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精品教育.doc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能力目标: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德育目标: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难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学生回答(专心致志,踊跃参加,气氛活跃,)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二、导入新课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
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3、设疑自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4、解疑合探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点评要点:(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需要营养、能够呼吸、能够生长和繁殖等。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新课学习(1)需要营养: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需要营养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料,用于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
(2)能够呼吸: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呼吸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3)能够生长和繁殖: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长大、繁殖下一代的过程。
(4)应激性: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具有应激性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3、探索与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者观察,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呼吸过程等。
4、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情况。
2、练习题: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掌握情况。
3、观察报告:学生完成观察报告,展示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例如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顺利等。
2、不足之处: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对某些生物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3、改进措施:提出针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例如加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对比理解、增加实验探索环节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结构不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A.叶表皮 B.番茄果皮 C.叶肉 D.洋葱表皮2.玉米是榆次区的主要农作物,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肉和鸡肉供人食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农场中没有分解者B.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涟共有两条C.玉米属于生产者,牛、鸡、人属于消费者D.如果频繁使用农药,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玉米3.下列有关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中,表示争斗关系的是A.密虾群蛰敌害 B.猎豹捕食羚羊C.啄木鸟和松鼠争夺巢穴 D.两只羚羊争夺配偶4.蚯蚓多的土壤变得疏松富有肥力,体现的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 B.泰山景区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6.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草和山羊 B.害虫与青蛙C.水稻和稗草 D.松鼠与松树7.克隆羊多莉的实例说明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B.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线粒体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细胞质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8.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9.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A.B.C.D.10.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B.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1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A.口腔内侧壁、清水B.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C.牙缝、清水D.牙缝、生理盐水12.蚕豆叶表皮、洋葱表皮属于A.分生组织 B.上皮组织 C.保护组织 D.输导组织13.下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如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由细胞构成等。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比较、归纳等,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奥妙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和举例。
难点:分析一些特殊的生物现象,如病毒的性质、珊瑚与珊瑚虫的关系、钟乳石与生石花的区别等,并能正确归类。
三、教学准备教具:课本、PPT课件、实物(如花朵、叶片、石头、珊瑚等)、图片(如机器人、钟乳石等)、视频(如生物与非生物的对比)等。
学具:笔记本、纸张、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展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它们有什么不同?怎样区分它们?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出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如观察它们是否具有活动能力、是否需要营养和呼吸等。
提出问题: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更科学的方法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生物的特征》,通过学习这一节课,我们将了解什么是生物,以及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本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生物?请用自己的话进行定义。
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列举并解释。
请举例说明一些具有或不具有某种特征的生物或非生物。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并邀请其他组进行补充或提问。
教师点评,总结并强调以下要点:生物是指具有细胞结构并能进行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够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能力的有机体。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分析(一)教学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任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讨论、领会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生物的生命现象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四)教学难点:生物某些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教学准备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一盆塑料质的含羞草;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我们身边的生物]一、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屏幕呈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
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
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
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提出问题质疑: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上课初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三、问题解决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学生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开学之初便拥有了一种生物学习的成就感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教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提出问题:
帮助分析。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六、教学反思:。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加讨论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受学生知识基础所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图片,根据同学们对生物的认识,说出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引出课题。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充分质疑,分析讨论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共同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选出记录员、发言人,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看哪组正确率高,既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有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示:1.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2.人为什么要出汗动物也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除废物的3.手不小心抓到热馒头,会怎么样鹿群发现狮子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植物对刺激也有反应吗怎样证明4.你上幼儿园的衣服现在还能穿吗为什么5.小狗和狗妈妈很像,但花纹却不完全相同说明了什么6.生物还有哪些特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师生共同评价、补充,纠正错误观点,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解1】月季能够从小长大,到一定时候就能繁殖下一代。
【讲解2】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植物通过落叶、呼气排出废物。
【讲解3】植物需要水分和无机盐,还有需要有机物,所需的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西和县十里中学八级生物学科教师备课活页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主备课人:赵旭霞(1)课时;课型:展示预计授课时间:第一周同级同科教师审核:开发办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能够运用黑板展示讲解知道什么是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4.知道生物探究的方法——观察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日常生活得观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生物,并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和生物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物科学的有关问题。
学会运用观察法观察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点拨评价: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随机深入小组指导讨论和随机点拨,并及时对学生展示的过程进行评价。
三、拓展延伸: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深层问题,先引导学生答疑,对学生群学、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延伸讲解。
四、收集汇总:将学生在展示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比较创新和疑难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在反馈课集中讲解。
但是对学生提出的特别难的问题,而且给学生讲解以后学生都很难理解的将不予收集。
问题收集:教学反思:重点: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下发展示任务卡,课代表领取、撕条、小组长抽取展示任务条。
2、小组群策群力,讨论解决展示任务条设置的展示内容3、小组代表板演展示、其他同学相互问答学习检测。
4、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讲解或演示、扮演展示任务,其他同学寻找质疑点、提出质疑问题,相互评价,相互答辩。
(展示任务详见展示任务卡,见附页)附件:展示任务卡第___组:第___组:珊瑚和珊瑚虫是生物吗?第___组: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第___组: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第___组:结合课本P7图片运用观察法找出马、牛、驴之间的异同点第___组:课本P8第1题第___组课本P8第3题第___组一母生九子,九子个不同属于生物的那个特征第___组龙生龙凤生凤属于生物的那个特征。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策略:
通过预习学生从观察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讨论,推理,归纳。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思考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难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欢迎来到奇妙的生物世界,你知道哪些是生物?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小游戏PK------生物知多少?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实物手电筒和绿色植物吊兰,提问:手电筒和绿植吊兰的区别是什么?2、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三、阅读书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阅读书本P4--P7,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植物和动物需要什么才能成活?怎么获得?2、我们为什么只能短时间憋气?陆生植物的根长时间泡在水里,为什么根会烂掉?3、动物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植物呢?4、动物遇到敌害会怎么做?含羞草受到触碰又会怎么样?5、一粒种子如何形成参天大树?大树又如何产生后代?6、狗妈妈和狗宝宝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四、解疑合探总结归纳1、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①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2、出示生石花图片:“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它属于生物吗?3、播放机器人跳舞视频,提问:机器人能跳舞,做出各种动作,那机器人属于生物吗?五、课堂反馈及检测完成相关习题六、课堂延伸,情感提升1、你自己也有这些特征吗?举例说明。
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通过观察、讨论生物和非生物,能够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那是一片荒芜,寸草不生。
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
学生: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奇趣无比的大自然。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吧!
(二)观察分析——什么是生物
教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我们观察一段多媒体片段,大家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看谁记得最多,分得准确。
准备好了吗?开始。
多媒体演示
学生: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
教师:(及时评价)先从数量上了解情况,例如记录了10种生物的同学请举手,15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20种以上的请举手等。
然后请2~3名同学谈谈记录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教师:你们是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来的呢?
学生: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有哪些特征。
(三)知识迁移——生物的特征
教师:这是一只小鸟,我们看看小鸟有一些什么特征?再想想这些特征其他生物是不是也具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标本或实物,对照小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小鸟要吃东西,需要营养,人和其他动物也需要营养。
教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也需要营养吗?
学生:植物也需要,我们为植物浇水、施肥就是为它们提供营养。
教师:太棒了,请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生长。
生物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小鸟要呼吸,如果没有氧气会被憋死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
教师:很好!那么植物需要呼吸吗?
学生:要,小学自然课里讲菜窖里有大量的CO2,这就是菜进行呼吸时放出来的。
教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会吸收大量的CO2,释放大量的O2;而在黑暗的环境中正好相反。
学生:小鸟要排废物,人和其他动物也可以通过排尿、排汗、呼吸将废物排出去。
教师:植物吗?植物也出汗、排尿吗?多媒体画面。
学生:哇,原来植物是通过落叶,也可以通过呼吸排出废物的呀。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用小鸟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小鸟受到惊吓就会飞走。
打苍蝇时苍蝇也会飞走。
小兔听到声音会逃走。
教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
什么是应激性呢?就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植物有没有呢?请看(出示向一侧生长的植物)这就是植物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向光生长。
其实生活中经常见到——如果放在窗台或阳台上的花不经常轻动,就会长成这个样子。
多数情况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植物应激性的例子?
学生: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会合起来。
教师:非常好!生物体还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1:小鸟会生蛋,鸡蛋可以孵化出新的生命,生物体可以繁殖的。
学生2:还有生物体都可以长大的。
教师:对,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但是不同的生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有的植物产生种子进行繁殖,而有的植物却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鸟类产卵繁殖后代,哺乳动物通过产仔繁殖下一代。
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生物体生生不息地生存下来,正是生物体具有生长繁殖的特性。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说到的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生物都有一定的寿命,都会死亡。
学生2:生物还能够进化。
学生3:生物还能够进行遗传变异。
学生4: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师: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生物还有许多特征,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就能提出许多的问题,我们就会从中受益无穷。
(四)总结反馈,提高能力
教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生命现象,大家一定能够利用这些生物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
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课后练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
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机器人也没有。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
学完这节课后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知道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吗?
学生:生物体有共同的特征: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可以生长和繁殖,还有一定的寿命……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
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
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
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
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