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同步训练华东师大版初二历史考试卷与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五篇第1题【单选题】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1985年开始的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B、国有企业改革C、实行新的工资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邓小平理论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初级阶段【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变化的是( )①不可同日而语②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③翻天覆地④闭门造车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
中考真题: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2014广东】17.见题17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题17表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统计表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4广东揭阳】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
他所说的农村改革是()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4 湖北省黄冈市】14.农业政策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哪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A.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2014内江】8.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内容提要一、作为新时期主要标志的改革开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起步。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求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随着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很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又一个伟大创造,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起步。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
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导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唯物史观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教师讲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华师大版练习题六十八第1题【单选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A、经济建设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作用)( )A、“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B、从理论上回到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C、对当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D、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引导作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C、设立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D、“一国两制”、“求同存异”【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 )A、计划与市场的矛盾B、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C、徘徊不前的状况D、急躁冒进的情绪【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创办经济特区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B、包产到户自负盈亏C、国有企业改革D、民主与法制建设【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书卷一的“一个计划”十一五计划。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内容提要一、作为新时期主要标志的改革开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起步。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求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随着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很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又一个伟大创造,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起步。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
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导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唯物史观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教师讲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基本原则。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______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
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______。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______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____________、______,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4.随着农村经济开始朝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______和______,促使______异军突起,很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致重要力量。
5.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
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______为重点,把______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
【合作探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自主检测】1.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2.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是1976年的3.8倍,人均收入是1976年的6.3倍,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3.“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建国后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A.福建B.安徽C.海南D.广东4.20世纪80年代,山东农民对当时推行的一项政策由衷赞叹:“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富起来了”他夸的这一政策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人民公社化C.农业生产合作社D.土地改革5.如果你的家人中有下岗职工,依据所学,他们下岗的时间,主要集中在()A.上世纪80年代中期B.上世纪80年代末C.上世纪90年代D.本世纪初2参考答案【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环节同学们请根据课本知识进行学习。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学习目标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国有企业的改革。
重点难点重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促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放了富余劳动力,为乡镇企业提供了人员、原料和市场,为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难点:城乡改革涉及生产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管理制度等经济、行政方面的政策和专门术语。
课程学习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主要标志的改革开放中心:经济体制地点:安徽、四川范围:农村时间:1978年底1979年初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主要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评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合适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农村的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兴起原因:1、城乡经济交流日渐平凡2、剩余劳动力客观存在意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又一个伟大创造。
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有利的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内容:阶段:(一)1978年—1987年先进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和探索(二)1987年—1993年增强了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三)1993年之后,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附加: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
基础达标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的?()A、农村B、城市C、工厂D、国家机关2、“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拔高训练第三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A、土地所有权B、进厂打工权C、生产与分配自主权D、兴办乡镇企业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分田”分别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人民公社化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这里的“首创”是指( )A、兴办乡镇企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设立经济特区D、建立人民公社【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党政机关B、国有企业C、城市D、农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79年元旦的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论邓小平的理由是( )A、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B、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C、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D、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时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口号是浓缩的历史,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下列口号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发展才是硬道理”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③④D、②④③①【答案】:【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有人说南方视察“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
“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C、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时期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过作用( )①新文化运动②辛亥革命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④十一届三中全会⑤邓小平南方讲话⑥文艺复兴运动A ①③⑤⑥B ①②③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①③④⑤⑥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答案】:【解析】: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邓小平南方讲话B、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D、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边是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引起1980年到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后的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四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下连线表达正确的是( )A、十二大———作出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B、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495亿公斤,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达14.55%。
单选题: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基础巩固1.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他们赞扬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人民公社C.农业合作社D.土地改革2.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租让制和租借制C.股份合作制D.租借制和承包制3.实行对内改革,我国在农村是实行()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经营经营责任制C.个体经营私有制D.商品化的市场经济4.首先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实行”包产到户”的是()A.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B.山西昔阳大寨大队C.江苏江阴市华西村D.天津静海县大丘庄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私营企业的改革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D.外商独资企业的改革1.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
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实施863计划2.农业政策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哪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A.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3.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4.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6.据统计,“1979年至1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课后练习第九十篇第1题【单选题】见《1978~1982年农村人均收入变化抽样表》,判断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一五计划的实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的内容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春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②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⑤平安富裕小康日,欢乐和谐中国年A、①B、②③C、④⑤D、①④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D、1977年底恢复高校入学考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下列有关小平同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B、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中共十四大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D、他的南方谈话(即南巡讲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B、利用国外资金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与外国办合资企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利成在1974年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八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是:我也过年!1980年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是:欢度春节!与1974年春联相比,导致1980年春联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实行(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发”“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战略布局。
第 8 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农村的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主要是因为 ( ) A.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B.农村实行了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农村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和以下两幅图片密切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在全国哪两个省实行 ( )A.安徽、广东 B.广东、四川 C.安徽、四川 D.四川、河南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B.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D.农业合作化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这个著名的商标名称源自于 ( )A.北宋时的包拯故事 B.人民公社化时期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租赁制时6.关于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下列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B.为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C.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D.发展到今天,仍然是规模小、资金少7.一些企业普遍采用承包制和租赁制,依据所学,这应该在城市国企改革的第几个阶(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国企改革内容的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9.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这是称赞党的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品粮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A.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1.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农民家庭收入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进行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精神的落实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2.“风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题,共0分)1.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B.个体经济C.民营经济D.计划经济2.1993年,中共中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A.建立股份制企业B.建立三资企业C.向多种形式过渡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吸引外资C.允许私人兴办企业D.实行政企分开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大改造结束②抗美援朝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④土地改革开始⑤国企改革开始A.④①②③⑤B.②④①⑤③C.④②①③⑤D.②①④⑤③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这一规定通过的时间是()A.1978年B.1982年C.1993年D.1997年6.有关政企分开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完全脱离了政府B.政府下放一部分权力给企业C.企业有自主经营权,政府作宏观调控D.政府、企业各自为政,没有任何关系7.下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叙述错误的是()A.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方向发展B.实现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D.实行有计划、有安排的计划经济体制。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扩大生产的经营自主权D.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所有制9.有关国企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国企改革是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B.国企改革需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C.国企改革中要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而代之以宏观调控、间接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D.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的目的是()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C.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D.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解放生产力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分享赏。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复习巩固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较典型的有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前者实行土地集体公有制,后者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制B、前者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前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后者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D、前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后者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
”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问时说:我曾经是________的插队知青,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
那里当时是中国农村出了名的穷地方,也是后来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发源地。
横线处的地点应该填写为( )A、安徽凤阳B、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C、河南省兰考县D、深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
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国有企业的改革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何首先从农村开始。
(2)调查说明:通过阅读、采访等途径了解并说明改革对我国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生产发展、城乡面貌等方面的影响。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 认识城乡改革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积极性和企业单位的活力,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积极的跨越发展。
(2) 从城乡改革的历程理解,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困难,需要付出代价,甚至可能会遇到挫折。
但只要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绝大多数的利益,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改革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4、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学要点】1、重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改革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促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放了富余劳动力,为乡镇企业提供了人员、原料和市场,为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2、难点:城乡改革涉及生产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管理制度等经济、行政方面的政策和专门术语,初中生缺乏社会阅历,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哪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今天我们就讲对内的改革,对那里改革呀?(城乡改革)新授一、联产承包责任制1、我国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其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哪里掀起(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哪两个省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安徽、四川)分别在什么时候?(1978年底、1979年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好不好?为什么?(引出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人民的愿望,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同步训练华东师大版初二历史考
试卷与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掀起。
A:广
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广东、安徽
D:广东、四川
参考答案:
2(本题3分)
【题目】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大跃进”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
8(本题3分)
【题目】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
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进行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参考答案:
4(本题3分)
【题目】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新收获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
4(本题3分)
【题目】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政企分开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经营责任制
参考答案:
4(本题3分)
【题目】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A:现代企业制度
B:国营经济
C:民营经济
D:经营责任制
参考答案:
1(本题3分)
【题目】
大概什么时候,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b”:”1983年,20世纪90年代,1984年,2000年底
参考答案:
2(本题3分)
【题目】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员出工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安排生产靠队长,下地干活等队长,遇到困难找队长,牲口下田喊队长,收不到粮食怨队长。
”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指的是什么制度?
参考答案:
(1)农民生产自主性、积极性极低;主要是人民公社制度造成的。
(2)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