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学案22
- 格式:ppt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1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课标要求:了解一、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见书P75第一段)二、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英)拜伦:1.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批判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形象;2.叙事长诗《》使他“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此诗歌颂了西班牙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其未完成的《》批判锋芒犀利,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雪莱:1.诗风与拜伦迥然不同,充满幻想与憧憬,体现出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2.最具代表性作品是《》,诗中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法国):1.展示了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金钱的罪恶方面入木三分;2.被誉为“”;3.《》是其中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塑造出著名吝啬鬼形象:。
四、托尔斯泰的《》(俄国):1.展现出俄国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
2.被人赞誉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五、现代荒诞派戏剧:1. 盛行于世纪年代的欧美,以荒诞主题来表现失望、苦闷、迷惘等情绪;2. 特点:从内容到形式都反传统,被称为“反戏剧”;3. 国作家贝克特1952年写的两幕剧《》是这一流派的开山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
4. 1969年,因该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1、要注意区分各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30年代)的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情感,着力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积极追求理想的世界;在形式上: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注重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的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无情揭露社会矛盾和批判现存社会秩序。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评析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 评析类非选择题是指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这类题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其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时空观念的体现。
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直接评价;二是对历史观点的评价,所谓的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基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再评价。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能力。
一般主要表现在影响、意义上,倾向于积极的方面,常出现在非选择题的最后一小问。
[解题技巧] 1.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1)要确立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即在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时,都要将其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
(2)要确定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阶级属性。
不要局限于事件的表面或个人动机上,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属性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3)要确定历史事件或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看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或是否推动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这是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最根本的标准。
(4)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5)要确定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
即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有一个总结性评价,作出定性判断。
2.历史观点的评价(1)提炼观点。
(2)判断表态,一般有三种情况:正确、错误、片面。
(3)给出依据,步骤同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即结合历史事件或人物本身的时代背景、阶级属性、历史作用等作出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
(4)再结合评论者本身的背景、阶级属性来评析为什么评论者会给出这样的观点。
[典例] (2016·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
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规划】本单元主要从文学、艺术(音乐和美术)、影视三个方面勾勒了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发展的简要历程,共分3学时。
在内容安排上,教材主要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19世纪以来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紧密联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内在特征,既对学生进行了审美的熏陶,又使学生对文化和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有了理性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与教材,避免面面俱到,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应把着力点放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教师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适当点拨,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展开。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应避免教学的过分理论化、知识的繁琐化,注重学生的过程性体验。
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从容说课】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转型、动荡到日趋稳定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欧洲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领域各自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何抓住这两个世纪欧洲文学发展的特征并阐明其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安排以点带面,通过介绍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清晰地勾勒出19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脉络。
如何根据新课标构建教材三维目标,如何落实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将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可通过设置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分析拜伦、雪莱以及巴尔扎克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结合历史来赏析名著。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最新岳麓版必修3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学案19世纪以来的世界化【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知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课前自主复习区】◇按提示梳理整合书本,构建知识网络、并落实记忆。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2、背景:(1)(2)(3)3、特点:4、代表人物及作品(1)英国诗人拜伦:(2)英国诗人雪莱:(3)德国:(4)法国:(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2.背景:3.特征:4.成就:(1)法国:代表作:(2)俄国:代表作:(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产生时间:2.背景:3.代表作:(四)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时间:2.背景:2.主要特征:3、代表: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一)印象派绘画1、时间:2、特点:3、代表作品:(二)现代派绘画1、代表:三、有代表性音乐作品(一)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1、时间:2、代表人物:3、艺术作品4、艺术风格:(二)印象派音乐1、时间:2、特点:3、代表:四、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一)电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1)诞生:(2)现代电影之父:2、发展:(1)喜剧大师: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
(二)电视艺术1、诞生:电视之父2、功能: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自主学习效果检测——定量限时练习1.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雪莱在《西风颂》写道:“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不知鼓舞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