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变电站危险源点与控制措施变电站是电网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变换电压,将高电压传输线路的电能转换为低电压配电网所需的电能。
与此同时,由于变电站涉及到高压电力设备,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介绍变电站的危险源点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危险源点高压设备变电站中存在着大量的高压电力设备,其中最主要的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和隔离开关等。
这些设备本身就存在着高温、高压、高电流等危险因素,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当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电磁辐射变电站中的高压电力设备会产生电磁场,这种电磁场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人体长期暴露于电磁场中,可能导致诸如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脱发等不良反应。
此外,电磁场还可能对其他设备和铁路、通讯等设施造成干扰。
作业高空或井下作业变电站中的高压设备通常安装于高空或井下,对于相关作业人员而言,这种高度或深度本身就存在危险性。
同时,由于作业人员需要接触高压设备,一旦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当都可能对其造成危害。
网格防护变电站是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周围通常会设置网格防护,以确保站内人员的安全。
然而,如果网格防护不足或安装不当,就会导致人员越过栅栏进入站内,造成危险。
控制措施设备维护针对变电站中的高压设备,必须加强设备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发生事故的概率。
对于高压变压器、开关设备和隔离开关等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设备的日常检修、清洁和维护,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同时要保证维护记录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电磁辐射防护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针对变电站的电磁辐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防护屏蔽或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来防范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安全作业对于涉及高空或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加强安全作业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变电站的危害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施,通过变压器将高电压的电能转换为适用于供电系统的低电压电能。
然而,尽管变电站在电力输送和分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变电站的危害,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电磁辐射变电站所带来的最常见的危害是电磁辐射。
变电站中的设备产生的高电压电流会产生辐射场,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下可能引发电磁辐射相关疾病,如白血病、癌症以及生殖系统疾病等。
此外,电磁辐射还可能对附近的动植物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对于电磁辐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合理规划变电站的位置,尽量远离人口密集区和重要生态系统。
此外,可以通过安装屏蔽设备和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
2. 火灾和爆炸风险由于变电站中涉及到高电压的设备和复杂的电气系统,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电气故障、短路或电线老化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并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变电站应配备与现代安全标准相符的设备。
每个设备都应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员工需要接受培训,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事故和故障。
3. 环境污染变电站的运行会产生废气和废水,这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废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和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有害。
而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电站应配备适当的废气治理设备和废水处理设施。
这些设备和设施应符合环保法规,并定期进行维护和监测以确保其有效性。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更清洁的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噪音污染变电站的运行还会产生噪音,对周围居民和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干扰。
持续的噪音暴露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理压力等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噪音污染,变电站应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隔音设备、降低设备振动和合理规划变电站的位置。
区域治理PRACTICE220kV及以上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海门区供电公司 季海燕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电力建设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它已涉及到各个领域。
在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提出更明确的要求的今天,电力行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其供电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但在当前的电力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元件故障等问题,这说明积极实施继电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变电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220kV及以上变电站电磁干扰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有效减少干扰的重要举措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变电站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220kV及以上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中图分类号:U2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194-0001一、220kV及以上变电站中的电磁干扰类别事实上,变电站的电磁干扰问题出现的途径有许多,例如,在二次设备以及回路与电磁干扰源的相互影响下,便会随之带来影响变电站运行的干扰问题。
现将电磁干扰的主要形成方式进行总结,具体如下:第一,关于辐射干扰的传播。
该内容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即高压开关场的电磁影响和步话机产生的辐射影响。
如今的控制设备通常采用直接安装的形式,该设备往往安装在开关场,在这一位置上,还常常安装着现代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针对这一问题,必须积极对其实施抗高压的举措以及电磁干扰措施。
事实上,这一电磁干扰程度已经超出了步话机的电磁影响力,甚至其频谱也有所扩大,由此可见,对其采取电磁抗干扰措施是极其有必要的。
就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而言,在危机保护方面设有如下结构内容,即首先设置有金属板柜,在这一过程中,信号资源主要是通过接口单元。
通常情况下,接口单元中具有多种特殊的装置,例如光耦以及隔离变压器等。
第二,以铝制外壳以及结构框架为主要元素的保护结构,最后的保护结构是以印刷线路为主要元素的保护结构,并且在该结构中包含有护环的多层板材料。
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是变电站的核心设施,它承担着对变电站各部分设备的故障快速检测和断电保护、事故处理、信息传递等重要任务。
在现代化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系统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已经成为保障电网正常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说雷击、电力噪声、电磁干扰等,都会对继电保护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需要采用抗干扰技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基本组成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由保护装置、测量装置、控制装置、信号传输装置和辅助装置等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保护装置是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实现对变电站各部分设备的故障检测和保护,根据检测到的故障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量,并通过信号传输装置传输到监控中心或其他管理部门进行监控和控制。
测量装置则用于测量电压、电流、频率等信号量,提供给保护装置进行处理。
控制装置则负责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监控和控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信号传输装置则主要用于将测量到的电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
辅助装置包括交流电源、备用电源、故障灯、信号灯等部分,用于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
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干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因素。
内部干扰因素包括:1. 变电站的负载变化,负载增加或减少会影响电网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测量和判断结果。
2. 继电保护系统自身的故障,例如接线松动、元器件老化等故障,都会影响系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 电力噪声干扰。
变电站内部存在着很多电气设备,其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电力噪声干扰,对继电保护系统测量和判断结果产生影响。
2. 雷击干扰。
雷击产生的电磁波和电信号干扰都会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针对上述干扰因素,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特别是对接点、导线等部分的检查;2. 采用抗噪声、抗干扰的元器件;3. 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外屏蔽或内屏蔽,特别是对元器件进行屏蔽;4. 采用高频信号滤波器和调谐电路等,防止电磁干扰的产生。
变电站,改变电压的场所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
那么,变电站屏蔽措施有哪些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二者取其一:
1.在墙内和地坪内敷设防磁合金硬板(0.06mm厚),并与接地装置连接。
2.刷屏蔽涂料(亦称导电漆)。
涂料主要有:银导电漆、银铜导电漆和镍导电漆,刷屏蔽涂料后,对射频干扰可降低40~80db。
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
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因为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体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所以屏蔽体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
(1)当干扰电磁场的频率较高时,利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产生的涡流,形成对外来电磁波的抵消作用,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2)当干扰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要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从而使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内部,防止扩散到屏蔽的空间去。
(3)在某些场合下,如果要求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时,往往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多层屏蔽体。
《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网建设的推进,不同等级的变电站数量日益增多,电磁辐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电磁辐射是变电站正常运行时产生的一种电磁场,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变电站电磁辐射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高强度的电磁场可能干扰生物电信号,对动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电磁辐射还可能改变土壤和水体的理化性质,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变电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关注的焦点。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群更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
(三)对设备及建筑物的影响变电站电磁辐射可能对周围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如干扰无线电通讯、影响电视信号等。
此外,高强度的电磁场还可能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如导致墙体开裂、钢筋锈蚀等问题。
三、防治措施(一)优化变电站设计及布局在变电站设计和布局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磁辐射的影响。
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备选型和参数设置等措施,降低变电站电磁辐射强度。
同时,应将变电站布置在人口稀少、环境敏感度较低的地区,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采用先进的电磁屏蔽技术采用先进的电磁屏蔽技术是降低变电站电磁辐射的有效途径。
通过在变电站设备及周边环境设置屏蔽装置,将电磁辐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加强监测与评估加强变电站电磁辐射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电磁辐射的变化情况。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提高公众认知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变电站电磁辐射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危害及防治措施。
试论如何防治变电站电磁干扰问题摘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抗电磁干扰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电磁干扰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磁干扰;措施引言我国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正在快速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电磁干扰也是广大电力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都为低电平的弱电系统,其工作环境是在电磁干扰极其严重的强电场所中,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御措施,才能保证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电磁干扰的危害(1)电磁干扰信号可以导致测量仪器仪表的准确率降低,使测量结果偏离实际值。
(2)干扰信号可能导致开关电路翻转,使数字电路中误传数据或地址,造成逻辑紊乱、程序错误或数据丢失,严重时引起保护延时、误动、拒动等。
(3)较强的电磁干扰信号可能造成电力电子设备性能降低、元器件的损坏等。
2变电站内电磁干扰的来源、传输途径和信号模式2.1电磁干扰的来源复杂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是产生电磁干扰的源头。
目前,电力系统的电磁干扰源有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2个方面:外部干扰包括了设备操作过电压、焊接作业的电火花、雷电、短路故障、电晕放电、高电压大容量开关设备、高频载波、无线对讲设备、高频电波等辐射干扰源以及电力通信所产生的电磁干扰、静电放电等;是电气设备本身产生的干扰。
2.2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和信号模式由于电磁干扰传输途径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2大类:传导干扰是通过金属导体及电感、电容、变压器或电抗器等的传导。
这种传导方式的特点是,载体在传导电磁干扰信号的同时也消耗了干扰源的能量;辐射干扰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这种传导方式的特点是,干扰源对外辐射能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并且辐射的能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受到公众关注。
本文将详细探讨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二、不同等级变电站电磁辐射的影响1. 对生物体的影响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体细胞的潜在伤害。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生物体细胞突变,长期暴露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对环境的影响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土壤的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对不同等级变电站的特殊影响不同等级的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有所不同。
高电压、大容量的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较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
这些影响包括电磁干扰、噪声污染等,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三、防治措施1. 优化变电站设计在变电站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磁辐射的防控措施。
如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降低电磁辐射强度;合理布局变电站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扩散等。
2. 增强电磁屏蔽技术针对变电站的电磁辐射问题,可以采取增强电磁屏蔽技术的措施。
例如,在设备表面加装屏蔽罩,减少电磁辐射的外泄;采用高导电材料和低磁性材料等。
3. 植物绿化的环境防护植物对电磁辐射有一定的吸收和减缓作用。
在变电站周围种植一些能够吸收电磁辐射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等,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4. 合理布局与距离控制在变电站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与周边居民区的距离和布局。
适当增加变电站与居民区的距离,减少电磁辐射对居民的影响。
同时,合理布局变电站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扩散范围。
5. 强化监测与评估定期对变电站的电磁辐射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作者:祖刚朱增雁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12期
【摘要】变电站抗电磁干扰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重要手段。
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结合电磁干扰的三个要素对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磁干扰;共抗耦合;敏感度
0 引言
电磁干扰源的能量通过各种途径以传导或辐射方式耦合至变电站的一次系统和二次回路,表现为在电力线、信号线、控制回路和自动化系统上的干扰电压和干扰电流的水平或电场和磁场的水平。
因此,电磁兼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但电磁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要真正达到经济上和技术上的电磁兼容,保证一、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措施。
消除或抑制干扰应针对电磁干扰的三要素进行,即消除或抑制干扰源;切断电磁耦合途径;降低装置本身对电磁于扰的敏感度。
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重点应放在后两方面。
1 抑制干扰源的影响
外部干扰源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外部产生的,无法消除。
但这些干扰往往是通过连接导线由端子串入自动化系统的,因此可从两方面抑制干扰源的影响:
1.1 屏蔽措施
1.1.1 一次设备与自动化系统输入、输出的连接采用带有金属外皮(屏蔽层)的控制电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对电场耦合和磁耦合都有显著的削弱作用
当屏蔽层一点接地时,屏蔽层电压为零,可显著减少静电感应(电容耦合)电压;当两点接地时,干扰磁场在屏蔽层中感应电流,该电流产生的磁通与干扰磁通方向相反,互相抵销,因而显著降低磁场耦合感应电压。
两端接地可将感应电压降到不接地时感应电压的1%以下。
1.1.2 二次设备内,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测量和微机保护或自控装置所采用的各类中间互感器的一、二次绕组之间加设屏蔽层,这样可起电场屏蔽作用,防止高频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入自动化系统的相应部件
1.1.3 机箱或机柜的输入端子上对地接一耐高压的小电容,可抑制外部高频干扰;由于干扰都是通过端子串入的,当高频干扰到达端子时,通过电容对地短路,避免了高频干扰进入自动化系统内部
1.1.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机柜和机箱采用铁质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屏蔽
1.2 减少强电回路的感应耦合
为了减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外由一次设备带来的感应耦合,可采用以下办法:
1.2.1 控制电缆尽可能离开高压母线和暂态电流的入地点,并尽可能减少平行长度
高压母线往往是强烈的干扰源,因此,增加控制电缆和高压母线间的距离,是减少电磁耦合的有力措施。
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等是高频暂态电流的入地点。
控制电缆要尽可能离开它们,以便减少感应耦合。
1.2.2 电流互感器回路的A、B、C 相线和中性线应在同一根电缆内,避免出现环路
1.2.3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交流回路电缆,从高压设备引出至监控和保护安装处时,应尽量靠近接地体,减少进入这些回路的高频瞬变漏磁通
2 接地和减少共阻抗耦合
接地是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电磁兼容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抑制干扰的主要方法。
在变电站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能把接地和屏蔽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
下面针对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特点,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接地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2.1 一次系统接地
处理一次系统接地时,应注意对于引入瞬变大电流的地方应设多根接地线并加密接地网,以降低瞬变电流引起的地电位升高和地网各点电位差。
例如:①设备接地线要接于地网导体交叉处;②设备接地处要增加接地网络互连线;③避雷针、避雷器接地点应采用两根以上的接地线和加密接地网络。
2.2 二次系统接地
从电磁兼容的角度,对二次系统工作接地要求是:①工作接地网(总线)各点电位应一致;②多个电路公用接地线时,其阻抗应尽量小;③由多个电子器件组成的系统,各电子器件的工作接地应连在一起,通过一点与安全接地网相连。
降低多个电路共用地线阻抗所产生的噪声电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地环路,或造成不同接地点有电位差。
3 降低装置本身对电磁干扰的敏感度
3.1 隔离措施
采取良好的隔离和接地措施,可以减小干扰传导侵入。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行之有效的隔离措施有以下几种:
3.1.1 模拟量的隔离
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微机保护装置以及其他自动装置所采集的模拟量,大多数都来自一次系统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它们均处于强电回路中,不能直接输入至自动化系统,必须经过设置在自动化系统各种交流输入回路中的隔离变压器隔离,这些隔离变压器一、二次之间必须有屏蔽层,而且屏蔽层必须接安全地,才能起到比较好的屏蔽效果。
3.1.2 开关量输入、输出的隔离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关量的输入,主要是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和主变压器分头位置等。
开关量的输出,大多数也是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和主变压器分接开关的控制。
这些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都处于强电回路中,如果与自动化系统直接相连,必然会引入强的电磁干扰。
因此,要通过光电耦合器隔离或继电器触点隔离,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2 滤波
滤波是抑制自动化系统模拟量输入通道传导干扰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于串入信号回路的干扰采用滤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滤除。
因此,各模拟量输入回路都需要先经过一个滤波器,以防止频率混迭。
对于电磁干扰严重的环境,可采用电容和非线性电阻组成的并联浪涌吸收器,以抑制暂态干扰。
这种浪涌吸收器能有效地抑制共模和差模暂态干扰。
因此,常用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各子系统的交流输入回路的小电压互感器和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以及直流电源的入口处。
电容器的电容量一般可取0.5μF以下;非线性元件一般可用碳化硅SiC,或氧化锌ZnO、放电管等;理想的非线性电阻应具有热容量大、响应快、电容电流及泄漏电流小、启动电压低和非线性特性好等特点。
4 结束语
变电站的抗电磁干扰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
一种干扰现象可能由若干种因素引起,及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研究清楚干扰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对保证变电站安全、可靠地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坦,王洪林.浅议变电站内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电磁干扰[J].内江科技.2009.
[2]侯德明.浅析变电站抗电磁干扰的措施[J].价值工程.2010.
[责任编辑: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