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753.50 KB
- 文档页数:35
雅典的自然条件: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
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等。
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条件:①政治背景:贵族政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在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在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②经济背景——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公元前8世纪0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 ③主观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萨拉米斯岛问题显示出统治者腐朽无能,激起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广大平民的愤恨。
梭伦“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
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国家权力机构、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结果】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但其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废除。
(成功)【意义】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雅典成为古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以财产多寡确定公民权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使得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政治体制1)、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改革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
政治特点: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拥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贵族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2、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未能缓和雅典复杂的社会矛盾;3)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是引发梭伦改革人直接原因和导火线;4)594BC,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权力,进行改革。
(可能性)3、梭伦改革的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4、梭伦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经济上①、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制,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壮大。
2)、政治上:①、按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越多)②、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政治改革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政治,平民也得到一些民主权利。
5、梭伦改革的评价:1)积极:①政治: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经济作用: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2)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残余;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局限的原因: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中庸),使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6、梭伦改革的特点:革命性和中庸性(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7、梭伦改革的性质:奴隶主阶级改革。
二、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指导理论:法家思想;变法性质:地主阶级改革3、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司法改革: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4)、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文化专制);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4、评价:(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梭伦改革为避开不公正法律的惩处,他佯装疯癫,用他激越的诗歌唤醒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这是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
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
只见梭伦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登上讲坛,环顾四周,径直走到一个大林框前。
此时,嘈杂的会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凝神平息,视线随着梭伦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大木框。
梭伦用手一拨,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梭伦高声宣读了这项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
并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
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种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在此之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农",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
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现在,财主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广大贫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那些因欠债而被卖到异邦的人也能回来了。
正如梭伦在诗中所写的,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
梭伦自然因此受到了广大贫民的爱戴。
梭伦(约630—560BC.)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梭伦改革:背景:雅典国家初步形成之后,垄断政权的贵族利用土地兼并和债务奴隶的手段残酷剥削农民和手工业者,使得下层平民反对债务奴隶的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斗争日益高涨,到公元前7世纪后期,雅典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
同时,雅典的工商业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原有的政治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出现了新兴的工商奴隶主阶层,要求推翻贵族统治,掌握城邦政权,他们与下层平民结成同盟使得民主力量超过了贵族的力量。
邻邦的经济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公元前6世纪初,平民中开始酝酿武装暴动,贵族统治岌岌可危。
在这重要关头,公元前5 94年,贵族出身的梭伦被选为首席执行官,被赋予立法权,推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并禁止债务奴役,因债务而抵押的土地要无偿归还原主,因负债而被卖海外的奴隶由国家赎回,禁止以公民自由人身作债务抵押。
(2)按财产状况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政治权力不再按出身而是依靠财产的多寡来分配。
一二等级可以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任官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
不同等级承担不同的军事义务,第一等级提供骑兵,第二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第三等级提供轻装步或在海军服役。
(3)创设管理国家的新机构,设立四百人会议与陪审法庭作为城邦的最高行政和司法机构,恢复和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四百人会议负责审议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拟定议程等。
陪审法庭从四个等级的公民中选出,负责审查司法执政官的判决和受理公民上诉。
公民大会除有选举权外还有权决定宣战媾和等大事。
(4)实行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措施,禁止谷物外销,鼓励橄榄油出口;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吸收外籍的能工巧匠,奖励工商业,扩大公民集体等。
意义:生产关系上,废除债务奴隶制的直接受益者是下层平民,但更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对贵族不利。
贵族推行的债务奴隶制是奴隶制的早期形式,以直接生活资料为主,为满足贵族家庭消费而进入市场,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