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传染病学 - 日本血吸虫
- 格式:ppt
- 大小:983.00 KB
- 文档页数:61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日本血吸虫病考点(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 由于严重的肝纤维化,晚期血吸虫病可表现为( )A .巨脾 B .全血细胞减少 C .大量腹水 D .上消化道出血 E .侏儒症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问答题 男,52岁,江西余干人,农民,反复腹泻20余年,消瘦、腹胀3个月入院。
20年前发现慢性血吸虫病,当时用锑剂治疗1疗程,5年前又用过1疗程吡喹酮。
以后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近20年来患者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泻时大便3~5次/天,稀,有黏液。
近3个月来出现腹胀,腹部呈进行性胀大,伴尿量减少,体重减轻5kg 。
查体:慢性病容,可见肝掌。
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
肝在剑突下3cm ,脾在肋下3cm ,腹水征阳性。
血象:Hb100g/L ,白细胞3.5109/L ,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血小板50109/L ,肝功能ALT50U ,ALB30g/L ,GLO38g/L ,TBIL22mmol/L ,HBsAg(+)。
本例正确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本题答案:诊断:本例最合适的诊断 是:①晚期血吸虫,腹水型,脾功能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本题解析:诊断:本例最合适的诊断是:①晚期血吸虫,腹水型,脾功能亢进;②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诊断依据:①晚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资料:有长期反复的血吸虫疫水接触史,20年前已确诊有血吸虫病,曾驱虫治疗过;临床表现:复发性慢性腹泻,左叶肝肿大、脾大,血小板减少,腹水;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受损,但损害程度与病情(腹水)不相符,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的症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脏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伴腹泻或排脓血便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日本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省、市、自治区的381个县。
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系统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近几年,不少地区疫情有所回升。
目前尚处于流行状态的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的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云南环境复杂的大山区。
每当汛期,常有急性血吸虫病的小规模暴发流行。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异体,雄虫较短,雌虫较细长,在生活时,雌雄虫体呈合抱状态,雌虫常处在雄虫的“抱雌沟”内。
雄虫乳白色,大小为10~22mm *0.5~0.55mm,雌虫灰褐色,大小为12~28mm*0.1~0.3mm。
虫卵圆形,大小为70~100*50~60μm,淡黄色,卵壳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
虫卵随人和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出长椭圆形毛蚴,毛蚴侵入钉螺,在其体内经母胞蚴、于胞蚴、尾蚴三个阶段的发育和繁殖,尾蚴从螺体逸出至水中。
尾蚴吸附于宿主的皮肤,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脱去尾部进入表皮变为童虫。
童虫最终移行在肠系膜静脉定居并发育成熟。
成熟的雌雄虫合抱产卵于肠壁血管末梢。
成熟的虫卵进入肠腔后随粪排出体外,完成其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惟一中间宿主。
牛、猪、羊、狗、猫、鼠等大多数动物均可成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日本血吸虫尾蚴引起的皮肤症状主要是由于尾蚴的移行造成机械性损害以及代谢产物或死后的崩解产物引起炎症反应。
传染病学基础知识点:日本血吸虫病2016年传染病学基础知识点: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shistosomiasis japonica):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引发的疾病。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中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腹泻或脓血便,肝肿大与压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
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肝硬化、腹水、巨脾。
【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保虫宿主(牛、猪、羊、犬、猫、鼠类等)。
(2)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以三个条件——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孳生,人体接触疫水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分四型(1)急性血吸虫病:7~9月常见,青年男性及儿童居多① 发热:患者均有发热。
热度高低及期限与感染程度呈正比。
② 过敏反应:皮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③ 消化系统症状:发热期间,多伴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轻度腹痛、腹泻、呕吐等。
粪检易找到虫卵。
④ 肝脾大:伴压痛⑤ 其他:咳嗽、气喘、胸痛(2)慢性吸血虫病:病程半年以上① 无症状型:轻型感染者多无症状,仅粪便检查中发现虫卵,体检见肝大。
② 有症状型:主要表现为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
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脓血黏液便,重者内分泌紊乱。
早期肝大,后期可发展成肝硬化,脾肿大。
(3)晚期吸血虫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① 巨脾型:晚期吸血虫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表现,多伴脾亢。
② 腹水型:见于严重肝硬化③ 结肠肉芽肿型: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
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
左下腹可触及肿块,有压痛。
④ 侏儒型:极少见。
(4)异位血吸虫病:② 肺型血吸虫病:肺动脉炎、肺源性心脏病② 脑型血吸虫病: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瘫痪、抽搐、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等。
常与肺部病变同时存在。
【诊断】(1)发病前2周到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粪便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4)环卵、血凝、酶标、乳胶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试验环率大于等于3%、血凝浓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试验大于等于1:10)具备第一项和第二项者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加第三项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第四项为临床诊断。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培训资料指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1)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2)基本病理变化:虫卵所引起的虫卵肉芽肿;3)病变主要部位:肝脏、结肠;4)急性期: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肝肿大与压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5)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6)晚期: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肝硬化、巨脾、腹水。
【病原学】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成虫主要寄生在宿主的门静脉系统血管内,雌雄合抱,移至肠壁小静脉末端产卵,部分虫卵穿破肠壁,随大便排出体外,其余虫卵或留在肠壁组织或随门静脉血流入肝内。
虫卵在水中于适宜的温度下经数小时至24小时孵化出毛蚴,侵入钉螺体内则继续发育为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最长可存活3日;当人或牲畜与疫水接触,尾蚴由皮肤侵入发育成童虫,童虫在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发育成成虫。
【流行病学】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病有5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
1)传染源主要是排出血吸虫虫卵的患者和患病的哺乳类动物如牛,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
2)传播途径通过皮肤与疫水接触而感染。
若饮用含有尾蚴的生水也可经口腔粘膜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夏秋季因接触疫水机会多而多发。
【发病机制和病理】(一).发病机制: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均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和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
1)卵内毛蚴释放SEA→T细胞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于虫卵周围→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2)卵内毛蚴释放SEA→浆细胞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环绕虫卵周围,形成放射状嗜酸性棒状体→何博礼现象(Hoeppli)3)可溶性虫卵因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何博礼现象(Hoeppli)虫卵周围又是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之。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日本血吸虫病考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女性,56岁,腹胀、双下肢浮肿、乏力、食欲不振,影像所见如下图,最佳的诊断是(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A.酒精性肝硬化并肝血管瘤B.血吸虫肝硬化并肝癌C.肝炎后肝硬化并肝癌D.局限性脂肪肝E.原发性肝癌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判断题日本血吸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是3~4年。
本题答案:错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单项选择题关于急性血吸虫病重症患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有发热B.均有嗜酸粒细胞增多C.腹部症状重D.毒血症症状重E.不出现贫血本题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单项选择题男,20岁,1个月前放暑假,与同学数人到鄱阳湖旅游,他一人曾下水游泳1次,前日突起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7~40℃,以夜间为甚,伴有腹泻,3~5次/天。
体查:体温39.5℃,左下腹压痛,肝在肋下1.5cm,剑突下3cm ,质中,触痛,脾肋下未扪及,ALT178U/L,血象:WBC15109/L,嗜酸粒细胞0.30。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日本血吸虫病B.蛲虫病C.钩虫病D.蛔虫病E.姜片虫病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判断题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童虫引起的。
本题答案:错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单项选择题如图所示,关于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肝肿大以肝右叶为著B.有症状者以腹痛、腹泻常见C.常有肝脾肿大D.胃与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甚为少见E.以无明显症状者最多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判断题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医学角度对日本血吸虫的看法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门静脉系统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大的传染病,易感者通过皮肤接触尾蚴污染的水源而受到感染,最初发现这种血吸虫虫体的是日本学者,故将其命名为日本血吸虫。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物质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其虫体雌雄异体,主要寄生于人或者其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
一、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生理介绍在日本血吸虫卵肉牙肿中可检测虫高浓度可溶性虫卵抗原。
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装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Hoeppli现象。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与嗜异抗体的阳性率甚高,故急性血吸虫病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而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则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
即病人门静脉血管内仍有成虫寄生,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但这种满意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
实验证明,血吸虫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由于其抗原伪装,可逃避机体免疫的攻击而长期寄生。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牙肿基础上产生的。
可溶性虫卵因子、细胞与T淋巴细胞均产生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
血吸虫纤维化胶原类型主要是Ⅰ、Ⅲ型。
晚期血吸虫病肝内胶原以Ⅰ型为主。
病理过程虫卵肉牙肿反应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但自尾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产卵,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1、第一阶段尾蚴钻入皮肤部位,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和其死亡后的崩解产物可引起组织局部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发生红色丘疹、称“尾蚴性皮炎”,持续1—3d消退。
2、第二阶段幼虫随血流入右心而达肺,部分经肺毛细血管可穿破血管引起组织点状初学记白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发生“出血性肺炎”。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日本血吸虫病考考试题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 血吸虫病的肠道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是( )A .横结肠 B .降结肠 C .右侧结肠及阑尾 D .乙状结肠 E .直肠 本题答案: 2、问答题 男,22岁,江西波阳人,因发热20天入院。
20d 前开始每晚发热,体温最高39.5℃,次晨可退热。
伴畏寒、腹痛、腹泻,腹胀,反应迟钝。
热退后症状明显缓解。
发病前1个月曾有下水捕鱼史。
查体:体温39.3℃,脉搏82次/分,血压115/75mmHg 。
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
两肺无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软,肝肋缘下1cm ,剑突下3cm ,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
血常规:白细胞16109/L ,红细胞4.61012/L ,血小板119109/L ,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20,嗜酸性粒细胞0.35。
提出该病的治疗原则。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伴随免疫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晚期血吸虫病实质上是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可出现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临床表现,预后较差。
晚期血吸虫病与严格意义上的肝硬化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无明显的假小叶形成B.无肝功能失代偿C.无严重的门静脉高压D.无Ⅰ型胶原增生E.肝脏质地软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关于急性血吸虫病重症患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有发热B.均有嗜酸粒细胞增多C.腹部症状重D.毒血症症状重E.不出现贫血本题答案:6、填空题血吸虫的雌虫在______内产卵,大多数虫卵沉积于_____和_____内,仅少数进入______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