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高考作文学习写的有文采》教学设计 (3)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4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导学案一、原题回放,佳作欣赏(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讨论:假如我们坐在2016年高考考场,我们能否让自己的文章在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上下出彩?特别是在有文采方面我们能否有亮点设置了?(2)满分欣赏2016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 ------------题记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惭形愧,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
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
“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
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记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记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
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
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钟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
高中语文《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 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写作技巧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师介绍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掌握写作技巧。
4.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第二章:词汇的魅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丰富词汇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丰富词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丰富词汇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丰富词汇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词汇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丰富词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词汇材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丰富词汇的重要性。
2. 教师介绍并讲解一些常用词汇的用法。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掌握词汇的运用。
4.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丰富词汇进行写作。
【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篇短文,尽量运用所学的丰富词汇。
第三章:句式的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句式的变化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句式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句式的变化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句式变化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句式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句式变化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句式材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句式的变化技巧。
2. 教师介绍并讲解一些常用句式的用法。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掌握句式的运用。
点石成金文采飞扬——学习写得有文采之修辞篇教案学习目标:1、明确妙用修辞亮文采的意义。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引用三种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导入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一、经典赏析比较感悟这两段文字哪一段更有文采?为什么?第一段: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
叶子中间,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微风过处,送来清香。
第二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理由:二、认真看课本必修5第78—81页,思考:如何做到有文采?(归纳)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二、善用修辞三、富有意蕴三、温故知新思考: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比喻、排比、引用、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借代等合作探究:听歌曲看标题辨修辞1、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借代拟人2、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比喻3、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排比比喻夸张4、包容是一剂良方(2013福建)比喻5、慈善,请你温暖些(2013广东)拟人6、腹有雅量气自华(2013山东)引用化用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看微课:微课内容共4分钟比喻概念:比喻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排比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引用概念:•引用或化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佳作示例1 比喻+排比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灿烂的文采是思想的光辉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使文句有文采的方法技巧。
2、熟练地使用目标1的方法技巧写出有文采的句子。
二、高考作文要求:1、词语生动2、句式灵活(长句,短句,整句,散句)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引用等)4、文句有情蕴(高度概括,内涵丰富,含而不露)三、方法指导:1、精心锤炼词语2、善构佳句增亮点3、妙用修辞添光彩4、设置别具内蕴的句子四、具体方法、技巧1、精心锤炼词语(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例:1)、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
2)、妹妹嘴里吮着大白兔,笑成一轮弯弯的月亮。
练习:陈述句改写成文采句陈述句: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文采句:2、善构佳句增亮点技巧1:典雅精致,绘声绘色的句子例: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乏了,内容全被枣儿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
发展等级(10分)具体可感、鲜明生动 富有情韵技巧2: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句子。
例:……划一三八线,稍一越界,就给他以沉重的打击……练习:陈述句改写成文采句平淡句:独腿女孩手中拄着拐杖,坚强的背影给人以美丽和自信文采句:3、妙用修辞添光彩技巧1:比喻排比引用练习:陈述句改写成文采句陈述句:刚开学,教室很乱,老师进去后里面才平静下来。
文采句:技巧2:插引古诗文、化用古诗文、仿作古诗文。
例:1)、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
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
2)、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
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春。
4、设置别具内蕴的句子技巧1: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例:我最珍重的是这盆景,苍郁又沉重,就像当年的兄弟之情依旧青山绿水;回想毕业离别的那天,小松就捧着它托在我手里:再见了,兄弟。
技巧2:含蓄地表达思想的内涵例:我们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在正确的时间却又分开。
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三、练习:运用所学的方法,围绕“母亲老了”这一主题,写几句话,体裁不限。
《学习写得有文采》作文课教案课题:“语言是文章的衣饰”——学习写得有文采(人教版必修五“表达交流”部分,P103)教学目标:把握三种常见的增加文采的方法,即巧用名句;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
教学重点:善用修辞。
教学难点: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讲课类型:多媒体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
教具、参考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ppt-1:该页内容:某女影视明星照片两张。
(对比明显的)黑屏→照片1(不化妆的):“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估计很难猜出)→点出该明星照片2进行对比(化妆上镜的):“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吧?”“其实,这个两张照片里的都是同一个人,只不过第二张化了妆而第一张没化妆而已。
可见,一个人化了妆之后是不是漂亮了很多啊?我们写作文也是一样,有文采的文章就好像一个人化了妆一般,会显得光彩照人很多的,这节课呢,老师就教大家如何去给自己的文章化化妆。
”二、主要内容。
★ppt-2:该页内容:“语言是文章的衣饰”——学习写得有文采(封页)“同学们啊,你们写作文也写了许多年了,也知道什么是‘文采’了,那么如果要你们给自己文章增添文采,你们通常会用什么方法呢?”(老师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在黑板上板书标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好,看来大家的方法是五花八门,在这里老师就教大家三招吧。
”★ppt-3:该页内容:第一招:移花接木“相信大家都知道什么叫‘移花接木’了吧?那么在我们的写作中应该移些什么样的花来接我们的木呢?”(板书:“一、巧用名句。
”)★ppt-4:该页内容:愁;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2、“一只狗并不孤单,想一只狗才孤单!”——互联网。
3、“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
”——马克•吐温。
(举例子说明)屏幕首先出现一个大大的“愁”字:“如果我们要在文章中表达一种‘愁’的感情,我们可以引用哪些名言名句呢?”(学生自由回答后“愁”字退出屏幕,点出句子1)“如果要表达孤单的情绪呢?”(学生自由回答后点出句子2)(点出句子3):“这句话写得优美吗?我们通常在说明什么问题时会引用到呢?”(“宽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在写作中的‘采花’情况。
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文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优秀文章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文采表现。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步骤2. 讲解:讲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4. 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2.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能够主动阅读并欣赏优秀的文章。
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对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安排:开头、中间、结尾的技巧。
2. 语言风格:朴实、幽默、生动、深沉等不同风格的运用。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章结构安排的技巧和不同语言风格的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结构安排和语言风格。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文章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中。
2. 讲解:讲解文章结构安排的技巧和不同语言风格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结构安排和语言风格。
4. 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结构安排的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选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词语选用:成语、谚语、俗语、古诗词等。
3. 句式运用:长短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4. 写作实践:以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修辞手法、词语选用、句式运用。
2. 难点:如何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使文章富有文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词语选用、句式运用等基本写作技巧。
2. 示例法:分析优秀文章,展示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修改自己的文章。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写作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修辞手法、词语选用、句式运用等基本写作技巧。
3. 示例:分析优秀文章,展示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巧写作。
5. 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修改文章。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写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和当代优秀文章,让学生感受文采的魅力。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写作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提高写作水平。
4. 激励评价: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写作热情。
七、课型与课时1. 课型:写作课2.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5分钟。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和写作实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写作基本技巧:句式、词汇、段落结构等。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3. 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文章,学习借鉴。
3. 练习法:课后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写作基本技巧。
2. 第二课时:讲解修辞手法。
3. 第三课时:分析优秀文章,学习借鉴。
4. 第四课时:课后练习,指导修改。
5. 第五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运用所学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文章。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分组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写作技巧》、《修辞手法例解》等。
2. 参考资料:优秀文章、范文。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写作兴趣。
2. 讲解写作基本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句式、词汇、段落结构等写作基本技巧。
3. 讲解修辞手法:介绍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掌握。
4. 分析优秀文章:选取具有文采的优秀文章,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5. 课后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文章。
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写作文采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文采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富有文采的作文。
教学内容:1. 介绍写作文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优秀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运用。
3. 练习使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进行写作。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写作文采的概念,并解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优秀作家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词汇来提高作品的文采。
探究:2. 分析优秀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可以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找出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讨论它们对作文的影响。
3. 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包括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并讨论如何运用这些词汇来增加作文的表现力。
可以通过词汇游戏或词汇扩展练习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实践:4. 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话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来写作。
可以先进行一些写作训练,例如给学生一个词汇限制或修辞手法要求,然后让他们写一篇短文。
逐渐增加写作的难度,让学生尝试写出更长、更富有文采的作文。
总结:5.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并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写作,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词汇来提高作文的质量。
拓展:6.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品,从中学习优秀作家的写作技巧和文采表达方式。
可以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优秀作家的作品给学生阅读。
评估:7.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估,重点关注他们是否运用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并能否写出富有文采的作文。
教学资源:1. 优秀作家的作品或优秀作文示例。
2. 词汇游戏或词汇扩展练习材料。
3. 学生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写作文采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作文的质量。
第三单元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第一方案)【训练目标】1.理解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关系;2.理解修辞对文章的作用;3.学习写得有文采。
【训练重点】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迁移语言运用能力。
【训练难点】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1.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方法,在训练中提高写作技能。
2.注意事项:鉴赏范文与思考感悟相结合;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素材与学习写作技巧相结合。
3.重备调整:引导探究有关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激发独立深刻思想,在写作实践中训练能力。
4.学法指导:从经典范文中学习写作技巧;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素材;读写结合。
【训练时间】2课时。
(课上指导1课时,课后写作1课时)。
【训练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阅读《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一文,理解有文采的文章体现出的特点。
搜集并初步整理写作素材,搜集并欣赏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的文章。
二、导入新课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认为说话写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文采;没有文采,文章也不会留传下去。
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核。
语言跟着思想走,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思想如行云流水,下笔才如有神助;认识事物深刻,文句才富有底蕴。
从高考应试要求来说,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中有一个赢得“发展等级”分的条件——“有文采”,也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学习锤炼语言、锤炼思想,把文章写得“有文采”。
三、写作指导1.如何理解作文思想和形式的关系?作文的思想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核;思想只有从语言上才能表达出来,语言的文采才能更好地表现思想。
所谓“思想”,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锤炼思想,就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边写边思考,从而使思想表达得更深刻。
所谓“形式”是指文章外在的状态,表现方式很多,其中“有文采”是非常重要的。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
学习写得有点文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写作中的文采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采的敏感度;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文采的定义和特点;2.常见的文采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3.优秀文采示例的分析和解读;4.写作练习及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文学作品中的文采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展示几个著名作家的名言:“写作就是像演奏乐器一样,用语言演奏人们的情感。
”、“一段优美的文字往往比言辞更具震撼力”等。
二、概念解释及讲解(15分钟)1.对文采的定义进行解释,强调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2.讲解常见的文采手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3.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文采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三、优秀文采示例分析(20分钟)1.选取几个优秀的文学篇章或诗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作者使用的文采手法;2.通过引导讨论,指导学生理解文采手法给作品带来的效果;3.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并分享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文采。
四、写作练习(25分钟)1.以其中一主题为创作中心,要求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文采手法进行写作;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书写,然后互相交流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3.教师根据文采手法的运用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提高(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写作中的进步和收获;3.鼓励学生继续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文采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阅读一篇有文采的文章或诗歌,并进行简要分析,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文采手法的情况;3.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概念解释、示例分析和写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采的含义和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介绍写作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2. 分析写作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3. 分析写作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价他们的写作水平。
第二章:词汇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2. 学会恰当运用词汇,使文章更具文采。
【教学内容】1. 讲解词汇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2. 分析并示范如何运用词汇写出有文采的文章。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讲解词汇的运用技巧,并进行示范。
3. 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4. 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价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第三章:句式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种句式,提高文章的流畅性。
2. 学会恰当运用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教学内容】1. 讲解句式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2. 分析并示范如何运用句式写出有文采的文章。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句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2. 讲解句式的运用技巧,并进行示范。
3. 让学生进行句式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4. 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价他们的句式运用能力。
第四章:修辞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2. 学会恰当运用修辞,使文章更具文采。
【教学内容】1. 讲解修辞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效运用词语,提升文采。
2、灵活运用句式,写出有文采的句子。
3、妙用修辞,提升文采。
4、写出有意蕴的的句子,提升文采。
重点:目标3、4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原题回放,佳作欣赏(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讨论:假如我们坐在2016年高考考场,我们能否让自己的文章在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上下出彩?特别是在有文采方面我们能否有亮点设置了?(2)满分欣赏2016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 ------------题记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惭形愧,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
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
“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
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记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记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
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
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钟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
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
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
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
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
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没必要热衷于一次次与别人较真,那会迷失了自我。
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
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样优秀。
56分我无颜,可61分我在进步。
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别样风情。
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
讨论: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在“有文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明确:1、词语生动2、句式灵活3、善用修辞4、富有意蕴二,技法指导,举一反三叠写形声色,特征鲜明音韵谐。
长短整散陈问叹,常式变式尽其妙。
比夸拟引更生动,排偶反复情势浓。
抽象情理变形象,感悟生活哲理传。
”这是有文采突破训练的四维角度,今天,我们就从这些角度来进行写法探究,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1、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词语篇(1)读读下面几个句子,讨论动词使用上有什么妙处?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鲁迅《阿Q正传》)③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茹志鹃《百合花》)明确:动词使用要传神!(1)所使用的动词,必须是能准确传达事物特点的动词。
(2)所使用的动词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3)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寓含作者的爱憎感情。
(2)再读下面几个句子,讨论他们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妙处?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⑤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
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树林里,红嘴玉轻轻地唱歌,紧靠树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股蓝幽幽的雾……树林那边,桂花正浓讨论明确:要讲究词语的画面美!(1)认真观察所描绘的事物的色彩特征。
(2)了解色彩的表情达意和象征意义。
当堂训练:1、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宴请好友黄庭坚时,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要他们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的四字句上各填一个动词,变成两句五言诗。
黄庭坚随口吟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后,苏东坡也接着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听后,摇摇头说:你们的两句诗,从意义上说,动词都选择得较好,但从整体意境上看,所选的不是那个最贴切、最准确的动词。
于是,她随口说出了这两个动词,苏东坡、黄庭坚听后连连称赞:妙!妙!妙极了!二、阅读下文,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表示色彩的词,体会本文语言的绘画美。
站在岸边向湖心望去,湖水①的,真好像到了海滨。
那点点风帆,历历可数,阳光照在湖面上,②光闪烁。
夏季常有天鹅来此做客,它们双双弯曲的长颈,划动着③掌,在湖面上遨游戏水,不时发出动听的叫声。
到了秋天,湖四周④的芦苇丛已变得一片⑤,渔民们哼着打鱼小调,撒下了鱼网,傍晚,被晚霞映⑥的湖面上,渔民们兴高采烈地摇着大船满载而归……2、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句式篇经典实例:(1)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A、怎么了,你?B、你怎么了。
(2)下面是描写苏武的文字,试体会其语言特点擎一支麾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上,挟一支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冷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的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汉使谋反事败;正气,苏武拒绝折节叛国;惊诧,单于面对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做高山雪莲执著而圣洁的守望者.讨论明确:追求文采可以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整散结合、是否相间的灵活搭配,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还可以通过常见的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被动句等,表达出丰富的语气、情感.要诀:长短整散陈问叹, 常式变式尽其妙。
当堂训练仿照下面的句子,造两个句式一致,意思与整个语境吻合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野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 ———————,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获得.示例当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我们却欣赏到充满诗意的月亮;当童年的天真和稚气离我们远去后,我们却拥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三、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修辞篇经典案列:指出朱自清《春》最后三段文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春怎样的特点?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当堂练习:初稿:妈妈您一年四季操劳,头发都白了。
您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请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改完善初稿。
精彩展示:妈妈呀,我记得您的长发,春天您在播种,细雨梳理着它;盛夏您在锄田,骄阳炙烤着它;金秋您在收割,秋霜点染着它;隆冬您在挑水,冬雪溅满了它,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岁月的刻刀将它镌刻成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
教师小结: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绽入艺术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于巧用、妙用。
四,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有意蕴经典案例:1、沉舟侧畔千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2、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3、占便宜的代价最昂贵。
——格言4、人与幸福就好像猫与它的尾巴。
当猫拼命追逐它的尾巴时,尾巴总是跑得比它快,当猫决定一直向前走时,尾巴总会紧紧跟着它。
——手机短信5、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利)6、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两边讨好) 歇后语明确:使一篇文章的语言有意蕴的方法很多,比如引用名言,蕴含哲思,巧设悬念,字词巧排,幽默讽刺等,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或唤起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当堂训练:▲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哲理句1、路是靠人走出来的。
2、不要沉默。
3、我们要尽力做事,不必在乎什么结果。
4、我们的文章能引起你的共鸣。
三、临门一脚,精彩一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