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31.00 KB
- 文档页数:48
教学设计课名: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上课教师梁青梅授课班级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物质的量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第一个抽象概念,也是最重要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不仅是高考得必考内容,也是重点内容,所以学好物质的量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材把物质的量安排在第一章第二节,有其重要意义。
物质的量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尤其是计算题,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
学生掌握了物质的量以后,会对高中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容易理解随后学习的其他知识。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但是本节课的概念多,理解难度大,而且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教法特点分析: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课,根据概念教学的一般原则,主要运用讲授方式、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类比逻辑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灵活应用概念。
对于概念课的教授,因为抽象、理解难度大,学生相对会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概念引入时强调它在化学中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另外,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用思维的逻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1 mol物质质量的讨论,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尝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2.经历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理解概念、运用和巩固概念,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4.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 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
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节内容。
【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 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
【板书】1、物质的量概念:是用来解决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关系问题的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符号为 n。
【强调并板书】①“物质的量”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②“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讲解】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单位,如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那么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呢?物质的量是摩尔,符号 mol,简称摩。
【板书】2、摩尔(1)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符号:mol【讲解】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 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一个核心概念,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理解物质的量能为学习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有关概念奠定基础。
人教版教材把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概念安排在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突出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实验方面和定量方面的作用。
物质的量有关概念的引入扩大了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视角,使学生的认识由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增加了认识的深度。
教材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再介绍微观粒子数和宏观量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给摩尔质量下定义,为紧接着要学习的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作好知识铺垫,也为后面定量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了基础。
2.课标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知道什么是摩尔质量,能够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简单运算。
3.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知道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物理量和它们的单位。
为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1.2.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摩尔质量、理解物质的量、摩尔的含义;2)了解它们与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运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其单位;n、N、N 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n、m、M三者间的关系;(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物质的量的理解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测量出一根细绳的长度,也可以非常容易的称出一定体积水的质量,但是当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水分子数目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快速准确的知道其中水分子的数目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板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讲述] 像长度,质量都是宏观的、可测量的,而分子、原子、离子或电子等粒子数却都是微观的概念,我们直接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称量。
怎样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
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物理量。
[讲解]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是一样的,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我们定义它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mol,而且它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
[投影]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注: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或压缩为“物质量”,否则就改变它原有的意义,同时要与“物质的质量”区分开来。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李金格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
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
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
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