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设计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53
浅谈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侯晓丽1*,李勇2(1.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2.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
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是江苏省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是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执业药师、西药调剂员等)和国家职称晋升(药师、主管药师等)考试的必考科目,学生在日常生活、实习及今后的工作中也会经常运用该学科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缩短教学和临床的距离,有助于自身储备临床用药知识,通过职业资格和职称晋升考试,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针对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谓至关重要。
一、教学设计的思路与特色(一)创意高效教具、学具,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具、学具,形象直观易操作,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究、体验式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比如“心绞痛的不良反应”是教学难点,教师利用自制“卡纸”教具、学具(图1)辅助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共同粘贴卡纸,营造相互竞争而又富有意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激发课堂活力。
与此同时,大力开发信息化药理学教学资源。
如开发了“心绞痛发病机制交互软件”(图2),将原先只能靠抽象思维来想象且难以理解的发病机制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操作软件,很快实现“在做中学会”“在学中做到”,有效解决了心绞痛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这个重点任务;开发了“抗心绞痛药对冠脉血流的影响交互动画”(图3),让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可控的动画,形象而生动,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化了知识点,解决了本节课“硝酸甘油药理作用”这一难点学习任务。
图1卡纸心肌供养心肌耗氧图2心绞痛发病机制交互软件[摘要]探讨通过创意高效教具、学具,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VAK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创设临床问题情境,开拓职业化教学实践。
课程设计思路药理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药理学基本概念,如药物、药效、药代动力学等;2. 掌握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及副作用;3. 了解药理学研究方法及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药理学知识解释药物作用及副作用;2. 能够正确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例进行初步的药物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健康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理学入门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药物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基本概念:介绍药物、药效、药代动力学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建立药理学的理论基础。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药理学基本概念- 内容列举:药物的定义、药效的分类、药代动力学基本过程。
2. 常用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讲解各类药物的代表性药物、作用机制、适应症及副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内容列举:抗生素、抗高血压药、降糖药、抗炎药等。
3. 药理学研究方法及药物研发:介绍药理学研究方法,以及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药理学研究方法与药物研发- 内容列举:实验研究方法、临床试验、药物审批流程。
4. 药物使用与合理用药:阐述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注意事项,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药物使用与合理用药- 内容列举:药物说明书阅读、用药指导、药物相互作用。
5. 临床病例分析与讨论:结合实际病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案药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药物作用、合理用药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药物研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药物使用观念。
二、教学内容1.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药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
2.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等。
3.药物分类:抗生素、抗肿瘤药、心血管药、消化系统药等。
4.药物临床应用: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用药,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3.案例分析: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试评价: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药理学教材。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基地:与药厂、药店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理学教学设计药理学教学设计导言: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药理学的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药理学教学设计的探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选择的能力,能够根据临床病情合理选用药物治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强调对患者隐私和权益的尊重,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分类:介绍药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每一类药物的特点和应用。
2. 药物作用机制:介绍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转导途径和药物的效应等内容。
3. 药物代谢:介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并讲解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4. 药物相互作用:介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如观察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效应变化、检测药物在体外体内的代谢情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药房、观察医生开具处方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四、评价方式1. 知识考核:通过课堂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技能考核:通过实验操作、临床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技能运用情况进行评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学生能够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等基本知识。
- 学生能够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药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进行药物咨询,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 学生能够参与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用药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以下为示例: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药效学4. 药动学5. 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和注意事项6.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7. 药物相互作用8. 药物应用与合理用药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等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等问题。
4. 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药理学》课程设计介绍课程负责人王仙平《药理学》课程建设近几年来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院强有力政策支持下,经过课程组全体成员的不断努力和积极建设,使教学队伍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得到创新,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现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药理学》课程整体设计分7个方面。
1.课程设置2.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3.教学方法与手段4.教学条件5.教学效果6.课程特色7.课程建设规划1.课程设置1.1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药理学》是临床医学生的一门职业基础课,它的前导课程是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微免学等基础医学课,药理学是运用前导课的相关理论知识,阐明药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等,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的桥梁课。
对护理专业而言,设置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临床“用药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后续课程临床护理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药理学既是职业基础课程,又是职业技术课程,还是职业工具课程,可以说它是一门关键而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说它是一门职业基础课,能为学习后续临床护理奠定基础;也是一门职业技术课程,能为临床实施用药护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程,能为临床护理岗位用药备查服务。
因此,在教学上理应区别于临床医学生的教学,实现课程与整体护理的理念及临床护理实际零距离对接。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理念: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理论教学为指导临床用药护理的实践服务,为职业资格考试服务,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工学结合,积极与医院或社区合作,实施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以致用。
作为护理专业,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用所学药理学知识,按照《护理程序》为患者制定并实施用药护理计划的技能,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基本思路:第一以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调整药理学教学内容遵照“必需与够用”的原则,与临床专家或临床兼职教师互相交流,分析护理岗位工作所需,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将临床新药、特药和老药新用途及不良反应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职业性,同时把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贯穿于各教学环节。
《药理学》说课稿《药理学》说课稿11 说课程设置1. 1 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
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能让学生有根据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和防治不良反应的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并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1. 2 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药理学是利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来理解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
通过《药理学》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及药学岗位知识和执业药师考试以及加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1. 3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了解一般药物的作用特点、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2)能力目标:具备对个人、家庭、社区的药学服务对象开展用药咨询的药理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備“问病卖药”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药房调剂配发、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3)素质目标:有药学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2 说课程设计2. 1 教学内容本课程建议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实训课48学时,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
课程内容分为八个模块,即总论模块、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模块、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模块、心血管系统药物模块、血液系统与内脏器官系统药物模块、内分泌系统药物模块、化学治疗药物模块、其他药物模块。
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技能性实训三个模块。
《药理学》“案例式”课堂授课设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药理学》课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只是作为引导、把握教学内容和目的,以及点评讨论观点,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互动,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当中,在交流和互动中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要求,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课程共24学时,12次课,但上课内容按每个系统来进行“案例式”教学排课,共6次。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次课:这一次课很重要,为讨论互动式教学做好准备工作,是完成本次授课的基础,要精心组织和安排。
1.讲清本课程的上课要求、安排和评分标准。
2.按组进行讨论。
分组(8人/组或自然组),选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案例分析工作和贯彻老师的教学要求、内容、目的,所有学生与老师一道总结每次讨论课的效果,改进下一次的授课安排,考勤等等。
3.讲授《药理学》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对本课程总体上有一定的了解。
4.给出下次课讨论的题目和要求。
第二次课:正式进入“案例式”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4学时【内容】药效学【案例一】患者,男,55岁,腹部绞痛,腹泻急诊。
诊断:急性胃肠炎。
治疗:洛美沙星片0.3g,每天2次,阿托品注射剂1mg,立即肌肉注射。
给药后腹痛减轻继而消失,但患者皮肤干燥,面部潮红,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
问题:(1)两种治疗药物,哪一个是对因治疗?哪一个是对症治疗?他们的作用机理是什么?(2)用药后,什么是症状改善属于治疗作用?什么症状属于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能避免吗?患者,女,23岁,由于精神受到刺激一时想不开,欲自杀一次口服了大量的安眠药,急诊入院。
体检:患者意识消失,反射减弱,呼吸变慢变浅,血压90/60mmHg。
诊断: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案例二】患者,男,25岁,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复方新诺明2片,一天2次,口服。
用药后第2天全身出现小红点,并伴有瘙痒。
诊断:药物过敏反应(药疹)。
问题:(1)上述2病例出现何种药理效应?(2)不良反应有几类?【案例三】1998年一种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蓝色小丸伟哥(virgra,万艾可,西尔特奈菲尔柠檬酸盐)第一次在美国上市就轰动了整个世界,该药是世界第一个通过以磷酸二酯酶为作用靶点,促进男性勃起为药理作用,达到治疗阳痿目的的传奇药物,由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制造。
《中药药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教学时数:54学时(42理论:12实验)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简介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药理和机体(包括正常机体、病理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结合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中药药理药理作用产生的机制及其物质基础,是中药药理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药理学是介绍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理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药理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功效产生的药理学基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4 .课程作用《中药药理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药理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中药药理学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药药理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各类常用中药药理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了解中药药理药理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为培养中药药理学科技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它是沟通中西医、联系中西药、跨越医学和药学、衔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性课程,对中医药学术创新、临床疗效提高和中药药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思路 1 .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药理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课程编号:G4000065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修课方式:必修课 总学分数:3学分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础科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进步,药理学的研究也不断更新和发展。
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研究思路的更新1. 系统生物学思路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观点来研究生物体的组成、结构和运作等方面了解生命的科学,相比传统的单一因素研究,系统生物学更关注整合性的研究。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药物和生物体结合的过程,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动力学和代谢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重点。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更新、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都促进了系统生物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2. 可视化药理学思路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仿真技术的不断更新,药物相互作用可视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药理学的研究中。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帮助药物研究人员直观地评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治疗效果,促进药物的发掘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方法的发展1.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药物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基因组学技术可用来了解疾病基因的DNA表达图谱、调控元件的分析和突变基因的筛选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则更关注蛋白质产生和代谢过程的机制,可用来了解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和生物学特性等信息。
2. 生物信息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对生物学数据的分析、挖掘和模拟,来了解生物学系统内在的机制和规律的学科。
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来预测药物的可能副作用、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生物学问题。
3. 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是药理学研究的基础手段。
细胞实验可用来评估药物的生物活性、药物的代谢途径等生物学特性。
动物模型可用来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等生物学特性。
结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理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发展。
系统生物学思路、可视化药理学思路等思路的出现和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等方法的发展,既促进了药物研发的速度和质量,也拓展了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本节课为药理学说课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药理学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药理学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药物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
2. 教学难点: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二)新课讲解1. 药物作用机制(1)介绍药物作用机制的基本概念。
(2)讲解药物作用机制的类型,如受体学说、离子通道学说、酶学说等。
(3)举例说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
2. 药物不良反应(1)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
(2)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如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3)举例说明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正确使用药物?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药理学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药理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结合临床实例,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药理学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科技视界0引言,、,2020,,,,。
,“”。
“”、。
“”、、,。
,、、,,。
,,。
,、、,,。
,,,。
,。
[1],,,。
[2],,“”,,。
[3],,,。
、[4],MOOC,,。
[5],,,。
1药理学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和规划,,,,,,“、”、,。
,、。
药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设计思路朱方敏(天门职业学院,湖北天门431700)【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以慕课、微课为代表的线上课程正带领着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至此我国传统线下教育受到了新的冲击。
随着线上教育平台和资源的发展丰富,线上教育的优势越发凸显。
文章通过对反思疫情时期国内大规模采用线上课程方式进行教学,从药理学在线课程的建设目标及规划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现阶段药理学在线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并对于如何构建合理的药理学在线开放课程设计进行阐述,从四个方面对药理学在线课程建设设计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药理学;在线开放课程;设计思路中图分类号:R4;G43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11.34作者简介:朱方敏,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护理专业教学。
网络教学111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科技视界,,,,,,、、、、、。
,、、、,,,,,,,。
1.1课程定位规划,,,,,。
,,、、、、,、、、、,、、。
、、、、、,,,。
1.2课程内容规划,,,,“+”。
、,。
,,,,,。
,,、、,、、。
,,,,、。
1.3课程教学设计规划,,,,、、,、,、,。
,,,,。
,,,、、、。
,,,,,。
,,,、,,,“、”,、、,,,。
,、。
2药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体设计2.1设计在线开放课程的总体框架,。
,《》、《》、《》、《〈网络教学112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科技视界〉》,、、,。
:、、、、、、、、。
《药理学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性质我校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第一线,具有药品生产、药品质量分析检验、药品使用、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实用高职药理作为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药学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知识。
实用高职药理课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开发研制高效、安全的新药提供线索。
学习《实用高职药理》课程,对培养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等领域从事处方调配、制剂制备、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合理用药及科研辅助等方面工作的药学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各种药学类职业资格考试(如执业药师、从业药师、药学职称考试)及药学类培训,均将《药理学》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课或设立为独立的考试科目。
因此,在药学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用高职药理》课程发挥了重要的核心作用。
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灵活应用于工作岗位,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开展用药咨询;熟练掌握药理实验室常规操作技能,为走上药理实验室相关科研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有关知识点:1、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2、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禁忌;4、药物的体内过程、用法、用量和制剂产品。
(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本学期时数共计56学时三、考核方案设计为了能更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对药理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案进行了改革。
分数采用百分制。
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作业和提问,占20%,2.实验实训操作成绩,包括上课表现,实验(训)报告书写,实验(训)操作考查,占30%,3.期末考试成绩,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是对理论部分的检验,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