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46.00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会说出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观看视频,能指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学习重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评价设计: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结果来检测目标1,达标率98%2、通过评价样题来检测目标2,达标率100%预习导学:阅读活动与探究后思考:方案一中:(1)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什么?(2)描述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情况,并加以解释(3)上述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4)如果白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变化,其原因是什么?(5)如果玻璃管上没有系小气球,将可能出现什么后果?方案三中:(1)实验现象是什么?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反应完成后,天平是否仍然保持平衡?(3)如何解释上述现象?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2、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3、(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4、你能解释: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了,为什么?辨析:有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请谈一谈你有何想法?自学检测:1、在化学反应A+B=C中,10 g A物质恰好与8 g 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A、8 g B、18 g C、10 g D、无法确定2、将27.5 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9.6 g B、12.6 g C、6.6 g D、14.9 g学习研讨一、质量守恒定律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学生探究实验: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它不仅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也是后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基础。
该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理论推导,引导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逐步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科学探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合作和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五、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六、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化学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
(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拉瓦锡实验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拉瓦锡如何通过精确的实验验证了氧化汞分解后生成的氧气和汞的总质量恰好等于氧化汞的质量。
)老师:视频中的故事让我们回到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时代。
他用自己的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化学反应中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揭开这个定律的神秘面纱。
5.1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水结冰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有些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由于质量守恒,将a g氧气和b g氢气混合点燃一定得到(a+b)g水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变瘪C.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到室温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大于木炭的质量B.小于木炭的质量C.等于木炭的质量D.无法比较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新型催化剂,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另一种物质。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H26.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7.充分加热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g B.(a-b-c)gC.(a+b-c)g D.(a-b+c)g8.将16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 C和8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1∶1B.2∶1C.3∶1D.4∶19.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10.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 x21101则与此反应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表中x的值应该是8B.该反应可表示为丁甲+乙+丙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二、填空题11.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或“=”填空。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1. ____________的反应物的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1.答案: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质量总和总和总和2.答案:没有改变没有增减3.答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种类数目4.答案:C H O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8克 B.12克C.11克D.无法确定2.Y2+2□====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 )A.X2Y2 B.X2Y C.X3Y4 D.XY23.在X+2O2点燃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5OH C.CH3OH D.CH3COOH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答案:1.B2.B3.A4.C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一: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作出假设:假设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探究】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验证你的假设呢?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90页的活动与探究讨论一下如何设计这两个实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二、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的问题以上实验说明,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反应中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
理解辨析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什么?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设计实验验证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时,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参加反应”的含义不能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理解成“反应物”。
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反应物过量”问题。
2、不要漏掉气体或沉淀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时,各状态均要一起讨论,不能遗漏。
也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明确普遍性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没有一个化学反应例外。
4、明确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如1g水加热后变成了1g水蒸气,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例题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A.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B.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C.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例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个数等于反应生成的分子个数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D.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跟反应生成的固体的质量相等例题3.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B)A.湿衣服晾干B.生铁生锈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例题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 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等于_____、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实验视频,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交流讨论15a+b。
2.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若有参加反应,或有生成,或在反应过程中有小颗粒易散逸到空气中的反应,须在容器中进行。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10克水完全汽化后仍是10克水蒸气B.100克酒精与100克水混合后的质量等于200克,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完全电解10克水得到的H2、O2质量之和仍为10克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这一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4.在化学反应:M+N=P+Q中,agM和bgN完全反应,生成cgP。
则生成Q的质量为[](完全反应和恰好完全反应指各反应物都消耗完了)A.(b+c-a)gB.(a-c+b)gC.(a+c-b)gD.(c-a+b)g5..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B.7克C.8克D.6克6.现有mgKClO3跟2g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A.(m+n)gB.(m+2-n)gC.(m-2+n)gD.(n+2)g7.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选作题1.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A碳一种元素B氢一种元素C碳和氢两种元素D碳、氢、氧三种元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含答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学习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景导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你能说出几个化学变化?你觉得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大家将要一块探究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问题与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1、阅读课本90页至91页,实际操作所选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
注: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思考交流]1、方案一中,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自学课本91页最后一段)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记忆。
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观察与思考]观察教师演示[实验5—1][实验5—2]观察并记录实验[实验5—1][实验5-2]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分析[交流讨论]课本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自学思考]课本93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交流研讨]同桌相互检查记忆及判断情况。
五、精讲点拨:【例题】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的分子又聚集成新物质的过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1. ____________的反应物的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1.答案: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质量总和总和总和2.答案:没有改变没有增减3.答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种类数目4.答案:C H O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8克 B.12克C.11克D.无法确定2.Y2+2□====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 )A.X2Y2 B.X2Y C.X3Y4 D.XY23.在X+2O2点燃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5OH C.CH3OH D.CH3COOH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答案:1.B2.B3.A4.C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一: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作出假设:假设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探究】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验证你的假设呢?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90页的活动与探究讨论一下如何设计这两个实验。
精品课件质量守恒定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从微观角度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打磨铁钉用的砂纸等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一、导入新课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
此时,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
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容易回答。
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福尔摩斯认为: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在一个化学反应里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又有什么关系呢?二、推进新课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一:白磷燃烧师:观察下列现象并思考:(1)白磷的燃烧现象;(2)m(P)+m(O2)=m(P5O5)?生:(1)白磷燃烧现象跟红磷燃烧的现象相同。
(2)m(P)+m(O2)=m(P5O2)即: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师:利用上述装置,将白磷改为木炭实验是否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师: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是否有m(CuSO4)+m(NaOH)=m(Cu(OH)2)+m(Na2SO4)?师:根据实验事实得出:m(CuSO4)+m(NaOH)=m(Cu(OH)2)+m(Na2SO4)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见课本第92页师: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师: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师:这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2)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一、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P96-P97,能说明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质”与“量”的意义等信息。
二、自主学习化学方程式(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化学反应中的 、 、和 ; ②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 ; 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 。
实例连接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1)质的方面: 在 的条件下生成 和(2)量的方面:A .每 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了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即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 );B .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 。
预习测评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 .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2.小明从化学方程式 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硫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2222O H O H 通电22SO O S 点燃+三、课堂学习1.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二变、二不变、一可能变)2.小组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四、1. 在反应3X+4Y=2Z ,X 、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102,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7B .70C .108D .1122. 在化学反应A+B=C+D 中,10gA 与24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gD ,若有20gA 发生反应,则生成C ( )A .20gB .25gC .28gD .40g3. 在氮的一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N 2OB .N 2O 3C .NO 2D .N 2O 54.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22SO O S 点燃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B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5.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O 2↑提供的信息有:(1) 在 的条件下生成(2)每 个水分子反应生成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3)每 份质量的H 2O 完全反应生成了 份质量的H 2和 份质量的O 26. 在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 ,若有32g 硫发生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硫有 g7. 工业制取氮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R 为氮化硅),则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
5.1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银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光泽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4Ag+O2+2H2S=2X+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A.Ag2S B.Ag2SO4C.SO2D.SO3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及t1、t2时刻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丙在该反应中一定作催化剂C.反应后容器内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1∶8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变大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是混合物D.电解水有氢气和氧气生成以及点燃氢气生成水均可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4.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则C2H5OH,O2,CO2,H2O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A.46:96:88:22B.46:32:44:18C.1:3:2:3D.46:96:88:545.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10g水与10g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gB.1L氢气和8L氧气反应,能生成9L水C.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gD.纸在空气中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等于纸的质量6.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气味、有毒的气体,但却是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反应前两种物质微粒个数比为1:1C.该反应对环境无污染D.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7.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b.元素种类c.分子种类d.分子个数e.物质种类f.分子质量A.abde B.abce C.ab D.abf8.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A.氯化铵B.氯酸钾C.高锰酸钾D.氧化汞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 g硫与5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2021天津中考)将16 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 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只含碳、氢元素B.消耗氧气32 g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 g,完全反应后得到b g氧气和c g水,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gB.(a-b-c)gC.(a+b+c)gD.(a-c)g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 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 gB.该反应可能为化合反应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6.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7.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则(20-12)g表示的质量是()A.生成物MgO的质量B.参加反应的Mg的质量C.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D.生成物MgO与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和8.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教学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一、课前检测(3——5分钟)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39页“知识点睛”完成情况检测问题:二、合作学习(约15分钟)问题:我们知道蜡烛燃烧会越来越少,那么你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如何变化?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2、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3、设计实验:设计提示;(1)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你用来测量他们的质量。
如: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你如何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因该注意哪些问题?(阅读教材90页)4、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分钟)实验实验现象天平是否平衡白磷燃烧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磷燃烧过程中气球变,但冷却后气球变,铁打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由色逐渐变为色,铁钉表面出现色固体。
实验结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具有普遍性(观察实验填写下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天平是否平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镁带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光,生成色固体。
实验分析以上两个反应中天平不平衡,那么他们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什么?(1)反应1中,生成的气体,所以天平不平衡。
(2)反应2中,生成的氧化镁中增加了的质量,所以天平不平衡。
实验结论: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 的总质量。
注意(二)认真观察下图?从化学反应实质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1) (反应2) 讨论:(!)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元素种类是否改变?(2)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 (宏观)(3)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种类是否改变?(4)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的质量是否改变? (微观) (5)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个数是否改变? (6)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物质种类是否改变 (7)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8)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个数是否改变(三)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有关现象。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的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验证、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学习内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92-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下列两个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2.根据小组桌面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交流】
1.课本第92页实验方案一:红磷在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其实验现象是什么?2.课本第93页实验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其实验现象是什么?【温馨点拨】
1.(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2)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3)反应结束后,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上,天平重新平衡。
2.(1)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两次称量,天平均保持平衡。
【名师归纳】
1.实验方案一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1)质量守恒定律的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2)没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算反应物。
(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指生成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的总和,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不能遗漏。
(4)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个数的守恒。
【反馈练习】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D)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 g干冰完全升华成100 g气体
C.10 gNaCl溶解在90 g水中,成为100 gNaCl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镁带在密封容器中(内含空气)燃烧,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B)
3.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C) A.(a+b) g B.(a-b) g
C.(b-a) g D.无法判断
4.计算:12 g碳和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那么1000 g 碳和32 g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学习内容二质量守恒的实质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9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老师画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在化学反应时,氢分子和氧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交流】
从宏观和微观上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温馨点拨】
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改变:
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相对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个数。
【名师归纳】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反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