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供需曲线识图方法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13.31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曲线图1、需求曲线(反比例关系)2、需求弹性曲线(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3、需求水平变动曲线4、供给曲线5、供给水平变动曲线6、拉弗曲线【反映税收与税率的关系】7、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8、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关系】9、洛伦兹曲线【反映贫富差距的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图中横轴OH 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 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 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
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 ,也不是45度线OL ,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 ,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1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12、微笑曲线【与企业经营的三大因素】微笑曲线是1992年当时的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企业竞争战略。
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边为技术、专利,中间为组装、制造,右边为品牌、服务。
微笑曲线在中间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
考研经济学2025年供需曲线知识点精讲在考研经济学中,供需曲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它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讲讲这一知识点。
一、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简单来说,就是展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曲线。
它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多;价格越高,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通常会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则向左移动。
再比如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需求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此外,相关商品的价格也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品,比如牛肉和鸡肉,当牛肉价格上涨时,人们会更多地购买鸡肉,鸡肉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比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下降时,汽车的需求增加,同时汽油的需求也会增加,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也会对需求产生作用。
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当前增加购买,从而使当前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预期价格会下降,需求曲线可能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则是展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曲线。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价格越低,提供的数量就越少。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生产者在相同价格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会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生产者在相同价格下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生产者的预期也会影响供给。
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当前减少供给,等待价格上涨后再出售,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如果预期价格会下降,可能会在当前增加供给,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供求曲线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市场上商品的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商品价格
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随着价格的
上升,供给数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价格能够鼓励生产者增加生产,从而提供更多的商品。
2.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
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随着价格的
上升,需求数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高价格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降低商品的需求。
3. 市场平衡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被称为市场平衡点,也被称为市
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在市场平衡点上,供给数量和需求数
量是相等的,从而实现供求的平衡。
如果价格低于市场平衡价格,需求将超过供给,市场将出现短缺;如果价格高于市场平衡价格,供给将超过需求,市场将出现过剩。
4. 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变化、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技术进步等。
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整体上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
总结:供求曲线是描述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了解供求曲线及其相关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预测市场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浅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供求曲线近年来,在高考政治中,曲线图题成为命题者的新宠,其中对供求曲线知识理论的考查尤为突出。
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完整的知识体系,老师才能驾驭教学,才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明白。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微观部分)第二章系统地对供求曲线实行了阐述,让我们明白,高中《经济生活》事实上仅仅经济学理论的生活化、浅显化,要全面掌握供求曲线理论就不能脱离真正经济学理论这个“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理解它的真面目。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正是这种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市场的均衡价格。
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理解一下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简单来说,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对需求数量的影响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形成如正比或反比这样的关系。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1、商品自身的价格。
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多数商品来说,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
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则一件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比。
二是两种商品为替代商品,则一件商品的价格与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成正比。
简言之,一件商品的价格或需求会受到相关商品的需求或价格的影响。
4、消费者偏好。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水准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成正比。
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在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即价格预期的高低与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成正比。
6、政府的消费政策也会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由此可知,影响商品需求量的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多变量的问题时,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影响因素上,而同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可得出如(图1—1):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变量OP不一定是商品自身的价格。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常见曲线图1、需求曲线(反比例关系)2、需求弹性曲线(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3、需求水平变动曲线4、供给曲线5、供给水平变动曲线6、拉弗曲线【反映税收与税率的关系】7、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8、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关系】9、洛伦兹曲线【反映贫富差距的曲线】由左图可知,曲线A表示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程度小,所以曲线A是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曲线;曲线B表示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程度大,所以曲线B是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曲线。
“拉弗曲线”的横轴表示税率,纵轴表示税收额,它表明了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收的来源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一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
Y轴表示是基尼系数或分配状况,X 轴是时间或收入状况。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随着一国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将趋于扩大,当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收入差距将开始缩小。
库兹涅茨拐点就是倒U型曲线的顶点。
这显示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转化。
能否成功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越过库兹涅茨拐点,是一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解释】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高中《经济生活》供求关系曲线图题的一般解答策略作者:宋素珍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4期摘要:高中《经济生活》中学习难度最大的就是供求关系曲线图题,在曲线图题中高考考查最频繁的也是供求关系曲线图题。
本文通过对2016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第14题解答策略的具体探究,从而归纳总结出高中《经济生活》供求关系曲线图题的一般解答策略。
关键词:经济生活供求关系曲线图策略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许多内容都涉及到西方经济学知识,西方经济学一般习惯利用函数关系图来分析和表示不同经济变量间的关系。
近几年高考命题多次涉及到用函数关系曲线图来考查学生对于某些经济生活知识的理解。
这类试题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常见题型之一。
但从现实生活中来看这类题不仅是学生的软肋,而且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一方面做这些试题需要学生运用多种能力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判断,难度大;另一方面,教材只介绍了涉及这些曲线图题对应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没有相应函数关系图形的说明,因而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能做到文图合一的准确理解并解答。
现以2016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第14题为例进行说明,来探究供求关系曲线图题的一般解答策略。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14.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供求关系理论中的供给理论,即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与供给成同方向变化(正比关系)。
本题条件是生产药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政府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这意味着企业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但因为政府补贴,在企业的药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依然会扩大,即价格不变,供给会增加,又价格和供给的关系是同向变动关系(即正比关系),故供给曲线应该是向右平行移动的变化,符合题意的只有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