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成语考查设误类型在线分析-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三()班学号:姓名: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广东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侧重于辨析选择同义成语,辨析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等。
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如: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中考)第一篇: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中考)语基茶话会(一):成语识别与运用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1.词义理解不准型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a.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a.衷:内心。
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
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速:邀请。
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
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褒义词。
(不能形容市场)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
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变本加厉: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2018届中考语文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检测试题及答案5 读书时只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B 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作谦辞c”不赞一词”原指”写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10.B(“情不自禁”指感情上不能控制自己,这里应用“不由自主”;“按图索骥”指按照一定的线索寻找事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表示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处理问题;“一亩三分地”指自己的工作范围。
)11.c(身无长物身无分,十分贫穷,此处符合语境。
A、光顾,敬辞,称客人到,此处主客颠倒。
B溢美,过分的夸赞,与“发自内心“不合,D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句中无此意)12B(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上施展一下,此处使用对象不对,只能改“首任重担”之类。
津津乐道----形容有滋味、有兴趣地谈论某人某事。
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13D(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
)14.B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15.D(①”空乏”侧重于“缺少”之意,“空泛”则指内容空洞、浮泛、不着边际。
②“干涉”指强行过问或制止,“干预”指参与、过问。
③“淹没”指(大水)浸没或比喻声音等被掩盖,“湮没”指埋没。
)【评注】辨析词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能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别;二是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词语。
16.D17.c(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可改为置若罔闻;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捉襟见肘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二一添作五双方平分。
)18B (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话。
这是名词性短语。
龙源期刊网 2018年中考成语运用设误类型解析作者:温志成来源:《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8年第12期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字中的瑰宝,一直是全国各地中考中的热门考点。
在近年中考中,对成语运用的考查形式虽然多样,但大多数考区还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命题点往往落在对成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上。
解答此类考题,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误用”的成语。
现以2018年各地中考出现的考题为例,对中考成语运用考查题常见的六大设误类型作一分类解析。
一、通过褒贬失当设误感情色彩,指的是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和其他词语一样,成语也有褒义、中性和贬义之分,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运用时必须辩明其感情色彩,否则容易出现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误用现象,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典例展示】1.(山东德州卷)新版《鹿鼎记》将于2018年6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
2.(湖北黄冈卷)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3.(江苏泰州卷)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4.(四川南充卷)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误用解析】例1中的“炙手可热”、例2中的“处心积虑”两个成语均带有贬义色彩,不符合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3中的“推陈出新”、例4中的“相得益彰”两个成语均带有褒义色彩,也不符合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二、通过混淆对象设误有些成語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与对象,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不分对象的乱用,就极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误用现象。
【典例展示】。
中考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一、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及应对技巧1.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1】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2018年山东潍坊卷第4题)【解析】“沧海桑田”意为大海变农田,农田变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在句中被误用为“看到的景物”之意。
【例2】漫步盐城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2018年江苏盐城卷第3题)【解析】“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在句中被误用为“拍摄风景”的意思。
·应对技巧·正确理解课标及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成语的意思,切不可照字面意思牵强附会地曲解。
平时应勤查字典,多积累。
2.对象误用即把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成语,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
【例1】原是当年最高建筑的电视塔,如今隐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已无一技之长。
(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卷第3题)【解析】“一技之长”指某人掌握某种技能,具备某种专长,在句中用于形容电视塔,显然是对象误用。
【例2】老张喜欢收藏古董,房间里摆得到处都是,简直是汗牛充栋。
(2018年贺州卷第3题)【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或著作极多,在句中用来形容收藏的古董,是对象误用。
·应对技巧·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注意成语所适用的对象范围。
3.褒贬不当即将褒义的成语用到贬义的语境中,贬义的成语用到褒义的语境中。
【例1】“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201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第3题)【解析】“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在句子中用来形容演讲选手,属于褒贬不当。
【例2】中國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竞相报道。
(2018年广东深圳卷第2题)【解析】“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含贬义,在句子中用来形容媒体争相报道,褒贬不当。
作者: 刘秀成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6-17页
主题词: 必考内容;固定短语;解题能力;断取;搭配不当;断词;谦词;解题技巧;敬词;人物形象
摘要:<正>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近几年来受高考的影响不少地区都把成语列为中考必考内容。
成语运用题,命题点往往落在对成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上,只有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笔者根据各地中考试题分析认为,成语的误用可归纳为以下类型: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他太高傲,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人也不放在眼里。
目无全牛:指技艺纯熟,得心应手。
这里误解成高傲自大,目空一切。
[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
中考成语误用实例讲解及145个中学生必知的成语解释成语是中考中必备的知识点之一,无论是选择题中的辨析还是作文中成语的运用都是很关键的。
我们常常在试卷中看到同学们误用成语,而不为降低了得分!今天一起跟着小讯注意以下几个成语误用的情况,同时记下那145个中学生必知的成语及解释,有助语文知识积累!误用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1、今天的气温是零下3度,走在大街上,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2、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
)3、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4、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6、“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7、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与“不合身”无关 )9、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10、我叔叔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
常用成语误用解说(一)对象不当1.战到最后二十秒时,经过NBA一个赛季洗礼的姚明,再一次施展百步穿杨....的绝技,将队友传来的高抛球反手扣入篮筐,为火箭队锁定了胜局。
【分析】《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形容射术高明。
不能用于投篮。
2.《温州日报》曾刊载一篇题为“比翼双飞....两‘状元’”的文章,报道某市男女两位高考状元的事。
【分析】比翼:即比翼鸟,比喻夫妻如比翼鸟双宿双飞,形影不离。
形容夫妻恩爱。
不能用于男女两个学生。
3.去年广州某山庄举办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画展,廖静文女士主持了开幕式,她敝帚自珍....地向观众一一介绍了展馆内的画作。
【分析】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视作宝贝,特别珍视。
比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徐悲鸿画作不能称为“敝帚”,妻子介绍丈夫画作也不能称为“敝帚”。
4.多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期收获,很不方便。
【分析】形容长短高低不齐。
不能用于时间的先后。
5.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分析】诚:实在,的确。
惶:害怕。
恐:畏惧,惶恐不安。
原为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对皇帝既忠诚敬畏,又惶恐不安。
现多形容十分害怕,非常谨慎。
一般用于人而不用于困难。
6.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分析】姹:美丽。
嫣:美好,常指笑容。
形容各种各样娇艳的花,不能单指某一种花。
7.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分析】淋漓:畅快。
形容非常痛快。
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这里用来形容手机的作用不恰当。
8.老王这个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评书迷,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分析】神:神妙。
化:化境,极其高超的境界。
形容技艺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句中用以指听评书的人,显然不当。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改错精选(200题)001、关怀倍至()002、随声附和()003、巧妆打扮() 004、记忆尤新()005、挺而走险()006、融汇贯通() 007、并行不背()008、略见一般()009、宽洪大量() 010、无耻滥言()011、世外桃园()012、伶牙利齿() 013、汗流夹背()014、轰堂大笑()015、名列前矛() 016、备受青睐()017、挑拔事非()018、歪风斜气() 019、默守成规()020、待价而估()021、走头无路() 022、侯门似海()023、手屈一指()024、众口烁金() 025、积毁消骨()026、行踪鬼密()027、出奇致胜() 028、好高鹜远()029、杯盘狼藉()030、精兵减政() 031、鼓惑人心()032、眼花瞭乱()033、披星带月() 034、陈词烂调()035、消声匿迹()036、不省人事() 037、振撼人心()038、插科打浑()039、绝然不同() 040、要言不繁()041、层峦迭嶂()042、仗义直言() 043、既往不究()044、委屈求全()045、明火执杖() 046、迷天大罪()047、张慌失措()048、火势漫延() 049、饱经苍桑()050、无精打彩()051、禁若寒蝉() 052、真知卓见(053、谍谍不休()054、虚无飘渺() 055、甘败下风()056、出类拔萃()057、蓬筚生辉() 058、计日成功()059、谋取暴利()060、流览一遍() 061、大学肆业()062、磬竹难书()063、相辅相成()064、好景不常()065、谈笑风声()066、请予接恰()067、沸反盈天()068、到处传颂()069、政权颠复()070、提心掉胆()071、无礼漫骂()072、言谈恢谐()073、冒然行事()074、很有俾益()075、按价赔尝()076、沾污名誉()077、图书装祯()078、大声急呼()079、山青水秀()080、战胜朝庭()081、民生凋蔽()082、旁证博引()083、水乳交溶()084、事必躬亲()085、应接不遐()086、违法造事()087、冒天下之大不违() 088、共商国是()089、飞扬拔扈()090、分道扬镖()091、断烂朝报()092、厝火积薪()093、单精竭虑()094、嘻笑怒骂()095、喜皮笑脸()096、远大报负()097、各行其是()098、佩戴手饰()099、私下蹉商()100、誊写复印()101、璀灿夺目()102、德艺双磬()103、心头烦燥()104、皮肤皲裂()105、厉兵秣马()106、万里平筹()107、高潮叠起()108、惹事生非()109、群英汇萃()110、胸无城府()111、淹没无闻()112、徇私舞敝()113、沤心沥血()114、千锤百练()115、欢心鼓舞()16、声名雀起()117、长备不懈()118、引疚辞职()119、不容质疑()120、百战不怠()121、举止安祥()122、味同嚼腊()123、一张一驰()124、束之高搁()125、磨肩接踵()126、功亏一溃()127、果断决择()128、茅屋修茸()129、良晨美景()130、赋与使命()131、偷盗消脏()132、材料翔实() 133、针贬时敝()134、频临破产()135、怵目惊心() 136、金榜提名()137、若既若离()138、与日具增() 139、棉里藏针()140、晓勇无敌()141、额首称庆() 142、不循私情()143、剑拔驽张()144、粼次栉比() 145、匪贻所思()146、残无人道()147、为虎作昌() 148、鱼翁得利()149、呱呱堕地()150、一杯黄土() 151、编篡字典()152、尚待商确()153、捉发难数() 154、毕竟不同()155、勤能补绌()156、朴朔迷离() 157、天翻地复()158、顶力相助()159、笑容可鞠() 160、置若往闻()161、面面相去(162、不记其数() 163、咸口不言()164、遗笑大方()165、浑浑恶恶() 166、烦文褥节()167、不径而走()168、矫柔造作() 169、风声鹤泪()170、流言飞语()171、人情事故() 172、堪误校正()173、园舞曲()174、九宵云外() 175、工程峻工()176、卑恭屈膝()177、震聋发聩() 178、巧夺天功()179、壁立千刃()180、焕然冰释() 181、风糜一时()182、成绩蜚然()183、名门旺族() 184、标新立意()185、工程剪彩()186、火中取粟() 187、入不付出()188、张慌失措()189、蜂涌而来() 190、销脏灭迹()191、一语破敌()192、严惩不怠() 193、含辛如苦()194、买犊还珠()195、相反相承()196、粗制烂造()197、心心相映()198、一愁莫展()参考答案:01、关怀备至 02、(正确)不要写成随声附合。
中考成语考查设误类型在线分析中考成语考查设误类型在线分析作为汉语中瑰宝,成语一直是中考语文相对稳定的一个考查点。
中考对成语运用的考查,绝大多数考区是以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形式出现的。
现以2019年中考出现的考题为例,对成语考查题常见的设误类型作一分类解析。
一、在成语适用对象上设误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与对象,有的只能适用于人,有的只能适用于物,有的只能适用于事,有的只能适用于自身,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典例展示】1.毕业了,初三(4)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2.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误用解析】例1中的“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只能用于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例2中的“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用于形容母亲收拾房间属错用对象。
二、在成语感情色彩上设误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若是不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就会出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以致常常闹出各种丑剧,让人贻笑大方。
【误用解析】例1中的“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了,与后面的“笑了”重复;例2中的“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一般指人),与“直上云天”语意重复;例3中的“贻笑大方”意思是让人笑话,已经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让人”重复。
四、在成语前后矛盾上设误不注意成语所在句子的整体语境,造成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
【典例展示】1.“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2.近日,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川菜,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3.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
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绝如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误用解析】例1中的“落英缤纷”是落花繁多的样子,而语境里杜鹃却开得正盛;例2中的“物以稀为贵”意思是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与句子中的“广为人知”相矛盾;例3中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而语境中却是“机器轰鸣,人声嘈杂”。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题解析作者:史银芳来源:《新高考·升学考试》2018年第09期2018年盐城语文中考选择题与2017年相比,有几个特点:相同点:在选择题的排布上,依旧从第3题开始,依次考查了成语、病句、排序和名著题。
基本模式没有改变,便于中考复习期间针对性的复习。
不同点:比分增加了。
2017年的选擇题4题,每题2分,合计8分。
而2018年增加到6题,依旧每题2分,合计12分。
主要增加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会诗词”关于词牌名的选择。
“文言文阅读”第10小题,主要考查一字多义的用法。
下面结合部分2018年中考成语选择题简单谈谈如何做好成语选择题。
【真题再现】1. (2018·盐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漫步盐城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B. 5月19日,中华龙舟大赛(盐城站)在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拉开帷幕。
C. 获得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是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
D. 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答案】A【解析】与2017年相比,这一题从“成语使用不正确”到“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地改变,扩大了考查词语的范围,不必仅仅限于成语的运用考查上。
A. 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B拉开帷幕:通常用在形容性语句中,表述事件开始。
使用正确。
C蜚声世界:在世界扬名的意思。
使用正确。
D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皆知。
使用正确。
据此,答案为A。
【解题密码】我们在解答成语使用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视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这虽是笨功夫,但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成语运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2018届中考语文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检测试题及答案2 2018届中考语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检测试题及答案 2 2018届中考语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检测试题及答案25 湖北黄冈罗田县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晚成功发射,举国人民弹冠相庆,共同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B.3月10日,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陈水扁近期的“台独”言行。
c.国庆促销活动中,家用电器一马当先、频繁降价,强力提升了市民的消费积极性,原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D.参加了今年中考作阅卷的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水平令人担忧,很多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不加点的低分作也越越多。
B(“弹冠相庆”是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属贬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不能用修饰商品,属用错了对象。
“不加点”指写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形容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用之修饰“低分作”欠妥,词义不合语境,属望生义的错误类型。
)南通市1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A.我们的祖国河壮丽,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B.今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通过电视直播,地球上的观众对航天员在空行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c.改革开放30年,南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开工。
(“巧夺开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4、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5、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6、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7、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8、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鲜,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9、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范围错)10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务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判断:错误。
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
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此处语义不合,应该是不愿意“背井离乡”。
运用:而以大数据的方式呈现这些个人难以记录和统计的细节,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激发人们的怀旧感。
毕竟,这种推广模式并不是微信首创,人人网、支付宝等早已屡试不爽。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考真题:2018中考预测题C.这里的命定论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从反面可以看出,两汉人已经不像战国时代的学者和策士们那样把夫差作为——个昏庸残暴杀身亡国的典型人物来看待了。
判断:正确。
中考真题:2018中考预测真题:D.王汉明和林西来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判断:错误。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多含贬义。
(2015·四川省广安卷)B.母亲是伟大的,她那纯洁无私的爱真叫我罄竹难书啊!判断:错误。
贬义词用在了褒义的句子里。
中考预测:(2018·预测真题)B.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判断:正确。
中考预测真题:(2018·中考预测)A.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
中考预测真题:(2018·中考预测)A.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判断:错误。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用在此处显然不恰当。
【美轮美奂】词义:轮,高大;奂,众多。
多用来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用法:美轮美奂如何使用(语文信箱)杜老师:我看到汉语词典上说,“美轮美奂”这个词语是“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但是。
我在汉语的媒体上,常看到“美轮美奂”用来形容房屋或者装饰、布置之外的事物,请问为什么?日本留学生樱子樱子同学:“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
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房屋,落成后人们前去祝贺。
中考成语考查设误类型在线分析
作为汉语中瑰宝,成语一直是中考语文相对稳定的一个考查点。
中考对成语运用的考查,绝大多数考区是以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形式出现的。
现以2018年中考出现的考题为例,对成语考查题常见的设误类型作一分类解析。
一、在成语适用对象上设误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与对象,有的只能适用于人,有的只能适用于物,有的只能适用于事,有的只能适用于自身,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典例展示】
1.毕业了,初三(4)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2.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误用解析】
例1中的“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只能用于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例2中的“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用于形容母亲收拾房间属错用对象。
二、在成语感情色彩上设误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若是不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就会出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
误用现象。
【典例展示】
1.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2.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3.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误用解析】
例1中的“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不可抵挡,是褒义词;例2中的“雨后春笋”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是褒义词;这两个成语都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3中的“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地谋算。
三、在成语重复表意上设误
这里所说的表意重复是指成语意义与上下文的意思有重合、雷同之处,由此造成了表意重复的现象。
【典例展示】
1.看着3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2.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3.北洋军阀之一的张宗昌,原本胸无点墨,却偏好附庸风雅,
以致常常闹出各种丑剧,让人贻笑大方。
【误用解析】
例1中的“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了,与后面的“笑了”重复;例2中的“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一般指人),与“直上云天”语意重复;例3中的“贻笑大方”意思是让人笑话,已经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让人”重复。
四、在成语前后矛盾上设误
不注意成语所在句子的整体语境,造成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
【典例展示】
1.“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2.近日,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川菜,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3.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
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绝如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误用解析】
例1中的“落英缤纷”是落花繁多的样子,而语境里杜鹃却开得正盛;例2中的“物以稀为贵”意思是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与句子中的“广为人知”相矛盾;例3中的“不绝
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而语境中却是“机器轰鸣,人声嘈杂”。
五、在成语语义轻重上设误
成语运用不注意特定的情境,夸大其辞,轻重失调,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典例展示】
1.这山里的天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真是风云突变啊。
2.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地再次扬帆起程。
3.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李娜终于夺得2018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误用解析】
例1中的“风云突变”指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延伸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例2中的“继往开来”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例3中的“忍辱负重”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六、在成语形近混淆上设误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词意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造成误用。
【典例展示】
1.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2.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误用解析】
例1应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环卫工人的劳动平凡微小、不值得一说,而“具体而微”是指整个形体都已具备,只是比较微小而已;例2应该用“夸夸其谈”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而“侃侃而谈”是指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