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72
· 科普与经验交流 ·902020年 第27期先兆,如阴道流血、下腹疼痛等,更应该及时寻找医生的救助。
习惯性流产可以通过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和心理护理三方面进行护理。
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的搭配,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习惯性流产患者应该更加注意会阴部的卫生,每日清洗外阴部,勤换衣物等。
习惯性流产不会对女性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影响,但是也有少部分女性朋友在习惯性流产后经受较大痛苦,如焦虑和抑郁等。
对此家属和医务人员应该多给予孕妇安慰,进行心理疏导,让其能有信心重新怀上宝宝。
以上,我们了解了习惯性流产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护理要点,希望对备孕的女性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贫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类型疾病。
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的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多种系统疾病都有可能会使人体出现血红细胞容量减少的情况。
当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较为常见。
一般通过血常规检测能够发现缺铁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但无法对贫血的症状及类型鉴别,应用血液检验能够实现对贫血症状的诊断与鉴别,对患者血液中的MCH、RDW、Hb、RBC 等指标检验,最终的检验结果能够作为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贫血的依据。
一、了解贫血的病因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减少:红细胞的生成与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及调节因子和造血原料有关。
一旦人体红细胞生成不足,会使人体出现贫血症状。
①造血细胞异常: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减少,会导致骨髓无效造血;肿瘤放射或者化学治疗可能会对造血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出现贫血;各种肿瘤的骨髓移植会使骨髓有效造血细胞减少,从而导致贫血。
②造血微环境及调节因子异常:造血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增殖所必需的条件,而造血调节因子的异常,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干扰素的分泌增多或减少,都有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贫血情况。
③造血物质缺乏:当人体缺少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可能会出现巨幼细胞贫血,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细胞内DNA 合成障碍。
贫血及其鉴别诊断
贫血指的是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血液输送氧气的功能受损。
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鉴别诊断贫血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以及可能的原因。
2.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是否有贫血表现,如苍白、黄疸等。
3. 血液检查:误判血液分析是确诊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般血液检查会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等指标。
4. 骨髓检查:如果疑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则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了解造血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5. 其他辅助检查:针对不同病因,还可以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查、溶血性贫血相关指标检查等。
通过上述方法,医生可以明确贫血的类型及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鉴别诊断也可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类似症状。
贫血鉴别诊断贫血的诊断通常分三步进行:确认贫血的存在及其程度;了解贫血的形态学类型;落实贫血的病因学诊断。
使贫血的诊断最终得以确立的过程就是贫血的鉴别诊断过程。
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铁缺乏和铁利用障碍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后两种属于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其中地中海贫血为溶血性贫血中的一种血红蛋白病,将在有关项下述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见表8-l-5。
(一)缺铁性贫血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食物中缺铁或有慢性失血史体检发现外胚叶改变尤其是指甲凹陷、变脆,以及实验室检查证明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强烈提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
本病血象小红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变薄中心苍白区扩大。
较多的多色性及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有红细胞大小不等及异形红细胞。
血细胞自动分析常提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增高,说明红细胞的大小不均一性治疗前网织红细胞不增多或轻度增多。
重症者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可减少。
铁缺乏伴有脱氨酸缺乏时表现外胚叶组织病变:头发蓬松,皮肤干燥、萎缩似羊皮纸样,指、趾甲脆薄而扁平甚或凹陷(反甲火伴B 吞咽困难伴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及胃盐酸缺乏族维生素缺乏时,可有舌炎、口角炎食管或膜称普一文(PIUInlnrVinson)综合征。
萎缩。
部分病人有吞咽困难须与食管癌区别。
病史有缺铁史(摄人不有慢性感染史有家族史可有用药或毒物接触史如抗结核药。
足吸收不良、需要抗癌药、铅中毒慢性乙醇中毒,有风湿量增加、慢性失血)病血液肿瘤、溶血J淋病等病史血清铁明显减低减低正常或增高明显增高总铁结合力明显增高正常或减低正常减低铁饱和度明显减低正常或减低正常或增高增高血清铁蛋白明显减低正常或增高正常或增高增高骨髓贮存铁消失正常或增多正常或增多明显增多骨髓铁粒幼细胞明显减少正常正常或增多明显增多出现环状铁粒幼细胞血红蛋白内正常或减少正常增多正常血红蛋白F 正常_正常增多可增多或正常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是:①有缺铁病史特别是慢性失血史;②可有外胚叶组织病变;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④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检查有缺铁特点;⑤血清铁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明显增高;⑤铁剂治疗有显著疗效。
贫血简介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
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
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目前我国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6月~6岁血红蛋白低于110g/L,6岁~14岁血红蛋白低于120g/L。
孕妇Hb<100 g/L ,就是贫血。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
贫血具体分类1.“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见于营养不良、素食者、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如果贫血不十分严重,就不必去吃各种补品,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
比如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
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
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
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
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
如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贫血.4.“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5.慢性病性贫血通常是指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