 总学分:1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药学 预修要求:无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作为药学本科专业的启蒙和学习向导,以药物的发现与开发、生产、流通、使用为线索,介绍相应的药学分支学科,向学生展现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方法、主要成就和最新前沿,提供一个药物相关学科的全景图式介绍,使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药学有概念性了解,目的是引领学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药学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性学习,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职业使命感和科学素养。 本课程也能为药学类相关专业如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管理学等专业学生提供药学的基本知识,介绍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点和应用点,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第一章绪论,介绍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药学专业的概况,为药学导论的引论;以后各章为药学各研究领域的概要。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以图片、表格和动画等形式将有关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大量的事例介绍中获取知识。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药学与药的概念;了解药学的起源、发展、在现代科学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了解我国的药学职业现状;熟悉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点:药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与任务 难点:药学的骨干学科及与相关基础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药物的起源和发展 2、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3、药学人才及其培养 第二章中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 掌握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了解中药的研究范围;了解中药与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所涉及的基本方法;了解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 难点:中药活性成份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尹艳艳审核人:周兰兰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药理学实验(pharmacology experiment s) (三)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药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其中实验54学时,3学分。 (六)相关课程: 药理学 (七)内容提要 本课程涵盖了药理学部分的模拟实验及经典实验项目,以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为基础,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用药后的生物体功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以巩固药理学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学生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加强对药理学理论的掌握;促进学生对药理学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了解药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初步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技能,并且通过科研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少量示教实验为辅,并且配合课堂讨论和多媒体等方法,达到既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模拟实验、双语教学、自主设计、病例讨论和课外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陈志武,董六一,《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孔德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动物捉拿及各种药方法(录像) 主要讲授内容:介绍动物捉拿及各种给药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大鼠和家兔的捉拿方法。 2.小鼠、大鼠和家兔常见的给药方法 实验二、小鼠戊巴比妥钠LD50和ED50的测定 主要讲授内容:ED 50及LD 50 的概念,其测定方法和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2.LD50和ED50的计算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目的意义如何? 2. 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作用有何关系? 3. 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之间有何联系? 实验三、吗啡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 主要讲授内容: 1.镇痛药物的热板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皮下注射的方法; 2.镇痛药物的扭体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的

(医疗药品)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复习题覃

一、选择题 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D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消除速度; E、以上都不是 2.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A A、药物吸收缓慢: B、药物分布减小: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力上升: D、代谢无变化 3.决定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参数是C ACmax;BTmax;CAUC:DCl;ET1/2 4.Fisg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不包括:C A.随机; B.对照; C.盲法; D.重复 5.II期临床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不包括:(D) A.代表性B.重复性C.随机性D.双盲性E.合理性 6.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指标不包括:(B) A.CmaxB.T1/2C.AUCD.Tmax 7.药物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D) A.GCP+伦理委员会B.知情同意书+GCP C.SOP+QC+GCPD.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 E.SOP+GCP. 8.下列关于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B.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C.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下降D.肝微粒体酶活性变化不大

9.妊娠期内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是:(B) A.妊娠半个月以内B.妊娠3周至12周 C.妊娠4~9个月D.妊娠9个月以后 10.按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仔有致畸或杀胚胎的作用,但在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的为:(C) A.A类B.B类C.C类D.X类 11.下列不属于乳母禁用的药物是:(D) A.甲硝唑B.甲氨蝶呤C.环磷酰胺D.头孢菌素类 12.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案是:(C) A、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 B、氨茶碱+麻黄碱: C、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 13.沙丁胺醇目前推荐给药方式:(A) A、气雾吸入: B、口服: C、静注: D、静滴 14.下列关于药物相互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有益的治疗作用 B.药物相互作用只会导致有害的不良反应 C.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动学环节 D.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效学环节 15.以下哪种药物对胎儿致畸作用,不表现在新生儿期,而是在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B)。 A.氯霉素; B.已烯雌酚; C.卡那霉素; D.苯妥英钠 16.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B)

《药理学及毒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及毒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906209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方向 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64 总学分数:4 编写人:蒋盛岩审定人:赵良忠周群贵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得与任务 《药理学及毒理学》就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方向本科生得专业必修课程。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得学科,主要涉及药物得作用、效应、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机体内得变化过程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科学思维方法,毒理学主要涉及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毒作用得效应及其影响毒作用得因素与条件,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得毒作用机理,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引起急性、慢性毒作用,特别就是外源性化学物引起致突变、致癌及致畸作用得基本实验方法与评价,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对人群健康损害得危险性与安全性评定。通过《药理学及毒理学》得学习,使学生获得比较宽广与扎实得有关药物效应、药物代谢、临床应用、毒理学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得基本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 (二)课程教学得总体要求 以药物得作用、效应、作用机制、药物在机体内得变化过程、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得毒作用机理为主线,系统得阐述药理学及毒理学得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同时反映学科前沿,让学生既掌握经典内容又了解前沿知识,为后续课程得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铺垫。 (三)课程得基本内容 本课程得基本内容药理学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激素类药物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外源性化学物得毒作用机制、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发育毒性与生殖毒性等作用机理与评价。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 后续课程: 制药工艺学、药物波谱解析、制药设备及工艺设计、药物分析与安全评价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 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 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6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272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Pharmacology 【课程学时】16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药理学实验是与药理学理论教学密切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为基础,结合不同作用类别的药物,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药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牢固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在药物发现和评价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通过药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互助协作、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药理学实验是对《药理学》和《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有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中的有关部分的理解。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的要求】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能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内容】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实验动物标记方法;实验动物给药方法。实验动物取血方法;实验动物处死方法。 【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实际操作 实验二、不同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学习不同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及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实验比较不同途径给予阿托品的药效学有何不同。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剂型、不同剂量的阿托品的作用。 实验动物为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不拘)。 【内容】1 介绍静脉注射及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动脉注射、锥管注射、腹腔注射、胃肠道给药、舌下给药及黏膜给药、直肠给药、吸入给药、透皮给药等途径的药物吸收特点。 2 介绍药物制剂对药物作用影响 3 结合理论进行实验观察 4 根据结果讨论剂型及途径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方法】静脉注射、胃肠道给药等方法 实验三、水杨酸钠血药浓度及血浆半衰期测定 【目的要求】了解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意义。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计算半衰期的方法。 【内容】1 讲授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的原理和半衰期计算方法。 2 分组进行家兔取血、给药、测定等实验过程。 3 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半衰期。 4 讨论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方法】家兔灌胃给药、家兔静脉取血、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血药浓度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 【目的要求】学习家兔固定、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 【内容】1 分组完成家兔固定、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等过程。 2 根据实验讲义依次给药、观察结果。 3 总结 【方法】动脉插管法 实验五、镇痛药实验及统计学分析 【目的要求】学习镇痛药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性疼痛的诱导方法,观察各类镇痛药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结果分析,从而理解各类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并初步掌握统计学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内容】1 介绍统计学基本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 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3 以班为单位统计各组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4 根据统计学结果得出结论并理解不同类型镇痛药的镇痛效果。 【方法】光电法 实验六、子宫兴奋药及实验 【目的要求】学习掌握子宫兴奋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内容】介绍平滑肌实验装置、分组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

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E. 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 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3.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 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 B. 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 C. 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 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E. 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 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 B. 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 C. 进行TDM和观察ADR D. 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 E. 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

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剂型改造 E. 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 A. 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 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 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药 D. 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 E. 危重、急性病人 8.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 新药的毒副反应 B. 新药的疗效 C. 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 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 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B. 病人的精神状态 C. 肝、肾功能状态 D. 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 E. 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基础药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药理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基础药理学》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前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基础医学,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为开发新药、发掘中医药学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揭示疾病原理,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促进生物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分析手段,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还是全国执业药师考试的主要课程。 基础药理学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基础药理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及实验课等环节教给学生应用药物防治和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作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中药药理以及将来开展中药药理研究和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打下一定基础。 药理学课程总时数为90学时,即讲授72学时,实验18学时,。各章节课时时数见“课时分布表”(附本大纲后)。 因学时所限,有些临床上很重要的章节如:全身麻醉药、抗高血脂药、子宫兴奋药、避孕药、抗寄生虫药等,希望学生自学掌握。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图表、幻灯、录象、电脑多媒体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1章绪论 [目的要求]掌握药理学的概念、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了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药物及药理学概念,药理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2.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药理学方法;(2)实验治疗学方法;(3)临床药理学方法。 3.药理学的发展简史:药理学发展概况,近代药理学分支及长期以来我国药理学工作者在药理学方面的贡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2章药动学 [目的要求]掌握药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了解药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的概念。 2.药物的转运: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药物的跨膜转运的方式及PH对脂溶扩散的影响。 3.吸收的定义及吸收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首过效应的概念。 4.分布的定义及影响分布的因素,血脑屏障及其意义。 5.药物的转化或代谢的定义、意义、场所、方式及步骤;药物代谢的酶系统;药物对肝药酶的影响(诱导或抑制)及其实际意义。典型的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 6.排泄的定义及器官,影响排泄的主要因素。 7.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药时曲线及分期,时量关系及时效关系;生物利用度的概念;药物的消除类型;血浆半衰期,多次用药的药时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表观分布容积及其意义;房室概念及房室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及自学 第3章药效学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部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标 药理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及三基三严的科学素质,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理学实验基本原则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熟悉一些常用实验模型(如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的教材和学时要求 教材采用自编实验讲义《药理学实验教程》吕莉、孔维西主编,总计40学时。 内容学时数一处方学 4 二药物半数致死量(50)的测定 4 三药物对抗尼可刹米的致惊厥和用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 4 四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4 五磺胺药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 4 六磺胺药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4 七药物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4 八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 4 九药物对离体平滑肌的影响 4 十利尿药实验 4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处方学: 目的及要求: 1?了解药典,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书写处方的要求,独立并能够正确书写基本处方。实验内容:

1. 通过观看处方学录像,了解正确处方是在深入分析病情通晓药理、药剂、临床等基础上有的放矢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 2. 观察、熟悉医院各类处方及特点,要求。 3. 反复练习各种不同剂型、不同用法、不同途径药物处方的书写。 实验二、药物半数致死量( 50)的测定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意义、原理、方法。 2.学习半数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4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50 的数据。 实验类型:应用型实验学时数: 4 学时每组人数: 4 人实验三、药物对抗尼可刹米的致惊厥和用扭体法观察药物的影响 目的及要求:掌握药物抗惊厥药对尼可刹米致惊厥的影响,了解实验性惊厥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用扭体法观察吗啡对酒石酸锑钾致疼痛的影响,了解实验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学会苯巴比妥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尼可刹米刺激引起惊厥的保护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该方法常用来筛选抗惊厥药物;学会用扭体法观察吗啡对酒石酸锑钾致疼痛的影响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该方法作为研究疼痛生理及筛选镇痛药物的方法。 实验类型:基本实验 学时数: 4 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实验四、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目的及要求:1.掌握应用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验证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分别延长或缩短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作用。 2.熟悉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1.通过实验学会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2.掌握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抑制剂,氯霉素药物对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催眠作用及作用原理。 实验类型:基本实验 学时数: 4 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实验五、六药动学参数的测定——磺胺嘧啶钠在家兔药动学参数的测定与计算目的及要求:1.掌握磺胺嘧啶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2.掌握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的测算方法3.了解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的意义。 实验内容:1.介绍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测定的方法。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的各项参数。 3.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测定的实验操作。 实验类型:应用型实验 学时数: 8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24.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 25.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 26.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B型不良反应分为遗产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 27.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28.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 29.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其本身无药理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安慰剂可产生治疗作用,如镇痛、镇静等 30.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3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 32.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3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34.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 35.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6.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