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件鲁教版必修一.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8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结合实例,了解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2.结合地质年代表,掌握主要地质年代的大致时间和主要事件,了解地球的演化简史。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等方面掌握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理实践力)一、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和化石(1)地层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地层顺序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作用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案例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玄武岩是火山活动概念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作用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案例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在古生代形成的,形成时为海洋环境(1)地质年代: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
(2)常用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3)地质年代表[特别提醒]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由于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1.地球的起源:起源于大约 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2.演化简史约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地球温度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形成地核、地幔、地壳↓↓↓↓↓三、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1)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具有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3)一些生物衰退和灭亡,另一些生物出现和兴盛。
2.海陆变迁↓↓距今约6 500万年前,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显↓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3.构造运动:导致海陆变迁、地形变化,影响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矿产形成。
(1)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泛大陆解体。
(2)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4.矿产形成(1)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
(2)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目标1:知道昼夜更替的形成原因,熟悉晨昏线的特点及判断方法目标2:学会依据地理经度进行地方时、区时的换算。
目标3:知道地表水平运动物的偏移规律.【问题与例题】问题1:地球上为何会产生昼夜现象?昼与夜如何划分?划分昼与夜的晨昏线应如何判断?昼夜更替有哪些重要意义?【课堂活动1】一、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1、昼夜成因:①地球不、不;②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射到地球的;2、昼半球与夜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半球;(请标出右图中的昼半球、夜半球)3、昼与夜的分界线: 线;①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包括线与线两种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
②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方法一: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半球的分界线.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半球的分界线。
方法二: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线,反之为线.4、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不停地 .5、昼夜更替周期为1个日,时间长度为小时。
【想一想】昼夜更替有哪些重要意义?问题2:地方时怎样形成的?地理经度与地方时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如何确定时间的早晚?地球上日期的变更有什么规律?如何变更?时区如何划分?不同时区之间的区时的换算有何规律?【课堂活动2】二、地球自转与时差:1、地方时:是因而不同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