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5.16 MB
- 文档页数:58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授课提纲理论授课学时:55学时实验(实习)学时:一周授课班级名称:牧医高职09-1班授课班级人数:24人授课教师姓名:王煦王传锋教师所属系(部):动物科学系教师所属教研室:畜牧、兽医教研室伊犁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2月25日《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授课提纲一.课程说明《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性、技术性强,是将来进行牛羊养殖和组织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工具。
本学期计划授课学时为55学时。
二、课程性质《养牛与牛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程。
主要内容是阐述现代牛生产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从事牛生产与牛病防治及其技术指导、教学,并适应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技术性强及综合性强,要求专业基础扎实。
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多,基本理论少。
生产实际要求较高:要求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牛生产与疾病防制技术,较熟练地使用理论知识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及指导生产和规范生产。
三、大纲说明(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牧医高职专业的学生(二)教学建议用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牛生产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结合观看挂图、录像材料,参观牛生产场,进一步了解掌握生产实际中的技术、要求及各种措施,并在生产实际中,多观察、多了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些饲养管理工作。
四、课程授课(一)本学期授课理论学时55学时,技能训练一周(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分配表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世界养牛生产发展趋势:我国养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牛的品种(2学时)教学目的:能准确叙述最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牛品种的不同分类方法,识别牛主要品种,并说出原产地,外貌特征和主要生产性能,及改良效果。
教学内容:第一节乳牛品种一,中国荷斯坦奶牛二,荷斯坦奶牛三,娟珊牛第二节肉用品种1,夏洛来 2,安格斯 3,锲安妮娜 4,皮埃蒙特第三节兼用品重1、西门塔尔2、新疆褐牛3、瑞士褐牛第三章牛产品评定(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牛肉,牛乳,产品的一般知识,掌握产品检验检查的基本技能技术。
牛羊病防治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牛羊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牛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发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寄生虫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学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在牛羊的生产及过程中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并对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会瘤胃穿刺术。
3.会牛的常用给药方法。
&4.会制订防疫计划。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牛羊常见传染病防治技术任务一牛羊共患传染病掌握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巴氏杆菌病、破伤风、炭疽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常见传染病掌握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牛恶性卡他热、犊牛大肠杆菌病、牛放线菌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
任务三羊常见传染病;掌握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羊痘、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项目二牛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任务一牛羊共患寄生虫病掌握肝片吸虫、绦虫病、包虫病、脑多头坳病、血茅线虫病、食管口线虫病、肺线虫病、蜻病、阔盘吸虫病、蝉病、双腔吸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寄生虫病掌握伊氏锥虫病、牛泰勒虫病、犊新蛔虫病、牛皮蝇蛆病、牛梨形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返乡农民工,农民技术员、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乡镇企业技术工人、高中毕业生和创业者。
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养殖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养殖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3、能够承担猪、禽、奶牛、牛羊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一)文化基础课程1、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2、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讲授社会主义新型牧场建设与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关系,新型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应具备的素质和对政策的理解,做好现代养殖业。
(二)专业基础课程1、养殖技术基础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繁育基础、环境卫生基础和生态养殖技术知识。
2、应用文写作,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3、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农业法的基本法律,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牛羊病防治课程标准〔12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牛羊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
其教学目的、要求为:〔一〕在内容上,了解牛羊常见病的病因,掌握牛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在能力方面,熟练掌握预防接种的操作,掌握驱虫和药浴的操作,掌握疾病诊断的建立并制定防治〔制〕措施,基本掌握牛羊场疫病防治程序的设计。
〔三〕从教学方法上,采用校内教学和校企实习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四、各学期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总分在100-90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
五、教学环节的要求1、深入研究教材。
熟悉整套教材,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学期授课。
把握教材内容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突破口。
2、教学设计严格有序。
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理论,结合教学要求,认真研究教材教法。
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验与实践的环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重视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
3、加强学法指导。
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深度广度和效果。
注重师生互动和分层教学。
4、重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
积极、恰当地运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密度。
5、加强教学反思。
教案实施后,及时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特别是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利于下次课时或以后的教学作为借鉴。
六、作业〔习题〕要求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及时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实验〔实习〕报告等。
作业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量适当,难易适度,题型丰富,符合课改要求。
《牛羊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牛羊病防治》是畜禽生产技术(升学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牛、羊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牛、羊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较强的对口升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畜禽养殖行业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养殖企业普通养殖兽医技术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牛、羊共患的病毒性疾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病等。
总课时为48学时。
课程内容完全是根据高职畜牧兽医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牛羊病防治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牛羊病防治方面的基础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牛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生物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畜牧行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对牛羊病防治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有目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现牛羊病防治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将牛羊病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现场实施教学,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使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吻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注重能力结构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对口升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以任务为驱动使课程设计项目化,针对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采用“课堂一养殖场”、“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授课提纲理论授课学时:55学时实验<实习)学时:一周授课班级名称:牧医高职09-1班授课班级人数:24人授课教师姓名:王煦王传锋教师所属系<部):动物科学系教师所属教研室:畜牧、兽医教研室伊犁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2月25日《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授课提纲一.课程说明《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性、技术性强,是将来进行牛羊养殖和组织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工具。
本学期计划授课学时为55学时。
二、课程性质《养牛与牛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程。
主要内容是阐述现代牛生产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从事牛生产与牛病防治及其技术指导、教案,并适应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技术性强及综合性强,要求专业基础扎实。
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多,基本理论少。
生产实际要求较高:要求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牛生产与疾病防制技术,较熟练地使用理论知识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及指导生产和规范生产。
三、大纲说明<一)教案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牧医高职专业的学生<二)教案建议用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牛生产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结合观看挂图、录像材料,参观牛生产场,进一步了解掌握生产实际中的技术、要求及各种措施,并在生产实际中,多观察、多了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些饲养管理工作。
四、课程授课<一)本学期授课理论学时55学时,技能训练一周<二)教案内容和课时分配教案时数分配表五.教案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案目的:了解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世界养牛生产发展趋势:我国养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牛的品种<2学时)教案目的:能准确叙述最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牛品种的不同分类方法,识别牛主要品种,并说出原产地,外貌特征和主要生产性能,及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