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抢答器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9
八路抢答器方案1. 引言抢答器是一种用于活动或比赛中的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被抢答者的答题顺序。
八路抢答器方案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抢答器系统,可以满足多人同时抢答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路抢答器方案的设计和实现。
2. 系统设计八路抢答器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抢答器发送端和抢答器接收端。
发送端负责接收抢答者的抢答信号,将信号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负责接收并记录抢答信号,并显示抢答者的答题顺序。
2.1 抢答器发送端设计抢答器发送端采用无线按键和无线传输模块的组合。
无线按键是抢答者按下的信号输入装置,无线传输模块负责将按键信号发送给接收端。
以下是抢答器发送端的设计步骤:1.使用无线按键制作抢答器,按键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
2.按键按下时,无线传输模块发送相应的抢答信号,包含抢答者的编号和信号时间戳。
2.2 抢答器接收端设计抢答器接收端采用单片机和显示屏的组合。
单片机负责接收无线信号并解析抢答者编号和时间戳,将解析结果存储到内存中;显示屏显示抢答者的答题顺序。
以下是抢答器接收端的设计步骤:1.使用单片机搭建抢答器接收端,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单片机和显示屏。
2.单片机通过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抢答信号,并解析抢答者编号和时间戳。
3.单片机将解析结果存储到内存中,并刷新显示屏以显示抢答者的答题顺序。
3. 系统实现八路抢答器方案的系统实现主要依赖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
以下是系统实现的步骤:1.制作抢答器发送端。
根据2.1节的设计步骤,使用无线按键和无线传输模块制作抢答器发送端。
确保无线传输模块能够正确发送抢答信号。
2.搭建抢答器接收端。
根据2.2节的设计步骤,使用单片机、无线接收模块和显示屏搭建抢答器接收端。
确保单片机能够正确接收和解析抢答信号,并将结果存储到内存中。
3.编写软件程序。
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软件程序以支持抢答器接收端的功能。
程序应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并解析抢答者编号和时间戳,将结果存储到内存中,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抢答者的答题顺序。
八路抢答器原理八路抢答器是一种用于教学、培训和考试等场合的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多人同时抢答的功能。
它采用了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和统计参与者的答题情况,为教学和考试活动提供了便利和高效。
八路抢答器的原理主要包括信号发送与接收、数据处理与统计等几个方面。
首先,当主持人发布问题后,参与者可以通过手持的抢答器进行答题,抢答器内置了无线发射模块,可以将答案信号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出去。
接收端内置了相应的无线接收模块,可以接收来自抢答器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是八路抢答器的核心部件,它采用了高性能的微处理器,能够快速地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并进行数据解析和统计。
当参与者按下抢答器上的按钮后,抢答器会发送一个特定的信号,主控制器会记录下参与者的抢答时间和答案,并进行实时统计。
在一定的时间内,主控制器会统计出每个问题的答题情况,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供主持人和参与者参考。
八路抢答器的原理简单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首先,抢答器的信号发送和接收需要稳定可靠,要避免干扰和信号丢失的情况发生,可以采用频率跳变和信号编码的方式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其次,主控制器的数据处理和统计需要高效可靠,要保证在多人抢答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
最后,抢答器的设计要考虑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不适。
总的来说,八路抢答器的原理基于先进的无线通讯和微处理器技术,能够实现多人同时抢答的功能,并且在教学和考试等场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技术细节和用户体验,以确保抢答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八路抢答器的原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4抢答器的工作流程抢答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在上电之后,系统开始运行,在抢答过程中,会有多个信号同时或不同时送入主电路中,抢答器内部电路和CD4511集成芯片会开始工作,并识别、记录第一个号码。
在整个抢答器工作过程中,编码电路、优先锁存译码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都会运行。
抢答器的工作流程分为正常抢答流程、主持人复位等几部,如图2-2所示。
图A2抢答器的工件流程2.5抢答器的工作过程1、开始上电之后,主持人按复位键,抢答开始。
如有选手按下抢答键,报警电路会发出讯响声,并且数码显示电路上会显示成功抢答的选手的编号。
2、当有选手抢答成功之后,系统就进行了优先锁存,其他抢答选手抢答无效。
3、如果主持人未按下复位键,而有人按了抢答按键,此次抢答无效,只有当主持人按下了复位键,选手才能进行顺利抢答。
第3章抢答器的单元电路设计八路智能抢答器主要由数字编码电路、译码优先锁存驱动电路、数码显示电路和报警电路组成。
现简单介绍八路智能抢答器设计中的各单元电路的设计的情况。
3.1抢答器设计中的数字编码电路参考电路如图3-1所示,S1—S8组成1—8路抢答器,D1 —D12组成数字编码器。
该电路完成的功能是:通过编码二极管编成BCD码,将高电平加到CD4511 所对应的输入端。
从CD4511的引脚可以看出,引脚6, 2, 1, 7分别为BCD码的D、C、B、A位(D这高位,A为低位,即D、C、B、A分别代表BCD码8、4、2、1 位)。
® 4-1数字编码系勿I 电路 1 一」K4工作过程:当电路上电,主持人按下复位键,选手就可以开始抢答。
当选手1按下S1抢答键,高电平通过编码二极管 D1加到CD4511集成芯片的7脚(A 位),7脚为高电平,1、2、6脚保持低电平,此时CD4511输入BCD 码为“ 0001” ; 当选手2按下S2抢答键,高电平通过编码二极管D2加到CD4511集成芯片的1 脚(B 位),1脚为高电平,2、6、7脚保持低电平,此时 CD4511输入BCD 码 为“0010”;当选手3按下S3抢答键,高电平通过编码二极管D3、D4加到CD4511 集成芯片的1、7脚(B 、A 位),1、7脚为高电平,2、6脚保持低电平,此时 CD4511输入BCD 码为“ 0011”;当选手4按下S4抢答键,高电平通过编码二 极管D5加到CD4511集成芯片的2脚(C 位),2脚为高电平,1、6、7脚保持 低电平,此时CD4511输入BCD 码为“ 0100”;当选手5按下S5抢答键,高电 平通过编码二极管D6、D7加到CD4511集成芯片的2、7脚(C 、A 位),2、7 脚为高电平,1、6脚保持低电平,此时CD4511输入BCD 码为“ 0101”;当选 手6按下S6抢答键,高电平通过编码二极管 D8、D9加到CD4511集成芯片的1、 2脚(B 、C 位),1、2脚为高电平,6、7脚保持低电平,此时CD4511输入BCD 码为“0110”;当选手7按下S7抢答键,高电平通过编码二极管 D10、D11、D12 加到CD4511集成芯片的1、2、7脚(B 、C 、A 位),1、2、7脚为高电平,6 脚保持低电平,此时CD4511输入BCD 码为“ 0111”;当选手8按下S8抢答键, 高电平加到CD4511集成芯片的6脚(D 位),6脚为高电平,1、2、7脚保持低 电平,此时CD4511输入BCD 码为“ 1000”。
八路抢答器的工作原理
八路抢答器是一种电子竞赛或考试中常用的设备,它可以实现抢答功能。
其工作原理通常如下:
1. 光电转换:首先,每个参与者手中配有一个按钮或者类似的触发装置,当参与者准备抢答时,会按下按钮,触发开关。
2. 信号传输:按下按钮后,开关会产生一个电信号,这个信号会通过导线或者无线方式传输到抢答器的中控主机。
3. 中控主机接收信号:抢答器的中控主机会接收到参与者按下按钮所产生的信号。
这个主机通常是一个集成了电子设备的中央控制器,能够接收和处理多个信号。
4. 判定和显示:中控主机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判断哪个参与者先按下按钮。
一般来说,中控主机会根据信号的到达时间先后来判定抢答顺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应的抢答者编号。
5. 继电器操作:中控主机在判定完抢答顺序后,会通过一组继电器或者其他电子元件来操作抢答结果的显示。
通常,第一个按下按钮的参与者会被优先显示抢答成功。
总之,八路抢答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信号的传输、接收和处理来实现抢答者顺序的判定和结果的显示。
这种设备可以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提高比赛或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八路抢答器该八路抢答器用于8人及8人以下的抢答比赛中,本抢答器实用可靠,采用数码显示器显示抢答编号,具有数码锁存,优先抢答及规定时间内抢答有效的功能。
一、电路原理框图将抢答中先按下按钮的编号用锁存器锁存,其它按钮无效,然后送入专用频道数显译码电路,直接驱动数码管显示抢答编码。
二、电路各功能模块分析(1)输入电路利用8个常开接钮开关S1~S8和8只电阻R1~R8,组成抢答器的输入电路。
S1~S8为自复式常开按钮开关,分别作为8位抢答按钮,与它相连的8只电阻为下拉电阻,以保证按钮未按下时,锁存器的输入端为低电平。
(2) 定时电路由555定时器,三极管T1、T2,非极性电容C3,C4,二极管D,时间继电器KT,电阻R13~R16组成。
当电路接通(S0按下),三极管T1经R16分压后导通,555定时器二脚电位拉低,3脚输出高电平,开始定时(设定为30S)三极管T2导通,继电器KT 线圈得电,其常开开关闭合电路自锁。
(3) 8线一8线锁存优先编码器由带公共时钟和复位端的编码器74LS273组成。
编码器的逻辑功能就是把输入的每一个高、低电平信号编成一个对应的二进制代码。
优先编码器中,允许同时输入两个以上的编码信号。
不过在设计优先编码器时已经将所有的输入信号按优先顺序排了队,当几个输入信号同时出现时,只对其中优先权最高的一个进行编码。
(4) 译码显示电路由专用频道数显译码器CH233,电阻R10,数码显示管LT5547组成。
译码器的逻辑功能是将每一个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高、低电平信号,是编码器的反操作。
数码管可以用TTL或CMOS集成电路直接驱动,所以使用译码器将BCD编码译成数码管所需要的驱动信号,以便使数码管用十进制数字显示出BCD编码表示的数值。
(5)音响提示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喇叭B1组成提示开始抢答提示电路;KD型“叮咚”音乐集成电路,喇叭B2,极性电容C2,电阻R9组成抢答提示电路。
(6)电复位清零电路由二极管VD9,电阻R11,极性电容C1组成。
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八路抢答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课程设计项目八路抢答器的设计 (2)1 设计内容及意义 (2)1.1 设计内容概述 (2)1.2 设计意义概述 (2)2 整体设计原理及方案 (2)2.1 整体设计原理 (2)2.2单片机方案选择 (3)2.3 编程环境方案选择 (4)2.4键盘数码管控制方案选择 (6)3硬件电路图 (9)3.1 总体硬件框图 (9)3.2 硬件电路图 (9)4程序设计流程图 (10)4.1 程序设计概述 (10)4.2 程序流程图 (11)5实验结果及数据 (12)5.1 结论 (12)问题及心得 (12)附录 (13)课程设计项目八路抢答器1 设计内容及意义1.1 设计内容概述本项目利用按键及LED数码管实现由1名主持人和8个参赛队组成的8路抢答器系统。
具体功能:当主持人按下抢答按键,参赛队在10秒钟内可以抢答。
如超过10秒则不能抢答。
如抢答成功,则显示抢答的队号。
如抢答成功必需在60秒内回答完成。
如超过时间则抢答无效,且显示无效指示。
如在60秒内回答完成(抢答队再次按下抢答按键表示回答完成)则抢答正确成功,且显示有效。
当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键时,系统回到初始状态。
1.2 设计意义概述当今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选拔人才,评选优胜,知识竞赛类的活动愈加频繁,在竞赛中往往分为几组参加。
为了准确、公正、直观的判断出第一抢答者,这就要有一种抢答设备作为裁判员,抢答器就是首选。
抢答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设备,在各种竞赛、抢答场合中,它能迅速、客观的分辨出最先获得发言权的选手。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抢答器有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多数抢答器均使用单片机或数字集成电路,并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如选手号码显示、抢按前或按后的计时、选手得分显示等功能。
2 整体设计原理及方案2.1 整体设计原理通过8051单片机对8279数码管键盘芯片进行控制和读取数据,接收8279的数据口地址以读取键盘键值,9键作为开始键,当9键按下时,则显示十秒倒计时进行抢答计时,当1-8键无人按下则代表无人抢答;当1-8键中有一键按下则代表选手抢答,显示选手号,延时两秒后,进入六十秒倒计时,利用外部中断回到初始状态,当60秒内没有利用外部中断,则代表抢答失效;当60秒内利用外部中断,则代表抢答成功。
2.2 单片机方案选择8051是一种8位元的单芯片微控制器,属于MCS-51单芯片的一种,由英特尔公司于1981年制造。
INTEL公司将MCS51的核心技术授权给了很多其它公司,所以有很多公司在做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如Atmel、飞利浦、深联华等公司,相继开发了功能更多、更强大的兼容产品。
8051单芯片是同步式的顺序逻辑系统,整个系统的工作完全是依赖系统内部的时脉信号,用以来产生各种动作周期及同步信号。
在8051单片机中已内建时钟产生器,在使用时只需接上石英晶体谐振器(或其它振荡子)及电容,就可以让系统产生正确的时钟信号。
8051单元1)、微处理器:i80c31,它的P1口、P3口皆对用户开放,供用户使用。
2)、时钟频率:6.0MHz3)、存储器: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最多可达64k,板载ROM(监控程序27C256)12k;RAM1(程序存储器6264)8k供用户下载实验程序,可扩展达32k;RAM2(数据存储器6264)8k供用户程序使用,可扩展达32k。
(RAM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不可同时扩至32k,具体与厂家联系)。
(见图1-1:存储器组织图)。
在程序存储器中,0000H----2FFFH为监控程序存储器区,用户不可用,4000H----5FFFH为用户实验程序存储区,供用户下载实验程序。
数据存储器的范围为:6000H----7FFFH,供用户实验程序使用。
注意:因用户实验程序区位于4000H-----5FFFH,用户在编写实验程序时要注意,程序的起始地址应为4000H,所用的中断入口地址均应在原地址的基础上,加上4000H。
例如:外部中断0的原中断入口为0003H,用户实验程序的外部中断0的中断程序入口为4003H,其他类推,见表1-1。
4)、可提供的对8051的基本实验为了提高微机教学实验质量,提高实验效率,减轻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劳动强度,在该系统的实验板上,除微处理器外、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外,还增加了8255并行接口、8250串行控制器、8279键盘、显示控制器、8253可编程定时器、A/D、D/A转换、单脉冲、各种频率的脉冲发生器、输入、输出电路等模块,各部分电路既相互独立、又可灵活组合,能满足各类学校,不同层次微机实验与培训要求。
可提供的实验如下:(1)、8051P1口输入、输出实验(2)、简单的扩展输入、输出实验(3)、8051定时器/计数器实验(4)、8051外中断实验(5)、8279键盘扫描、LED显示实验(6)、8255并行口输入、输出实验(7)、8253定时器/计数器实验(8)、8259中断实验(9)、串行口通讯实验(10)、ADC0809 A/D转换实验(11)、DAC0832 D/A转换实验(12)、存储器扩展实验(13)、交通灯控制实验(14)、串行EEPROM读写实验(15)、硬件看门狗电路实验2.3 编程环境方案选择Keil C集成工具简介:Keil C的编译器和链接器包括C51、A51、L51和BL51。
C51是C语言编译器,其功能是将C源代码编译生成可重新定位的目标模块;A51是汇编语言编译器,其功能是将汇编源代码编译生成可重新定位的目标模块;L51是链接/定位器,其功能是将汇编源代码和C源代码生成的可重定位的目标模块文件(.OBJ),与库文件链接、定位生成绝对目标文件;BL51也是链接/定位器,除了具有L51所有的功能之外,可以链接定位大于64KB的程序,还可用于RTX51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而且具有代码域及域切换功能。
Keil C的LIB51库管理器可以把由汇编器、编译器创建的目标文件构建成目标库(.LIB),这些库是按规定格式排列的目标模块,可在以后被链接器所使用[1]。
3.2.2 Keil C的应用在Keil C中,文件的管理采用的是项目(也叫工程)方式,而不是以前的单一文件方式。
工程管理器的功能:对C51源程序、汇编源程序、头文件等文件统一管理;可以对文件进行分组。
如图3-2所示。
工程管理窗口内容及分布,与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相似。
图3-2 Keil C51的工程管理器1.项目的建立(1)建立项目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创建新工程,在对话框中设定新工程的位置,输入新工程名字保存即可。
(2)选择CPU在出现的为新工程选择CPU的界面,在“data base”栏下选择所使用的CPU。
确定后,会弹出一“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信息,一般选择“是”即可。
2.给项目加入程序文件加入的文件可以是C文件,也可以是汇编文件。
加入程序文件的过程如下。
(1)在项目管理器窗口中展开Target1文件夹,可以看到Source Group1。
(2)向Source Group1添加文件。
在Source Group1点击鼠标右键,会弹出一菜单,其中有一“Add Files to Group‘Source Group1’”命令,点击后会弹出一对话框,选择需要加入的程序文件,并且一次可以加入多个文件。
(3)移走项目:在欲移走的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会弹出一菜单,执行其中的“Remove File ‘***’”命令即可。
(4)对文件分组:可以按功能对项目管理器中的文件分成组,如图3-2所示。
先使用图3-3中的“Manage Components”命令建立组,然后用鼠标直接在组之间移动文件即可。
图3-3 项目添加文件和组件命令3.项目的编译链接设置输出.hex文件:在Target1上点击鼠标右键,出现类似图4-9所示的菜单,点击执行“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1’”命令,在弹出的会话界面选择“Output”标签,选中“Create HEX File”项即可。
编译链接方法:使用Project菜单下的Build target命令或Rebuild all target Files命令,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中对应的按钮。
编译链接结果:若有错误则不能通过,并且会在信息窗口给出相应的错误信息。
编译链接通过后,会产生xxx.hex目标文件。
2.4键盘数码管控制方案选择8279是可编程的键盘、显示接口芯片.它既具有按键处理功能,又具有自动显示功能,在单片机系统中应用很广泛。
8279内部有键盘FIFO(先进先出堆栈)/传感器,双重功能的8*8=64BRAM,键盘控制部分可控制8*8=64 个按键或8*8 阵列方式的传感器。
该芯片能自动消抖并具有双键锁定保护功能。
显示RAM容量为16*8,即显示器最大配置可达16位LED数码显示。
(1)可同时进行键盘扫描及文字显示;(2)键盘扫描模式(Scanned Keyboard Mode);(3)传感器扫描模式(Scanned Sensor Mode);(4)激发输入模式(Strobe Input Entry Mode);(5)8乘8键盘FIFO(先进先出);(6)具有接点消除抖动,2键锁定及N键依此读出模式;(7)双排8位数或双排16位数的显示器;(8)右边进入或左边进入。
16位字节显示存储器。
8279引脚说明编辑<1>DB0~DB7:双向数据总线。
在CPU与8279间做数据与命令传送。
<2>CLK:8279的系统时钟,100KHz为最佳选择。
<3>RESET:复位输入线。
输入HI时可复位8279。
<4>CS:芯片选择信号线。
当这个输入引脚为低电平时,可将命令写入8279或读取8279的数据。
<5>A0:缓冲器地址选择线。
A0=0时,读写一般数据;A0=1时,读取状态标志位或写入命令。
<6>RD:读取控制线。
RD=0时,8279输送数据到外部总线。
<7>WR:写入控制线。
WR=0时,8279从外部总线接收数据。
<8>IRQ:中断请求。
平常IRQ为LO,在键盘模式下,每次读取FIFO/SENSOR RAM 的数据时,IRQ变为HI,读取后转为LO;在传感器模式下,只要传感器一有变化,就会使IRQ变为HI,读取后转为LO。
<9>SL0~SL3:扫描按键开关或传感器矩阵及显示器,可以是编码模式(16对1)或解码模式(4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