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作者:李莉吕正娟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0期摘要:现阶段,高职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模式主要集中于本校重点专业,围绕教学、实践、发展、技术等不同层面来收录精品课程,以此满足学生的在线学习需求。
并且随着近年来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支持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教师线下集中辅导的形式,打造了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全新育人模式。
基于此,该文对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校园网络;教育平台;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213-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背景在“互联网+”时代下,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育人模式已经开始悄然发生转变,一种基于“线上自学”与“线下强化”的混合教育机制正不断改变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办学模式。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于2017年引入“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中以精品课程资源的整合为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以及活动设计,同时为学生提供高度自主化的线上学习平台,使得该校网络课程不仅能够紧密贴合实践,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需求。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定义混合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线上自学与教师线下导学的融合教育机制,这种教学模式开展的重心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但是不能够忽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当面交流所形成的情感互动与思想交流。
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来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呈现形式来加深学生理解。
并且在此过程中强调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此有效深化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知识内容[1]。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目标3.1有选择的继承传统教学优势“混合式”教学的主旨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然成为高校教学的常态,同时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辅助平台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其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感,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对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混合式教学展开了研究,发现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关键词:超星泛雅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4-0115-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4.054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网上授课平台如慕课、学而思等的出现,突破了传统课堂授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仅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对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展开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适当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各大高校开始了教学改革,“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线上教学辅助平台如超星、课堂派等开始得到广泛的使用。
超星泛雅平台作为一个综合的网络教学平台,尤其注重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
在课堂管理方面,借助网络平台的信息化资源进行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在自主学习方面,通过发布学习任务,结合测试及考试,使学生可以在超星泛雅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平台上查看自身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习动态。
因此,超星泛雅平台不仅加强了课堂建设,为教师提供课堂管理相关功能,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基于此,笔者主要探索了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7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2 期2020 年 2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基于SPOC 的混合式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胡庆春1,蔡建华2(1.华东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2.华东师范大学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62)摘 要:分析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环境的发展历程和基于SPOC 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评价的特点,对网络环境中学习行为的数据流进行分类,并整合到评价量规中,提出一个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评价体系模型,具体阐述该模型中评价量规的两个维度,为在线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评价以及自适应的智能化学习平台设计提供建议。
关键词:学习评价;SPOC;程序设计0 引 言自2012年以来,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受到大量研究的关注[1-2]。
作为一种新的教与学模式,从对MOOC 的狂热追捧到理性的反思过程中,MOOC 逐渐被修正并调整。
有学者提出了SPOC (small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3],并把SPOC 和课堂教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混合式学习环境[4-5]。
基于SPOC 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与传统课堂以及在此之前的在线教育有本质区别,传统的结果性学习评价缺乏面向过程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分析,并没有在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间建立紧密联系。
SPOC 学习环境可以全面记录用户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和交流过程,形成学习的大数据,为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学习评价,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丰富的数据。
可见,对于SPOC 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一般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显然已经不适用,构建适用于SPOC 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量规势在必行。
本研究是以程序设计课程为背景,程序设计课程是华东理工大学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程,每年有2 000多名本科生修读程序基金项目: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项目(2017YB12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02023051);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201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2019)。
164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国家层面对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取得更好地发展。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级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
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关乎国家命运,也是适应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积极融入双创教育,发挥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培养更多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受教学理念滞后、教育方法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创新创业课程的效果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教学,该模式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进一步地保证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性。
一、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一)能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学内容不仅有较多的理论内容,包括分析最新的创业政策、介绍创业流程等,还包含较多的实操性内容,比如在创业中如何有效应用所学专业技能。
与传统的线下课堂灌输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使大学生可以在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储备各种知识,帮助其树立宽阔的视野,全面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奠定创新创业的基础。
比如,在实施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联网搜集各种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然后有机地融入这些成功创业的案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指导,相对于单纯的理论宣教具有更好的效果[1]。
除此之外,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还能够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慕课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不断地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创业之星模拟软件指导学生模拟创业过程,通过上机操作深度体验创业的各个环节,如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研发产品环节、产品营销环节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熟悉和了解创业流程,并掌握相应的创业技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标准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它结合了面对面授课和在线学习的特点,提供了更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学习环境。
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质量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等多个方面。
一、学习成效评价标准学习成效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混合式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1. 学习成绩:通过考试、作业和项目等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方面的表现。
2. 学习进步:比较学生在混合式教学前后的学习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进步情况。
3. 学习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和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认可程度。
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除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外,教学质量也是评价混合式教学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1. 教学内容:评估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动力。
2. 教师指导:评估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指导能力和互动方式,包括在线答疑、课堂引导和学生作业的评价与反馈等。
3. 学习资源:评估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包括在线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等。
三、学习过程体验评价标准学习过程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评价学习过程体验的标准之一:1. 学习互动:评估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互动程度,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讨论与分享等。
2. 学习自主性:评估学生在混合式教学中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包括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能力。
3. 学习促进:评估混合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的促进程度。
结语:混合式教学旨在提供更灵活、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评价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质量和学习过程的体验等因素。
通过这些评价标准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策略和优化课程设计的依据。
[摘要]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收集智慧课堂教学大数据,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对的即时化、精准化和个性化评价,可以为各高校的教师评价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教师评价;大数据;智慧课堂[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4-0130-0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智慧课堂教学转变,教师评价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都明显落后。
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化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评价内涵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评价是利用大数据采集、学习分析技术,建立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注重学习全过程的数据检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指标,教师可以根据预警情况,精准修正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评价指标设计思路(一)评价工具智能化充分运用数据驱动的评估方式,收集和分析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资源使用等数据信息情况,利用大数据工具,评估影响教学因素,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准确度。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利用传感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进行智能化识别,记录教学互动数据,对教学过程信息全记录、全量化,预测预判潜在问题和隐患,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系统评价、自我评价、教研室评价、同行评价等多主体、多维度评价。
利用智慧课堂等评价系统,自动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效果进行统计评价,使评价全面、客观、真实。
三、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确定教师评价初步指标。
将初步指标设计在智慧课堂平台实现,进行评价指标的试用,在指标试用中应用德尔菲法修正指标,根据教师意见完善指标。
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混合式教学,作为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混合式教学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反映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有助于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深入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本文旨在探讨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梳理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及评价研究现状,明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合教学实践和专家意见,设计一套全面、具体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及改进方向。
1. 混合式教学发展背景与现状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融合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远程教学优势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全球教育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这一模式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
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管理系统、交互工具等不断涌现,使得网络教学的便捷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得以大幅提升,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
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推动混合式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学习。
混合式教学正好契合了这一教育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模式。
混合式教学集传统课堂面授与网络教学优势于一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混合式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期为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与意义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对混合式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该体系还可以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三、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内容(一)构建原则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应基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客观反映教学实际;客观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应公正、公平,避免主观臆断;全面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应涵盖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实施。
(二)构建内容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设计评价:主要评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 教学过程评价:主要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否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是否关注学生的学情反馈等。
3. 教学资源评价:主要评价教学资源的丰富性、适用性、共享性等方面。
4. 教学环境评价:主要评价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氛围等方面。
5. 学生评价:主要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
混合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1.混合课程设计。
根据混合教学设计单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及混合教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学习单元的划分。
2)课程单元设计。
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学习评价等设计。
2.混合课程在线部分建设。
发布课程基本信息、,以“学习单元”组织“章节内容”,建设在线教学资源,设计在线教学活动。
1)课程信息。
包括课程维护、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以及课程说明和单元导学信息。
2)教学单元。
按照课程的章节内容划分学习单元及子单元,设计每个单元的导学信息,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
3)教学资源。
基于每个单元设计教学资源,文件格式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PPT课件等。
4)教学活动。
基于每个单元设计教学活动,包括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试题试卷库、课程作业与在线测试的布置与批改、教学播课及随堂建议。
3.混合教学实施(在线部分)。
教师完成在线资源建设与在线活动设计后关键在于推动混合教学实施。
对于混合教学实施的评估分为在线部分和课堂部分。
混合教学实施(在线部分)主要评估教师的在线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包括教师线上发布课程通知、在线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的在线提问进行解答、批改课程作业,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及测试情况、答疑讨论区的发帖回帖情况等。
4.混合教学实施(课堂部分)教师需要将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有机结合,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的教学安排,把握线上线下课时分配。
教学督导通过课堂观察,对混合教学的线下部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线上下线下是否有机结合、线下部分是否发挥优势等。
5.学生混合教学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估混合课程的网络学习部分、课堂学习部分的学习效果,并对混合教学的有效性和满意度进行评价。
混合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混合课程验收表如表2所示。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1年15期课题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分析研究徐锦泱,刘松恺,夏天成,陈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摘要:受疫情时期影响,以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大高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以作者所授研究生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堂讨论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
文章同时指出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的环节及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我国高等院校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学习效果;评价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5-0077-04Abstract:As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period,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both the online learning and the offline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This paper takes the blended teaching of the graduate course lectured by the author as a n example to evaluate the students'learning effec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lended teaching not only increases the students'enthusiasm for pre-class preparation and classroom discussion,but also improves their homework grades and final grades.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links the teachers have to strengthen and the issues the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aiming to provide fundamental references for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Keywords:blended teaching;learning effects;evaluation research为应对疫情时期,以线上网络学习(如直播、录播、慕课等)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大高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综述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与教师层面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在学习和教师层面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混合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混合式教学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其在国内外的演变历程及现状。
接着,文章将从学习层面和教师层面两个维度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在学习层面,本文将探讨混合式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等,以及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在教师层面,本文将关注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与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全球教育领域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具有显著的历史脉络和国际影响力。
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混合式教学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再到创新发展的过程。
早期的混合式教学主要关注于技术的整合。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教育领域开始尝试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这一时期的混合式教学主要侧重于技术的使用,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而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则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讲解。
进入21世纪,随着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合式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加成熟和全面的教学模式。
①基金项目:百色学院2020年度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时代广西民族地区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百色学院为例”(2020JG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田润宇(1974—),男,汉族,黑龙江林口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管理、世界政党比较与党的建设。
罗显华,男,汉族,重庆人,百色学院政管学院专任教师,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包头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民族政策改革研究、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基于中国大学MO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①———以领导学教学为例田润宇,罗显华(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我国的线上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 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程分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大的阶段,课程实施又包括课前在线学习、课堂线下教学、课后巩固与辅导、评价与反馈四个环节。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角色转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和素养及团队作战能力四个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MOOC ;领导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3-0140-02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来改进在线学习的不足,后来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1]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外国培训机构提出的,其教学理念是在反思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形成的。
在国内,混合式教学最早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12月提出的,他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只有二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基于“超星”教学平台的混合在线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9-22T05:39:53.65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月下作者:金标,李炳,贾泰华,徐志强,安治文[导读] 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在线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高校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借助“超星”教学平台,以《汽车构造》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前端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开展混合在线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利用统计学、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成绩、学习效果、在线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在线学习能提高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广东科技学院金标,李炳,贾泰华,徐志强,安治文东莞 523083[摘要]: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在线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高校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借助“超星”教学平台,以《汽车构造》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前端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开展混合在线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利用统计学、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成绩、学习效果、在线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在线学习能提高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超星教学平台,混合在线教学,教学评价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以学为中心”课堂理念的推广,围绕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在线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
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端学习通,能实现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和移动课程学习、在线教学和课堂投屏教学互动、课后作业考试、阅读在线资源、基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教学效果分析。
本文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APP开展《汽车构造》课程混合在线教学模式研究,以实际教学班级为案例,通过混合式在线教学实践应用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与分析,力图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超星教学平台的《汽车构造》混合在线教学实践(一)前端分析以广东科技学院2019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班级为教学对象,为充分掌握学生前期学习情况、学习习惯、方法、兴趣等实际情况,课前利用超星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基于问卷结果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评价研究[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课程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
当前,国内外还没有确定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国内不少高校根据自身网络课程建设的需要,制定了本校的网络课程建设规范与验收标准等指导性文件。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各高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评价研究。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评价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末期,信息技术与网络快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了使教育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又具体规定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目标等内容,计划“用大约2年的时间,建设200门左右的基础性网络课程”。
2003年4月,教育部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国家教育部对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视,掀起了网络课程建设的高潮。
根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的要求,高校要有一定数量的运行在校园网上教学平台的网上教学课程。
国内许多高校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建设网络课程。
如何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规范网络课程的建设,成为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当前研究现状1、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年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托网络课程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交互,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混合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2. 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6)2.1 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7)2.2 混合教学模式的特征 (8)2.3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9)3. 形成性评价机制在混合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0)3.1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12)3.2 形成性评价在传统教学中的局限 (13)3.3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15)4. 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构建原则 (16)4.1 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17)4.2 差异性与多样性 (18)4.3 科学性与客观性 (19)5. 形成性评价机制在混合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5.1 课程设计与评价目标的细致规划 (22)5.2 数字化评价工具的应用与开发 (23)5.3 师生评价互动机制的建立 (24)5.4 个性化反馈与改进建议的实施 (25)6. 形成性评价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7)6.1 案例的选择与准备 (28)6.2 形成性评价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运用 (29)6.3 案例分析评估效果的反馈与总结 (31)7. 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成效与挑战 (32)7.1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 (34)7.2 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35)7.3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36)8. 结论与展望 (38)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38)8.2 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39)8.3 对教育政策与教学实践的建议 (41)1. 内容综述混合教学模式因其灵活性和双重课堂体验的特性,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开放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承担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旨在提升学生参与度、学习效率和掌握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评估学生学习成效在混合教学模式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终末性评价方式难以适应混合教学的特性,难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而形成性评价作为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作者:张焕郝宁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第24期摘要: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结合SPOC开展混合教学,在教学设计阶段合理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综合利用SPOC教学视频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以期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树立师范生的混合学习理念。
关键词:混合教学;SPOC;现代教育技术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4-0101-03● 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中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微视频、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师范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公共课,教学理论、媒体技术、技术应用是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前两部分内容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第三部分为实践操作,一般通过学生在机房、实验室等完成练习、作品,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前两部分内容,即相关教学理论、媒体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笔者在知网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用”及公共课等为关键字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汇总,并结合所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情况,分析得出要实现基于SPOC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教学,目前存在以下问题:①课时较少,导致课程体系中的部分内容无法在课堂内完成。
多数院校设置为36课时(理论讲授18课时,实践18课时),少数高校仅18课时。
课时较少直接导致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理解不透彻,对技术掌握不熟练,不能很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迁移应用于未来的真实课堂。
②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该课程为公共课,而且理论部分的线上教学多以知识、概念的讲授为主,学生对单纯观看线上微课教学视频的方式缺乏学习兴趣,有效的互动较少,从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③学习过程缺乏与同伴的协作,不利于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周纯玉赵丽萍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8期
【摘要】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混合教学方兴未艾,不同的教学模式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首先厘清相关概念,进而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等构建了一个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涵盖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校本混合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在线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6DB050)。
一、引言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各类学习平台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
2015
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鼓励高校通过在线学习以及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
各高校在教育部的积极引导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参与探索和创新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同时纷纷建设校本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不同的教学模式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校本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必要构建一个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诊断功能,从而引导和规范校本混合教学实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网络教学平台
在本研究中,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为高校内部网络教学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学习工具与服务支持的系统。
该系统要能够有效地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活动,其稳定性是保证网络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二)混合教学
混合教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以外,充分利用高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多种理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完成课程讲解、作业提交、及时评价、资源供需、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