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精神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这也促使精神科病房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精神病人通常处于一种比较敏感的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尤其要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表情、语言和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以此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所想,从而更好地提供对应的护理服务。
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需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内容,以达到全方位的关爱和护理。
三、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治疗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精神科病房需要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卫生的治疗环境,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良好的关怀和照顾。
四、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其抵抗力,提高其治疗效果。
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评估精神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评估,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神科病房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评估等方面来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精神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的不可知性[1]。
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
在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有效降低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通过实施,病人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现将精神科优质护理在安全方面的作用做如下综述:1.作用1.1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做好专科护理,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石[2],护士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安全和生活护理同等的重要,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中,不断改进落后的服务流程,提倡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士长每天督查基础护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拾遗补漏,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1.2 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实专科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坚守岗位。
对每一位新患者及重点患者都要先详细阅读病历,掌握病史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宣教,严禁将刀剪绳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1.3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病房,营造和谐的住院生活。
在传统的重大节日,如中秋节,组织患者搞活动,提供喜爱的食品,让住院患者感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感觉,以缓解精神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改善。
1.4 做好晨晚间护理,护士每天整理床单位,床头柜,保持床单位清洁,无碎屑,协助和督促患者洗脸、刷牙,更换衣服,定时洗澡、修剪指甲、刮胡须等。
1.5 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
护士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贴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
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
精神科中的优质护理服务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化专业内涵。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对精神病人的护理中由于服务对象在思维,情感,意志,自知力等方面存在障碍,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低,自理能力下降加之无家人的照顾,使得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护士进行协调解决。
所以精神科的护理难度加大,护理任务更加繁重,从而也更加能够在根本上彰显出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及重要性。
因此如何为精神科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是我们一直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服务1.精神科护理特点及难点1.1精神科患者在感觉,思维,意识,情感,自知力各等方面存在障碍,经常会出现自伤,自杀,冲动毁物,外走,跌到等意外,因此安全护理方面相对于躯体疾病的患者难度更大,需要护士具备更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1.2精神科患者常常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极低,很难开展有效的护理,且护理人员容易受到语言及躯体攻击的伤害。
1.3精神科患者退化后出现情感淡漠,被动,懒散,生活自理能力极低加之无家属陪护,各项护理均需要护士完成,工作量大。
1.4因治疗需要,患者住院时间长,长期与家属分离,在情感上有所缺失,且易受到社会上的歧视,所以心理护理任务重,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护士有足够的爱心耐心。
1.5恢复期患者需要恢复社会功能,以更好的回归社会,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康复训练能力。
2、.具体做法2.1组织培训,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及要求通过科内业务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同时注重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通过院内外继续教育及各种护理查房使护理人员扎实的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如各种症状表现,症状的护理各种疾病的护理等。
通过各项操作培训及考核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使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从而大大提升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及专科护理水平,现我科室理论考试及技术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6%。
优化护理流程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按病人入院、住院期间、出院前1-3天、出院当天的不同阶段设计标准护理流程,护士根据相应的内容对病人实施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比较优化护理流程前后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差异。
结果:优化护理流程后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病人治疗依从性均较优化前提高。
前后比较,病人满意度P<0.05,病人治疗依从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精神科病房优化护理流程后,可提高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病人治疗依从性。
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内涵。
【关键词】优化护理流程;精神科;护理质量【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411-0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精神障碍的病人对医疗服务同样也有着高层次的需求。
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我院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为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我科2012下半年根据病人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原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经过实践,使患者精神症状得到及时控制的同时获得了最佳护理效果。
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为重性精神病女病房,实际开放床位40张,主要收治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1] 诊断标准。
按随机方法,选择2012年下半年入住我科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2年上半年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入组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能配合和完成问卷测查;交谈合作,无明显思维逻辑障碍;排除智力低下者;有高度暴力和自杀倾向者;伴有明显躯体疾病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蓉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11期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的96例患者参与我院本次实验研究,把9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家属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作为评价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的依据。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封闭病房;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具有与正常人不同的认知模式,导致其在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存在异常,护理人员很难与其交流,继而影响患者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尤其是住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内的患者,所患精神疾病要比开放式病房内的患者严重,治疗过程尤为艰巨[1]。
如何才能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每个医院精神科都在探索的问题,我院对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内的96例患者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治疗,把9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7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
治疗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5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精神科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和身体锻炼。
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分配护理责任:
将精神科的封闭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把护理项目分配到个人,如基础护理、病房巡视、心理沟通、健康指导、身体锻炼等基本护理均由个人承担,承担责任的护理人员必须持续全程的为自己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2]。
1.2.2美化病区环境:
医院内的精神科是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科室,尤其是精神科封闭病房内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随自己的医院进行活动,活动范围仅限于病房,因此美化患者病房环境,营造出家的温馨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3]。
1.2.3实施绩效改革:
落实神经科护士的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对每一位精神科封闭病房护士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定期考核,监督护士的工作,确保每一位护士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
1.2.4丰富健康教育方式:
在护理工作总中不断总结丰富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教育力度,将书面和口头教育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模式[4]。
1.3评价标准:
护理周期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并把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发给患者和患者家属,统计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并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的标准。
2 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护理周期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4 讨论
所谓优质护理就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工作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理工作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精神
科封闭病房的工作中,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最近的就是护理人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时刻坚持以人文本的护理原则,同时还要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这对于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护理人员核心价值在工作中的充分体现[5]。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彩君,徐彬,谷凌云.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0(21):731-732.
[2] 谷凌云,李彩君,徐彬. 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1(17):75-77.
[3] 郭南军,李志勤,马艳,金朝晖.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3(12):148-150.
[4] 冉红霞. 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11(04):60-61.
[5] 王怀东.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5):5127-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