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0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A、肠道B、泪腺C、肺D、肾E、皮肤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A、排出代谢终产物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C、分泌肾素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A、肠道B、泪腺C、肺D、肾E、皮肤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A、排出代谢终产物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C、分泌肾素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生理学知识4第八章肾脏的排泄第一节概述1、肾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2、正常人每昼夜(24H)尿量1000~2000ML,在病理情况下,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则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第二节尿液生成的过程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2、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3、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5、正常肾糖阈为8.88~9.99MMOL/L(160~180MG%)第三节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1、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第二节突触生理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2、根据功能分:①兴奋性突触②抑制性突触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特异投射系统:有专一的传入途径、引起特定的感觉2、上行激活系统是一种多突触结构,易受药物影响3、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4、躯体痛:产生和消退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5、内脏痛:疼痛缓慢、定位不清、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6、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称牵张反射2、牵张反射的类型: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3、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4、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5、牵张反射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①胆碱能纤维②肾上腺能纤维2、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3、N受体:箭毒阻断N2受体4、a受体: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断剂5、B1受体分布在心肌组织上;B2受体分布在支气管。
肾排泄功能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承担着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中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主要通过尿液的形式进行体现。
本文将介绍肾脏的排泄功能及其特点。
肾脏具有很高的排泄能力,每天可排出大量尿液。
排泄功能是由肾单位完成的,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尿液的初步成分筛选单位,它由腺球和肾小球囊构成。
血液进入肾小球后,通过腺球的小管腔,将水、电解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初尿。
然后,初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经过多次处理后形成成熟的尿液,最终从肾盂排出。
肾脏的排泄功能具有以下特点:1.对不同物质的排泄有选择性:肾脏能对尿液中的物质进行筛选,保留身体需要的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等,将无用的代谢废物和过量的物质排除,如尿素、尿酸等。
2.对尿液浓度的调节能力强:肾脏可以根据身体的水分摄入量和需要调节尿液的浓度,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当身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出,保留更多的水分;相反,当身体水分充足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出,以排除多余的水分。
3.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强:肾脏能够调节体液中酸碱平衡,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肾脏可以排除多余的氢离子,并保留碱性物质;相反,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肾脏可以排除多余的碱性物质,并保留氢离子。
4.对药物的排泄有重要作用:肾脏是体内许多药物的排泄通道之一,通过肾脏的清洗作用,可以排除体内吸收和代谢产生的废弃药物和毒物,保障身体的健康。
总之,肾脏的排泄功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对尿液中不同物质的选择性排泄,调节体液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清除废弃物质和代谢产物,实现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因而,保护肾脏的健康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H+的分泌:通过Na+-H+交换进行分泌,同时促进管腔中的HCO3-重吸收入血。
在远曲小管和集合存在Na+-H+和Na+-K+交换的竞争,因此,机体酸中毒时会引起血K+升高,同样,高血钾可以引起血浆酸度升高。
3.NH3的分泌:肾脏分泌的氨主要是谷氨酰胺脱氨而来。
泌NH3有利于H+分泌,同时促进Na+和HCO3-的重吸收。
从上可以看出,Na+重吸收可促进多种物质的重吸收或排泄,例如K+的排泄、H+的分泌、水的重吸收、Cl-的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等,机制如下:(1)Na+主动重吸收,形成管内为负,管外为正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促进阴离子(例如Cl-)向管外转移(重吸收),促进阳离子(例如K+)向管内分泌;(2)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方式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必须与Na+同向转运入细胞内,而这种转运依赖Na+主动转运形成的细胞内低Na+。
(3)Na+重吸收促进水的重吸收是由于渗透压变化所致。
而NH3的分泌,HCO3-的重吸收则不依赖Na+重吸收,因为NH3为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它扩散的方向决定于细胞两侧的pH值(向pH低侧扩散);HCO3-能与小管液内的H+结合然后分解成H2O、CO2,CO2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再生成HCO3-后转运入血,因此,不是Na+重吸收,而是分泌H+能促进HCO3-的重吸收和NH3的分泌。
九、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1.肾小管中溶质浓度是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小管内糖浓度增高,妨碍水分重吸收,形成多尿,这称为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利尿原理也如此。
2.抗利尿激素是调节尿量的重要激素,能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尿量减少。
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痛刺激等。
当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大量饮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称为水利尿。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第一节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脏功能:(一)泌尿: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②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③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
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器官排泄物───────────────────────肾脏水、尿素、肌酐、盐类、药物、毒物、色素等肺脏 CO 2、水、挥发性药物等皮肤及汗腺水、盐类、少量尿素等消化道钙、镁、铁、磷等无机盐,胆色素,毒物等唾液腺重金属、狂犬病毒等肾脏的结构特点(一)肾单位和集合管肾单位是肾脏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肾脏不能再生新的肾单位,随着肾衰、疾病或老化,肾单位的数目越来越少。
40岁后,功能肾单位的数目通常每10年减少10%,这样到了80岁,与40岁时相比,肾单位的数目减少40%,但并不是对生命构成威胁。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比较两类肾单位的不同点比较项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肾单位数量多(约占85%~90%)少(约占10%~15%)肾小球分布皮质外 1/3~2/3 皮质内1/3肾小球体积小大血管口径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为一支,分布于近段和远段肾小管周围分两支,一支分布于近段和远段肾小管周围,另一支是U形直小血管髓襻长度短(到或不到外髓)长(达内髓)近球小体有无含肾素颗粒多几乎不含交感神经支配主要分布于入球小动脉主要分布于出球小动脉血流量多(>90%)少(<10%)功能特点主要与尿生成和肾素分泌有关主要与尿的浓缩、稀释有关(三)球旁器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间质细胞和致密斑三种特殊细胞群组成。
球旁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致密斑可感受小管液流量及其中氯化钠含量的变化。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无尿3.肾小球的滤过4.渗透性利尿5.高渗尿6.水利尿7.滤过分数8.糖尿9.肾糖阈10.肾血浆流量答案: 1.两肾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2.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
3.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
4.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过高,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使肾小管对小管液中水分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加,称为渗透性利尿。
5.终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称高渗尿。
6.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
7.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即滤过分数。
8.当小管液流经近球小管时,如果其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则终尿中将含有葡萄糖,这种现象称糖尿。
9.终尿中刚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10.单位时间内流过两侧肾的血浆总量即肾血浆流量。
二、填空题1.肾小管由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三部分组成。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______ ,有利于______ 。
3.肾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
此外,肾还具有______ 功能。
4.临床上给患者静脉注入甘露醇,患者的尿量将______,其主要机制为______。
5.排尿反射启动后,盆神经兴奋导致膀胱逼尿肌______,膀胱内括约肌_____。
6.在排尿反射过程中,进入后尿道的尿液刺激______,冲动沿阴部神经传至______ ,进一步加强其兴奋,这是一个______反馈过程。
7.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胶体渗透压______ ,当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数值______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囊内压的差值时,滤过则停止。
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______ 。
9.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______ 关系。
10.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_ ,尿量______ 。
11.动脉血压在______ 范围内变动时,通过自身调节可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恒定。
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担负着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和维持体内稳定环境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包括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通过尿液排除废物和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肾脏的排泄功能主要通过肾单位来实现,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首先,肾小球通过滤过作用将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和代谢产物等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滤过的原尿中含有大量的水、尿素、尿酸、酚酞等废物物质。
然后,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经过剩余物质的重吸收和废物的分泌,形成最终尿液。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将重要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从尿液中重吸收回血液中,同时将尿液中多余的离子如钠、钾、氯等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此外,一些有毒物质和药物通过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被排泄出去。
肾脏还具有调节尿液浓度的功能。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单位可以通过抑制尿液生成和增加尿液排出量来减少体内水分,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单位会调节尿液的出口阻力,减少尿液排出量,保留更多的水分,以保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此外,肾脏还具有排泄代谢产物和毒物的能力。
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被排泄出去,从而保持体内代谢产物浓度的稳定。
一些药物、毒素和有害物质也通过肾小管的分泌通道被排泄到尿液中,从而起到清除其体内积累和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总之,肾脏的排泄功能是人体维持内环境平衡和排除废物的重要机制。
通过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脏能够形成和排出尿液,排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稳定的内环境。
肾脏的排泄功能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生物体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