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4-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内针对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本节分析本节是高中《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氯气是我们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第四章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比较多:氯气的性质,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氯水的性质以及漂白原理,漂白液、漂白粉的制取,氯离子的检验以及卤素简介等。
氯气的氧化性以及Cl-的检验是两个重点内容,从氯气的氧化性来看,重点学习氢气等在氯气中的燃烧、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
针对以上内容,对教材进行以下处理:氯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等在氯气中燃烧、Cl-的检验为第一课时(把此内容提前是出于Cl-的检验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第一章时已有所介绍,再者为第二课时氯水成分探究作基础准备);氯水的成分、性质、用途为第二课时。
这样处理可以突出重点,两个重点内容放在两个课时,氯水的成分探究单独为一课时也有利于突破难点。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氢气等在氯气中燃烧及燃烧的本质、Cl-的检验,设计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情景氯气的发现以及其毒害的历史引入→了解氯气性质(出于防毒和给氯气忏悔的机会——造福人类),再介绍有关氯离子的检验,这些知识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氯气与水、碱反应是《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中的重要内容,第二课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以教师对主要知识点重点讲解为引导进行教学。
先以生活常识——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用来养金鱼的探讨来引入(发现问题),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中打开学生的思路。
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提出某些猜想(例如:氯元素在自来水中可能存在Cl2、Cl-两种形式),并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例如:证明了氯水含有Cl2、Cl-、H+),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又引发新的探索(例如蓝色石蕊试纸为什么会变白?为什么曝晒后的自来水可用来养金鱼?由此引入氯水的另一成分HClO及其性质),并让学生自主探究氯气的另一性质——与碱反应。
以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从理论上探究并由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彼此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总结几种常见非金属(碳、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理解浓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 掌握氯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 学会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 掌握氯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网络】1、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3.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4.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5.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碳、硅及化合物1.碳碳在常温下非常稳定,但在高温条件下活动性增强,主要表现为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C+O22CO C+O2CO2(2)与某些氧化物反应C+CO22CO C+H2O(g)CO+H22C+SiO2Si+2CO↑C+2CuO2Cu+CO2↑(3)与氧化性酸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2.碳的氧化物(1)CO:主要表现还原性2CO+O22CO23CO+Fe2O32Fe+3CO2CO+H2O CO2+H2(2)CO2①弱氧化性:CO2+C2COCO2+2Mg C+2MgO②酸性氧化物的三点通性CO2+H2O H2CO3CO2+Ca(OH)2=CaCO3↓+H2OCO2+CaO CaCO3其它性质:CO2+H2O+CaCO3=Ca(HCO3)22CO2+Ca(OH)2=Ca(HCO3)2Na2SiO3 +CO2 +H2O ==H2SiO3↓+ Na2CO3 (CO2少量)Ca(ClO)2+H2O+CO2=CaCO3↓+2HClO2Na2O2+2CO2=2Na2CO3+O23.碳酸盐(1)溶解性正盐中只有碱金属的碳酸盐和铵盐溶于水,所有酸式盐均溶于水。
一般酸式盐比相应正盐易溶,但碱金属的碳酸氢盐比碳酸盐的溶解度小。
(2)热稳定性一般规律:可溶性碳酸正盐>不溶性碳酸正盐>酸式碳酸盐。
如:Na2CO3>CaCO3>NaHCO3(3)正盐与酸式盐的相互转化4.硅单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和硅。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讲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1 碳、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一、碳、硅的单质1.存在: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因有亲氧性,所以仅有化合态。
碳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 60等同素异形体,硅单质主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大类。
2.碳、硅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比较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碳⎩⎪⎪⎨⎪⎪⎧与O 2反应⎩⎪⎨⎪⎧O 2(足量):C +O 2=====点燃CO 2O 2(不足):2C +O 2=====点燃2CO 与氧化物反应⎩⎪⎨⎪⎧CuO :2CuO +C=====△2Cu +CO 2↑(冶炼金属)SiO 2:SiO 2+2C=====高温Si +2CO ↑(制取粗硅)H 2O :C +H 2O (g )=====高温CO +H 2(制取水煤气)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浓H 2SO 4: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浓HNO 3: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二、碳、硅的氧化物 1.CO 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其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相结合,因缺氧而中毒。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CO +O 2=====点燃2CO 2。
②还原性:CO 还原Fe 2O 3的反应为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比较 (1)物理性质①熔、沸点:CO 2的熔、沸点比SiO 2的熔、沸点低。
②溶解性:CO 2可溶于水,SiO 2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CO 2+H 2OH 2CO 3CO 2:化工原料、灭火剂。
干冰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SiO 2:制光学仪器、石英玻璃。
水晶可制作饰品,常用来制造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考点2 硅酸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硅酸和硅酸钠 1.硅酸(H 2SiO 3)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高一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与学的探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但本章部分知识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和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较难掌握和运用。
下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谈几点看法。
1.了解课标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广度1.1课标要求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8.了解Cl-、SO42-、CO32-、Al3+、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B〕24.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B〕25.了解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B〕,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A〕。
了解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B〕。
知道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A〕。
知道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
〔A〕26.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
〔B〕 27.了解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
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
〔B〕28.了解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硝酸分别与Cu、C的反应。
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
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理。
〔B〕29.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B〕30.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一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总结、前两章知识点讲评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总结、前两章知识点讲评二. 重点、难点1. 对于每一章的知识形成一种系统的脉络2. 各章之间的知识整合,系统应用三. 具体内容(一)第四章的知识总结本章主要涉及四种元素:硅、氯、硫、氮四种元素所对应单质的性质、用途四种元素所对应氧化物的知识、氢化物的知识四种元素所对应酸的知识四种元素所对应含氧酸盐的知识环境问题的知识(二)第一章的知识点回顾实验部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措施混合物分离方法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计算部分:物质的量的基本公式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关元素守恒、电中性、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有关循环氧化的计算(二)第二章的知识点回顾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区分物质分类各种反应类型各反应特征和实质【典型例题】[例1] 密闭容器中盛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状况,用足量NaOH 溶液吸收后无气体剩余,原混合气体中氯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可能是()A. 大于1:1B. 等于1:1C. 小于1:1D. 无法确定答案:AB解析:考虑其中都有哪些成分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例2] 常温下,将充满水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先后通入4mLNO和一定体积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2mL,则通入的氧气体积是多少?答案:1.5mL或5mL。
解析:要考虑循环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和剩余气体成分的多样性。
[例3] 下列液体中所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A. 液氢B. 液氧C. 氨水D. 盐酸答案:C解析:利用类推的方法,仿照氯水的成分去推断。
[例4]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和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前者大于后者B. 前者小于后者C. 前者等于后者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考虑气体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两方面的不同,经过计算推断。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
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
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调查研究:完成并小组交流“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小论文。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学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硅酸盐的用途。
【教学过程】*将Si单质的内容移到开头教学。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甲烷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人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能说出二氧化硅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了解硅酸的制取和性质。
4、指导学生搜集并观察身边及生活环境中的石英、砂石、水晶、各种含硅矿物、粘土等实物,分析比较其性状(硬度、色泽)等物理性质的异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导课]问题:1、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非金属元素种类?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地壳中氧和硅的含量?3、大气中氧和氮的含量?4、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有哪些?5、人体生理必须的食用盐是什么物质?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为,硅的和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和。
约占地壳质量的以上。
硅在元素周期表第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既不易又不易电子,主要形成化合物。
碳和硅的比较一:二氧化硅和硅酸硅是一种元素,主要以及形式存在。
1:二氧化硅(1):SiO2是硅最重要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约占地壳的,存在状态有和。
二氧化硅的结构(代表硅原子;代表氧原子)(2):SiO2是原子晶体。
1个Si原子与周围的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1个O原子与两个Si原子相结合。
实际上,二氧化硅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按1:2的比率所组成的立体网状原子晶体,我们通常用“SiO2”的式子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
(3):石英晶体是结晶的,具有不同的和。
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叫,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称。
SiO2是原子晶体,是网状结构。
二氧化硅可用来做光导纤维;石英可用来做石英钟、石英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水晶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眼镜片等,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还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等。
(4) SiO2的物理性质是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本节包括二氧化硅和硅酸、硅单质两个部分,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硅作为非金属的开篇,安排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既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而且还是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这也为以后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空间结构打下基础。
本节还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材料。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化学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有关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
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
本节多数内容属于了解层次,行文浅显易读,部分段落学生可阅读自学、仔细了解、领悟有关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高一学生接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化学思想,不太会运用对比的思想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
因此,在前期的教学中力图每节课逐步渗透这些思想作为铺垫,本节课通过分析碳和硅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推导二氧化硅及硅酸的性质,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清晰的主线,从而建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2)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
(3)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等在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4-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内针对性训练(含解析)新人
教版必修1
1.氯气、液氯、氯水、盐酸中均含有( )
A.氯分子B.氯原子
C.氯离子D.氯元素
解析盐酸中无氯分子、氯原子,氯气、液氯中无氯离子,故选D项。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氯气有漂白性
D.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解析氯气是有毒气体,闻氯气气味的时候,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A项错;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项错;Cl2本身无漂白性,氯水漂白是HClO 的作用,C项错;只有D项正确。
答案 D
3.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物质是( )
A.食盐水B.石灰水
C.氯水D.过氧化钠
解析食盐水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A项正确;石灰水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浑浊,B项错;氯水在空气中Cl2易挥发,HClO见光易分解,C项错;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而变质,D项错。
答案 A
4.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可以和碱反应
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D.次氯酸钙可和碳酸反应
解析次氯酸钙和碳酸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本反应体现了碳酸的酸性比HClO酸性强,而H2CO3为弱酸,则HClO为更弱的酸。
答案 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