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治疗效果影响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护理经验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影响分析罗丽霞临汾市中心医院肿瘤一科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癌性疼痛的影响。
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癌性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癌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癌性疼痛的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癌性疼痛;影响现代社会癌症的发病率逐渐提升,随着癌症出现的癌性疼痛则是患者存在的一个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同时伴有现存的与潜在组织的损伤,特别是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会更加剧烈,对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1]。
对患者癌性疼痛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分析本次数据,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满意度: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67%和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3 讨论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多为交通事故、意外事故致伤的,创伤严重、治疗复杂、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
癌症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摘要:目的研究癌症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癌症护理干预)以及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在干预后3天内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到7天内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很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癌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癌症;护理干预;恶性肿瘤;疼痛控制;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问世,有效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该病的典型症状—疼痛,还很大程度上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调查显示,全球有近半成恶性肿瘤患者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三成患者的疼痛程度难以忍受。
所以疼痛控制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就癌症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了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癌症护理干预)以及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
观察组男性26人,女性24人,年龄37至75岁,平均年龄(54.93±6.28)岁;对照组男性25人,女性25人,年龄39至74岁,平均年龄(52.74±5.99)岁。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患有恶性肿瘤;(2)患者及家属知情了解此研究并当面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有沟通障碍;(2)临床资料不全;(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两组的基本资料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给予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针对性用药。
综合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疼痛为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会从精神、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对患者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患者常会感到异常痛苦,甚至出现自杀念想。
为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84 例癌痛患者进行研究,以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一、研究概况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应用效果。
方法:以84 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综合护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和癌痛严重程度的影响。
结果:干预后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 CPQOL评分分别为(57.5±6.2) 分和 (43.2±8.9) 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616、3.152,P<0.05);而重度疼痛患者 CPQOL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14,P>0.05)。
护理干预后轻度疼痛率为 64.29%,显著高于护理前的 17.86%,差异统计学意义;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分别为 22.62% 和 13.10%,显著低于对护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二、资料与方法选取84 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 49 例,女 35 例,年龄 34~68 岁,平均 (47.8±8.8) 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 47 例,初中以下学历 37 例。
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和陪护,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和家人的爱护;医护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向患者讲解癌症常识,让患者对癌症常见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及技术设备等有着一定的认知,让患者知道只要及时发现、配合治疗,癌症康复治疗还是有着很大的希望。
定期举办座谈会议,邀请成功战胜癌症患者来向患者传授经验,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家属疼痛与其是否坚强之间并无太多的关联,不及时的对疼痛采取干预措施,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疼痛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干预与癌症患者满意度的关系。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的56例癌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
比较两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2.86%,参照组的满意度为7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癌症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满意度引言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疼痛是常见症状之一,若无法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对患者的睡眠、免疫力、心理、精神等均产生不利影响,与其晚期生存质量密切相关[1]。
因此,在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我院对本次收治的部分癌症患者进行了相应的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本组56例癌症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0.2±2.1岁;13例消化系统肿瘤,20例泌尿系统肿瘤,17例肺部肿瘤,6例其他部位肿瘤。
所有患者智力均正常,且无语言交流障碍。
根据入院时的登记顺序,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8例。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于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在癌症疼痛护理方面对患者进行简单健康宣教,使其对镇痛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应注意事项等问题有更好的了解。
实验组则实施疼痛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加强沟通与交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对其疼痛耐受程度有初步了解,并对其疼痛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增加患者对癌症疼痛有更多的认识。
根据患者疼痛原因及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并采用适当方法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使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要指导病人家属积极配合疼痛护理干预工作的进行,提升患抵抗疼痛的信心。
护理干预对癌痛的护理效果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痛的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癌痛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以上的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癌症,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缓解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效果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癌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癌症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
关键词:护理干预;癌痛;护理效果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常常伴有难以忍受的疼痛,影响睡眠,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在疼痛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使癌性疼痛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在癌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强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73例癌症癌痛患者,以上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癌症,将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56.5±9.2)岁;癌症分类:肺部癌症患者13例,胃癌患者7例,食管癌患者6例,肝癌患者6例,结直肠癌患者3例,胰腺癌患者1例。
观察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年龄为(58.8±8.6)岁,癌症分类:肺部癌症患者15例,胃癌患者9例,食管癌患者4例,肝癌患者4例,结直肠癌患者3例,胰腺癌患者2例。
两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分别予以相同的镇痛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如:做好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止痛知识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一定的疼痛知识,一般癌痛剧烈影响睡眠的患者,癌症基本处于中晚期,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癌痛患者积极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让患者家属取得护理人员的信任,使患者减少对家属的依赖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办理完毕入院手续后,护理人员应积极的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当其癌痛发作时,往往伴随着焦虑、紧张、抑郁的负面情绪,甚至于部分癌痛患者因癌痛剧烈或长期癌痛得不到控制而对治疗彻底的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困扰,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减轻部分负面情绪,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疼痛的依从性;护理人员最好镇痛药物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分阶段予以麻醉性镇痛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93-02疼痛是晚期癌症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它与癌症的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于癌症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重视对疼痛的观察及研究,对于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希望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我院自2008 年3 月至2010年3月进行了尝试,效果显著。
1 对象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癌症住院病人,经病理证实为晚期癌症患者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40~78岁,单纯手术治疗后的患者75例,加放疗或(和)化疗患者共100例。
本组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进行疼痛强度评定,其中轻度疼痛10例(10%),中度疼痛50例(30%),重度疼痛60例(60%)。
2 方法2.1健康教育肿瘤患者首先应树立勇于对抗病魔、积极治疗的信念,良好地心态是肿瘤正确治疗的重要关键,不仅能让患者的心情愉悦,提高精神毅力,还能有效提升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主要通过不使用烟草、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癌症及癌症造成的感染。
疼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止痛知识宣传教育。
重点宣教以下内容: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的程度;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和止痛方案;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应当确保药物安全放置;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影响分析作者:罗丽霞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7 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 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癌性疼痛的影响。
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护理干预;癌性疼痛;影响现代社会癌症的发病率逐渐提升,随着癌症出现的癌性疼痛则是患者存在的一个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同时伴有现存的与潜在组织的损伤,特别是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会更加剧烈,对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对患者癌性疼痛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3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土4.6)岁,其中胃癌7例,肝癌5例,乳腺癌8例,直肠癌4例,肺癌11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3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土4.5)岁,其中胃癌6例,肝癌6例,乳腺癌9例,直肠癌2例,肺癌1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癌症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癌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癌性疼痛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患者疼痛发作的时候需要按照患者主述同时根据医嘱使用常规的镇痛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癌症患者8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癌症患者的疼痛明显较前减轻,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主要认真听取患者主诉疼痛,护士根据疼痛情况汇报医生,根据医嘱正确进行药物止痛。
观察组患者对疼痛采取主动的评估、有效镇痛、心理护理以及舒适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21疼痛评估针对患者的疼痛认知态度进行评估,对于生活中不断鼓励忍耐和勇敢支持的文化推动患者及家属,对疼痛实施一定的忍耐态度,患者自控力及自尊心较强对疼痛会采取一定的忍耐;甚至有些患者害怕医护人员对自己在疼痛不能够理解,不能体现他们所在的困境,常常不愿表达自己对疼痛的真实感受;另外,还有患者对于癌症疼痛认为无法控制,药物只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使用会成瘾性,疼痛不到难忍时尽量不表述,少用药甚至不用药,甚至医生将治疗的重点放在疼痛上往往忽略对癌症本身的治疗等手段。
这些心理负担常会引起患者的心理不安和焦虑,加重癌症的疼痛程度,癌痛加剧对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癌症引起的慢性疼痛,会使患者遭受长期疼痛的折磨,如不及时进行镇痛治疗,会导致患者痛不欲生[4]。
122镇痛药物的护理使用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痛的重要手段,医师根据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案进行下达医嘱,护士根据医嘱正确进行药物镇痛。
用药前向患者充分告知药物的强度、持续作用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现象。
最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在进行用药,使患者及家属对不良反应现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能够有效的配合。
根据药物的药理学原理,指导患者按时进行服药,确保药物在机体内有效浓度,减少在疼痛时才进行给药。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的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68-01资料:将20例肺癌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干预措施:1心理疏导:患者得知自己是癌症,一时无法接受现实,思想压力大,出现烦躁、悲观等情绪,绝望的心理,对疼痛不能忍受等。
我们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提供精心的护理,同时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应用松弛疗法和催眠疗法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松弛疗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松弛方法,想象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反应,减轻疼痛。
2睡眠疏导:病人应疾病原因反复住院,由于环境改变及疾病加重,导致睡眠障碍,给予制定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督促其按时间表每日有规律活动。
如在病房走廊散步、听音乐、打太极拳等,保持日间的活动,夜间定时休息,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
3建立良好的沟通:同时与家属有效沟通,让其多看望安慰病人,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帮助病人树立信心,以减少因思想顾虑对治疗的影响。
我们用善意性肢体语言有姿势上的平等对应交流,但要注意沟通的深度不可强求。
听患者诉说时,要专心听,用心去听,听清楚,听完整,认真记录,要有语言反馈。
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倾听有鼓励对方诉说的作用,而诉说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结果:对干预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及情绪障碍,减轻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放化疗期间多项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讨论: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长期以来,病房以疾病为中心的技术型护理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肿瘤患者,不但身体需要治疗,内心的创伤也需要治疗,很多时候,非常好的治疗方案,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效果,这往往是因为内心的伤痛没有被重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讨论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出现的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和影响,观察是否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中期和晚期的肝癌患者共75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2周后进行自我疼痛评分。
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2周后对其自身的评分结果。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分为(5.21±0.63)分;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平均分为(7.21±0.41)分。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自我评分,两组患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药物缓解其癌性疼痛症状。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日常护理,并且给予患者常规的镇痛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与患者家属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获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联合家属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通过家属的关怀、照顾,医护人员的鼓励等帮助患者重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与患者一并对抗治疗过程的可能出现的疼痛,陪伴支持患者坚持治疗。
1.2.2沟通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早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经常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如性质、程度以及部位等。
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疼痛,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减轻通过。
另一方面,经常与患者沟通,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对疼痛的感觉较为不注意,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患者减轻痛楚。
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为其确立良好的面对癌症的态度等。
对于晚期的肝病患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给予其充分的关怀支持和心理支持,使得患者在生命的终期也能获得其应有的尊严。
给予患者人道主义上的临终关怀,使得患者在其生命的尾端仍能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安乐状态。
护理干预对癌症病人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癌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39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选择综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19患者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3.68%,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疼痛评分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多招租,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癌症患者在治疗中接受综合护理时,能够减缓身体疼痛,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护患纠纷,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癌症患者;综合护理;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284-02癌症患者最大的一种身体痛苦就是疼痛,这一症状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不良影响,还有人在化疗治疗中,会增加身体对疼痛的敏感性[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癌症患者的疼痛和精神因素因此必须为患者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39例癌症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39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47~81岁,平均年龄为:(59.72±2.34)岁,2例胰腺癌,2例鼻咽癌,8例肝癌,多发性骨髓瘤1例,肝癌4例,肝管内恶性肿瘤1例,乳腺癌1例,胆管癌1例。
对照组患者19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8~82岁,平均年龄为:(59.27±3.66)岁,肝癌2例,恶性淋巴癌2例,食管癌1例,肺癌6例,胃癌6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1例。
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 月至2013 年5 月收治的98 例癌症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较前降低,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疼痛给晚期癌症患者带来的困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癌症;疼痛癌症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症状,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不适,而且也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造成影响,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能帮助患者降低疼痛所带来的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5月对癌症患者采取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3 年5 月收治的98 例癌症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病理证实为癌症,经模糊数字评分方法疼痛感在3 分以上,预计生存时间在半年以上,无认知功能障碍。
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
对照组男27例,女22 例,年龄(61.35±8.62)(38~76)岁;治疗组男25 例,女24 例,年龄(61.02±8.13)(40~76)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指导用药,讲解用药相关知识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讲解有关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医生给药的方法和效果。
教会患者如何对疼痛进行评估,如何应___________对药物会出现的不良反应【1】。
细致入微地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并分析患者应对疼痛的方式,个性化地给予心理干预。
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作者:王建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癌性疼痛治疗效果。
方法:将20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治疗、三阶梯镇痛治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各项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与对照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0例(60%)相比,干预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80%),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癌性疼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性疼痛;护理干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10-012000年5月-2009年5 月,我们对100例癌性疼痛患者在疼痛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23例,女72例;年龄28-83岁,平均59.3岁。
均为伴癌性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
其中肺癌60例,食管癌28例,胃癌26例,肠癌26例,乳腺癌20例,肝癌14例,胰腺癌10例,其他14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入院首次疼痛强度评估:干预组:轻度疼痛27例,中度疼痛59例,重度疼痛15例。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1.2.1 疼痛评估方法应用0-10数字疼痛强度表(NRS)进行评估。
0为无疼痛,1为最轻微的疼痛,岁数组越大,代表疼痛程度逐渐加重,10为最剧烈的疼痛。
1-4为轻度疼痛;5-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1.2.2 干预方法对照组遵医嘱执行常规治疗、三阶梯镇痛治疗、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及物理方法干预、饮食干预、持续性疼痛评估等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按卫生部“癌症患者三阶梯镇痛疗法的指导原则”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无效(NR)。
护理干预在癌性疼痛病人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不同程度癌痛病人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对于轻、中度癌痛患者有明显效果,疼痛缓解有效率显著。
结论正确、适时、及时应用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病人痛苦、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疼痛肿瘤止痛镇痛泵疼痛是每个肿瘤患者临终前不可避免出现的首要症状之一,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率上升至75%。
[1]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易使患者丧失生活的勇气。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措施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我科对癌症疼痛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般资料本组癌症疼痛病例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6-80岁之间;其中肺癌26例,肝癌24例,直肠癌10例,乳腺癌11例,胃癌9例;住院时间10-35天。
以上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癌症患者,并因原发灶或转移灶而伴有疼痛。
护理干预的内容1.心理行为干预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患者在心理、生理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患者希望得到认真的治疗和护理,渴望延长生命。
因此,护理上要注重心理护理。
1.1 分散注意力来减轻患者的疼痛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卧位,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爱好,多交流一些患者感兴趣喜好的内容及社会上愉悦的人和事。
休息之余可以让患者听听节奏柔和的音乐,阅读书刊,看有趣的电视节目等,通过一些感受印象与疼痛的注意力竞争以减少疼痛。
[2]1.2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的压力相信患者的主诉,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感受和理解,来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患病后知道疾病的严重性,大多情绪低落,护士要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指导家属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惧怕。
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癌性疼痛治疗效果。
方法:将20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治疗、三阶梯镇痛治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各项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与对照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0例(60%)相比,干预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80%),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癌性疼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性疼痛;护理干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10-01
2000年5月-2009年5 月,我们对100例癌性疼痛患者在疼痛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23例,女72例;年龄28-83岁,平均59.3岁。
均为伴癌性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
其中肺癌60例,食管癌28例,胃癌26例,肠癌26例,乳腺癌20例,肝癌14例,胰腺癌10例,其他14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入院首次疼痛强度评估:干预组:轻度疼痛27例,中度疼痛59例,重度疼痛15例。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疼痛评估方法应用0-10数字疼痛强度表(nrs)进行评估。
0为无疼痛,1为最轻微的疼痛,岁数组越大,代表疼痛程度逐渐加重,10为最剧烈的疼痛。
1-4为轻度疼痛;5-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1.2.2 干预方法对照组遵医嘱执行常规治疗、三阶梯镇痛治疗、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及物理方法干预、饮食干预、持续性疼痛评估等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按卫生部“癌症患者三阶梯镇痛疗法的指导原则”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无效(nr)。
2.2 疗效干预组:cr38例,pr43例,mr7例,nr12例,cr+ pr81例,占81%;对照组cr 24例,pr36例,mr22例,nr18例,cr+ pr60例。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干预:癌痛对癌症患者精神心理上产生很大影响,疼痛患者可使个人消遣及娱乐降低,焦虑、恐惧增加,表现抑郁、苦恼、不能集中精神,过度考虑身体的疼痛而失去生活兴趣,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疼痛对癌症病人身体上的影响很大,因为疼痛会导致癌症病人很多问题的相继出现。
癌症疼痛对病人日常生活的能力及人际关系上亦有影响,疼痛强度越高,对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影响越大,中、重度疼痛时会影响其日常生活,60%-65%侵袭性癌症病
人主诉疼痛会影响其睡眠,因此癌性疼痛对病人身体上的破坏较一般慢性疼痛的病人严重。
疼痛可使癌症患者更加孤独、抑郁,从而加剧癌症对患者心理上的创伤。
患者的情绪对疼痛影响很大,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让他们和患者一起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患者更进一步感受到来自家属的关爱和支持,减轻其焦虑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健康教育干预帮助患者建立遵医行为。
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打消对麻醉药物成瘾性和其他不良反应的顾虑,使其遵医嘱按时应用镇痛药物。
便秘时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甚至最痛苦的不良反应。
每天评估患者的排便功能、摄入液体量、进食膳食纤维量,预防性使用缓泻剂及大便软化剂、适当运动等,可有效预防和缓解便秘。
3.3 行为及物理方法干预指导患者掌握简单的松弛技术如深呼吸、复式呼吸等,即让患者深吸气后摒住,然后缓慢呼气,同时默数1,2,3,…,反复数次。
可使患者精神放松、缓解焦虑和骨骼肌紧张。
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即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他刺激而不是疼痛的感觉,可采用交谈、讲笑话等方法。
对这些非药物措施患者常常有自己的喜好,实施前向患者描述缓解疼痛的这些非药物措施很重要,根据患者情况做出选择,并征得家属的积极配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4 饮食干预
饮食疗法的镇痛机制与维生素b17有关。
癌细胞内含有一种特殊酶,即β-糖苷酶,能使摄入人体内的维生素b17分解成糖的衍生物、苯甲醇和氰化物。
苯甲醇又被氧化为安息香酸,有缓解剧痛的效果;氰化物形成氢氰酸可干扰癌细胞的呼吸链,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因此,维生素b17对癌性疼痛有效,且作用迅速、彻底。
3.5 持续性疼痛评估护理人员每日在规定时间应用0-10数字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并记录。
以不断地重新评估疼痛强度,评价疼痛治疗效果,指导镇痛治疗措施的调整。
4 讨论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遵医嘱用药是有效控制癌性疼痛的关键。
治疗癌性疼痛应用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可使70%-90%的患者达到满意的疼痛缓解。
但在临床上诸多因素影响疼痛控制的效果,患者惧怕麻醉药物成瘾导致不遵医嘱用药是影响有效控制疼痛的
主要障碍,致使疼痛缓解率较低。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及麻醉药物,与医护人员一起严格按照三阶梯镇痛原则,执行个体化镇痛方案,才能使癌性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应用疼痛强度评估量表每日对疼痛进行评估,对识别疼痛的存在、指导疼痛治疗、评价疼痛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评估是治疗疼痛关键的第一步。
应把疼痛评估作为护理常规,像测量其他四大生命体征一样,每日在规定时间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以识别疼痛,指导疼痛的控制。
非药物方法单独应用对中重度疼痛常常无效,但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可提高疼痛缓解的效果。
临床观察发现,干预组在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的基础上,显示出患者对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控制疼痛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减少了麻醉药物的应用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如何面对癌症病人的疼痛,这是对肿瘤护士专业能力的挑战,消除痛苦,治愈疾病应被看作是献身医学事业的医务人员双重责任。
肿瘤护士应全面了解癌症疼痛的相关知识,解决涉及在疼痛控制中的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淑芳.癌症疼痛的护理现状和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