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鉴赏】 3.下面选段中加点动词使用准确精当,阅读选段,体会其精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体味“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一句中“蹒跚”一词的妙处。 答: “蹒跚”一词很关键,父亲在平地上走路都是蹒跚而行的,可想而知上下 月台就更加难了,更加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1. 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的线索,整 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2. 品味课文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刻画人物 的方法。(难点)
3. 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感受父爱 的伟大。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交卸(
迂﹒腐(
xiè
) )
yū
﹒
奔丧(
﹒
sā拭n)ɡ(
橘子(
)干 ﹒
第三层(第6段):描写___父__亲__过__铁__道__买__橘__子__时__的__“__背__影__”____,表现父亲爱子的 深情。 (3)第三部分(第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___深__切__的__思__念____之情。 2.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___浦__口__分__别____ 、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 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 体现了父子之间___真__挚__深__厚____的感情。
审美鉴赏·培素养
【思维——明晰主旨】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___父__亲__的__“__背__影__”____。 (2)第二部分(2段至6段):追忆与父亲___在__车__站__离__别____的情景,具体写“背影”, 表现___父__亲__的__爱__子____之情。 第一层(2段、3段):写___送__别__时__的__家__境____,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4段、5段):写___离__别__前__父__亲__对__“__我__”__的__细__心__关__照____,为写“背影” 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