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实验三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学案1 浙科版选修1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中存在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概述2. 微生物的观察方法3.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鉴定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5. 结果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概念、作用及观察方法。
2.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微生物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新鲜土壤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液,培养皿,试管等。
2. 实验试剂:纤维素酶,葡萄糖,琼脂等。
3. 教学课件: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
4. 教学视频:微生物观察实验操作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微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介绍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概念、作用及观察方法。
3. 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微生物观察实验的操作技能。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
七、实验步骤:1. 土壤样本的采集与处理:选取新鲜土壤样本,进行灭菌处理,以消除杂菌干扰。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复习巩固第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叙述有误的是( )A、选择培养后先将样品梯度稀释再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C、菌液经稀释后,可先涂布到培养基上后,再加刚果红染色D、透明圈一定是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二糖分解的酶是( )A、C1酶和C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x酶和葡萄糖苷酶D、葡萄糖苷酶【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实践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基应先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培养中加入适量的抑菌剂有利于抑制杂菌污染C、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用刚果红染色法D、菊花的组织培养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答案】:第5题【单选题】鉴定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要用刚果红染色,加入刚果红的操作可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A、均会出现透明圈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多种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其中有真菌和细菌,试分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 )A、硝化细菌B、蓝藻C、蚯蚓D、兔子【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以农作物秸秆等含纤维质丰富的材料为原料,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
2019年精选浙科版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肯定错误的是( )A、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敌草隆全部分解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能分解纤维索的细菌B、家庭利用酵母菌制作腐乳C、用红色西瓜汁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D、观察线粒体时,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反刍动物能以富含纤维素的草料为食,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器官——瘤胃,瘤胃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反刍动物胃内这些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内所注的酶不属于纤维素酶组分的是( )A、麦芽糖酶B、C1酶C、Cx酶D、葡萄糖苷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C、经鉴别培养基培养后加入相应染料进行颜色反应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A、培养基甲能,培养基乙不能B、培养基甲不能,培养基乙能C、培养基甲和乙都能D、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______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______灭菌的方法.(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______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 (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4)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5)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菌种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C.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将其分解利用。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1.纤维素在元素化合物分类上的地位是怎样的?纤维素与纤维素酶一样吗?组成生物各种化学元素一般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其中纤维素是糖类中多糖的一种,而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能催化水解纤维素。
它们在化合物的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见下表。
2.为什么从卷烟纸中去获取纤维素呢?为什么纤维素不直接从植物枝条上获取呢?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成。
因此纤维素主要来自植物,如木材、芦苇和甘蔗,主要用于造纸。
造纸时取树皮再用NaOH处理以去除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但保留纤维素。
木质素可抑制纤维素酶的活力。
卷烟纸一般不含木质素,因为木质素所含有的苯酚对人体有害。
因此从卷烟纸中既能获得纤维素,又不会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干扰,实验效果好。
3.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属于什么菌?为什么?现已发现的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有绿色木霉、变异青霉、黑曲霉、根霉等。
它们都属于霉菌。
而不是细菌和酵母。
这是因为“细菌吃荤,霉菌吃素”,也就是说,细菌多以蛋白质水解物为它的能源,而霉菌多以糖或多糖水解产物为能源。
而纤维素属于多糖,因此,水解纤维素的多为霉菌。
酵母由于一般不含纤维素酶、淀粉酶等,所以它只能利用单糖或二糖等作为碳源和能源。
题例领悟TILILINGWU【例题1】本实验中选用卷烟纸为实验材料,主要是为了获得( )A.纤维素酶B.纤维素C.木质素和半纤维素D.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原因。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木材、芦苇、甘蔗等,主要用于造纸。
卷烟纸中一般不含木质素,但含纤维素。
当木质素存在时会对纤维素酶产生干扰。
因此,用卷烟纸可获得纤维素,且无木质素的干扰。
答案:B酶发生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不仅仅是温度、pH等,其他物质的存在也会降低酶的活力。
如:木质素就会降低纤维素酶的活动。
【例题2】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是下列哪一组( )A.酵母菌、大肠杆菌B.细菌、酵母菌C.硝化细菌、病毒D.霉菌解析:酵母菌通常不含纤维素酶,只能利用单糖、双糖等作物为碳源、能源。
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纤维素酶的作用;(2)说明培养基对微生素的选择作用;(3)简棕纤维素酶的应用;(4)分离寺壤中具有纤维素酶的菌株。
2能力目标(1)能够设计出多种观察土壤中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方案;(2)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差异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获得推理和比较的能力;(3)通过共同设计方案、共同准备材料、协调操作过程,获得合作和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设计、完成实验。
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以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方法运用“指导——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是:以实验活动为基础,以改进、完善、设计实验为切入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特征和科学态度。
具体的操作过程是: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2实验方法指导3实验设计与操作4分析总结(三)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有关器具物品灭菌,寻取适合实验的土样。
(2)以多媒体形式逐步介绍实验的准备及操作过程:高压灭菌;无菌分装;微生物培养过程。
提出问题:A本实验的单一因子是什么?B如果灭菌不彻底,这个实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C为什么土样采用枯树周边的土?D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是什么?(3)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每位同学在《实验指导与报告》中围绕探究实验的题目和内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小组成员之间切磋和交换意见,形成实验过程。
(4)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5)和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结果,并加以讨论。
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这个实验的评价方法是: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结果并问出实验中的注意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用心爱心专心- 1 -。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纤维素水解的原理及微生物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纤维素的概念、纤维素水解原理、微生物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纤维素水解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纤维素的重要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新鲜土壤、纤维素溶液、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等。
2. 实验试剂:刚果红、碘液、显微镜观察液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什么是纤维素?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1.2 讲解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2.1 讲解纤维素水解的原理及微生物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2.2 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实验操作3.1 学生分组,每组完成纤维素水解实验。
3.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4.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4.2 讲解实验结果背后的原理,分析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5.2 提问: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6. 课堂小结6.1 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纤维素概念、纤维素水解原理以及微生物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3. 评估标准:学生能准确回答问题,实验报告内容完整、分析到位,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表达清晰。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土壤中存在一些能够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观察方法。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掌握纤维素水解微生物的筛选、观察和鉴定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二章:纤维素水解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2.1 实验原理纤维素水解微生物是一类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
本实验通过筛选和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水解微生物,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特性。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土壤样品纤维素分解培养基(如CMC-Na培养基)微生物接种工具(如接种环、移液器等)光学显微镜发酵罐等2.3 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 制备纤维素分解培养基3) 接种与培养4)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5) 观察与记录2.4 实验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接种环应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后使用;实验过程中应定期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情况。
第三章:纤维素水解微生物的观察与鉴定3.1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纤维素水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对其进行鉴定。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筛选出的纤维素水解微生物生理生化试剂显微镜生化分析仪等3.3 实验步骤1) 观察菌落特征2) 制作临时装片3) 观察微生物形态4) 生理生化鉴定5) 记录与分析3.4 实验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微生物的活性;临时装片制作时,应迅速且轻柔地操作;生理生化鉴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第四章:纤维素水解微生物的活性测定4.1 实验原理纤维素水解微生物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其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来评估。
纤维素酶活性越高,说明微生物的纤维素水解能力越强。
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学习目标】1.分离土壤中具有纤维素酶的菌株。
2.说出纤维素酶的作用3.简述纤维素酶的应用4.说明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教学重点】分离土壤中具有纤维素酶的菌株【教学难点】分离土壤中具有纤维素酶的菌株【实验原理】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成。
在枯树或草炭土中有许多能利用和分解这些物质作为能量和物质来源的微生物。
他们可以将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分解,并用于纤维素酶的生产。
已经发现并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菌种有绿色木霉、变异青霉、黑曲霉和根霉。
纤维素酶是一类酶的总称,不是单一的一种酶,共同作用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土样的选择】草炭土或枯树周边的土样【实验步骤】【练习题】1.有关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包括真菌和细菌等B.可以人工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以获得纤维素酶C.人的消化道内有纤维素分解菌共生D.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有关观察纤维素分解菌分解作用的实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土壤样品起到了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只允许纤维素分解菌生长B.用无菌水调整土壤湿度,以排除水中其他营养元素影响实验结果C.可以用其他含有纤维素的物质代替卷烟纸进行该实验D.本实验能分离出纯度很高的纤维素分解菌3.蓝色牛仔裤是深受人们洗爱的休闲或工作服装,常用极粗的棉布制成。
为了外观和舒适,过去在加工过程中常用“石洗”的方法,就是把成捆的布料和浮石放在一架大机器中翻滚。
现在用一定量的纤维素酶洗布料,同时放入蓝靛染料,当达到所希望的柔软度,立即冲洗掉纤维素酶,被称为“生物石洗”。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纤维素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结构成分。
(2)纤维素酶增加棉布布料柔软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酶还可用于植物细胞工程中。
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一、选择题1.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A.牛肉片 B.鱼片 C.滤纸条 D.塑料条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3.本实验关于选择培养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4.下列材料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A.杨树 B.小麦 C.玉米 D.棉花5.纤维素酶能够分解……………………………………………………………A.纤维素的微生物 B.淀粉的微生物 C.纤维素 D.淀粉6.刚果红能与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A.纤维二糖 B.纤维素 C.葡萄糖 D.麦芽糖7.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A.湿润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池塘中8.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其含有………………A.NaNO。
B.KC C.酵母膏 D.纤维素粉9.下列哪种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A.纤维素分解菌 B.牛 c.羊 D.兔10.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A.桌子上 B.温箱里 C.窗台上 D.摇床上11.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A.清澈 B.浑浊 C.红色 D.产生透明圈12.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可在…………………………………………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1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14.培养基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A.水 B.碳源 C.氮源 D.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15.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A.氮源和维生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D.无机盐1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0℃50℃100℃200 C50 C8 cm20 cm20 cm5 g1 g1.2 g0.9 g0.5 g0.5 g0.5 g0.5 gL 1上述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又是如何选择的3如果要证明该培养基的选择培养作用可用培养基做实验。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1纤维素酶可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A.牛肉片B.鱼片C.卷烟纸 D.塑料纸2下列不属于纤维素酶用途的是( )A.可作为消化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B.可制成加酶洗涤剂,去除污渍C.可减轻环境污染,水解森林废物D.可做为能源供其他生物使用3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脱氧核糖B.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C.葡萄糖、氨基、核糖D.麦芽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4纤维素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 )A.C1酶、C2酶和β葡萄糖苷酶B.C1酶、C X酶和β葡萄糖苷酶C.β葡萄糖酶、麦芽糖酶D.C1酶、C2酶、C X酶5植物细胞内与纤维素合成关系密切的细胞器和分裂期为( )A.核糖体分裂间期B.高尔基体分裂间期C.内质网分裂后期D.高尔基体分裂末期6纤维素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其中哪种酶能催化得到纤维二糖( )A.C1酶B.C X酶C.C1和C X酶D.β葡萄糖苷酶7本实验中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的内容是… ( )A.未灭菌的土壤、卷烟纸、灭菌的培养皿、无菌水B.灭菌的土壤、卷烟纸、灭菌的培养皿、无菌水C.未灭菌的土壤、植物枝条、灭菌的培养皿、无菌水D.灭菌的土壤、植物枝条、灭菌的培养皿、无菌水8为什么实验所选土样为草炭土或枯树周围的土?9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2)根据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________,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________。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倒平板时,一般需冷却至________左右,在________附近操作。
(4)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_______,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若产生________,则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一、纤维素1.化学组成:由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类中的________。
2.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答案:1。
C、H、O 糖多糖2.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二、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1.现已发现的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这些微生物能水解纤维素的原因:它们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分解纤维素。
答案:1.绿色木霉变异青霉黑曲霉根霉2.纤维素酶酶促三、纤维素酶1.纤维素酶:不是单一的一种酶,而是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酶、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不同酶________不同。
2.纤维素酶的作用:纤维素酶能催化水解纤维素(具体作用如下)答案:1。
一类酶的总称C1C Xβ葡萄糖苷水解的作用四、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1.实验材料:(1)80 g______土或______的土:可以从其中获得________.(2)________纸(90 cm2)2张(3)自来水(4)________的纸6张:从其中获得________2.实验步骤:(1)灭菌:将培养皿、三角瓶、自来水以及________土壤用灭菌锅在1 kg压力下灭菌30 min.(2)设置对照实验:将________和________等量土壤分别放在2个经灭菌处理的培养皿中,互相形成对照。
(3)培养将________等分成2份,分别放在上述2个有土样的培养皿的________,培养皿不加盖,可用牛皮纸遮盖保湿。
然后置于________的培养室中。
________周后观察卷烟纸的变化(是否消失).答案:1.(1)草炭枯树周边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2)牛皮(4)卷烟纤维素2.(1)一半(2)已灭菌未灭菌的(3)6张卷烟纸土壤表面较高湿度4~6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精选2019-2020年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浙科版习题精选第九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即可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纤维素分解菌少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D、此实验中需设置对照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1酶和C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C、该实验用到选择和鉴别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法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即所需菌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鉴定实验中,DNA被二苯胺直接染成蓝色B、刚果红染料可以和纤维素的分解产物形成红色复合物C、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D、焙花青-铬矾法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纤维素酶可以将哪种物质分解( )A、牛肉片B、鱼片C、滤纸条D、塑料条【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C、该实验用到选择和鉴别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法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肯定为所需菌种【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1)分解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分解成______.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_____ .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法或_____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3)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______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4)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_【答案】:【解析】:➢第13题【综合题】某些农作物秸秆窗含纤维素,纤维素经过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以生产酒精。
word第一部分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同步练测(浙科版选修1)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纤维素酶可以将哪种物质分解?( )A.牛肉片B.琼脂C.滤纸条D.塑料条2.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3.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基因,其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核酸4.下列作物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A.棉花B.亚麻C.秸秆D.木材5.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6.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是()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7.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正确的叙述是()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8.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9.应将它们接种在(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10.分离出的微生物还要进行鉴定,而微生物的鉴定需要鉴别培养基,下列不是鉴别培养基的是( )A.加入酚红的培养基B.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C.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D.加入纤维素粉的培养基11.在对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5分。
2019年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怎样处理秸秆是近年来农村的一大难题,某农科所培养了一种菌肥解决了这一难题,农民将该菌肥喷洒在农作物秸秆上,不久结感就会被腐化掉.推测菌肥很可能是( )A、酵母菌B、大肠杆菌C、纤维素分解菌D、硝化细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选取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作为样品B、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的腐殖土或枯枝败叶作为样品C、可把滤纸条埋于深约50cm左右的腐殖土壤中,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D、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 d左右,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在植物细胞工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从下列哪种生物提取纤维素酶较为合理( )A、酿酒酵母B、在腐木上生长的霉菌C、高等植物细胞D、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被CX和C1水解成葡萄糖B、泡菜的制作中清水与盐的比列与玫瑰精油的提取中清水与玫瑰花瓣比例都为4:1C、MS培养基都需要添加植物激素D、DNA的粗提取实验中需使用NaCl溶液,DNA的鉴定实验中不需使用NaCl溶液【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C、该实验用到选择和鉴别培养基D、在用刚果红染色法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肯定为所需菌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鉴定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要用刚果红染色,加入刚果红的操作可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对其染色,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两种染色法的结果是( )A、均会出现透明圈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①稀释倒平板法②涂布平板法③单细胞挑取法④选择培养分离.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实验探究题】利用微生物分解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同学为了从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配制以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应该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②将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______.③将接种针用______法灭菌后,从②中的培养基上挑取一定量细菌,接种入_____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上述所有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应在超净台上______附近进行.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①所用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如果在培养基中加入碘,则该含有碘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______培养基.上述中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 .【答案】:无【解析】:第10题【综合题】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地球每年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中,纤维素约占6%,纤维素分解菌的研究也成了相关科学家关注的课题。
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实验三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学
案1(浙科版选修1)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实验原理】
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成。
在枯树或草炭土中有许多能利用和分解这些物质作为能量和物质来源的微生物。
他们可以将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分解,并用于纤维素酶的生产。
已经发现并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菌种有绿色木霉、变异青霉、黑曲霉和根霉。
纤维素酶是一类酶的总称,不是单一的一种酶,共同作用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土样的选择】
草炭土或枯树周边的土样
【实验步骤】
【练习题】
1.有关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包括真菌和细菌等
B.可以人工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以获得纤维素酶
C.人的消化道内有纤维素分解菌共生
D.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有关观察纤维素分解菌分解作用的实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土壤样品起到了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只允许纤维素分解菌生长
B.用无菌水调整土壤湿度,以排除水中其他营养元素影响实验结果
C.可以用其他含有纤维素的物质代替卷烟纸进行该实验
D.本实验能分离出纯度很高的纤维素分解菌
3.蓝色牛仔裤是深受人们洗爱的休闲或工作服装,常用极粗的棉布制成。
为了外观和舒适,过去在加工过程中常用“石洗”的方法,就是把成捆的布料和浮石放在一架大机器中翻滚。
现在用一定量的纤维素酶洗布料,同时放入蓝靛染料,当达到所希望的柔软度,立即冲洗掉纤维素酶,被称为“生物石洗”。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自然界中纤维素的来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
主要结构成分。
⑵ 纤维素酶增加棉布布料柔软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酶还可用于植物细胞工程中。
具
体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请你
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提示: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和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材料用具:采集的土样,研钵,配制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纤维素粉,刚果红溶液,培养箱,无菌水,无菌室等。
实验步骤:
① 利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以及_________________配制固体培养基,灭菌。
②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制成土壤匀浆。
③ 在无菌室内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接种在培养基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一定时间后,进行观察,挑取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进一步纯化培养。
【练习题解析】
1.C
2.C
3.⑴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转化而来;植物细胞壁
⑵ 纤维素酶水解棉布中的一些纤维素;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用于去除细胞的细胞壁。
⑶ 实验步骤:
① 纤维素粉和刚果红
② 在研钵研碎后用无菌水稀释
③ 放在培养箱内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 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