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上册7《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上册7 春夏秋冬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引导学生了解季节,讨论季节的特点。
老师:学生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秋季。
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啊?学生:叶子变黄了,落下来了......教师:真棒!树叶变黄了,开始掉下来了等,大自然发生这些变化原来是秋姑娘来了!(展示秋季图片)2、介绍一年的四季特征教师:播放视频(春夏秋冬)教师: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说一说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提出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观看完视频分组讨论教师:那你们知道吗?其实啊不止是秋姑娘,其实还有有4位姑娘,知道是哪4位吗?学生:春,夏,秋,冬。
师生总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教师:(教师展示春季图片)你们猜猜这是谁来了?学生:春姑娘。
教师:从哪看出来的啊?学生:小草发芽了~~~!(讲述春天的特征)教师:小眼睛真厉害,同学们们经常在春天做些什么呢?学生:……老师:现在,我们要给春小姐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
你认为它是什么颜色?学生:绿色,五彩缤纷……老师:嗯,你为春老师设计的颜色真漂亮。
看看我为春小姐设计的颜色!(浅绿色)以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了解其他3个季节的特征。
(同样根据内容展示“夏”“冬”图片)老师总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同学们刚才在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产生疑问并说出来,就是在“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问题非常重要的一步。
科学家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开始的。
3.四季是循环交替,并举出特例。
教师:那我要考考小朋友了,今年的春夏秋冬过去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吗?学生:也是春夏秋冬。
教师:真对!一年的四季是循环往复的,今年的四季过去了,明年也是一样(展示图片“春夏秋冬”顺序)那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展示几个特殊地方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
教师展示西藏高原终年积雪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呢?现在的季节是什么啊?(展示图片“青藏高原”)学生:青藏高原,冬天!老师:青藏高原一年到头都是冬天。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春夏秋冬》教学实录春夏秋冬(一)教学引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四季童谣》,你们想不想听?那请同学们仔细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呀?每个季节里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播放视频)师:你听到了哪几个季节?每个季节里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板书课题:春夏秋冬)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发现一年四季的神奇变化吧!(二)教学过程1.观察: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1)观察和描述季节变化春天师: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冰雪融化了。
师:冰雪融化了,这说明天气怎么了?生:天气变暖了。
师:天气变暖了小树怎么了?桃花呢?小草呢?生:小树发芽了,桃花开了,小草都从地里长出来了,柳树也发芽了。
师:同学们看,小树刚刚发出的嫩芽是什么颜色的?桃花的颜色呢?草地的颜色呢?生:小树的芽是绿色中带着点红色,桃花是粉色的,草地是绿色的。
师:天气变暖了,我们看看小动物都在做什么?看小松鼠在干什么?小鸭子呢?生:小松鼠要从树洞里钻出来了,小鸭子在水里游泳。
师:那人类都在做什么呢?看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农民伯伯在田里干什么?生: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农民伯伯在田里耕种。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哪个季节来了?生:春天来了。
师:想一想你心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一说吗?生:生机勃勃的,艳丽的,好玩的〃〃〃XXX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呀?它是怎样叫的,谁能模仿一下?生:知了,知~知~师:再看这是什么?他是如何叫的?生:青蛙,呱呱师:看人们在树下干什么?生:乘凉师:人们要乘凉说明天气如何?生:天气变热了。
师:再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下雨了。
师:那雨后会呈现什么呢?生:彩虹。
师:天气越了越热了,我们看看小蜗牛在做什么?生:出来玩了。
师:那天气热的时候我们出门要注意什么?生:防晒,防暑师:我们可以打太阳伞防晒,天气这么热你最想去哪个中央玩生:去海边玩。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春夏秋冬》教学实录删除此段落,因为它没有完整的内容)师:那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呢?生:松鼠在收集松果,鸟儿在飞南方。
师:人们在干什么呢?生:收割庄稼。
师:收割庄稼说明什么?生:说明秋天到了。
师:那你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一说吗?生:金黄色的,丰收的,凉爽的〃〃〃冬天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它是怎样叫的?生:雪花,飞舞师:天气变冷了,我们看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生:熊冬眠,麋鹿在雪地里找食物。
师:人们在干什么呢?生:打雪仗,滑冰,过年。
师:打雪仗、滑冰、过年说明什么?生:说明冬天到了。
师:那你心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一说吗?生:银装素裹的,寒冷的,欢乐的〃〃〃2.练:连词成句删除此段落,因为它没有完整的内容)三)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四季的变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有不同的气候和景象。
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描述四季的变化,更好地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同时,我们也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
春天: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春天。
在春天,大雁开始XXX,花儿开始绽放,农民伯伯开始耕地。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春天到了。
那么,你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可以说一说吗?夏天:师:现在,我们来认识夏天。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可以猜猜哪个季节到了吗?夏天到了。
那么,你们心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可以说一说吗?角色扮演: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象。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头饰,表演一段,让其他同学猜猜是哪个季节。
表演完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四季的不同特点。
认识四季的更替:师:现在,我摆出了春夏秋冬四幅图片。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排一排,其他同学看看排列是否正确。
夏天的前一个季节是春天,后一个季节是秋天。
那么,秋天过后是冬天,冬天过后又是什么季节呢?春天过后呢?夏天过后呢?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是怎样出现的?用一个词来表示?在科学上,我们说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交替出现。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秋天是农民伯伯最喜欢的日子,因为蔬果都成熟了。
()
(2)动物冬天的活动和夏天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3)春天的天气渐渐变暖和,所以燕子都飞回来了。
()
2.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春天?()
A.小草发芽
B.冰雪融化
C.河水结冰
3.在了解四季与人类活动中,下列说法中的()是不正确的。
A.春天适合放风筝
B.夏天只能靠吹空调避暑
C.因为冬天天气寒冷,所以要穿很厚的棉衣
4.在下列图片中,哪一个是秋天?()
A B C
D
5.排一排。
①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排一排。
夏天秋天冬天春天
排序:
②按照天气从寒冷到炎热的顺序排一排。
夏天秋天冬天春天
排序:。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七课《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及人们的日常活动。
2、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准备春夏秋冬图片教师准备:与四季常见自然现象相关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特点,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知道四季特点及相应的人类活动。
四、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另一个季节呢?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有什么发现?2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春夏秋冬四季在着不同的特点,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春夏秋冬》(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1.观察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图片。
(1)教师谈话:我们观察自然现象时应注意什么?(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
(3)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4)继续交流: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信息,你在什么问题?(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春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夏季荷花盛开,蛙声一片;秋季硕果累累,万物丰收;冬季白雪皑皑,天寒地冻。
2、讨论人们的穿着和活动(1)出示人们穿着和活动图片(2)学生观察讨论(3)交流发现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如夏季穿单衣,冬季穿棉衣,秋冬季节穿夹衣。
春季耕种;夏季游泳;秋季收获;冬季滑冰。
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1)出示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2)学生观察讨论(3)交流发现教师总结:由于夏季天气火热,所以小动物的毛比较短而稀少,利于散热;冬天天气寒冷,所以小动物的毛比较多而长,利于保温。
(三)拓展延伸教师谈话:要想深入地认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就要仔细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各种自然现象,并进行长期细致地研究。
下面谁能说说动植物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7《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春夏秋冬》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的学习活动以“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为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到人们不同季节的活动、穿着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提示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知识储备同时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季节变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
”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三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画出春季和秋季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进行拓展延伸。
“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中教科书呈现了一组四季中自然景色的图片,自左上角开始顺时针排列,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代表景色。
四幅图片之间用循环的箭头表示顺序,旁边用卡通语言“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和正文结论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其目的是提示学生比较几幅图片中的不同现象,得出一年有四个不同季节的结论。
在“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可以从衣着、活动等方面发现季节变化对人们的影响,同时用“我还知道……”引领学生深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思考季节与人们活动的关系。
“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通过教材呈现了的夏天的小猫与冬天的小猫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发现:从花纹上来看,是同一只小猫,但是明显夏天的时候,小猫的毛比较短,而到了冬天,小猫的毛变得更长、更蓬松、更丰满了。
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
旨在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养的宠物在换季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换季后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表现,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自己养的宠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另外教材呈现的色木槭(俗称五角槭、五角枫等)的叶子在春、秋两季的对比,春天的叶子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就变成红色的了。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样子进行比较。
在具体教学中还应该进一步丰富事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比较的观察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按照技能点要求,灵活运用在活动中,使这项技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二年级上册《春夏秋冬》教案二年级上册课文《春夏秋冬》能让小朋友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问: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2、板书课题,领读,指导书写"春、冬"。
二、学习新词1、依次出示四幅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用句式练习说话:我知道图上画的是( )季节,因为我看到图上画的有( )。
2、依次出示四个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指导认读。
3、出示:吹、落、降、飘,认识3个新偏旁,指导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4、词语搭配练习,练习朗读短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吹、落、降、飘5、拓展:还有哪些事物能用上"吹、落、降、飘"?三、指导写字1、认读:风、雪。
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观察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词卡片。
2、问: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二、看图学词1、出示课文图画,问:看图的'方法和顺序有哪些?2、指导看图说话,练习句式:我看到图上远处有(),近处有(),左面有(),右面有()。
3、出示新词语,指导正确认读。
4、用上新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
5、教师朗读短语,想象画面,问:你看到了什么?三、学习生字1、认读:游、池、入,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飞、入。
四、布置作业找一些描写四季的词语读一读。
小学科学7春夏秋冬(教案)小学科学7春夏秋冬【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四季的变化,让小学生了解春夏秋冬的特点、原因以及与四季相关的活动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2. 掌握春夏秋冬各自的特点和原因;3. 能够识别与四季相关的活动和现象;4. 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5.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PPT-春夏秋冬的景象;2. 学生需要找来的春夏秋冬四季发生变化的物品,如叶子、花等;3. 准备春夏秋冬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一下外面的天气,今天是哪个季节?提问:你们平时都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 引发学习兴趣: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或PPT,让学生想象并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二、学习春夏秋冬的特点(20分钟)1. 春天:介绍春天的特点,如温暖、草木复苏、鸟儿飞回来等。
2. 夏天:介绍夏天的特点,如炎热、阳光明媚、游泳等。
3. 秋天:介绍秋天的特点,如凉爽、果实成熟、树叶变色等。
4. 冬天:介绍冬天的特点,如寒冷、下雪、冰冻等。
三、了解春夏秋冬的原因(20分钟)1. 春天的原因:解释春天的来临与太阳光的角度变化有关,温暖的空气由南向北移动。
2. 夏天的原因:解释夏天的来临与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和角度有关,导致地球表面变得炎热。
3. 秋天的原因:解释秋天的来临与太阳光角度变化及天气变凉有关,树叶颜色变化与叶绿素的变化有关。
4. 冬天的原因:解释冬天的来临与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和角度有关,导致地球表面温度降低。
四、探索与四季相关的活动和现象(3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出与春夏秋冬相关的活动和现象,并进行讨论。
2. 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列出与四季相关的活动和现象。
五、实践与观察(30分钟)1. 分组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校园内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春夏秋冬的观察和实践活动,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变化和现象。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对太阳与月亮部分,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要求,低段要求是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本单元落实课标要点:()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课教学中,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学习内容)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二单元《太阳与月亮》,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从《太阳与月亮》这一单元开始,学生将进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球与宇宙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春夏秋冬》这一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四季的名称和顺序,说出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解季节更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季节更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活动1:通过归类的方法,找一找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科书呈现了春、夏、秋、冬4幅景物照片,并用箭头表示出4个季节更替循环的变化,“泡泡语”提示我们探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描述每个季节的自然现象,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得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结论,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是变化着的,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在探究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2:找一找人们的活动在四个季节的不同。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重点: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丝绸、棉布、化纤布等布料的图片。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布料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认识布料,有什么发现?一)认识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布料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如衣服、床单、窗帘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布料的柔软程度、有弹性、透水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布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三、这种布料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种布料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布料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2、布料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有弹性、能透水。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品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布料,我们需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认识它的特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通过师生的交流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布料制品,例如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布料的特点。
最后,通过观察布料,我们可以认识到它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除了了解布料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拓展活动,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季节的变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的第7课,主要讲述了季节的变迁。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并学会观察、分析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理解季节变化与自然界的关系;- 了解不同季节人们的生活和活动方式。
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分析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 研究和掌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具:幻灯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季节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四季的名称,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研究与探究(1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如气温、天气、植物、动物等。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3.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深入了解,并用画图、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所选择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学生展示活动,组织全班学生对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根据归纳结果填写课堂笔记。
5. 实践应用(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生活的季节特点,并写下观察到的内容和感受,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小组活动和学生展示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
同时,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春夏秋冬》说课稿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长远发展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教学内容有趣、简约和有效,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本课教学的课标要点是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准备了一些活动。
首先,我们将展示春、夏、秋、冬四幅景物照片,并用箭头表示出四个季节更替循环的变化。
在观察和描述每个季节的自然现象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接下来,我们会展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是人们在不同季节里的不同活动,第二组是随着季节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证明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影响,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的研究态度。
最后,我们将展示两组图片,观察比较同一只猫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和同一棵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季节的动植物的差异,让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季节里,动物和植物会发生变化,不同的动植物将有不同的变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画一画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通过这个创作活动,让学生综合思考季节变化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总之,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的现象,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态度。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对于夏季,可以描述天气炎热,阳光强烈,草木葱茏,水果成熟。
对于秋季,可以描述天气渐凉,树叶变色,果实成熟,收获季节。
对于冬季,可以描述天气寒冷,雪花飘落,动物冬眠,人们穿厚衣服。
而对于春季,可以描述天气变暖,植物萌芽,动物苏醒,人们开始播种。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季节的先后顺序排列四幅图片,从而认识到春夏秋冬的更替循环。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和动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7春夏秋冬青岛版课时备课设计学校_年级2年级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9.26课题春夏秋冬课型课时 1 序号教材分析春夏秋冬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课题,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提升。
再引导学生对不同季节的同一种动植物进行比较。
教材分别对四季大自然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变化和动植物的变化进行探究。
课标分析1、知道与四季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学情分析已知:学生知道一年中有四季。
未知:四季中有哪一些变化。
障碍:四季对动植物有怎样的影响?教学目标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学生体会四季的不同难点: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突破措施:通过反复对比,学生得出四季的差别措施教学准备准备PPT和视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达标反思一、导入初步感受四季播放视频或者照片导入新课学生知道一年有四季二、探究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学生能感受四季变化1、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2、季节影响人类的活动。
3.、动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学生辨认四季的图片。
2、学生回答四季人们的不同活动。
3、通过图片,学生回答四季中动植物的变化。
1、能够比较不同季节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
2、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倾听他人的信息。
3、知道人类受大自然的影响三、拓展活动比较不同之处巡视学生画春天和秋天,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学生说这两个季节的特点学生说出他们的特点四、总结学生学会总结、学会表达引导学生总结四季的不同学生分组总结板书设计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画出一个季节的景物。
7《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夏秋冬》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的学习活动以“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为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到人们不同季节的活动、穿着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提示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知识储备同时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季节变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
”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三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画出春季和秋季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进行拓展延伸。
“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中教科书呈现了一组四季中自然景色的图片,自左上角开始顺时针排列,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代表景色。
四幅图片之间用循环的箭头表示顺序,旁边用卡通语言“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和正文结论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其目的是提示学生比较几幅图片中的不同现象,得出一年有四个不同季节的结论。
在“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可以从衣着、活动等方面发现季节变化对人们的影响,同时用“我还知道……”引领学生深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思考季节与人们活动的关系。
“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通过教材呈现了的夏天的小猫与冬天的小猫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发现:从花纹上来看,是同一只小猫,但是明显夏天的时候,小猫的毛比较短,而到了冬天,小猫的毛变得更长、更蓬松、更丰满了。
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
旨在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养的宠物在换季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换季后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表现,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自己养的宠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另外教材呈现的色木槭(俗称五角槭、五角枫等)的叶子在春、秋两季的对比,春天的叶子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就变成红色的了。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样子进行比较。
在具体教学中还应该进一步丰富事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比较的观察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按照技能点要求,灵活运用在活动中,使这项技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最后,以“画一画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为拓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且提示学生,在动笔画图前,也可以先进行一个交流活动,将春天和秋天的景物进行列举,然后有选择的画下来,将学习活动继续深入下去。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科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
通过本单元的前两节课的学习,对于太阳以及太阳给人类、地球上的动植物的作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考问题
逻辑性和全面性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积极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更好地将生活中的发现与科学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更加有效,学习能力发展提升,有效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从四季现象的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重难点】
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 2出示]
一、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不同季节的照片,猜一猜是什么季节拍的。
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线索。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考察学生的已有经验,并迅速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整节课的活动指向,并简要归纳:“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变化,这节课一起了解神秘的春夏秋冬。
”
[PPT 3 出示]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PPT4出示]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同一场景中进行不同季节的比较,强化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学生初步观察公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四幅图片,组内描述不同季节的不同变化。
学生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图片间的差别。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季节的顺序、循环的季节进行小结。
[PPT5 出示]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观察图片,组内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交流、讨论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什么?教师适时提出观察要求。
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自己带来的照片。
回忆当时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拍摄的照片,然后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特点、人们的衣着、活动等。
进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四季中的不同活动。
以促进学生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类活动出发,进行初步的对比活动。
活动三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师根据课本上的两组图片,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
[PPT6出示]
1.观察第一组图片——夏天的小猫与冬天的小猫,从花纹上来看,这是同一只小猫,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学生汇报不同。
②教师小结: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很多动物都有这样的习性。
回想自己家养的宠物在换季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换季后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表现,回家后继续观察自己养的宠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PPT7出示]
2.观察第二组图片——色木槭的叶子在春、秋两季的对比,有什么不同?
①学生汇报不同。
②教师小结: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往往与季节密切相关。
[PPT8、9出示]
3、教师出示北极狐、麻雀、银杏树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
4、学生完成对活动手册的填写。
[PPT10出示]
4、“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教师出示校园内玉兰树不同季节的照片,学生猜测什么季节的,并说出线索。
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四季中的动植物进行研究,强化学生对四季影响动植物的知识、比较的技能的掌握。
并向学生介绍对比的科学方法。
[PPT11出示]
三、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课件:每组四幅相同的桃树树干、树枝图片,通过学生喜欢的绘画形式,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补充景物、人物,从而达到拓展思路的效果。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四季这棵树的变化,延伸课后。
【板书设计】
春夏秋冬
一年大自然的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生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