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培训讲学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步骤,首先需要先器械的准备,需要准备消毒液,无菌纱布,手套,空针。
然后对膝关节部位穿刺点进行消毒,戴无菌手套,用空针穿刺到膝关节腔内,然后注射玻璃酸钠就完全可以的,注射的时候一定要缓慢进行操作,如果是注射期间病人出现胀痛,那就需要改变注射的方位。
注射完毕以后,然后再次消毒,无菌敷料包扎就可以。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不是封闭治疗,封闭治疗指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或者短效局麻药物,对肢体软组织损伤做封闭性治疗。
封闭治疗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麻药,而封闭治疗的作用是缓解局部疼痛、减轻局部无菌性炎症。
但玻璃酸钠的根本性质并不是糖皮质激素,玻璃酸钠是透明质酸钠的提取物。
其主要成分作用于软骨,使软骨得以营养和保护,可以起到润滑关节、营养软骨以及营养半月板的作用,所以注射玻璃酸钠并不是封闭治疗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关节炎非常有效,也是非常常用的方法。
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的疗程是每周1次,连续注射5周为1个疗程。
当然并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
如果注射3次后患者的所有症状消失,而且在1周之内几乎没有关节疼痛的症状,可以将3次做为1个疗程,所以具体几次为1个疗程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病人每隔6个月或者12个月重复一次。
这也不是绝对的,也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以及是不是存在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如果是重度骨性关节炎,除了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之外,可能还要辅助消炎、镇痛药物才能有效控制关节炎的症状.关节软骨损伤等疾病多数建议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因为玻璃酸钠注射液这种药物不耐高温,所以注射后不宜微波治疗等加热治疗。
还有注射后注意针孔处清洁,避免沾水及污染,防止关节内细菌感染,同时要减少关节活动,因为注射药物时容易引起滑膜炎症,避免负重过多引起疼痛,最后注意增加营养,因为营养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体内细菌可引起关节感染.。
刺方法体位:仰卧位,全身肌肉放松。
关节:伸直位或微曲进针点:–内、外侧膝眼处–内、外髌上角–内、外侧髌骨(优选)常规膝关节穿刺部位: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髌骨上缘与髌骨内外侧缘的交点为两点,斜向髌股关节中心,以45°角穿刺。
膝关节微屈30°左右,从髌骨下方的髌韧带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垂直进针。
髌骨外上缘穿刺法:1 定位:髌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
按压股外侧肌下凹陷处,贴指甲刺入0.5-1cm,有落空感即可。
2 优点:神经分布少,感觉不敏感,组织薄,手感好。
患者容易配合。
关节内滑膜少,不容易引起疼痛。
穿刺部位组织少,针头易达到关节腔。
靠近髌上囊,可以将髌上囊的液体往下挤,从而抽液比较彻底,而且针头向上移动可以直接抽取髌上囊的液体髌骨外下缘(外侧膝眼)穿刺法:1 定位:屈膝90度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1cm处(外侧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
2 方法:用指甲定为好后,消毒患处,10号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穿刺进入,针头完全刺入即可。
3 优点:比较好定位,关节注射后患者无疼痛。
患者容易配合。
改进的穿刺途径的定位及穿刺方法:定位:将髌骨内缘分为3份,其中下1/3交界处向后0.5厘米即为进针点。
当膝关节无肿胀时,此穿刺点正在股内侧肌下端凹陷近髌骨内缘处。
方法:穿刺时膝关节伸直位,股四头肌放松,针尖朝向外后上方,与冠状面成20~30~角,与水平面成10—15~角,经皮肤、皮下、髌内侧支持带、关节囊即进入关节腔。
优点:1 .体表解剖标志明显,定位准确,当膝关节无肿胀或肿胀较轻时,伸直位下髌骨内缘及膝内侧的凹陷不需触摸,肉眼即能看清,穿刺点定位容易。
当膝关节肿胀时,髌骨内缘仍容易辨认,其中下1/3交界处定位准确、方便。
2 .经过组织少而薄,损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传统膝关节穿刺途径,内上、外上方穿刺时要分别经过肥厚的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内下、外下方需经过髌下脂肪垫,穿刺途径深,角度和方向不易准确掌握,不易一次穿入关节腔,可导致股内、外侧肌和脂肪垫的损伤,髌下脂肪垫损伤是膝痛的原因之一。
注射用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随着对病因、病机、临床病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
自2003年以来,应用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35~82岁,平均55岁。
发病部位,左膝48例,右膝52例,双膝20例。
病程半年~20余年。
平均7.5年。
临床症状为膝关节部位疼痛为主,过度活动后加重,局部压痛,关节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有明显晨僵和骨性肥大,可伴股四头肌萎缩,关节积液,关节活动受限。
X线片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及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
严重者关节面萎陷、变形或半脱位.1.2 方法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患者仰卧位,屈膝45°,常规用0.5%碘伏消毒皮肤,铺无菌巾,自髌骨上内侧穿刺膝关节,如有积液先抽出积液,保留针头,并进行关节腔冲洗,取10 ml生理盐水快速注入膝关节内,再全部抽出,如此反复5次(此操作仅在第1~2次中进行)。
保留针头,抽取玻璃酸钠2 ml(含透明质酸酶20 mg)注入关节腔,拔针,创口贴覆盖针眼并按压片刻,再被动活动膝关节数次,使药液均匀涂布于关节表面,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5次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在0~135°。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无肿胀,偶尔活动时疼痛,行走无疼痛,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在0~135°。
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好转:症状改善,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适,关节活动稍受限。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20例治疗5周后,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治愈65例,显效40例,好转9例,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2.5%。
3~18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结果:111/120例(92.5%)一直未见关节疼痛。
2 讨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一般认为是从软骨面退化而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腔内分解酶增加,透明质酸的分解加快,由于滑膜的病变,引起透明质酸的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关节软骨的加速退变与破坏。
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选择关节腔注射治疗者,首先排除全身严重疾病,糖尿病控制不良、使用激素长久者。
注射地点:选择专科治疗室(定期消毒)或门诊小手术室。
体位:平卧屈膝或坐位屈膝位。
戴口罩、帽子、手套,常规消毒铺巾。
从膝关节间隙穿入关节腔(外侧居多)落空感明显,回抽无血等,缓慢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ml∶20 mg),注射部位按压3~5 min,外贴敷料覆盖,主动活动注射膝约5 min,嘱注射当日不湿水,每周一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注射治疗期嘱注意减少过度活动,局部清洁,增强体质,避免外伤等。
针对重症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加服抗生素1~3 d,并适当辅以延缓骨关节病中药口服,如仙灵骨葆胶囊。
关节肿胀积液明显者,先抽吸炎性关节液,注射曲安奈德剂25 mg 5~7 d后再行玻璃酸钠注射。
1.4.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硫酸氨基葡萄糖250mg 1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g 1日1次口服。
实验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行膝关节腔内玻璃酸钠20mg注射,每周1次,连续应用5次后作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都采用 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定[5] 。
把膝部疼痛、肿胀、上下楼及下蹲等表现进行评分。
症状体征总评分来反应膝关节功能情况,显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无晨僵、无关节弹响声;有效:关节肿胀疼痛、肿胀减轻,无晨僵、活动时可伴有弹响声;好转;膝关节疼痛、肿胀较治疗前有所减轻,疼痛能忍受,伴有晨僵、关节弹响声;无效:关节疼痛、肿胀无明显改变,有晨僵及关节活动时伴有弹响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变,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多采用非甾体类药物对症治疗,但长期使用伴发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损害,血液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并发症。
并且临床也证实非甾体类药物抑制软骨合成及破坏软骨细胞,长期服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玻璃酸钠注射液是关节滑液及关节软骨骨质组成部分,外源性补充关节滑液可以改善关节机械润滑作用,重建修复破坏的生理屏障,减少关节软骨摩擦引起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同时玻璃酸钠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可以与滑液中糖蛋白结合,阻断炎症反应过程,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减少关节内渗液,促进硫酸软骨素和糖蛋白的合成,同时还有利于软骨的修复,降低痛觉敏感性[6,7] 。
房健伟等[8] 在研究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认为:玻璃酸钠注射不仅可以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和功能状况,而且临床应用比较安全,不良反应较少;张国忠等[9]采用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在治疗 42 例髋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郭景泉[10] 采用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例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优良率为81. 25%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关节腔
内注射玻璃酸钠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减轻肿胀,而且可以改善患者关节的活动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退行性变,发病机制复杂,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化,软骨基质中黏多糖减少,纤维成分增加,关节腔内滑液减
少,软骨下骨组织密度增加,关节腔变窄旧。
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这类药物主要是抗炎、止痛以缓解症状。
但此类药物并不能阻止关节软骨的进一步破坏,长期应用又容易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加重病情,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导致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损害,血液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并发症。
并且临床也证实非甾体类药物抑制软骨合成及破坏软骨细胞,长期服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指膝关节内软骨发生退变及结构紊乱,继而软骨剥脱、骨质增生,关节磨损破坏、畸形,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疾病[1]
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运动缓慢时起润滑作用,在运动加速时起震荡吸收作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变关节液中的玻璃酸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导致润滑作用减低,对关节软骨保护作用下降。
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主要有以下作用:①增加病理性关节液中玻璃酸钠浓度及分子量,减轻关节摩擦和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②与关节软骨有亲和性,可覆盖和保护软骨表面,抑制软骨变性,同时抑制蛋白多糖从软骨基质中渗出并改善软骨的代谢,修复损伤的软骨。
③作用于滑膜细胞,促进自体高分子玻璃酸的合成。
④覆盖和浸润组织表面,抑制致痛物质所引起的疼痛。
在实际应用中,如患者关节有较严重的炎症时,关节内注射有时会加重炎症反应,故以消除炎症后再使用为宜。
关节注射后应嘱患者屈伸膝关节数次,使药物均匀分布于关节软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