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第三章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第一节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

1.1 媒介发展简史

1.2 媒介发展的技术推动

1.1 媒介发展简史

从原始媒介、语言(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网络媒介。(附媒介发展史)

1. 人类大约在4万至5万年前发明了口头语言,人类进入口头传播时期。口语传播的特征在于共时性,是一种典型的“在场”的面对面的交流与传播。

2.大约5000年前,文字产生了。文字的发明使传播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口语传播的超越。

以文字为核心的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

和扩展,大大促进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大规模的社会管理

和控制成为可能。

文字总是和记录文字的工具和材料紧密相连的。石

头、木块、竹简、埃及莎纸、汉代蔡伦造纸术、威尼

斯手抄小报。

3.印刷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

宋代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谷登堡金属活字印刷

术、手摇金属活字印刷机,1456年,他使用手摇印刷机

一下子印刷了200本《圣经》,标志着现代机械印刷的开

始。印刷术的发明,使传媒开始由“贵族”而面向大众,

人类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书籍和报刊

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4.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是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

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最早的大众报刊是在美国首先出现的“便士报”——

《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

5.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

电子媒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人类进入了

一个声色犬马的传播时代。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

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

6.媒介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是一个单一的传媒时代,而是混合媒介时代。在这个时代,媒介的容量空前扩大。而且,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整合到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中。

1.2 媒介发展的技术推动

1.科技是一种创世的力量,它是人类为自己找到的上

帝。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被英国《经济学家》杂

志称为“虚拟世界第一位重要哲学家”,他著成《信息时代三曲:经济,社会与文化》。《华尔街日报》对他的评价是:“亚当·斯密解释了资本主义怎样运行;卡尔·马克思解释了资本主义为何不能运行。现在,信息时代的社会与经济脉络由曼纽尔·卡斯特握于掌中。”

2.技术一路高歌,引导人类建构一个完全独立的、与

客观世界相脱离的世界。

技术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媒介的发展同样不能置身于

技术化的浪潮之外。有了印刷术,才有报纸;有了无线

电,才有广播;有了比特技术,才有互联网。

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导致了媒介形态的扩展。以音

乐为例,电视的出现有了MTV。多轨录音技术的出现,使得

乐队的录音大大简化,降低了制作成本的音乐可以流传更

广。

电子琴、电子合成技术、激光唱机、数字音乐为我们

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随身听、MP3更使音乐的欣赏变

成一种随身行为。

再以电影为例。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如既往地与电影频

频“亲和”,总是以种种不断出新的科技手段营造奇观来为

人类造梦。《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黑客帝

国》、《金刚》、《指环王》、《哈利波特》等为我们构

造了一个个视觉奇观。

3.与技术相适应的媒介形态和文化形式得以昌盛,

不相适应的逐渐走向衰亡。

京剧、川剧、黄梅戏等传统的剧种在声色犬马的大众

文化面前日益衰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它们不适合

现代传播技术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画片、美女加帅哥的韩剧,尽管

它们在精英看来可能是文化垃圾,但是它们带给人的视觉刺

激恰恰发挥了技术的魔力。

网络小说、网络歌曲无不是技术的产物。很多小说是

先在网上流行然后再出版,即使在网上流行也是过程性

的,即作者不是将小说写完以后采发布在网上,而是一边

写一边发布,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就可以参与讨论。

这样改变的不只是写作模式,阅读模式也同时被改变。很

多小说即使是名著,在没有搬上屏幕之前问津者寥寥,而

一旦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情况就大不相同。

4.文化的视觉转向

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

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

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视觉文化与生俱来的“看”的能力实现了对这类文化产

品接收的平等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克服了文字文化要

靠后天学习的缺点。

5.网络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世界。

网络不再仅仅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文化形态,而成

为人类生存的新的空间,即虚拟社会的出现。在这个社会中,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的演化由实到虚,由硬到软,由有

形到无形,由实物形态到虚拟形态转变。以物质、资本等

有形稀缺资源获取财富的方式,被以信息知识为主的无形

再生资源获取财富的方式所取代。

?

2.1 几种媒介理论

2.2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2.3 技术对媒介的正面影响

2.4 技术对媒介的负面影响

2.1 几种媒介理论

1.媒介不仅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也是一个社会的概念。

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2.哈特把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媒介系统分为示现的、

再现的、机器的三类媒介系统。

3.英尼斯从时空偏向的角度来考察媒介,提出了媒介

的时空偏向理论。

“偏向时间的媒介”易于长久保存却难于运输,比如刻在石头、粘土、龟甲、金属上的文字,金字塔、石雕等等,

对于时间有着耐久性,可以长久保存但却难以运输,有利

于时间上的控制,因而在文化上是“偏倚时间”的。这样的

社会,重习俗、重社区、历史事物、神圣事物、道德、社

会稳定且秩序井然,等级分明、压抑个人主义以防变革。

但是,它却可以使人们充分表达人类的各种丰富的感情。偏向时间的媒介盛行于传统社会,有助于形成权威,

从而有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

“偏向空间的媒介”却恰好相反。易于远距离传送但长

久保存性差,在古代有烽火、狼烟、呼声、笛、鼓、手

语、旗子,在现代有印刷、电话、广播、电视等媒介。

“偏向空间”的媒介在本质上倾向于现在和未来。有利

于扩张帝国,提高政治权威,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不强的

社会体制。

拥有广大版图的古代帝国之所以能实现中央集权式的

政治统一,原因就在于空间媒介的扩张。偏向空间的媒介

有助于远距离管理和广阔地域中的贸易,创造世俗制度,

发展科学和技术性知识。这样的社会遍布信息交换系统和

大众传播系统,效率高,但无法传播传统浓郁、丰富、伸

缩自如的文化。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属于偏向空间的大

众媒介。卫星、电脑和其他精密通讯设备,是全球性及时

传播成为可能,现代科技为现代传播涂上了更为明显的“偏

向空间”色彩。

2.2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麦克卢汉提出的惊世骇论——“媒介即讯息”,这

一理论的著称是它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

他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它所传播的讯息。

通常情况,人们认为由于传播媒介所传递的有关信息对人类社

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媒介传播信息至关重要。

而麦克卢汉却认为,媒介本身就在“塑造和控制着人的组合和行

为的尺度和形态”,至于媒介传递的信息并不重要。

2.3 技术对媒介的正面影响

2.4 技术对媒介的负面影响

1.媒介技术对于文化的影响,有科学主义的乐观派和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对于麦克卢汉等人强调技术对媒介的影响,有学者指

出这些理论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无视内容的重要意义,

把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从而走向技术决

定论的极端。

与麦克卢汉理论相类似,梅罗维茨理论的缺陷在过于

夸大媒介对社会环境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几乎将媒介

描绘成引起社会变化的唯一原因。

2.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对媒介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猛烈批判。

马尔库赛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也是意识形态,

“在工业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不仅成了创造用来安抚和满

足目前存在的潜力的主要生产力,而且成了脱离群众而使

行政机关的暴行合法化的意识形态。”哈贝马斯也认为,

“技术统治论”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

的具体体现。

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与其他的意识形态的特征在于它

并不诉诸暴力,“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缓缓、合理而又民

主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

志。科学技术力量作为理性的产物,披上“合理”的外衣,

掩饰着劳动和相互作用中的各种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因素,

使现代统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含糊起来,人们整体的生活

实践在不知不觉中被工具性劳动取代了。

3.“媒介依存症”就是对这种不良影响的概括。

媒介依存症包括过渡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

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根据、满足于与媒介

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和自闭的

社会性格等等。“电视人”和“容器人”是媒介依存症的表

现。“电视人”是日本传播学者林雄二郎提出的概念。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

4.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格雷厄姆·默多克主张抛弃一切技术决定论和媒体中心主义。

在他看来传播史不是一部关于机器的历史,而是一部

关于新生的媒体促成权力体系重构和社会关系重组的历

史。要理解这个历史过程,我们就必须避免工具主义倾

向。

3.1 传媒化生存

3.2 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科斯定律

3.3 数字技术发展

3.4 web3.0与3G

3.1 传媒化生存

1.媒介环境

大众传媒把不在场的东西呈现给受众,打破了交流

“在场的有限性”。既然面对的是一种“不在场”,人们只有

借助媒介来了解信息和理解意义,面对面的直接经验被一

种中介化或媒介化了的间接经验所取代。

在媒介环境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现实:

第一种是现实的客观现实,指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

界。

第二种现实是媒介现实,指媒介所呈现出的文件情景。

第三种现实是受众现实,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得的对客观

现实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媒介现实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对于传播者而言,媒介现实是传播主体对客观

现实的认识,它反映了传播者的主观现实。

另一方面,对于受众而言,传播中经过符号化的媒介现

实,大都是他们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世界的他人经验,是

相对于受众主体的客观现实。

构成媒介环境的主体主要有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

“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通过电视的现

场直播,本来在一个较为狭小地方发生的事件,可以表现

出对时空,以及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而且这

类事件一般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的,一定意

义上,大众被“邀请”来参与一种仪式,一种“文化表演”。

“媒介人物”

大众传媒还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

能。公众对于媒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

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

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

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2.媒介环境的影像特征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用意象形态来描绘媒介环境的虚

拟特征。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提出了著名的

“洞穴理论”,用来说明媒介环境的影像特征十分贴切。

大政论家李普曼著对媒介环境的影像性有形象的阐释。

他的舆论学的开山之作《舆论》第一章的标题就是“身外

世界与脑海图景”。

李普曼还提出与此相关的“刻板成见”的概念,大众传

媒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

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在李普曼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拟

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鲍德里亚进一步提出了“仿真”、“超真实”、“内爆”的

概念。“仿真”是“通过各种模型生产出一种复制品:一种以

假乱真的东西。

仿真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超真实”的幻境,一种比现实

还现实、比美好还美好、比真实还真实的仿真模拟。

超真实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真实与非真实的内爆过程。

鲍德里亚所说的“内爆”并不完全同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内

爆”,他将内爆描绘成“一种导致各种界限崩溃的社会‘熵’

增加的过程,包括意义内爆在媒体之中,媒体和社会内爆

在大众之中。”

3.传媒化生存的负面性

对于媒介环境的影像性,鲍德里亚似乎有些悲观。影

像不再能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不再能

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其虚拟的实在。

在传媒铺天盖地的笼罩下,无处可逃的我们便习惯于传

媒所提供的广阔而又闭塞的环境,沉溺于传媒所提供的信息

所引发的喜怒哀乐中,自觉不自觉地漠视自己所拥有的思维

与行为的自由,漠视自然而传统的人际交流,满足于传媒牵

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

3.2 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科斯定律

1.摩尔定律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

体也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

数字化生存。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

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3.3 数字技术的发展

信号的数字化处理真正开始于20世纪60代初。但是奠定这一理论基础的却是1948年美国著名信息论专家香农的一篇

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他第一次提出数字化信息的基本单

位:比特(尼葛洛庞帝把比特比喻作信息领域的DNA)并由

此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近代信息论基本思想。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网路技术和通信技术又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因特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

如今,数字技术可以分为数字信息处理与生成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无线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终端技术、数字媒体的信息安全与检索技术。数字信息处理与生成技术包括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与动画技术;数字传播技术包括数字通信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NGN技术、流媒体技术;数字无线技术包括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包括磁存储技术、半导体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存储网络技术;数字终端技术包括个人计算机技术、数字电视终端技术、手持移动数字终端技术;数字媒体的信息安全与检索技术包括数字媒体信息安全技术、数字媒体数据库技术、数字媒体信息检索技术。

3.4 web 3.0 与3G

1.从web1.0到web3.0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从web1.0发展到了web3.0。Web1.0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web1.0

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2005年中国互联网传播进入

Web2.0阶段,以博客大众化及博客中国、亿友交友、联

络家等各类Web2.0网站的涌现为标志。

研究者认为,真正的Web3.0时代不仅仅是按照拥护需求提供综合化服务,创建综合化服务平台,关键是提

供基于用户偏好的个性化聚合服务。

概括起来,Web3.0的基本特征有:

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

和倒腾,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

行整合使用;

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

使用;

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

才具有的功能;

生活娱乐一体化,社区虚拟活动现实化,爱好群体集

中化,线上线下互动化,网络用户模式个性化。

2. 从1G到3G

除了互联网,数字技术也载推动移动通讯的发展。就技术角度而言从1G到3G,甚至今后的4G。使移动数据

传播的带宽从“窄”走向“宽”、甚至“更宽”,而且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文本越来越大、符号形式的传播越来

越综合,并趋向于大文本量的多媒体、流媒体组合,特

别是大文本量的视频内容失真、断帧、停格、跳帧现象

大大改善,传播的质量包括清晰度、流畅性、即时性越

来越高。

就3G时代而言,可使语音和数据走向融合,包括VoIP 等音乐下载、“无线”照片拍照与传输等,终端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使移动和固网走向融合,而且随着移动通信的价格下降,语音、数据和音视频信息交互移动的应用前景则更加广阔。用3G技术武装起来的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多媒体信息自由选择和接收等等,各自的优势资源会进一步融合,具有良好视频效果的移动终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在“技术连接和整合”的时代,用电脑可以看电视节目,用手机可以接收实况转播,而用电视可看通过网络下载的电影、动画、戏剧及其他影像作品和资料等,数字视频转移和融合的浪潮已汹涌而来,3G时代的视觉感知化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信工1002班 周岸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逐渐展示了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但是新媒体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1.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带给了大学生较之传统社会更为丰富的生活资讯。任何地方的信息,大学生都可以使用网络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并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新媒体技术帮助大学生更为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为大学生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际领域,加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大学生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建立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找到的自信。 另一方面,对新媒体的依赖减少了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时间,从而疏远了现实群体,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网络信

息更新变化过快,导致大学生接受信息及时却反思太少,增大其心理压力;虚拟世界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是网上交流高手,用各种浪漫且幽默的方式与许多陌生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却沉默寡言,甚至害怕与他人进行感情的交流。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使他们感到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网络犯罪和网上交往不道德行为的增多,也会使大学生觉得交往安全感下降,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长时间使用新媒体,还会引起一系列不健康或亚健康疾病。 2.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以其快捷、广泛性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容量,尤其是新媒体的信息共享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有助于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能够开阔青年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学习和掌握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依靠书本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基于计算机或者在线的网络教学使得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新媒体比如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不再是基于课堂讨论的局限,可以在论坛和博客上和全世界的朋友一起研究交流。新媒体可以使青年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就业需求,从而根据就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压力渐大的就业竞争。

某新媒体运营方案

新媒体运营策划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运营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同时,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参与者,也可能成为一个媒体,所以这种新媒体运营活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职业。 二、新媒体的特点 当前所指的新媒体,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SNS等等,更多的表现为自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1 传播方式双向化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表现为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的发布者向受众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使得信息流畅性弱,传播效果不佳。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

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 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 3 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 。 4 传播内容多元化 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同时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传统纸质媒体通过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而如今,借助新媒体形式,同时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广度。 三.新媒体运营方案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doc

2017年招生专业介绍 1、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创意人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适宜到相关媒体的创意、研发、策划等部门工作,也可以从事信息采编及设计制作等工作。 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创新思维训练、媒体创意导论、图形创意、视听语言、视觉传播、媒介融合、多媒体信息设计、在线新闻编辑、新媒体创意实务、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等。 2、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 当今已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不仅是传媒转型的趋势,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互联网+”和新旧媒体融合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与新媒体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兴专业,我校是全国最早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本专业的学校之一,于2010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旨在培养立足新媒体、面向新经济、具备信息传播能力和经营管理潜力的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可以进入传媒、互联网机构的内容、产品、市场、运营等各条业务线,也可进入政府、企业从事与新媒体有关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一、培养特色: 1、专业突出,本专业围绕网络与新媒体的新业务、新规律,沿着新媒体内容和产品运营、新媒体互动营销、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三个核心的专业方向,创新性的开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并且不断打造完善; 2、全能培养,本专业依托我院的多学科基础,注重创意、设计、商业、技术、数据多种观念与能力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全能型人才; 3、强化实践,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媒介》杂志、手机电视台、大数据实验室、新媒体终端实验室、互动营销案例库、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和科研

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节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技术决定论 A、媒介偏向论 媒介决定论: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多伦多学派 加拿大的Harold Innis的媒介偏向论:媒介的时空偏向 B、媒介即讯息 加拿大的麦克卢汉(Mcluhan):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①重新定义时间和空间地球村 ②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全感官传播方式 ③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尼迪(电视)VS尼克松(广播) ④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忽视亲近的、面对面的交流,倾向媒介化的交流方式 C、传播时代论 麦克卢汉:传播定代论/传播时代论 通过媒介,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称之为传播时代论。 人类历史的传播分期 口语传播时代(采集、渔猎)→书面传播时代(农业)→电力传播时代(工业生产) 二、社会决定论 A、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技术决定论的缺陷: ①简化论/单因论:技术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唯一因素。 ②单向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单向的,只有从技术到社会,而没有从社会到技术。 ③机械论:技术的发展就像机械一样,是自治的,是可以自己运行的,而不受外来影响的,且停不下来 ④中立论:技术是中立的,没有价值偏向,其本身无所谓对错。 在强技术决定论(strong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的基础上,提出了弱技术决定论(weak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认为,技术并不是所有的原因,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产生交互影响。 不论是强技术决定论,还是弱技术决定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便是,技术一定是最重要

的、最核心的推动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力量。 B、社会决定论的提出 背景:技术决定论的难题 社会决定论者认为,在讨论媒介技术和社会关系时,除了从技术角度,还有从社会思考的角度。正是一种社会力量,决定了一项技术原型,是否会被人们广为采纳。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使用,完全是被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所决定,社会的特征在决定何种技术被采纳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例:彩色电视、传真都是在技术出现几十年后,才广泛使用。 C、油门——刹车模式 对于社会因素,如何决定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英国学者布里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在其力作《媒介技术与社会》中提出了一个颇为重要的“加速器”——“制动器”模式(油门——刹车模式)。该模式认为,进步的实现就像站在向上的电扶梯里往下走,或者如乐观主义者所谓的站在向下的电扶梯里往上走。这种急动的、抽搐式的进步在传播史上不断重复,正好体现了媒介技术与社会的权力互动过程。在这一模式中,加速器就是社会需要,它将“原型”(prototype)转化为“发明”(invention),并将发明推向世界——导致发明的扩散。温斯顿将这种社会需要称为“并发的社会必然性”(supervening social necessity);同时,这里也存在制动器,就是社会压制,即一般的社会制约因素联合起来对发明装置所具有的从根本上瓦解既存社会形态的潜力进行限制。温斯顿将社会决定因素的这种特定集合称为“激进潜力的压制定律”(the‘law of the suppression of radical potential)。这种矛盾互动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便是,“先加速,后刹车。技术史似乎包含这两种过程,有时处于快速的连续状态:它将人类的生活向前推进,逐渐在一个比以前更高的层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三、技术社会互动论 A、互动演进模式 互动论的提出:认为技术与社会文化,或者技术与社会和人之间,客观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谁决定谁的关系。 三个时期 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在某种特定技术的纵向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诞生期、成熟期和过时期。不同的阶段,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同的强弱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决定形式。三个阶段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 1诞生期

新技术_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技术_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21世纪是人类步入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前落后的教学方法急需引入信息技术已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因为现如今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讲书写”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教育现代化不能离开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新技术、新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技术新媒体语文 新技术、新媒体因其具有图片、声音、影像结合的特点,能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所以它可作为较佳的教学辅助工具。巧用新技术、新媒体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各具魅力。 一、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年龄小,好奇心强的小学生喜欢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多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但现实教学中经常只停滞于“空洞说教”这一层面,方法老套,教具不多,手段单一缺少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使得阅读教学得不到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声音、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尤其是声音、图象会使人的听觉、视觉受到外界刺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得课文内容形象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我先讲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再给学生用课件形式播放了圆明园被毁灭前的照片,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被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深深吸引了,纷纷发出赞叹。“同学们从图片感受了圆明园的辉煌,那我们再从文字来感受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通过这样的图片呈现和对话我们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教学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八种最常用的新媒体营销方式

八种最常用的新媒体营销方式: 第一:病毒式营销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利用大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进行传播和扩散。其中的特点就是快速复制、广泛传播并能深入印象。病毒式营销可以说是新媒体营销最常用的网络营销手段,进行用于产品/服务的推广。用这种方法对于品牌而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对其产生印象。 第二:事件式营销 事件营销就是利用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通过策划、组织等技巧来吸引媒体、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为品牌的建立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三:口碑营销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媒体泛滥、资讯快速更替的时代,消费者对广告、新闻等资讯都具有极强的免疫力。要想吸引大众的关注与讨论就需要创造新颖的口碑传播内容。随着营销手段的不断发展完善,营销内容的五花八门,能够经营好口碑营销,成为很多企业营销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标准。

第四: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早起的小米可以说是把饥饿营销玩的非常的666。饥饿营销可以有效提升产品销售,并为未来大量销售奠定客户基础,同时也是未来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但是运用饥饿营销手段,也需要看情况而言,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随便拿来用的。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的发挥。 第五:知识营销 知识营销就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方法和合适的传播渠道,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潜在用户。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等等。 知识营销有一个最基本的核心点就是:要让用户在消费的同时学到新的知识。 用知识来推动营销,需要我们提高营销活动策划中的知识含量。重视和强调知识作为纽带的作用,帮助消费者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甚至直接就是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认知知识。其中教育培训行业可以说是最常利用这一手段来进行营销的。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新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机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辅助教学在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随着以计算工具和辅助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成熟,各种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是对人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产生刺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 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教师的角色将逐渐淡化,教师更多地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的意图、思路、观点,通过技术媒体形式得以体现。在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辅助教学工具和辅助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日趋广泛和成熟,结合各种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结合各种互动教学网站、计算机网络资源和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的使用,这样进一步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媒体技术对信息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教学内容、方式等发生根本性变革,同时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重新自我定位和学习并驾驭新媒体技术,注重自身业务修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新媒体技术既给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困惑.

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的准备,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与新技术,新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教学任务安排得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开小差”的现象,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让学生整理好自己的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剩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学生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在教学的互动环节,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投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的答案过程中注意形成性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手

新媒体对影视传播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510975492.html, 新媒体对影视传播的影响 作者:曹曼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新媒体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宠儿”。它的出现让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有的传统媒体甚至被新媒体完全取代。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影视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环境对影视的影响将会成为未来影视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就主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传播;环境;传播方式 1 新媒体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1.1 新媒体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互联网与通信传播技术的前进步伐迅速,信息的传播方式与形式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单一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已不再能满足当代人们追求高效率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新媒体应运而生,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究竟什么是新媒体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美国的《连线》杂志上对新媒体是这样解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传播”,这一定义虽没有被公认为标准的答案,但对于新媒体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与科技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网络数字传输技术是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技术基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新媒体衍生出多样的媒体形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如数字广播和手机电影等。 1.2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1)交互性与平等性。从传播的方式来看传统媒体是线性和单向的,信息的传播速度较为缓慢且范围较窄,这就直接导致受众不能快速获取最新的信息,缺乏及时性。但新媒体的诞生却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扩宽了传播范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受众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消息,并且随时随地获取消息的更新状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同时,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被一种多元化的互动交流方式逐渐取代。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在信息传播平台能够自由的进行讨论或信息反馈等,如网络论坛这一传播模式。同时大众也不再是只充当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也能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身份就形成了平等关系。 (2)即时性与快捷性。网络数字传输技术发展迅速,为新媒体信息传播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使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约束。然而时间和地域却是影响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技术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在新媒体模式下,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和消费者,而是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介技术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网络传播还扩大了受众近用媒体的权利。此外,网络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新媒介技术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使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网络媒体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 新媒体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影响和阻碍着社会积极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仍十分猖獗,很多网站都依靠大量转载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来增加点击率,但很多都未经授权,且没有支付费用。日益红火的网络博客也成为侵权灾区,公民在博客上发表的文字、照片应受到法律保护,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站,如果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照片、文字,属于侵权行为。同时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如垃圾邮件、虚假信息、失实信息、过时信息等。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的发展新媒体,我们要积极正确运用新媒体,尽最大努力发展新媒体的正面作用,限制约束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

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与探究

75Science and Society 科学与社会 一、研究背景我国作为全球农业产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不仅关系到“三农”工作的推进,更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基础的牢固程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即“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1]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及时传达给农业生产者,使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而随着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农业信息、普及农业技术,建立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与探究 王怡青 高效便捷的农业科技推广传播体系,成为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彭兰在国内外新媒体含义发展和变化 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2]:基于数字技术、网 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的 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 而新媒体技术是一种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介 技术手段。本文所涉及的应用在农业科技传 播中的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杂志、报纸、广 播,数字电视和宽带电视,智能手机和移动 网络以及各类网站等。而农业科技传播从字 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将农业知识和技术等信息传递与扩散的过程,农业科技传播即农业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对农业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体系庞大,新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特点,剖析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比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媒体技术,农业科技传播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 会发展的影响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技术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在新媒体模式下,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和消费者,而是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介技术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网络传播还扩大了受众近用媒体的权利。此外,网络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新媒介技术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使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网络媒体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 新媒体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影响和阻碍着社会积极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仍十分猖獗,很多网站都依靠大量转载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来增加点击率,但很多都未经授权,且没有支付费用。日益红火的网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 的应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标题】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学科作用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把信息技术引进教学领域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教育现代化如果离开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单靠教师原始的“口讲手写”难以再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宁夏中卫市永康小学李文慧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把信息技术引进教学领域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教育现代化如果离开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单靠教师原始的“口讲手写”难以再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学科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认知的直观材料。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遵从语文教学规律,从教学实际出发,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为首要任务来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只是停留在“空洞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色彩单调,画面缺乏活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学受不到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象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例如:在讲《鸟的天堂》一课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期末试卷1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社交类手机应用的是()。 A、QQ B、微博 C、腾讯新闻 D、微信 2、文案的英文词为: A、Writer B、Copywriter C、Speaker D、Copyreader 3、按照广告植入方式分类,新媒体文案常见的类型有:()。 A、销售文案和传播文案; B、长文案和短文案;

C、软广告和硬广告; D、按渠道及表现方式的不同分类; 4、加多宝在与王老吉争夺品牌使用权败诉后,在微博平台上,用自嘲的口吻配以幼儿哭泣的图片推出一系列“对不起”文案,反而占据了新媒体民意的上风。这种做法符合了以下哪一种说法: A、新媒体文案运用好,传播更快速 B、新媒体文案可以直接带来销售转化 C、体现了新媒体文案的重要性 D、以上说法都对 5、小米胶囊耳机的广告标题是“创新胶囊外观、佩戴更舒服”,“胶囊外观”和“佩戴舒服”分别是()。 A、卖点和痛点 B、卖点和价值 C、价值和好处 D、卖点和好处 6、你认为以下哪些工作不是新媒体文案工作内容: A、新媒体渠道的文案写作 B、为一个海报写宣传主题 C、根据时事热点撰写品牌借势营销文案 D、以上都是 7、美的空调的“1晚1度电”使用了哪种产生信任感的方法?() A、用权威; B、用细节; C、用数据; D、客户自证;

8、新媒体文案的拟定,可以从哪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A、吸引力、引导力、表达力 B、吸引力、引导力、表现力 C、吸引力、促成力、表达力 D、聚焦力、引导力、表达力 9、新媒体的文案结尾,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设计?() A、场景、金句、提问、神转折; B、购买引导、金句、提问、神转折; C、场景、广告展示、提问、神转折; D、场景、金句、提问、引导; 10、以下哪一项更加符合新媒体文案“短、平、快”的特点()。 A、晒一晒你的MP3里最近单曲循环的一首歌 B、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 C、纤动我心,有容乃大 D、以上没有符合的选项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新媒体文案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 A、文案目标人群分析; B、自身优势挖掘; C、文案竞争对手分析;

新媒体直播技术与传统直播的对比及发展

网络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广播电视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网络用户数量为7.51亿,其中手机网络用户规模达到7.24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相对于2015年年底提升6.2个百分点。 CNNIC《报告》指出,新闻依然为最高频应用之一。这样的网络环境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新媒体是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一个新形态,是媒体发展中产生的一个新的形势,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微信、微博等,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PAD、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视音频服务。 CNNIC《报告》同时指出,近1/4用户使用网络直播,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新媒体的兴起给广大广播电视用户带来不仅是形式更是服务方式上的改变,使广大用户充分利用空余及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掌握信息,享受视音频服务。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新媒体直播,是我们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上所作的重大突破,在保障内容资源的同时实现直播的及时性、移动性。 1 传统直播与新媒体直播 传统直播历时已久,直播技术成熟,突发事件、重大活动及各大晚会的现场直播为广大电视观众呈现了完美的视觉盛宴,让人们不出

门便知天下事。传统直播主要依赖便携式卫星传输系统flyway或者卫星车将拍摄信号进行卫星传输,在现场定好机位架设摄像机(大型活动直播需要摇臂系统),将拍摄现场画面的SDI信号汇聚到现场切换台或者转播车后,通过卫星实时传回到台内卫星接收器,再接入播出总控矩阵,以实现直播。传统直播在拍摄设备尤其是传输方式上,对当时的位置、天气有较强的依赖性,且操作复杂,使用及维护成本高。具体如下。 1)建设、使用、维护成本高。卫星接收及相关音视频处理设备造价高昂,大都千万以上;卫星租赁费用高,一般按小时计费,每小时几千元,每次的直播活动加上前期调试、演练等都会有几小时,直播下来总费用超过万元;后期的维护与保养需要长期投资,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2)卫星设备的使用经常受天气、位置的影响,导致无法连通,影响正常直播。 传统直播的操作复杂性与电视终端的不可移动性,使直播在时间及空间上受到了限制,存在需要架设各种大型设备、不能回放的缺陷,缺乏灵活性。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新媒体直播也迈进了历史的舞台,实现了在PC、手机、PAD、网络电视等终端的网络直播。它的出现为直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其结构简单、小巧便携、易维护、低成本,适用于在各种环境下移动新闻直播,可对重大赛事、会议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现场报道,并支持跨区域的多点应用,成为卫星转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技术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在新媒体模式下,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和消费者,而是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介技术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网络传播还扩大了受众近用媒体的权利。此外,网络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新媒介技术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使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网络媒体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 新媒体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新媒体营销方案

新媒体营销方案(一) 络经济进入新媒体时代,许多企业开始从中寻求渠道,通过众多社会化媒体营销来推广 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但和传统营销一样,时间和金钱是有价的,新智诚提醒企业必须有完整 的新媒体策略作为保证。 一、高转化率 不能指望如同从搜索引擎那样在新媒体中获得流量。 新智诚建议企业根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制定一些吸引用户的策略,找出并瞄准我们的 目标群体所在的小圈子。吸引 200 个手中拿着信用卡的超级目标用户也许比 20000 个随意用户带来更高的转化。 二、提升价值 提高流量,同时提供广告价值。这有可能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最容易达到的目标。 新智诚给出一些到达这样目标的关键因素: 1、一个对社会化媒体友好的站是必须的; 2、不要老盯着著名的社会媒体平台,要找出更多目标客户所在的小圈子; 3、一个好的标题也是必须的; 4、使用相关的图片; 5、给用户提供其需要的内容; 6、减少烦人的广告(特别是新智诚使用过的阿里博客那种最讨人烦的弹出窗口) 三、优化渠道 新智诚服务的一些企业有的是雇佣市场调查公司为产品改进出谋划策。 事实上,新媒体能让企业从用户哪里直接得到反馈,聆听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也许比那 些市场调查公司要靠谱的多,像戴尔,星巴克都建立了用户的反馈社区,未来的产品都是靠 社区来定义的。 四、曝光品牌 也许用户至少需要看到(或者听到)你的品牌 6 次,才有可能从你这里买东西。社会 化媒体给企业提供了良好展示舞台,不管怎么样,要多去一些社会化媒体露露脸, 比如新媒体平台的一些推荐之类的。 五、创收忠实 一个企业其实也需要有粉丝。新智诚微薄客里就常常拥挤。 企业如果能通过社会化媒体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那么这些粉丝就是你公司最有效的 产品推销员了。而要拥有粉丝,则必须让用户能了解你。 六、保持目标 新智诚郑重告知企业,不要让新媒体被那些社会化络或者社会化新闻站搅乱了。新媒体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管是技术还是手段,沟通是最终目的,每个企业都能 从沟通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尽管好多企业都涉猎社会化媒体营销,但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只是在简单的浪费时间和精 力。新智诚的意思是你应该知道企业希望从社会化媒体中得到什么,这是问题的关键。 新媒体营销方案(二) 科技推动着现代化的步伐,经济浪潮日益席卷着整个社会,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已离 不开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共同圈。信息时代的到来,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的生活更加的 快餐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的影响正在逐渐缩小被日益增强的数字化媒 体所取代,这是必然趋势。因此,关于新媒体的特点及营销策略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

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一、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