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早餐的人散文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6.26 KB
- 文档页数:4
描绘卖早餐的人作文
清晨,那卖早餐的老头儿就在那儿了,脸上皱纹多得跟地图似的,但眼睛还挺亮,看着人就挺亲切。
他手里那把旧扇子,一摇,风就跟着来了,热天儿里真是舒服。
哇,那些包子,香气直往鼻子里钻!皮儿薄馅儿多,吃一口简直了,满满的幸福感。
旁边还有热乎乎的豆浆,看着就让人想喝。
这老头儿,整天笑呵呵的,跟个弥勒佛似的。
顾客一来,他就热情地打招呼,问这问那的,声音虽然有点儿哑,但听着特实在。
他那摊位上,啥都有,酱油、醋、辣椒油,想咋吃就咋调。
老头儿眼睛尖,一看就知道你想吃啥,立马就给你准备好。
太阳慢慢升起来,街上人也多了。
可这老头儿还是稳稳地守着他的摊位,给大家送上一份份热腾腾的早餐。
他呀,就是我们这儿的一景儿,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辛苦的早餐小贩作文
天还没亮,早餐小贩就开始忙活了。
炉子烧得旺旺的,豆浆油条,都是一早现做的。
“老板,来碗豆浆,两根油条!”早起的人陆续来买早餐,小贩一边忙着递食物,一边收钱,嘴里还得吆喝着吸引客人。
这小贩真不容易,天天起早贪黑,就为给咱准备早餐。
看着他那满头的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早餐味道真不错,价格也公道。
每次路过都想停下来吃点啥。
有时候,看着小贩忙碌的背影,就觉得他其实也挺幸福的。
毕竟,他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和家人,多棒啊!
太阳快下山了,小贩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看他那满足的样子,估计今天生意不错。
辛苦了一天,总算是有个好收成了。
我邻家卖早餐的大娘他找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城管。
新的工作环境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激情,立志要把所在的城市焕然一新。
他每天总是在天空刚刚泛红的时候起床,把自己打扮的精神抖擞。
希望能在新的平台大展宏图。
他迎着晨曦的曙光去工作,在街角的转弯处坐了下来。
“大娘,照旧。
”“好嘞,一个包子,一根油条,一碗豆浆,马上就好!”大娘一个人撑起一个早餐摊儿,没有听她说过关于儿子的任何消息,老伴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营生。
“您的早餐,慢慢享用。
”大娘一脸慈祥的说道。
他满意的笑了笑,不光是大娘做早餐的味道一流,人也是非常的慈祥温和。
说起话来总是给人温暖,带着亲切。
大娘虽然上了岁数,但还是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地摊儿也是很整洁,所以大娘的生意是远近最红火的。
他吃着“照旧”的早餐,想着怎么样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
看着那一个个忙碌的人,他感到了压力。
他用勤劳的双手打扫着落有灰尘的办公室,他给领导沏茶倒水。
他相信未来是阳光明媚的。
他每天忙碌着,每天吃着“照旧”的早餐。
他和那个大娘那么熟悉,有一次出来的急,忘记带零钱。
大娘和蔼的笑了笑:“明天再给吧,不碍事。
”他看着善良的大娘,心中一份感激涌上心头。
他在工作中也算是顺风顺水,对于那些妨碍交通的小贩儿,他总是苦口婆心的教导。
希望他人能够配合自己的工作,对于那种有些蛮横的,他也自有一套吓唬的办法,无论怎样,他的目的还是很快的达到了。
他升职了,变成了一些人的“头儿”。
“头儿,这两天有一个大娘,非常的难缠。
”一个新来的对他说。
“好好的沟通,怎么会有难缠的,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好好的处理下。
”他回答着。
“可这两天说是领导来检查,我想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好。
”听了之后,他猛然有了精神。
“嗯,那是要好好表现的。
”接着又说,“那个难缠的,在什么地方?”“头儿,就在你家附近。
”“我家附近?”他一脸迷惑着,心想:会不会是那个和蔼的大娘,不会啊,她应该不是个难缠的角色,况且她是卖早餐的,怎么会晚上出摊儿呢。
“走,我们去看看。
卖早餐的人散文卖早餐的人散文一不知道从哪天早上起,楼下冒出一辆三蹦子,卖些不知名的食物,大喇叭吆喝的声音很大。
我每天大约六点半左右进办公室,打开窗户,换换新鲜空气。
半个小时之后,它就来了,我赶紧关上窗户打开空调。
但单层玻璃窗对这种大喇叭声无济于事,眼见玻璃也跟着颤抖,毫无办法。
大家都听不懂大喇叭里喊的是什么。
听口音像四川的,但四川的同事说不是,说是云南的,也不是,最后确定是贵州的。
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去夜市,在楼下的街道拐角处看见它。
车身脏得没法说,上面是黑色的塑料棚,像一辆垃圾车,也像平时走街串巷专收食堂折箩的车。
车上有四五只白色的铁皮桶,带着盖子。
我们问这些是什么?那人说是家乡小吃。
问哪个好吃一点?他说你们不是贵州人,自然不晓得。
他不再理我们,继续招呼别人。
要走开的时候,我终于壮胆说,你每天早上在这里吆喝,大喇叭声音那么吵,不知道扰民吗?他怔怔地看了我一眼,想说什么,没有说,正好旁边有人叫他,他就转身去了。
他没说什么,大约从我的穿戴上看,他觉得我就是一个臭打工的,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问话大可不必理会;另一种可能是觉得非常奇怪,竟然有人觉得声音大,竟有扰民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脑袋里对这个问题没有反应过来。
同事催我走走走,不要理他。
大约过了一个月,楼下又出现一辆同样的三蹦子,也是卖这类食物的,听声音像一个地区的。
两只大喇叭从七点左右开始,直到八点,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吆喝。
这一个小时里,附近的人得不到任何清静的时刻。
不是贵州人,也没吃过那种东西,自然不知道是否好吃。
打工在外的人都想吃点家乡的菜,回想一下家乡的味道,本是好事。
打工的人背井离乡,有时还要冒着领不到工钱和得职业病的危险,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拼尽了力气,有时也会抹掉最后一点所谓的尊严。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三蹦子随处可见。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它给这座城市到底带来了什么。
退一万步讲,这种东西也有人敢吃?看看它的车身就已经知道它的生产条件了。
卖早点的阿姨
每当我路过这棵松树下,我脑海便想起一位让我敬佩的卖早点的阿姨。
那天,因为妈妈在家中很忙,来不及做早饭,给我拿了一张五元钱说:“阳阳,妈妈今天太忙了,你到楼下买点吃的吧!”
我坐着电梯到了楼下,走到卖早点的地方,对那位卖早点的阿姨说:“阿姨,给我一袋牛奶,还有两根油条,谢谢。
”阿姨说:“小朋友,给我三元吧!”我给了他钱接过早点,刚走了几步,就听见一阵怒气冲冲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伙子买了一袋牛奶,卖早点的阿姨把牛奶接给了他,那位小伙子故意失手,没有接住,“啪”得一声,牛奶掉在了脏脏的地上,那位小伙子不但没捡起来,还乱骂了几句脏话。
我刚想去帮卖着我点的阿姨说话,可阿姨却自己低下头,弯下腰,把牛奶捡了起来。
我止住步,那位小伙子可没止住嘴,还是大骂,直到阿姨把牛奶再次接给他,说:“拿好”。
那小伙子才走了。
我不解地问:“阿姨,明明是他错了,你为什么要帮他捡起来呢?”阿姨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凡事不要那么计较,傻人有傻福嘛。
”
我若有所悟,慢慢地走了回家,可心里还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事呢。
老师评语:一件小事儿,却在卖早点的阿姨身上学到了大道理,真是一个留心观察的好孩子。
早餐小贩描写
今天早晨,我来到了早餐小贩的摊位前。
摊主大声喊着:“煮鸡蛋、煮粥、烤馒头、煎饼果子,快来买吧!”我看到他身边一排排整
齐的锅、碗、盘子和调料,顿时感到食欲大开。
我点了一碗豆浆和两个煎饼果子。
摊主熟练地将饼果子铺在热锅上,翻转着,待两面都煎得金黄色时,他用勺子将豆沙馅儿铺在饼上,叠成三角形,裹上葱花、香菜和辣酱,呈现在我面前。
我吃了一口,饼脆皮酥,豆沙馅绵软,葱花和香菜的清香与辣酱的微辣交织在一起,让人食欲大增。
旁边的小贩正在煮粥,锅里的白米饭和红豆煮得烂糊糊,发出阵阵香气。
摊主在粥上撒了几粒芝麻,倒入碗中,递给一个客人。
我接着点了一杯热豆浆。
他将豆子磨成浆,加入少量糖和盐,再煮开倒入杯中。
我喝了一口,热乎乎的豆浆顿时温暖了我的胃,让我感到舒适和满足。
在这个忙碌的城市里,早餐小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的食品不仅满足我们的食欲,也带来了温暖和舒适。
- 1 -。
卖早餐的人作文在我家小区门口,有一个卖早餐的小摊位,摊主是一位大叔,那可是个超有故事的人。
每天早上,大叔就像一个准时的闹钟一样出现在那里。
他的摊位不大,但是东西可不少,热气腾腾的包子、香喷喷的油条,还有那暖乎乎的豆浆,就像一个小小的美食宝藏。
大叔长得特别有特点,脸圆圆的,就像他卖的包子一样。
眼睛小小的,笑起来就只剩下两条缝儿,可那笑容啊,比他锅里的油条还热乎。
他的头发总是有点乱乱的,就像鸟儿在上面做了窝似的,但他系着的那条白围裙,却总是干干净净的。
大叔的手艺那可真是一绝。
就说他做的包子吧,那包子皮白白嫩嫩的,软乎乎的就像小婴儿的脸蛋。
咬上一口,里面的肉馅鲜嫩多汁,那肉香能在嘴里绕上好几圈才慢慢散去。
我每次吃他的包子都感觉像是包子在嘴里开了一场美味的小派对。
还有他炸的油条,金黄金黄的,就像一根根小金条。
油条的口感特别酥脆,咬起来“嘎吱嘎吱”的,再配上一杯豆浆,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享受。
大叔不仅手艺好,还特别会招揽生意。
他的嘴巴就像抹了蜜一样甜。
看到年轻人路过,他就会大声喊:“帅哥美女,来份早餐呗,吃饱了才有力气赚钱、谈恋爱呀!”要是看到小朋友,他就会换个口气说:“小宝贝,叔叔这儿有超级好吃的包子,吃了长得高高的,比大树还高哦。
”那些被他招呼的人啊,往往都经不住诱惑,就停下来买他的早餐了。
有一次,我起晚了,急急忙忙地冲向大叔的摊位,气喘吁吁地说:“大叔,给我来个包子和一杯豆浆,要快,我上学快迟到了。
”大叔一边手脚麻利地给我装包子、倒豆浆,一边笑着说:“小懒虫,今天起晚了吧。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大叔把早餐递给我,说:“别急别急,拿好喽,路上小心点,要是因为赶时间摔了跤,那可就不划算了。
”我接过早餐,心里暖暖的,大叔的话就像这早餐一样温暖着我。
大叔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卖早餐的人,但是他的早餐温暖了我们的胃,他的笑容和话语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在每一个忙碌的早晨,他就像一颗小小的太阳,在小区门口散发着温暖的光。
学生男人卖早点的店主和卖菜的农家姑娘在早晨忙碌的短文早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这是一家小小的早点摊,摊主是一位年轻的男学生。
他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忙碌地准备着各种美味的早点。
他熟练地操纵着炉火,蒸出了一篮篮的馒头,煮出了一锅锅的豆浆。
他的微笑,将忙碌的早晨变得温馨而有活力。
而在摊子的另一边,是一位农家姑娘。
她撑着一把伞,挎着一大篮新鲜的蔬菜。
她是早市上最早一批的卖菜人。
农家姑娘的脸上洋溢着朝气和纯真,她卖的蔬菜都是自家种植的,新鲜且绿油油的。
当旭日初升,天空彩霞万丈,男学生的早点摊已经热闹起来。
城市的上班族们纷纷涌来,他们踩着快节奏的步伐,匆匆地来到摊前。
男学生笑着给每个人递上馒头和豆浆,他们抿着嘴享受着清晨的美味。
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豆浆和一口口松软香甜的馒头,给他们带来了一天的好心情。
而农家姑娘则一边琢磨着菜价,一边和路过的邻居们打招呼。
她的微笑和热情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她将蔬菜一个个摆放整齐,等待着顾客们的光临。
城市的家庭主妇们纷纷前来挑选新鲜的蔬菜,她们夸赞这些绿色的恩物,为家人带来健康。
农家姑娘的笑容更加灿烂,她的心思也飞向了无边的田野。
在这个忙碌而又美好的早晨,男学生和农家姑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美食和新鲜的蔬菜。
他们默契地合作,互相帮助,他们的努力让这个城市的早晨充满了温馨和活力。
是的,这是一个普通而又美好的瞬间。
男学生和农家姑娘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品尝美食的机会,也种下了感恩和希望的种子。
他们或许不为大众所知,但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正在为这个社会贡献着一份温暖和美好。
在忙碌之中,他们的笑容是最美的风景,他们的付出是最真实的情感。
所以,无论是男学生的早点还是农家姑娘的蔬菜,都成了大家每天必不可少的心灵美食。
在早晨的忙碌中,人们感受到了真实、纯粹和温暖。
五年级作文善良的早摊小贩**篇一善良的早摊小贩**“卖包子咯!新鲜出炉的包子!”每天清晨,我总是被这熟悉的吆喝声唤醒。
这是小区门口一个卖包子的小贩,他的摊位虽然不大,但生意却非常好。
这个小贩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材微胖,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
他的穿着非常朴素,一件旧旧的围裙,一顶草帽,就是他的全部装备。
他的包子种类繁多,有肉馅的、素馅的、豆沙馅的,还有各种口味的馒头。
他的包子不仅味道好,而且价格实惠,深受小区居民的喜爱。
有一次,我起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餐,就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
结果,还没到中午,我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卖包子的小贩,心想他那里应该还有包子卖吧。
于是,我放学后就赶紧跑到他的摊位前,想买几个包子充饥。
当我赶到那里时,发现他的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我只好排在队伍的最后面,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终于轮到我了。
我对小贩说:“老板,给我来三个包子。
”小贩笑着说:“好嘞!你要什么馅的?”我说:“随便吧,只要是肉馅的就行。
”小贩一边给我拿包子,一边说:“你这孩子,怎么能随便呢?你要吃什么馅的,就跟我说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今天没吃早餐,现在饿得不行了,所以只要是肉馅的就行。
”小贩听了,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
那你先拿着包子吃吧,等你吃完了,再把钱给我就行。
”我听了,心里一阵感动。
我说:“不用了,老板。
我还是先把钱给你吧。
”小贩说:“不用了,你这孩子真懂事。
你先拿着包子吃吧,等你吃完了,再把钱给我就行。
”我只好接过包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完包子后,我把钱递给小贩。
小贩说:“你给多了,三个包子只要三块钱。
”我说:“没关系,老板。
你做生意也不容易,这是我应该给的。
”小贩听了,笑着说:“你这孩子真善良。
以后你要是想吃包子,就来我这里买吧。
”我听了,心里暖暖的。
我说:“好的,老板。
谢谢你。
”从那以后,我经常去小贩那里买包子。
每次去买包子,他都会给我一些优惠,或者多给我几个包子。
描绘卖早餐的人作文
卖早餐的大哥。
哎呀,天还没亮呢,就看见那卖早餐的大哥已经摆好摊了。
他穿着那件熟悉的围裙,头上戴着一顶油腻腻的帽子,一看就是个勤劳的人。
“来,小伙子,要点啥?”他笑眯眯地问着路过的学生。
手上麻利地煎着鸡蛋,翻着面饼,那动作简直比杂技演员还熟练。
他的摊位上总是烟雾缭绕,香气四溢,让人一闻就知道今天早餐有口福了。
“老板,来份豆浆油条!”一个急匆匆的上班族喊道。
大哥头也不抬,手上一扔,油条就准确无误地落进了盘子里。
“好嘞,马上就好!”他应着,同时不忘给每个人的早餐里多加点儿料,仿佛这样就能让他们的一天都充满能量。
太阳渐渐升起,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多。
大哥的摊位也越来越热闹,但他始终保持着那份从容和淡定。
无论是面对挑剔的顾客,还是忙碌的早晨,他总是能微笑着应对,仿佛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能
让他感到烦恼。
最后,当太阳完全升起,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大哥也开始收拾他的摊位。
他把锅碗瓢盆收拾得整整齐齐,连地上的油污都擦得干干净净。
然后,他推起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消失在街角的拐弯处,只留下那淡淡的香气和勤劳的背影。
卖早餐的商贩作文
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香甜的梦乡里流连时,城市街头就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
一些早起的商贩们已经忙碌地开始了新的一天。
他们中的一位就是老王大爷,一位卖早餐的商贩。
每天凌晨三点,当大部分人还在酣睡时,老王大爷就已起床准备开工了。
他先去菜市场采购新鲜的食材,包括鸡蛋、香肠、青菜等。
然后回到自己的小摊位,开始忙碌地准备各种美味的早点。
烧煎包子、炒馅儿、煎鸡蛋、炒青菜……香喷喷的食物香味很快就在街头弥漫开来,吸引了不少饥肠辘辘的食客前来大快朵颐。
老王大爷熟练地翻炒着锅中的食材,时不时低头看看锅里的进度。
他的动作虽然略显粗犷,却十分娴熟,流露出多年摊贩的老到功夫。
太阳渐渐升起,街道也变得越来越热闹。
各行各业的人们开始步履匆匆地赶往工作岗位。
他们会在老王大爷的小摊前驻足片刻,买上一份热腾腾的早餐,为新的一天注入能量。
对于老王大爷来说,摆摊卖早餐不仅是一份辛苦的工作,更是一种乐趣。
他喜欢与顾客打成一片,偶尔开开玩笑,分享一些生活的乐趣。
尽管生活清贫,但老人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也许在某些人眼里,卖早餐只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小本生意。
但对老王大爷而言,这却是他赖以为生的职业,更是他展现勤劳、朴实品质的一
种方式。
他用双手的劳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独有的情调。
卖早点的阿姨
每天早上,我都要到巷口去买早点。
下了楼来到巷口,我发现新来了一位卖早点的阿姨。
只见她身穿整洁的工作服,头戴雪白的工作帽,嘴上还戴着大口罩,对每位客人都热情招待。
“啊!真香啊!”我跑上前去,对阿姨说:“阿姨,我要一份饭团,请帮我加点糖。
”阿姨说:“好,你等下。
”只见她从锅里拿出了一个香喷喷的饭团,把它包的紧紧的递给我。
我问阿姨:“一个饭团要多少元?”阿姨说:“一元。
”我给了阿姨五元钱,阿姨说:“你自己找零钱吧。
”这时,邻居家的王叔叔急急忙忙的敢赶来,拿了一张一百元的大钞给阿姨,阿姨一看连忙说:“我没有零钱找,你明天再付吧……”
一路上,我吃着香喷喷的饭团,想:阿姨对自己的工作那么认真,对客人那么热情,真是人美心更美啊!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深夜那个卖馄饨的女人散文深夜那个卖馄饨的女人散文我的高中生活是在城市度过的,那时是八十年代。
虽然各种饭店开始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但夜市尚未兴起。
一到夜间,街道上的店铺都是关门闭户,甚是冷清。
不知何时,我们学校门口出现了一个卖馄饨的女人。
她每天都在九点左右出现在我们学校门口——当然不是正门口,在离我们学校东面约二三十米的十字路口。
她大约三十多岁,瘦瘦弱弱的,个子也不高,面容清秀,通过她那婉转动听的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我们判断她不是本地人,像是一个江南某地的女子。
学校里那些无良学生送给这个卖馄饨的女人一个外号:馄饨西施。
馄饨西施每天推着一个不大的手推车——明显可以看出原来应该是一个童车。
车子前面放着一只吱吱作响的闪着淡蓝色火焰的瓦斯灯,车上面放着两只炉子,一只炉子上面放着一只中号的钢筋锅,里面是哗哗翻滚的开水;另一只炉子上面也放着一只中号的钢筋锅,里面炖着的鸡汤散发着扑鼻的香气。
炉子旁边摆着一个小小的案板,上面码放着一只只包好的馄饨,像一只只美丽的白鹤随时准备昂首起飞——飞进那只哗哗翻滚的开水锅里。
每当有食客到来,馄饨西施会利索地从案板上拿起十几只馄饨放进开水锅里,稍等片刻,她拿起勺子连汤带水捞起馄饨放进一只抹得干干净净的白瓷碗里,从案板旁边的几只瓶瓶罐罐里拿出些许虾米,紫菜,香菜和一些调味品放进去,再浇上一勺美味的鸡汤,一碗喷香美味的馄饨就摆在食客面前,整个过程最多只用五分钟。
一碗馄饨两角钱。
很快,我们就喜欢上了这价廉物美的美味小吃。
我们的晚自习结束是夜里十点钟,一下课,我们就三两作伴走出学校,去吃夜宵。
这是馄饨西施最忙碌的时候,她一边煮馄饨还一边抽空包馄饨,只见她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还没等我们看清怎么回事,一只只个头大小相等,形状模样相同的馄饨就在她的手中诞生了。
我们站在街边,从馄饨西施手中接过碗,一边吹气一边吃,想赶紧吃完——学校十一点就要关校门,这时那个女人就会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些急嘴的孩子,有时会用好听的带有江南口音的普通话提醒我们:“不要慌哦,慢慢吃,别烫着嘴巴!”时间长了,我们知道了有关馄饨西施的一切。
卖早餐的人作文
在我家小区门口,有一个卖早餐的小摊位,摊主是一位大叔,那可是个超有特色的人物。
每天早上,大叔就像一个准时的闹钟,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那里。
他的摊位不大,但是东西可不少,油条、豆浆、包子、茶叶蛋,一应俱全。
大叔长得特别有喜感。
他那圆滚滚的肚子就像藏了个小皮球,总是把围裙撑得满满的。
脑袋上没多少头发,却还倔强地留着几缕,风一吹就像小旗帜似的飘来飘去。
他的脸总是红扑扑的,不知道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天生就这么精神。
大叔的叫卖声那叫一个独特。
“油条嘞,香酥脆的油条嘞,吃了一根想两根嘞!”那声音就像带着魔力一样,穿过小区的街道,钻进人们的耳朵里。
而且他喊的时候,眼睛还滴溜溜地转,像是在告诉大家:“错过我的早餐,你们可就亏大喽!”
他做油条的手法可熟练了。
把面团一拉一扯,再往油锅里一放,那油条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迅速膨胀起来,变得金黄金黄的。
他还会时不时地跟等油条的顾客唠唠嗑,“今天起得早啊”“小伙子,油条配豆浆,绝配哦”。
大叔对待每个顾客都很热情。
不管是穿着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还是睡眼惺忪的学生,他都一视同仁。
要是有小朋友来买早餐,他还会多给一个小馒头,说:“小朋友要多吃点,才能长得高高的。
”
他的早餐摊就像是小区门口的一个小温暖站。
在每个忙碌的早晨,他用自己的美食和热情,给大家带来了活力。
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卖早餐的人,但在我心里,他就像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太阳,让每个清晨都变得格外美好。
写卖早点的人作文
《卖早点的大哥》
在我家附近的街角,有一个卖早点的摊位,摊主是一位非常有趣的大哥。
每天早上,我路过那儿的时候,老远就能听到他那大嗓门在喊着:“包子、油条、豆浆嘞!好吃的早点快来尝尝呀!”他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周围还睡眼惺忪的人们都给唤醒。
这位大哥长得高高壮壮的,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仿佛从来不知道烦恼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我起晚了,匆匆忙忙赶去上班,到了他的摊位前就说:“大哥,赶紧给我拿个包子!”大哥一边笑着说:“哟,今儿个赶时间啦!”一边麻溜地拿了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递给我,还不忘叮嘱一句:“慢点吃,别噎着!”我接过包子,咬了一口,哎呀,那味道,香极了!肉汁一下子在嘴里爆开,让我一下子精神了不少。
就在我狼吞虎咽的时候,大哥突然说:“妹子,你嘴角沾了点馅儿。
”我赶忙用手擦了擦,他就哈哈笑了起来,那笑声爽朗极了,让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这位卖早点的大哥,每天都用他的热情和笑容迎接每一个顾客。
他的早点摊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温暖和烟火气。
我想,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吧,平凡却美好。
每天从他的摊位前经过,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和依旧灿烂的笑容,我就觉得,新的一天又充满了希望。
那个街角,因为有了这位卖早点的大哥,而变得格外不一样。
早上卖早餐小贩的作文
城市清晨的早餐小贩。
嘿,你知道吗?街角那儿有个早餐小贩,每天早上都忙得不可
开交。
那豆浆,热乎乎的,喝一口,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他那儿还有油条,金黄酥脆,咬一口,油香四溢,简直让人停
不下来。
小贩总是笑眯眯的,一边炸油条,一边跟过往的行人打招呼,“早啊,来根油条?”。
除了油条豆浆,他还有蒸包子,馅料种类多,啥都有。
我每次
都喜欢吃那个肉馅的,咬下去汁水都爆出来了,特别美味!
嘿,你知道吗?小贩还会搞点新花样。
最近他推出了豆腐脑,
那味道,哎呀,绝了!滑嫩的豆腐,配上鲜美的卤汁,再来点葱花,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
小贩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人,大家都喜欢来这儿吃早餐。
他手
脚麻利,一边忙活着,一边跟顾客们聊天。
有时候还会开开玩笑,
让人感觉很亲切。
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能找到这样一处让人放松的角落,真是太不容易了!。
长篇诙谐叙事散文丨胡同小贩吆喝百态胡同小贩吆喝百态清晨的胡同里,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吆喝声。
这是胡同小贩们为了吸引顾客而发出的独特呼喊声。
每天早上,当太阳升起时,他们早早地来到胡同里,准备各色货物,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
他们的吆喝声像是一支胡同的交响乐,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灵感。
首先来到我们眼前的是那位卖早餐的小贩。
他手里拿着一个大木盘,盘里摆满了白白的馒头、热乎乎的包子、金黄的油饼等等。
他高声喊着:“早上好!各类包子、馒头,新鲜出炉,香喷喷的!早餐要吃好,来尝尝我们家的美味!”他的声音高亢而悦耳,引来了许多胃口饥饿的行人。
接着,我们听到了一声声清脆的叮当声,这是那位卖熟食的小贩。
他站在一个小摊位前,手里拿着一把炒勺,不停地将煎饺、炸春卷、炒年糕翻炒着。
“一品熟食,口感绝佳!”他高声喊道:“快来品尝我们店的特色小吃,绝对让您回味无穷!”他用他的激情和技巧,吸引了许多过路人驻足品味。
又一个声音传入耳朵,这是那位卖水果的小贩。
他站在一个鲜果摊前,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木箱,箱子里装满了各色水果。
他喊道:“新鲜水果,口感清脆!”他将每一个水果都当作艺术品一样展示出来,让人们忍不住拿起手中的水果品尝。
他的声音既温柔又具有说服力,当他吆喝时,果实都仿佛在你唇边舞动。
最后,我们来到了那位卖杂货的小贩面前。
他手里提着一个大麻袋,麻袋里装满了各种琳琅满目的物品。
他突然扔地上一叠纸张,高声喊道:“我这里有折纸教程,教你做各种各样的漂亮手工艺品!”他的声音清脆而欢快,吸引了很多手艺巧妙的人围观和购买。
胡同小贩的吆喝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手中的货物,向人们传递了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这种吆喝声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一份愉悦和快乐。
当你在胡同里走过时,不妨停下来,聆听他们的吆喝声,品味他们的劳作之美和创造之精。
胡同小贩们的吆喝声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需要有独特的声音来吸引顾客。
无论是卖早餐、熟食、水果还是杂货,他们都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销售技巧。
卖早餐的人作文《卖早餐的人》“来喽,热乎的包子、油条嘞!”每天早上,在我家小区门口,都会准时响起这熟悉又响亮的吆喝声。
那是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
天气还有些微凉,我缩着脖子快步走着。
路过小区门口时,那个卖早餐的小摊已经支起来了,热气腾腾的。
摊主是个胖胖的大叔,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此时正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我走到摊前,说:“叔叔,给我拿一个包子。
”大叔熟练地拿起一个包子装进袋子里递给我,笑着说:“拿好嘞,小朋友,赶紧吃,还热乎着呢!”我接过包子,暖暖的,咬上一口,满嘴都是馅料的香味。
这时,一位老奶奶走了过来,看着摊位上的食物,有些犹豫。
大叔见状,连忙说:“老奶奶,您看看想吃啥,我这儿的早餐都可好吃啦!”老奶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想买个便宜点的。
”大叔哈哈一笑,说:“哎呀,老奶奶,您甭担心价格,咱这都是实惠的,您就放心选。
”说着,拿起一根油条递给老奶奶,“这个好吃,您尝尝。
”老奶奶接过油条,眼里满是感激。
我站在一旁,看着大叔和老奶奶的互动,心里暖暖的。
这个卖早餐的大叔虽然做着平凡的生意,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呀。
“小朋友,去上学啦?”大叔突然问我。
我点点头,说:“嗯,叔叔。
”大叔笑着说:“好好学习呀,将来有出息!”我用力地点点头,说:“我会的,叔叔!”每天,这个卖早餐的小摊都像是一个温暖的港湾,给来来往往的人带来美味和温暖。
他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虽然平凡,却无比重要。
这不就像我们的生活吗?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了无数的小美好和小感动。
卖早餐的人呀,你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你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更加丰富多彩。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那个在小区门口卖早餐的大叔,记得他的笑容和温暖。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我妈妈是一位卖豆浆油条的小贩,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每天凌晨就开始忙碌,为了给家人提供一份可口的早餐。
虽然她的工作辛苦,但她总是笑容满面,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她愿意付出一切。
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早晨我总是被妈妈的声音吵醒。
那是她在唱歌来叫醒我们,这是她的一个习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儿有油条吃”,她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起来后,我总能闻到香喷喷的豆浆和油条的味道,妈妈总是在灶台忙碌,她笑嘻嘻的看着我,说:“快去洗漱,吃早餐了”。
这一刻,我总是感到幸福。
妈妈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去市场买豆浆原料,有时候她会带上我和弟弟一起去,市场的喧嚣和人群总是让我们兴奋不已,虽然累,但是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市场的风情和习俗。
回到家后,妈妈会将黄豆清洗干净,放入豆浆机里榨出浓香的豆浆,再将面粉揉成油条,炸出金黄酥脆的香甜味道。
每当妈妈端出一碗热腾腾的豆浆,一条香喷喷的油条时,我们总是满心感激,妈妈的辛苦劳动成果就在我们眼前。
有时候,我也会帮妈妈一起出售豆浆油条。
我们会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和工具,然后摆摊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我负责招揽顾客,介绍我们的豆浆油条,而妈妈则是炸油条、倒豆浆,井然有序的完成一系列工作。
虽然辛苦,但是当看到顾客满意的表情,我们总是觉得心满意足。
妈妈的豆浆油条以其浓香鲜美,一炸而出的油条,外脆内软,香甜可口的口感,深受顾客的喜爱。
每天清晨,她总是迎来一大批批忙碌的上班族和学生,他们总是给予我们满满的赞誉,这也让妈妈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妈妈做事一向细心周到,她总是为顾客考虑,有时候顾客提出要减少一点糖,她总是细心的听取,然后再做调整。
即使有时候工作再累再忙,她也总是保持微笑,她总是说:“我做的豆浆油条不仅是食物,更是情感的温暖,我希望每一份豆浆油条都能给顾客带来满满的快乐。
”妈妈不仅是一位努力工作的小贩,她还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每当我们有困难,她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和支持。
卖早餐的人散文范文
一
不知道从哪天早上起,楼下冒出一辆三蹦子,卖些不知名的食物,大喇叭吆喝的声音很大。
我每天大约六点半左右进办公室,打开窗户,换换新鲜空气。
半个小时之后,它就来了,我赶紧关上窗户打开空调。
但单层玻璃窗对这种大喇叭声无济于事,眼见玻璃也跟着颤抖,毫无办法。
大家都听不懂大喇叭里喊的是什么。
听口音像四川的,但四川的同事说不是,说是云南的,也不是,最后确定是贵州的。
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去夜市,在楼下的街道拐角处看见它。
车身脏得没法说,上面是黑色的塑料棚,像一辆垃圾车,也像平时走街串巷专收食堂折箩的车。
车上有四五只白色的铁皮桶,带着盖子。
我们问这些是什么?那人说是家乡小吃。
问哪个好吃一点?他说你们不是贵州人,自然不晓得。
他不再理我们,继续招呼别人。
要走开的时候,我终于壮胆说,你每天早上在这里吆喝,大喇叭声音那么吵,不知道扰民吗?他怔怔地看了我一眼,想说什么,没有说,正好旁边有人叫他,他就转身去了。
他没说什么,大约从我的穿戴上看,他觉得我就是一个臭打工的,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问话大可不必理会;另一种可能是觉得非常奇怪,竟然有人觉得声音大,竟有扰民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脑袋里对这个问题没有反应过来。
同事催我走走走,不要理他。
大约过了一个月,楼下又出现一辆同样的三蹦子,也是卖这类
食物的,听声音像一个地区的。
两只大喇叭从七点左右开始,直到八点,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吆喝。
这一个小时里,附近的人得不到任何清静的时刻。
不是贵州人,也没吃过那种东西,自然不知道是否好吃。
打工
在外的人都想吃点家乡的菜,回想一下家乡的味道,本是好事。
打工的人背井离乡,有时还要冒着领不到工钱和得职业病的危险,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拼尽了力气,有时也会抹掉最后一点所谓的尊严。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三蹦子随处可见。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它给这座城市到底带来了什么。
退一万步讲,这种东西也有人敢吃?看看它的车身就已经知道它的生产条件了。
好景不长,就在同事们觉得两人可能是兄弟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两人大打出手并招来了警察。
我们只能猜想,大约因为争顾客吧。
第二天早上,他们都没有来。
大家忙,可还是有人注意到了他
们没来。
有人说,这下好了,清静了,他们真是一点素质都没有,又没几个人买你的东西,天天喊什么呀!
第三天早上,他们又回来了。
还是那两只大喇叭,还是那些听
不懂的声音,从七点直到八点,直到街上不再有上班路上的打工仔和打工妹。
二
街边拐角有几家卖早餐的,每天早上六点钟就来了。
馒头、包子、八宝粥、茶叶蛋、包饭等等各色早点都有。
最引人的是一家四口,夫妻二人,一个老太太,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这一家专卖各种烙饼,有一只电热平底锅。
男人从旁边的铁桶里揪出一块面,放到事先抹好油的案板上,揉几下,摊匀,擀平,撒上葱花和花椒面,再卷起来揉好,摊匀擀平,成一张锅底大小的面饼。
锅里浇上油,刷子刷几下,面饼一边卷到擀面杖上,胳膊一甩,面饼就进了锅里。
锅里吱吱地响,一面煎成黄色再翻到另一面。
饼出锅,放到另一案板上,女人手起刀落,只几下,一张大饼分成七八块叠在一起,论斤卖。
不知道多少钱一斤,我有时买三元的,外加一只煮鸡蛋,或者只要五元的饼。
女人动作麻利,几下切好了装进纸袋,插一双竹签,套上塑料袋,提好拎手递给我。
夫妻都很年轻,有二十五岁左右吧。
老太太应该是一方的母亲,孩子显然是他们的孩子。
孩子很听话,就在旁边玩,也不吵闹,我有时见孩子还在睡觉。
老太太看着孩子,不说话,有时也帮着收钱。
饼的种类不多,三四种吧。
旁边有个小煤炉,上面坐着一只铁盆,煮着白水鸡蛋。
天气热,男的穿长袖衬衣,白围裙,脸上都是汗,脖子上挂一条干净的白色毛巾,时不时地拿起来抹一把脸。
女的更忙,顾客排着队,她切了饼放在电子称上,几乎都差不多,然后迅速地装袋,有礼地递给客人。
一切用具都像每天认真擦洗过,至少看起来是干干净净的。
旁边的几家显然没有这样做过,我看他们的围裙都是脏兮兮的。
旁边一家的中年妇女,每天不住地看这边忙碌中的夫妻,我不知道她在看什么。
她是卖饭团的。
木桶里是蒸好的米饭,桌子上摆了十几样咸菜和拌好的小菜。
我没吃过那种饭团,看样子是好吃的,只是盛装那些菜的食盒,像几天没洗过。
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菜包饭,用的是白菜或卷心菜的叶子,讲究的,要事先将菜叶用开水烫过。
白米饭要新蒸的,先在整张的菜叶抹上炸好的黄豆酱,配上葱花,小香菜,嫩黄瓜条,还有其他爱吃的可配的青菜,再加上米饭,包起来吃。
平时吃两碗饭的,吃起菜包饭来就不止两碗了,至少我是这样。
那妇女的生意不太好。
再旁边是一个卖包子馒头的男人,一口黄牙,收钱时倒是脸上显出无尽的笑容。
我吃过他的菜包,一元钱一只。
就一次,再也不吃了,我怀疑他曾是街头算命的,或者只是一个养猪的。
再旁边,是一个卖煎饺和小笼包的黑瘦的女人,总是孤零零地往这边看。
小笼包是纯肉的,我劝同事们都不要吃,味道太可疑;煎饺就算了,那根本不是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