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专业(习题卷12)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户外广告媒体,英文缩写是( )A)ODB)OMC)DM答案:A解析:outdoor advertising2.[单选题]A)水墨手法B)悬念手法C)拟人手法答案:A解析:3.[单选题]安全模式(safemode)下启动的Window操作系统( )。
A)能看见光盘驱动器图标B)不能看见光盘驱动器图标C)不能看见软盘驱动器图标答案:B解析:4.[单选题]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宣传、传播与舆论》D)麦克卢汉答案:C解析:5.[单选题]公共关系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 )。
A)经济关系B)信息沟通传播关系C)利益关系D)法律关系答案:B解析:6.[单选题]( )一生撰写了近200万字的介绍中国革命斗争的通讯、报告、杂文和短篇小说,主要著作有《大地的女儿》、《中国红军在前进》、《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等。
A)斯诺B)斯特朗C)史沫特莱D)爱泼斯坦答案:C解析:7.[单选题]在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中,比较好的拍摄时机是在( )A)正午时段B)凌晨时段C)日出和日落时段D)客观性光和主观性光时段答案:C解析: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的两小时左右,阳光还比较明亮,光线呈金黄色,并且在低空投射出长长的影子。
利用金黄色光线和影子,正是这段时间摄影者拍摄人物的杀手锏,可以拍摄出高反差和色彩饱和的照片。
8.[单选题]对青少年中出现“追星现象”的批评属于( )A)对决策出台过程的监督B)对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C)对决策者和管理者行为的监督D)对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的监督答案:D解析:9.[单选题]( )是企业所有工作者行为表现的综合,企业制度对所有员工的要求及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再现等。
A)企业理念识别系统B)企业行为识别系统C)企业视觉识别系统D)企业整体识别系统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延安时期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的是( )。
《影像传播论》已获得北京市社科基金资助,正在出版过程中,应在年内出版。
现将《摘要》和部分内容在这里发布,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盛希贵 2004年8月《摘要》随着影像技术、印刷技术、电子传播技术等的数字化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进入"视觉化"、"图像化"时代。
与"视觉化"、"图像化"紧密相关的关键词之一是"影像"。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新闻传播中,还是在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不同学科的著述、文献中,人们都常常听到、读到、用到"影像"这个概念,但是,对"影像"却从未做过认真的界定。
影像究竟是什么?应当如何界定其内涵?影像的本质是什么?影像传播的规律有哪些?等等,关于影像本体的研究少之又少;有关"影像传播"的理论研究也不多见。
在国外,对于视觉传播的研究有一些著述,但是具体到影像,尤其是将摄影、电影、电视等融为一体的影像传播著述也不多见。
本文以大众传播理论、视觉心理学、视觉传播理论等为依据,以影像本体研究、现代社会中影像传播的特点、过程、效果、功能、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影像传播者和受众研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影像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且,以批判的眼光来分析影像传播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改进、提高影像传播质量、加强影像传播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建议。
在美国、加拿大等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早、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视觉传播学和影像传播研究有一些基础和成果,例如,视觉传播学(Visual Communication)、视觉教养理论(Visual Literacy)、双通道编码理论(The Dual Coding Theory)、多渠道传播与提示-累计理论(The multiple- Channel Communication and Cue Summation Theory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体划分理论--"冷与热"等,著述有See What I Mean--"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ommunication, John Morgan and Peter Welt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td.,1986;Seeing is Believ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ommunication, Arthur Asa Berger, Copyright 1989 by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等。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堂、工作场所、娱乐场所、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
也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体系的影响:1.对个体而言,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独特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
它不仅使一个人形成独特的政治观念,而且对一个人的政治参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它使一个人能够学习和掌握一定政治制度中特定政治角色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
2.对社会而言,政治社会化是某种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这决定了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
3.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向社会成员传播社会的主导政治意识,使之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政治教育和培训获得社会政治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
4.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认识政治现象、形成政治意识、掌握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在特定的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标签:社会化,途径。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一、填空题:1、政治化;2、政党分肥;3、潜意识;4、利益;5、君主专制;6、村民自治;7、城市国家;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1、D;2、B ;3、D ;4、AC;5、C;6、D ;7、ABC;8、ACD;9、ABD ;10、D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A ;18、D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
(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
今日艺术与大众传播的先行者——安迪·沃霍尔作者:李磊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3期【摘要】在所有美国艺术家中,关于安迪·沃霍尔的书和文献是最多的。
他比同时代文化人对所处时代的认识高出一筹,他把艺术放入了无从讨论和消解标准的范围内,并懂得如何把思想通过艺术的语言和生活解说出来。
今天人们对艺术与商业文化、艺术与流行文化关系的认识,很多都来自安迪·沃霍尔。
他的艺术思想包含了很多可能性的种子,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发出奇异的东西。
【关键词】大众传播;复制;跨界如果在20世纪的艺术市场上需要记住两个名字的话,那必定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连续7年时间里,他们都是国际艺术市场最受欢迎、身价最高的艺术家。
2007年,当代艺术的价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沃霍尔的年度总成交额甚至超过了毕加索1亿美元。
众所周知,安迪·沃霍尔以波普艺术(POP Art)闻名,作为艺术史上的标杆性人物,他的作品大多描绘名人或生活消费品,且始终保持复杂又晦涩难懂的个人风格,深受西方上层人士喜爱。
除了是波普艺术最著名的领袖和倡导者之外,他的身份还包括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设计师、出版商,不过,总的来说“画家”仍然是他最恰当的头衔。
在1984年创作的一幅迈克尔·杰克逊的肖像作品中,具备了安迪·沃霍尔经典作品的所有特质:1.作品为印刷品,表面还带有油画笔刷的痕迹;2.创作过程基于照片而非取材本人;3.色彩艳俗且形象扭曲;4.作品有一系列多个不同版本;5.作品甚至不是由艺术家亲手完成的。
在这幅作品中,他简化了一切,细节被强烈鲜艳的颜色所取代,杰克逊的脸几乎被简化成了一个面具,完全是卡通的效果。
这幅作品有超过20个不同的版本,其中的一幅最近刚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他的另外一些著名作品像《坎贝尔番茄汤罐》、《布里洛盒子》、《玛丽莲·梦露》等也一直被奉为现代艺术的圣典,价值连城。
政治学原理复习指导第一部分不定项选择题1、根据(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2、议行合一原则是(A、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3、(D、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4、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大众传媒B、立法机关C、超国家机构D、政党和议会党团)。
5、两党制以(C、英国D、美国)最为典型。
7、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B、民主制)。
8、宪政的核心是(D、民主政治)。
9、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B、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10、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国家)。
1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13、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14、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欧洲共同体B、独联体C、俄罗斯联邦)。
15、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政治合作)的理解。
1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17、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18、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D、秩序)。
19、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现代化)过程。
20、政治权力具有(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的特性。
21、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参政权)上。
22、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A、制度化D、独立性)为特点。
肖像描写的名词解释肖像描写,是艺术领域中一种以人物形象为创作对象的表现手法。
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情感和内心世界,肖像描写可以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生经历和情感态度。
肖像描写在绘画、摄影和文学等多个艺术形式中都有广泛应用。
一、肖像描写的历史背景肖像描写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古代,人们就以佩戴形象立体的首饰,展示自己的身份以及对人物的崇拜。
随着时代的演进,肖像描写逐渐从平面艺术领域拓展到雕塑、摄影和文学等领域,成为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肖像描写的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最常见也最直观的肖像描写方式。
通过绘画手法,艺术家可以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布上。
他们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元素的运用,塑造出人物的轮廓、面部表情以及衣着特点。
肖像描写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艺术家对细节的观察和掌握,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准确理解。
三、肖像描写的摄影艺术摄影艺术作为肖像描写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比于绘画的手工艺,摄影依靠镜头和光线的捕捉,可以更加精准地还原人物的面部特征和情绪状态。
摄影家通过光影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将人物瞬间的气质和个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肖像摄影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为自己留下珍贵的瞬间记忆。
四、肖像描写的文学表达肖像描写在文学创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通过语言的抒发来展现人物的特质和情感。
作家们通常利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描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内心世界中的思想、情感和心境。
这些文字的描写可以引起读者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成长。
五、肖像描写的其他艺术形式除了绘画、摄影和文学,肖像描写在音乐、电影和舞台剧等艺术形式中也有重要地位。
在音乐中,作曲家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将人物的情感和人生经历表现得深入人心。
在电影和舞台剧中,演员们通过表演技巧和化妆手法,把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观众。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第八章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一、填空题1、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__________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_______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
3、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___________、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
4、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三个方面。
5、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
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__________。
7、保守主义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和态度,面对社会重大变迁。
它极力抵制来自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____________的强大压力,为深受重围的传统社会秩序辩护。
8、____________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9、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____________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
10、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以___________和直接模仿为学习方式。
二、选择题1、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A政治态度B政治信仰C政治感情 D 政治价值2、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
A政治动机 B 政治情感 C 政治态度D政治行为3、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B 伯恩斯坦 C 马佐尼D葛兰西4、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代议制 B 民主制 C 法治D 法制5、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作为其基础。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论述题1、试述民主的价值。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前者带有哲学研究的特点,后者具有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
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民主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
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
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关于肖像摄影理解肖像摄影是一种专注于拍摄人物形象和表达个性的摄影类型。
它通过摄影师的技巧和选择,旨在捕捉到人物的表情、情感、特征和个性。
以下是关于肖像摄影的一些重点理解:1.主题:肖像摄影的主题是人物,摄影师通常会与被摄者合作,共同创造出富有个性和个人风格的照片。
摄影师可以根据被摄者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自己的创意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光线、背景和道具等。
2.表情和情感:肖像摄影师致力于捕捉到被摄者的真实表情和情感。
他们通过与被摄者的互动、引导和交流,促使其展现自然、生动的表情和情感。
这可以通过拍摄日常生活瞬间、人物间的眼神交流,或是通过姿势、动作等创造情感共鸣。
3.光线与阴影:光线在肖像摄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塑造人物的轮廓和表情,并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光线的选择和控制可以通过使用自然光、闪光灯、屏幕等来实现。
在使用光线时,合理利用阴影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4.背景和环境:背景和环境的选择对肖像摄影的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
有时,简单的背景可以使被摄者成为焦点,突出人物本身。
而有时,选择特定的背景可以为照片增添故事性和独特的感觉。
5.合成与后期处理:在现代数字摄影中,使用合成技术和后期处理工具也是常见的。
通过后期处理可以对照片进行颜色调整、修饰、裁剪等,以满足摄影师对作品的要求和创意。
肖像摄影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情感的摄影类型,通过捕捉个人特征和个性,传达人物的故事、情感和内心特质。
对于摄影师来说,了解被摄者,用心观察和表达,并运用光线、背景和技巧是关键的要素。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
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
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
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
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
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
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
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概念:1,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以主体依法固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以维护和实现人格平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为目标的权利。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和法人所固有的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必具备的人身权利。
2,传媒侵权行为: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发生的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
3,名誉的概念:名誉,是对特定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社会评价。
名誉,即名声,社会上人们对公民的品德、情操、声望、信誉、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名誉具有社会性、客观性、特定性、观念性、时间性等特点。
4,名誉权的概念: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论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5,真实:所谓真实,就是新闻或其他文章的内容同实际情况相符合,且这里强调的真实是法律上的真实即有证据支持。
6,隐私的概念: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
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事,即所谓“私”;二是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包括被他人打听、收集、传播等)或者受他人干扰,即所谓“隐”7,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8,肖像的概念:肖像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其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
肖像的特征有:1可辨认性2具有专有性3具有财产性9,肖像权的概念:肖像权是公民享有的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依法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肖像权是法律规定的自然人人格权。
10,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艺术等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
11,著作权的客体:是指作者创作的以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12,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主体是指著作权所有者,即作品的著作权人。
我国新闻法制的特点:(1)新闻法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2)新闻法制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新闻法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而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既要求严格的他律,也要求主动的自律,两者需要辩证地统一。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
根据宪法第三十八条和《民法通例》中的规定,受到侵害的人有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做适当的赔偿。
应用,案例1:某公司的专利权被另一个公司使用,向政府反映得不到解决,于是向报社反映,并表示如果解决问题将提供100万奖金。
①作为记者,是否要去采访?②如果去采访,该怎样采访才能公正、公平、合理。
③如果看到100万奖金?2武钢发言人白方咆哮女记者。
案例分析:首先对案例内容做一个简短的介绍,然后再分析。
林江到海关拍摄作品《跳帮》,辑私时情形,后被画册收录,被中国新闻用刊用作封面负面报道,林江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认为,林江是《跳帮》的作者,依法存有该作品的著作权。
中国新闻社未经过林江许可,擅自使用图片,并配以不相符的文字,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歪曲了作品的内容,没有给作者署名,并多次在刊物广告页上使用。
中国新闻社侵犯了林江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中国新闻社理后承担侵权责任,一个停止侵权行为,向林江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名词解释:1.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2.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肖像理论知识点总结一、肖像概念肖像是艺术中常见的一种创作形式,是以人物为对象,通过艺术手法展现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内在性格的作品。
肖像创作既是一种技术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
肖像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能够反映出时代和人物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二、肖像的表现形式肖像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媒介来进行创作。
各种表现形式的肖像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内涵。
1.绘画:绘画是最常见的肖像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色彩、线条和笔触等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绘画肖像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能够通过画家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
2.雕塑:雕塑肖像作品是以塑造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形象和特征的艺术作品。
雕塑作品通过立体的形式和空间布局来展现出人物的立体感和气质特征,具有独特的三维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3.摄影:摄影是现代肖像表现形式之一,通过摄影镜头的拍摄和后期处理来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摄影肖像作品具有真实性和自然性,能够真实地记录下人物的形象和表情,展现出独特的时代和情感氛围。
三、肖像的创作要素肖像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人物的形象特征、内在性格、时代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肖像创作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特征:形象特征是肖像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等多个方面。
画家、雕塑家、摄影师需要通过绘画、塑造、摄影等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展现出其外在美和形体特征。
2.内在性格:内在性格是肖像创作的重要要素,包括人物的情感、气质、性格等方面。
艺术家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来捕捉人物的内在特征,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手法来表现出其内在气质和精神面貌。
3.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是肖像作品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的重要要素,反映出肖像作品与时代和环境的关系。
艺术家需要通过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深刻理解,来表现出人物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情感,展现出其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第三章政治社会化5.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1.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①从政治社会化的动因来看,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的。
②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来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是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
③从政治社会化的后果来看,通过这一过程,社会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并且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a.它是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以理性指导感性的过程。
b.它是人们通过政治实践获得政治知识,再把这种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深化检验原有知识或获得新的政治知识的过程。
②从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政治社会化始于人们进入社会政治生活、参加政治实践,终于人们失去政治活动和实践能力,是个人形成和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长期过程。
③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来看,政治社会化就是现有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情感等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政治共同体的每个成员。
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功能作者:陈静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4期摘要:肖像作为一种图像,在大众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广泛传播。
本论文结合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学说,分析了肖像在大众传播中具有的功能。
关键词:大众传播肖像功能早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还没有形成文字之前,人类就开始运用图像进行交流和沟通。
肖像作为人的形象表示,也是图像表现的一种形式。
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时代”的著名表述,指出了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的预言。
①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波则郑重宣布“景象社会”的到来。
②肖像作为一种图像、作为信息、作为一种符号,在大众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广泛传播,对于社会、对于肖像所指向的具体的人,究竟有何意义?本文结合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学说分析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功能。
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论述。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美国学者赖特继承了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
大众传播学的奠基者、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加以总结,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
施拉姆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施拉姆、拉斯韦尔和拉扎斯·菲尔德等对于大众传播的功能的论述,分析肖像在大众传播中具有的功能。
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现代社会是大众传播媒介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传播信息的形式有文字、图像、声音等。
平面媒体包括文字信息和静态的图片信息;广播媒体以声音信息表现;电影和电视媒体则文字、图像、声音信息兼有,以图像、声音信息等动态信息为主;网络媒体则兼有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并且具有动态、静态结合,容纳海量信息等特点。
肖像作为一种容易理解的图像信息,不管是用于新闻报道还是广告,肖像不断地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
一幅图所传递的信息有时胜过文字传递的信息,有“一图胜千言”之说;无论静态的肖像还是动态的肖像,人物的表情、言语(在电子媒体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与言语表述同时呈现)都传递出各种丰富的信息。
肖像具有文字信息无法表达或难以表达的信息,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报道、广告或节目中。
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现代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都不惜花费大量的版面和时间刊登、播映肖像。
无论是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广告中,肖像随处可见。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肖像一般有以下情形:一是使用新闻肖像图片或录像作为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
以报刊为例,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肖像常常有独立的肖像图片新闻报道,或是配文字的图片报道,这一类属新闻性较强的时事新闻。
二是以公民的肖像作为封面、封底、中心插页、文章的题头照片等装饰或美化版面等,尤其是休闲娱乐性刊物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幅肖像照片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字,它们更多的是靠肖像图片来吸引读者。
而在电视媒体中,时事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涉及肖像,娱乐类节目、人物访谈类节目等都需要人参与,而参与的过程就涉及肖像的使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消费主义一块引发了后现代特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消费社会与形象主导文化的关系显露出来,形象与商品的内在联系使得消费社会必然趋向于视觉文化。
③作为人物形象的肖像,自然也成为视觉文化的消费品。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智威汤逊公司就在力士香皂的广告中开始使用影星照片,名人广告(Celebrity Ad)由此成为重要的广告表现策略。
④如今利用名人做广告已经成为重要的广告表现策略。
报纸、杂志的印刷精致,图像的还原效果好,色彩感较强,这可以产生较强的视觉刺激,使读者感到名人形象生动、真实,记忆深刻;报纸、杂志的保存时间比较长,可以重复阅读,这也增加了名人广告被重复欣赏的次数,促进受众完成对名人广告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记忆的过程。
电视是名人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介选择。
电视属于高度卷入式的媒体,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全方位与受众交流,表现力强,非常适合展现情节和过程。
电视的图像形式易于有效传播情绪,色彩、明暗和音乐都能用来激发情感,因此是传递情感和树立品牌形象最为理想的媒介。
而且,电视的受众群体最为广泛,各种类型的名人广告都能很容易在电视的受众群中找寻到自己的目标受众。
电视媒体每日播出最多的是影视作品,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其最终形式即投放在屏幕都是一种“活动着的影像”⑤。
除了动画片及脸谱形式之外的影视作品,任何有演员出演的影视作品中都包含演员的肖像,是一种以肖像为主要表达的作品,没有演员的肖像的存在,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具有故事情节。
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这是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
一幅新闻肖像的批评揭露,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
如果违法乱纪者对于“某某地某某人”这样的描述已经熟视无睹的话,那么把他的影像公之于众无疑还是可以多给他一点震慑的。
如《人民日报》“立此存照”等批评监督性新闻摄影栏目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对于舆论监督而言,新闻肖像图片加文字的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形成更大的舆论和舆论范围,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因此而增强。
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农村采访中,敏感地注意到贫困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连小学都上不了,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拍摄了许多关于失学儿童、破烂的农村校舍、生活困难的乡村教师等情况的新闻照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拍摄的那张苏明娟的肖像照片《我要上学》。
这些照片发表后,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调拨资金、开展募捐、改善教师待遇,邓小平同志还为发展农村教育题写了“希望工程”四个字。
客观地说,解海龙拍摄的新闻照片为“希望工程”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舆论监督。
具有历史文献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摄影最根本的任务是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⑥。
“黑镜头”、“老照片”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使人们突出地感觉到照片作为历史记录的巨大意义。
历史文献价值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真实反映时代风貌、记录社会变革的新闻照片不仅是好照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而记录社会变革的新闻照片,少不了新闻肖像,这使肖像尤其是新闻的肖像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从人类学角度说,肖像的谱系也是民族志,集体的灵象。
⑦每一个时代的肖像摄影也反映了国运盛衰和社会起伏。
翻开世界摄影史,一些名垂青史的摄影师,把镜头对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色人物,他们所拍摄的文献性作品,堪称历史活标本:路易斯·海因,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拍摄对象的同情心,拍摄了迁移的难民、各地的童工、城镇贫民窟和受灾的村庄。
这些纪实照片在海因所生活的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都不足以成为焦点,但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别是他对美國各地童工恶劣生存状态的纪实报道.导致美国政府最终通过了废止童工制度的法案”。
尤金·史密斯拍摄的因企业污染而受到水银中毒的日本渔民的照片《水俣》,成为世界纪实摄影中环境题材的经典作品。
萨尔加多以其对非洲和科威特人道主义观察所拍摄的《埃塞俄比亚难民营》、《科威特的恐怖》和《工人:工业时代考古》等纪实摄影作品则成为那些国家乃至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具有审美的功能肖像绘制或雕塑需要很高的艺术,各种形态优秀的肖像摄影作品等,不仅展现肖像人的精神面貌、时代特征,还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的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力”⑧。
《每日新闻画报》曾在《纽约时报》上做广告:每天清晨请在《每日新闻画报》上看纽约最漂亮的姑娘。
如今在许多报刊上,可以看到版面上使用的肖像拍得很漂亮,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多重作用。
人们通过对肖像作品的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完善和认识的提高。
如卡休拍摄的《丘吉尔》,这时的《丘吉尔》已不只是丘吉尔本人,它是战时英国的精神象征,是二战时期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象征。
肖像画、雕塑或摄影作品不仅是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当时人们审美幻想的表现。
肖像画有的时候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倾向,如文艺复兴时的《蒙娜丽莎》,她就代表那个时代比较精华的、对人精神状态的一种感受,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比较自信的状态。
赋予当事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对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到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认知,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影响力广泛而深远。
人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生活在由大众媒介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中。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名人”的批量生产者,实在是功不可没。
借助于大众传媒的传播功能,肖像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当然,大众传播也有贬低的效用。
在当今社会,在大众传播的环境下,把自己的肖像的使用权转让和许可给他人使用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的人格价值评析道:“以他的肖像为运动鞋做广告,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将是所销售运动鞋本身材料价值和劳动价值所不能比拟的,使用其姓名和肖像做两个小时的运动鞋商业广告,他就能赚取一万美元。
”⑨正是大众传播媒介这种无与比拟的影响力,成就了肖像的商业利用价值。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不厌其烦的信息轰炸,通过广告以及电影电视剧以及画册等等,一遍遍地加深人们对商品所蕴涵的“消费文化”的认可,并最终使得名人人格符号中的肖像与所营销的商品实现成功“对接”。
当肖像用于商业用途时,虽然其仍然具备标表人格的功能,但其主要作用已不再是标表人格,而是映射某种商品或服务,赋予其意义并带来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肖像的价值凸现,肖像人就可以将自身符号意义上的肖像利益转让于第三人用于商业目的,自身获得财产利益等各种补偿。
(本文为北京市“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新闻学”项目资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79)注释: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99页。
②Guy Debord 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New York: Zone, 1994③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文学评论》,2003(6)。
④庾为:《名人广告热的理性思考》,《商业时代》,2007(29)。
⑤李冉苒等主编:《电影表演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