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看地球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3
从宇宙角度看世界
从宇宙的角度看世界,我们可以意识到地球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在宇宙中,它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行星。
宇宙是无限广阔的,包含着无数的星系、星球和黑暗物质。
宇宙的时间尺度也是巨大的。
地球的历史只是宇宙历史的一瞬间。
宇宙已经存在了约138亿年,而地球上的生命只出现了大约40亿年。
人类文明的历史更是微不足道,只有几千年。
从宇宙的角度看,地球上的争斗和纷争似乎微不足道。
在宇宙的无边无际中,人类的问题和困惑只是宇宙中的微小波澜。
宇宙的存在和运行不受人类的影响,无论我们如何争斗,宇宙都会继续自己的进程。
从宇宙的角度看,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地球上的生命是多么的珍贵和独特。
在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的智慧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迹。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为了我们自己和未来的世代。
从宇宙的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宇宙对我们的无限赋予。
我们身处宇宙之中,享受着宇宙的能量和资源。
我们应该更加理解和尊重宇宙的规律,与宇宙保持和谐的关系。
从宇宙的角度看世界,我们能够放下一些短视和纷争,更加珍惜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与宇宙保持和谐共存的意识。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对于⽆边⽆际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其中⼀个极⼩极⼩的点。
如果你乘宇宙飞船来到太空并靠近地球,你会发现地球的外部被⼤⽓层包围着。
由于地球表⾯三分之⼆的地⽅是海洋、湖泊和河流,他们能反射太阳光中的蓝光,所以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个深蓝⾊的⼤球。
1969年,⼈类⾸次站在⽉球上看地球,只见在⿊暗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像⼀颗蓝⽩⾊的弹珠,在不停的旋转运⾏。
1961年4⽉12⽇,前苏联“东⽅1号”载⼈飞船⾸次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太空,由此,加加林成为第⼀个进⼊太空的⼈。
2003年,神⾈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个进⼊太空的⼈。
⽬前为⽌,已有600多⼈次进⼊过太空。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地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1、解释了宇宙的概念,特点,组成,分析了天体和天体系统,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3、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分布。
综合思维:结合航天资料,学会分析航天基地建设条件。
学会综合分析宇宙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分析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认识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增强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宇宙环境的影响,增加宇宙环境保护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户外观察和生活体验,学会判断天体,了解太阳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会分析地球以及宇宙其他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于我们而言熟悉又陌生,熟悉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陌生因为我们对它的了解不多。
在茫茫宇宙里,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球,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新课讲授】一、地球的普通性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其他七大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
1、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相似。
二、地球的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
1、外部条件(1)、太阳正处于中年期,状态稳定,给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给地球及其他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描写在宇宙中看地球的作文我居然能在宇宙中看地球啦!”我坐在宇宙飞船里,心砰砰直跳,眼睛紧紧盯着窗外那颗蓝色的星球。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吗?太不可思议啦!”远远望去,地球就像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宇宙中。
“哎呀,它怎么这么漂亮呀!”那蓝色的部分应该是海洋吧,就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白色的部分肯定是云朵,它们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地球的周围跑来跑去。
我努力想看清地球上的大陆,“那是亚洲吗?那是非洲吗?”我不停地猜测着。
绿色的部分应该是森林和草原,它们就像地球的头发,给地球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我仿佛看到了地球上奔腾的河流,就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像一个个巨人屹立在大地上。
“这地球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大花园嘛!”突然,旁边的小伙伴大叫起来:“快看,那是城市!”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片片灯光闪烁的地方,那一定是城市啦。
“哇,城市里的灯光就像天上的星星掉落到了地上。
”我忍不住想,地球上的人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他们是不是在睡觉?是不是在工作?还是在玩耍呢?”小伙伴说:“说不定有的小朋友正在写作业呢!”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看着地球,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感动。
“这么美丽的地球,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呀!”这时,宇航员叔叔走了过来,笑着问我们:“孩子们,感觉怎么样?”我激动地说:“叔叔,地球太美啦!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不能让它受到伤害,对不对?”叔叔点点头说:“对呀,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想象着自己在地球上奔跑、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欢笑。
“地球给了我们这么多快乐,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当我继续凝视着地球,我仿佛看到了地球上的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生活,鸟儿在天空飞翔,鱼儿在海里畅游。
“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地球是如此的独特和珍贵,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呵护它,让它永远美丽下去,难道不是吗?”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保护地球,它就会一直是我们最美的家园。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有图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地月系(课本P4)。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是地球(课本P6)。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可以分类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根据其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课本P8)。
地球处于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和大气条件,以及液态水的存在使得地球成为了存在生命的行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包括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和典型城市拉萨,而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包括四川盆地和典型城市成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和生物运动,以及成为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能源来源。
此外,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包括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包括黑子、耀斑和太阳风,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点。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以及与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课本P9)。
第二节、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地球公转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课本P10)。
地球的运动周期包括真正周期和昼夜交替周期。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化境一、宇宙1.宇宙的特性(1)物质性: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具体如下图所示:天体概念其他恒星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质量庞大,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温度高、自己能发光,除太阳外,距离地球都很遥远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恒星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反射恒星光而发亮卫星绕行星公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为76年流星体星际空间数量总多的尘埃和固体小块。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天体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关键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
1.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
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的是天体,否则不是天体。
如: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叫做人造天体;发射架上的同步卫星、陨星或回收到地球上的人造卫星等则不能叫天体。
2.看它是不是天体的一部分,若为天体的附和物,或为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如:地球上的大气圈作为地球的附属物,不是天体,而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则是天体。
嫦娥二号绕月运转时是天体,但撞击并落到月球上之后就不再是天体。
例:在太空运行的“神舟十号”飞船是不是天体?为什么?着陆的返回舱呢?在太空中运行的“神舟十号”是天体,着陆的返回舱不再是天体。
高三地理从宇宙看地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从宇宙看地球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2. 从空间上把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3.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1. 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3.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点:1. 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四. 重难点讲解(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1)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2)天体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 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组成(3)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日----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3.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主要成分:H、He2. 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 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宇航员的视角看地球地球,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一个充满奥秘的星球。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地球最深刻的方式之一便是通过宇航员的眼睛。
当宇航员登上太空站或进行航天任务时,他们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欣赏和探索地球,这种视角能够带给我们全新的认知。
让我们一同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宇航员的视角看待我们的地球。
1. 题材小节1.1 从太空眺望地球宇航员登上太空站后,首先能够亲眼目睹到地球的辽阔和壮丽。
他们穿越地球的磁层,进入宇宙空间,俯瞰着整个地球。
从这个视角来看,地球看起来像是一个脆弱的宝石,在浩瀚的宇宙中独一无二。
宇航员们常常形容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宝藏”,因为地球上的大部分面积都被湛蓝的海洋所覆盖。
1.2 感受地球的生命力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习惯于熟悉的自然景色和繁华的城市景观。
然而,当宇航员俯瞰地球时,他们会发现地球上的生命力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
地球的大部分面积被生机勃勃的绿色植被所覆盖,山脉河流交错,形成壮丽的景象。
宇航员们常常被这美丽的自然景色震撼,感叹地球是一个神奇的生命之舞。
1.3 观察地球的环境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宇航员成为了观察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观察者。
他们能够通过卫星图像和航天飞行的数据,看到地球上各地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情况。
例如,他们可以看到冰川的消融、海洋的污染和森林的砍伐等问题。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地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地球之美2.1 蓝色的地球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被称为“蓝色的宝石”。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都被湛蓝的海洋所覆盖,从宇宙的角度看,地球上蓝色的色调十分明显。
这个蓝色代表着地球表面70%是水,同时也表达了地球作为一个宜居星球的独特之处。
2.2 丰富多样的地貌当宇航员抵达太空站时,他们能够从太空站的窗户中看到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貌。
山脉、平原、河流和沙漠等地貌特征如同绘画一般展现在宇航员的眼前。
这些壮丽的地貌不仅让人赞叹造物主的智慧,也让人更加珍惜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内容及其解析(一)教学内容1.宇宙及其特征、天体及其划分、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2.太阳(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二)内容解析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课程第一个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2.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
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这也是教学重点,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太阳的结构;运用材料结合实际说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作用和影响。
3.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宇宙飞船看地球作文
朋友们!你们能想象我从宇宙飞船里看地球是啥样的吗?那感觉,简直绝了!
当我坐在宇宙飞船里,透过那小小的窗户往外瞅,第一眼看到地球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哇塞,那颗蓝色的大球球,就那么静静地飘在黑漆漆的宇
宙当中,美得不像话。
那蓝色,可不是一般的蓝,是那种让你看一眼就觉得心里特别舒坦的蓝。
还有白色的云朵,就像给地球披上了一层轻柔的纱巾,一会儿飘到这儿,一会
儿飘到那儿,调皮得很。
陆地呢,有绿色的森林,黄色的沙漠,棕色的山脉。
从宇宙飞船上看下去,它们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拼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看着地球,心里就在想:这上面生活着几十亿的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故事,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时候地球看起来那么安静,可谁能
想到上面正热闹非凡呢!
海洋的部分最让我着迷,那深深浅浅的蓝色,就像是宇宙给地球画的一幅
抽象画。
我仿佛能看到海浪在翻滚,鱼儿在游弋,还有那些巨大的鲸鱼在喷着水。
从宇宙飞船看地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咱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珍贵的宝石,独一无二,闪闪发光。
咱们可得好好爱护它,不然哪天这颗美丽的宝石失去了光彩,那可就糟糕啦!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也想从宇宙飞船里看看咱们的地球啦?。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化境一、宇宙1.宇宙的特性(1)物质性: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具体如下图所示: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天体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关键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
1.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
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的是天体,否则不是天体。
如: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叫做人造天体;发射架上的同步卫星、陨星或回收到地球上的人造卫星等则不能叫天体。
2.看它是不是天体的一部分,若为天体的附和物,或为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如:地球上的大气圈作为地球的附属物,不是天体,而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则是天体。
嫦娥二号绕月运转时是天体,但撞击并落到月球上之后就不再是天体。
例:在太空运行的“神舟十号”飞船是不是天体?为什么?着陆的返回舱呢?在太空中运行的“神舟十号”是天体,着陆的返回舱不再是天体。
天体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附属物就不能叫做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天空中的白云、待发射的航天飞机;人造的航天器在太空中运行时才能称为天体(人造天体),但返回地球低层大气或地面后成为地球的一部分时,则不再是天体。
3.看它有没有独立的运行轨道。
例如: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2)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天体间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其层次关系如下图:天体系统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1.总星系不是宇宙,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能够观察到的宇宙,可称为“可见宇宙”或者“已知宇宙”,是最高级的天体系统,仅仅是宇宙的一部分。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2课时地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1、解释了宇宙的概念,特点,组成,分析了天体和天体系统,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3、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分布。
综合思维:结合航天资料,学会分析航天基地建设条件。
学会综合分析宇宙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分析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认识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增强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宇宙环境的影响,增加宇宙环境保护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户外观察和生活体验,学会判断天体,了解太阳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会分析地球以及宇宙其他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于我们而言熟悉又陌生,熟悉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陌生因为我们对它的了解不多。
在茫茫宇宙里,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球,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新课讲授】
一、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其他七大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
1、八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结构特征
与其他类地行星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相似。
二、地球的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
1、外部条件
(1)、太阳正处于中年期,状态稳定,给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给地球及其他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形成了地球适宜的温度。
(2)、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了一定的气体,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原始地球重力收缩,是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产生水汽,地球近地面平均温度约15℃,比内部温度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使地球上有液态水。
【合作探究】生命存在的条件
1、阅读下边的表格,地球的哪些物理性质有利于地球生命的存在?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是地球形成了适宜温度;质量、体积适中,吸引大气,形成适宜呼吸的大气;地表温度适宜,有利于液态水的形成。
2、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2015年NASA的研究团队让我们对火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7月,发现火星上有水合盐类,证实火星上有液态水的存在,而液态水是生命的关键。
10月,发现火星之前可能存在一个持续了万年的湖泊。
11月,发现被太阳风吹走的火星大气。
火星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
物理性质与地球接近。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