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学习目标】1、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重建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炀帝的暴政;唐朝的建立和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等基本史实。
2、识读“隋大运河示意图”和“唐三省六部制简表”,会用地图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说出三省六部制开创的作用。
3、分析比较历代选官制度的不同,领会到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选拔好国家管理人才和重视民众百姓的利益,都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兴旺发达的条件。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隋朝大运河和科举制度。
2、难点:如何理解隋唐科举制的多重作用?开凿大运河征发劳役极重,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但大运河对经济发展和巩固全国统一又具有积极作用,如何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也是一个难点。
【知识链接】南北朝时,南方陈朝有一个姓王的商人,要运送一批苏州产的优质大米到洛阳贩卖。
他动用了十辆马拉货车,雇佣了二十几个劳力,在八月份上路,辗转颠簸,历经一个多月才到达洛阳。
大家能不能给这位商人想一个更方便快捷的运送大米的运输方法呢?【学法指导】1、集中注意力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2、从百度中搜索百家讲坛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视频,或根据你所看过和听到的有关隋唐的影视,为小组合作探究准备第一手资料。
教师:播放课件、录音,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隋朝的重建和统一。
提出问题:1、什么时间?谁建立的隋朝?什么时候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学生:听录音、阅读课本、相互结合商量问题(知识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建立隋朝。
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阅读课本第3页中间小字部分,想一想隋朝的“富”是真正的国富民强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大运河的开凿[分析下例材料]:南北朝时,南方陈朝有一个姓王的商人,要运送一批苏州产的优质大米到洛阳贩卖。
他动用了十辆马拉货车,雇佣了二十几个劳力,在八月份上路,辗转颠簸,历经一个多月才到达洛阳。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本课重点提示: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社会安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
同时隋唐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采取许多开创性的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制;改革选官用人制度,创立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1、581年,以外戚身份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A、杨坚B、杨勇C、杨广D、杨俊2、《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西晋互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C)A、秦朝B、东晋C、隋朝D、元朝3、隋朝统一南北,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D)A、宋B、齐C、梁D、陈4、隋朝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不包括(C)A、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B、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5、隋朝大运河纵贯南北,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别是今天的(D)A、天津、扬州B、洛阳、杭州C、西安、扬州D、北京、杭州6、太原起兵、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的隋朝官员是(C)A、杨林B、单雄信C、李渊D、李世民7、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D)A、全国灾荒严重B、政治腐败导致爆发军事政变C、外戚宦官专权D、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8、唐朝沿用了隋炀帝的“三省六部制”,其中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是(B)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9、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因其时间短促而忽视。
下列属于隋朝在制度方面革新的是(A)A、科举制度B、行省制C、厂卫制度D、军机处10、填图,归纳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1)三点:大运河以A 为中心;北达B ,南至C 。
(2)四段:大运河有D 、E 、F 、G 四段组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导学案华东师大版----62b2e4f0-6ea6-11ec-b8a5-7cb59b590d7d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识记1.识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的时间2.知道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三省六部制3.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二)能力培养1科举制度意义分析2读隋大运河示意图并培养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大运河,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通过科举制,体会人才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信自我II。
教学要点己:我能本课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科举制。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理解科举制度的多重功能以及大运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并完成以下问题,(一)隋朝的重建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3页第一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思考:隋朝统一的条件是什么?(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2、年,建立隋朝,年,隋灭掉南方的朝,结束了自以后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结合“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完成隋朝大运河的相关问题(1)大运河开凿目的:(2)以大运河为中心,南起(今)北止(今西南),全长2000多公里。
(3)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和评价):它在这方面起到了沟通、促进和积极作用。
但是【共同探究】以下是唐代诗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边水(胡增)边河怀旧“皮日秀”的问题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锦帆未落,龙舟不归。
如果水殿里没有龙舟的话,俞总的贡献也不多。
问题:(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2)你如何评价隋朝杨帝修建大运河的历史事件?(二)阅读教材,完成“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相关问题:1.隋朝灭亡的原因和表现和灭亡的时间2.唐朝的建立:时代创始人的首都。
(三)“隋唐政治新格局”:隋唐时期,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创置,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记住:两个制度都是隋朝首创,唐朝完善的)1.结合教材《唐三省六部简表》,完成题:中央最高政府分为三个省,包括决策、审议和执行。
教学随笔一、复习巩固,课前热身(老师下发学案,学生以小组形式组内互相检查,组长负责。
有问题提出,大家解决)(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200年曹操;4世界前秦苻坚;486年北魏政权)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动荡,虽然给国家、给人民、给社会带来许多战争和灾难,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国历史总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随着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交流,我国历史将如何再度走向大一统?今天我们学习~,引入新课。
三、预习全文老师注意看他们会不会写出知识网络学习内容:统一国家的重建(第1课时)教学随笔目标具体,让学生准确把握本课要求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五大水系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是: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要求学生牢记大运河示意图)大运河的作用可以小组先分析,老师最后总结。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
原因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学习目标:1.记住隋唐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
2.读图说出大运河的起止、中心、连接的四段、沟通的五大水系。
3.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影响。
4.对比秦朝,说说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作用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大运河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自测1、上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朝代的历史了呢?2、继秦汉大一统之后,我国再度进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曾经短期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哪些?二、预习全文(对照学案,自己先填写出网络中的简单知识)1、隋朝的重建统一时间建立人物隋的建立统一:都城时间统一经过意义2、隋的大运河政治上①目的:经济上②开凿的基本概况: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南起_________(今_______),北至________(今________);连接五大水系,跨越六省,全长2000多千米(四五千里);共分四段,从北往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两个大一统王朝重建的基本史实。
结合隋大运河示意图,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目的、内容及其作用,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知道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通过对比推举制和科举制,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科举制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比秦朝的建立,概括隋重建大一统的条件和基本史实。
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运河的修建与隋亡的关系,正确看待大运河的作用和隋炀帝的功过。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全面看待科举制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大运河,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科举制,体会人才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和科举制。
教学难点:辩证看待大运河和科举制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分组讨论法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在讲新课前,先回忆一下上学期的内容,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原始社会漫长的探索,进入了“上古三代”悠长的奴隶制文明阶段。
在春秋战国的大动荡中历史的脚步迈入一个新的门槛——封建社会,他以秦汉的大一统王朝为开端,随后又陷入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期。
历史的演变正如《三国演义》卷首语所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种循环更替中,统一的使命又有哪个王朝来完成呢?1、让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对比已学秦朝,勾画出这个重建大一统王朝的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大一统完成的标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归纳(区分建立和统一,补充“开皇之治”)。
重新统一的隋政权开始并不稳定,陈朝残余势力的反叛,让统治者思考如何进一步控制南方,更好地巩固大一统局面,为此采取哪些措施?引入下一问题“隋朝大运河”。
2、让学生结合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以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为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尽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诗,共禹论功不较多。
”引导学生全面评价大运河的作用,结合教材进一步探讨入隋亡的根本原因。
七年级:科目:历史(华师版——下册)
制:
从此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直至清末被废除。
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七环”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示方法、学生独立学习)、学中知识质疑(记录学习困惑、问题等)合作交流探究(教师课堂导演,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课堂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七环”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示方法、学生独立学习)、学中知识质疑(记录学习困惑、问题等)合作交流探究(教师课堂导演,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课堂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不可忽视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
公元589年是“大事年表”众多年份中的一个,这一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应是()A.杨坚称帝,建立隋朝B.隋灭陈,统一全国C.李渊起兵,攻占长安D.江都兵变,炀帝被杀2.隋朝结束了自西晋以后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统一了全国。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有()①南北经济的发展②民族的大融合③外族的入侵④大运河的开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开皇(581—600年)之治”是我国古代盛世之一。
这一盛世的统治者是()A.刘秀B.杨广C.杨坚D.李渊4.隋朝末年,涿郡的货物经水路运输到长安,须经路线是()A.永济渠——黄河——广通渠B.通济渠——黄河——永济渠C.永济渠——通济渠——洛水D.通济渠——广通渠——黄河5.隋大运河的四段中,最长的和最短的分别是()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A.巩固隋朝统治B.沟通五大水系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便利了南北交通7.隋炀帝因暴政导致了农民大起义,他预感到末日临近,曾对着镜子说:“好头颅谁当斫之!”不久,他便被部将杀死。
同年,一个新王朝——唐朝建立。
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8.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连年大兴土木,不惜民力B.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兵役沉重C.多次远出巡游,耗费无数D.实行族诛和连坐,法律严酷9.下列王朝的统治,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10.隋唐时期,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创置,突出的是( )①设立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宗法制③推行科举制④实行郡县制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第1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识记 1.识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的时间 2.知道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三省六部制 3.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二)能力培养1.分析科举制的重要意义 2.识读隋大运河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运河,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展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 ,科举制 。
本课教学难点:三、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一)隋朝的重建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3页第一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思考:隋朝统一的条件是什么?(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2、年, 建立隋朝,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了自 以后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结合“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完成隋朝大运河的相关问题(1)大运河开凿目的:(2)大运河以 为中心,南起 (今属 ),北至 (在今 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
(3)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评价):沟通了 ,促进了,对 有积极作用。
但。
【共同探究】以下是唐代诗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二)阅读教材, 完成“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相关问题:1、隋朝灭亡的原因 表现和灭亡的时间2、唐朝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 首都 。
(三)“隋唐政治新格局”:隋唐时期,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创置,突出的是设立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记住:两个制度都是隋朝首创,唐朝完善的)1、结合教材“唐三省六部制简表”完成问题: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分为 、 和 三省,其中 决策、 审议、 执行。
下设 、 、 、 、 、 ,分掌具体事务。
2、科举制:(1)内容:由 开创,经唐代完善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的制度。
(2)主要作用:四、巩固练习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3、隋朝大运河,通过宿迁市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实现了南水北调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A、581 — 618年B、589 — 618年C、581 — 600年D、588 — 618年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7、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丞相制D.军机处8、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现象和下面哪一种制度的出现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科举制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哪个朝代时期开通的?(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这条河以哪个地方为中心?(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教学目标知识识记了解隋朝的建立和全国大一统的重建。
知道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三省六部制。
知道隋朝的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推举制和科举制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过识读大运河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中国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运河工程,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领会,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选拔好国家管理人才和重视民众百姓的利益,都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隋朝大运河难点:如何理解隋朝科举制的多重作用;应如何理解开凿大运河所征发的劳役极重,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大运河对经济发展和巩固全国统一又具有积极作用间的作用。
使用教具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学期所学的内容。
中国历史经夏、商、周以来,到秦朝完成了第一次大一统。
但秦汉以后,一直到我们今天要讲的隋朝,除西晋的短暂统一外,中国又长期陷入分裂割据状态,直至隋朝重建统一。
隋朝时期,在政治、经济上有哪些创置?它们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内容组织一、隋朝的建立和重新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讲解:为什么建号隋朝【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2、提问:隋朝的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3、统一时间: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让学生看地图册第2页《隋朝形势图》)4、大运河的开凿让学生欣赏有关大运河的录像提问: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动河?经济原因:南粮北运政治原因:加强对南北的统治炀帝的个人目的:到江南游玩。
开凿的过程和内容:。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知道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知道科举制的主要内容,了解三省六部制。
2、能在图上找出大运河的起点、终点和中心、四段河道、沟通的五大水系。
3、能通过材料分析大运河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2、会识读“隋大运河示意图”和“唐三省六部制简表”,会用地图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说出三省六部制开创的作用。
3、分析比较历代选官制度的不同,说出隋唐科举制度的多重作用。
4、会列表比较秦、隋两个朝代的相同之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隋朝的历史,可以领略大运河的丰恣、精细严谨的三省六部制,广开才路的科举制,从而可以感受到隋的博大和不凡。
2、认识到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个人素质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唐创设的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隋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隋唐科举制的多重作用。
教学过程:
一、释题本课课题是《统一国家的重建》(课件出示)问:为什么用“重建”这个字眼?引导:请回忆上册已学知识,我们讲过哪些朝代完成过国家的统一?我们今天学习的隋朝,是继秦、汉后又一个完成统一的朝代。
从而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课件出示)。
三、新课学习
1、浏览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5分钟、标画出要点)
(1)本课主要介绍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时间?)和灭亡(时间?标志?原因?)以及朝的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隋朝建立后做了哪些大事?
A、隋朝的重建统一
隋朝是如何完成全国的统一的?如何评价这一历史现象?(学生回答后,老师精讲点拨)
B、隋大运河开通
(1)再读课文,找出大运河开凿目的?中心?起点?终点?四段?作用?
(2)指导看课本第3页第二段,读一遍隋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回忆上册内容,师总结,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如何对南方实行有效的管理,是历代统治者都绞
尽脑汁去考虑的问题,隋开通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就可以缩短南北方的距离,更有效地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3) 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页<<隋大运河示意图>>,在图上标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
并思考为什么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自六朝以来,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增,丝织业也渐渐地超过了北方。
隋唐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关中虽然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所产不足以供京师,必须依靠东南诸州(郡)的赋税。
所以隋唐时期,为了便于由东往西将江淮粮食、物资运到洛阳、长安,或将其运往北方,统治阶级将运河的中心设在洛阳。
这样更方便把南方丰富的物资运到北方,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4) 请根据第4页《隋大运河示意图》,假如隋朝家住余杭的一位书生,要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应该走哪条路线进京赶考?
(5)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课件出示:
材料一:胡曾《卞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材料二:皮日休《汴河怀古》: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讨论:材料一、二对大运河的评价态度一样吗?你的态度呢?结合教材第4页进一步探讨入隋亡的根本原因。
(6)古今大运河的不同。
课件出示古今大运河图,比较古今大运河有什么不同。
说明:从元、明、清三朝都建都北京,王朝的政治中心移到北京后,南方地区的粮食物资需要北运到京城,所以今日大运河呈南北走向,而不是再绕道长安、洛阳了。
B、开创三省六部制
(1)读第5页完成:隋唐的三省指哪三省?分别有什么职能?六部指哪六部?它们吏属于哪一个省管辖?
(2)公元605年(大业元年),因契丹人侵扰营州。
如何应对来犯之敌?隋炀帝召集群臣展开了紧急讨论。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根据隋朝的政治制度,哪个权利机构负责制订对敌之策?(中书省)决策制订出来之后,哪个机构负责进行审议?(门下省)最后由哪个权利机构负责调兵遣将,攻击敌人?(尚书省)
(3)课件出示秦的“三公”制及其分工,说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优点?引导总结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机构更加严密,分工更加明细,政府办事的效率更加高。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当时世界的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
C、关于科举制。
读第6页,找出什么是科举制?考试的主要科目是?秦汉时期、魏晋时期不同的选官制度。
然后,对比一下隋唐的科举制度,找出后者的优点。
四、小结:隋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重建了大一统的局面。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一方面修建宏大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另一方面创制新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特别是科举制延续了1300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由于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将隋朝一步步推向灭亡。
可以领略大运河的丰恣、精细严谨的三省六部制,广开才路的科举制,从而感受到隋的博大和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