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玉楼春·春恨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28 KB
- 文档页数:3
玉楼春·春恨原文及赏析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凄凄的哀怨与静静的相思是晏殊这首词所歌咏的主题。
它不仅饱含着词人对离愁别怨的感叹,更婉转地表明了深切的人生哲理。
“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衬托人的感情。
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告别了。
无边的“绿杨芳草”所描绘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给离别愁怨的抒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次句“年少抛人容易去”,是写一位少年在未解离情之苦时,离别总是那样匆忙和轻而易举。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深感惋惜。
“容易”二字里既有着少年对昔日的追悔,也有着他至今依旧的寻觅。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极写相思之苦,哀怨之切。
残梦依稀,钟鼓伤情;细雨迷蒙,离情更苦,这正是那被抛弃的真情的悲哀。
这两句不仅有着音节对仗工整之妙,更表现了幽咽婉转的意境之美。
缠绵含蓄的轻歌低叹,真切浑成的.着意抒发,把暮春三月的细雨,五更的残梦,楼头离人花下的寂寞,连同所有的相思都勾连成一片,缥渺轻飏,茫茫无际。
下片起首二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强烈的对比,把那梦魂牵绕的深情写了出来。
前一句直言多情苦,并且认定这种痛苦又远非“无情”所能代的;即使自身想得到解脱,作者的无情也只能是“多情却似总无情”的“无情”,因此依旧无法排遣那无尽的相思之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极言多情。
一寸情思尚可化为千万缕的情丝,那么无尽的多情,会化为无数情丝。
这二句欲扬先抑,故意写出“无情”的“不似”,用以突出多情之苦。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两句词是说无尽的情思天长地久,万古长存。
正像李后主所说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一切万物都会有穷尽之时,而唯有那人间的真情才永无休止,永无尽头。
《玉楼春·春恨》诗词鉴赏《玉楼春·春恨》诗词鉴赏出自宋代诗人晏殊的《玉楼春·春恨》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凄凄的哀怨与静静的相思是晏殊这首词所歌咏的主题。
它不仅饱含着词人对离愁别怨的感叹,更婉转地表明了深切的人生哲理。
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衬托人的感情。
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告别了。
无边的`绿杨芳草所描绘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给离别愁怨的抒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次句年少抛人容易去,是写一位少年在未解离情之苦时,离别总是那样匆忙和轻而易举。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深感惋惜。
容易二字里既有着少年对昔日的追悔,也有着他至今依旧的寻觅。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极写相思之苦,哀怨之切。
残梦依稀,钟鼓伤情;细雨迷蒙,离情更苦,这正是那被抛弃的真情的悲哀。
这两句不仅有着音节对仗工整之妙,更表现了幽咽婉转的意境之美。
缠绵含蓄的轻歌低叹,真切浑成的着意抒发,把暮春三月的细雨,五更的残梦,楼头离人花下的寂寞,连同所有的相思都勾连成一片,缥渺轻飏,茫茫无际。
下片起首二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强烈的对比,把那梦魂牵绕的深情写了出来。
前一句直言多情苦,并且认定这种痛苦又远非无情所能代的;即使自身想得到解脱,作者的无情也只能是多情却似总无情的无情,因此依旧无法排遣那无尽的相思之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极言多情。
一寸情思尚可化为千万缕的情丝,那么无尽的多情,会化诗词鉴赏诗词鉴赏诗词鉴赏为无数情丝。
这二句欲扬先抑,故意写出无情的不似,用以突出多情之苦。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两句词是说无尽的情思天长地久,万古长存。
正像李后主所说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一切万物都会有穷尽之时,而唯有那人间的真情才永无休止,永无尽头。
严仁《玉楼春·春思》原文|译文|赏析《玉楼春·春思》是宋代诗人严仁创作的一首闺怨词,整首词构思精巧,婉丽清新,为历代词家所赞赏。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宋词吧。
《玉楼春·春思》原文宋代:严仁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
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
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
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
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
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注释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
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赏析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
“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
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
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
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
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
“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
“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
“冰池”指水面光洁如冰,莹澈清碧。
“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
“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
“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
【思念的诗句】玉楼春?春恨原文_翻译和赏析_晏殊玉楼春?春恨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相关内容鉴赏作者:佚名凄凄的哀怨与静静的相思是晏殊这首词所歌咏的主题。
它不仅饱含着词人对离愁别怨的感叹,更婉转地表明了深切的人生哲理。
“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衬托人的感情。
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告别了。
无边的“绿杨芳草”所描绘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给离别愁怨的抒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次句“年少抛人容易去”,是写一位少年在未解离情之苦时,离别总是那样匆忙和轻而易举。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深感惋惜。
“容易”二字里既有着少年对昔日的追悔,也有着他至今依旧的寻觅。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极写相思之苦,哀怨之切。
残梦依稀,钟鼓伤情;细雨迷蒙,离情更苦,这正是那被抛弃的真情的悲哀。
这两句不仅有着音节对仗工整之妙,更表现了幽咽婉转的意境之美。
缠绵含蓄的轻歌低叹,真切浑成的着意抒发,把暮春三月的细雨,五更的残梦,楼头离人花下的寂寞,连同所有的相思都勾连成一片,缥渺轻?,茫茫无际。
下片起首二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强烈的对比,把那梦魂牵绕的深情写了出来。
前一句直言多情苦,并且认定这种痛苦又远非“无情”所能代的;即使自身想得到解脱,作者的无情也只能是“多情却似总无情”的“无情”,因此依旧无法排遣那无尽的相思之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极言多情。
一寸情思尚可化为千万缕的情丝,那么无尽的多情,会化为无数情丝。
这二句欲扬先抑,故意写出“无情”的“不似”,用以突出多情之苦。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两句词是说无尽的情思天长地久,万古长存。
正像李后主所说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一切万物都会有穷尽之时,而唯有那人间的真情才永无休止,永无尽头。
晏殊《玉楼春·春恨》晏殊《玉楼春·春恨》《玉楼春·春恨》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下面是诗文介绍,欢迎参考!玉楼春·春恨【作者】晏殊【朝代】宋代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
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注释⑴玉楼春:词牌名。
又名“木兰花”。
⑵长亭路:送别的路。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⑷残梦:未做完的梦。
⑸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⑹一寸:指愁肠。
还:已经。
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
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
’传正笔而悟。
玉楼春春恨译文及赏析玉楼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惋惜和不舍之情。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玉楼春春恨的译文,并对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进行赏析。
译文:春天渐渐淡去了,我的心里感到无限的伤感。
百花凋谢,鲜花的芬芳也消失了。
凉风吹拂着花冢,唯有孤独的泪滴在我的颊上。
呜呼,一年的春光就这样悄然离去了,犹如我年少时的梦,如今已经飘散在东风之中。
春光无限美好,可有多少人能领略其中的珍贵?黄河之滨,白苹岛的梅花,都成了往事,成了春梦的痕迹。
玉楼春寂寂无言,只有明月照耀着空阶。
我捧着心月,对着明月默默祈愿,愿玉楼春永远不散,永远延续下去。
赏析:玉楼春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感伤之诗,通过描绘春天将逝、花谢人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切忧伤之情。
首段“春天渐渐淡去了”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题思想。
时间的推移和春天的逝去是整首诗的中心,也暗示了人生不可逆转的变幻以及美好事物的有限性。
接下来,“百花凋谢,鲜花的芬芳也消失了”,通过描写花朵凋谢的景象,使诗人的伤感之情更加深沉。
接下来的几句“凉风吹拂着花冢,唯有孤独的泪滴在我的颊上”,以凄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悲伤和自己孤独无依的心境。
这里的凉风和泪滴,都是对春天消失和离别的象征。
诗人在这一刻,感叹春光的短暂和流逝,抒发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下一段,“一年的春光就这样悄然离去了”,可能是诗人对年岁的感慨,也暗托出自己的有限寿命。
然后将春光与人的年华相比,更加强化了整首诗的哀怨之情。
紧接着,“犹如我年少时的梦,如今已经飘散在东风之中”,将自己年少时的梦境与青春岁月比拟,强调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幻,寄寓着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无限追忆。
中间穿插黄河之滨、白苹岛的景象,抒发了对曾经美好事物的怀念。
最后一句“玉楼春寂寂无言,只有明月照耀着空阶”,通过出现玉楼春和明月两个意象,使整篇诗抽象化,富有艺术性。
玉楼春寂寂无言,意味着美好事物的离去与寂寥,而明月照耀的空阶,则是对美好回忆的照亮和记忆的延续。
《玉楼春·春恨》翻译及赏析《玉楼春·春恨》是一首描写送别时依依难舍的心情和离别后无穷无尽的离愁的词作,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玉楼春·春恨》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玉楼春·春恨原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春恨》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
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玉楼春·春恨》注释⑴玉楼春:词牌名。
又名“木兰花”。
⑵长亭路:送别的路。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⑷残梦:未做完的梦。
⑸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⑹一寸:指愁肠。
还:已经。
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
《玉楼春·春恨》鉴赏凄凄的哀怨与静静的相思是晏殊这首词所歌咏的主题。
它不仅饱含着词人对离愁别怨的感叹,更婉转地表明了深切的人生哲理。
“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衬托人的感情。
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告别了。
无边的“绿杨芳草”所描绘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给离别愁怨的抒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次句“年少抛人容易去”,是写一位少年在未解离情之苦时,离别总是那样匆忙和轻而易举。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深感惋惜。
“容易”二字里既有着少年对昔日的追悔,也有着他至今依旧的寻觅。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极写相思之苦,哀怨之切。
玉楼春古诗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玉楼春古诗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怎样翻译与赏析古诗?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那么应当怎样翻译呢? 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参考一下。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在夕阳中手持美酒劝说你。
人生苦短,欢乐即逝,让我们暂且在花丛中留住那西斜的太阳吧。
[出自] 北宋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
棹:船桨,代指船。
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肯爱:怎肯吝啬。
晚照:晚日的余辉。
译文1:城东的景色越来越美,微风吹皱了整个湖面,那漾动的碧波,是欢迎游客的浅笑。
清晨略带些寒意,轻烟薄雾笼罩着翠柳,枝头的红杏争鲜斗艳,蜂飞鸟鸣,莺歌燕舞,春意盎然。
平生只恨遗憾太多,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轻视快乐?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挽留斜阳,请他把美丽的余晖在花丛间多停留会儿,让欢乐在人间常驻吧!译文2:城之东郊景色越来越好,丝绸般的水波粼粼闪光,迎接着游人的船棹。
嫩黄轻拂的春柳如烟笼罩,天际远处的轻云变化莫测虚幻缥缈。
枝头盛开的杏花也如游人的兴致,热热闹闹。
平生只恨欢娱太少,怎能只为金钱而轻忽了人生中欢乐的粲然一笑?为此,我端着酒杯规劝斜阳慢些归去,且让花间快乐的游人们多享受分分秒秒。
译文3: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了,春风吹来,湖面上皱起棉纱一样的波浪,就像是欢迎客船的到来。
绿杨翠柳,茂密如烟,只有拂晓时分,还有轻微的寒意,红杏枝头早已是蜂喧蝶舞,春意盎然,十分热闹。
常常悔恨人的一生欢乐的时光太少,何不花重金换取欢乐的生活呢。
端起斟满的酒杯,当着夕阳,喝一杯吧,希望那西斜的太阳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时期安陆人。
幼年同兄宋庠随父在外地读书,稍长离父还乡。
宋祁《玉楼春》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宋祁《玉楼春》原文、解释、译文、鉴赏宋祁宋祁(998~1061),字子京,祖籍安州安陆(今属湖北省),后卜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与其兄宋庠并称“二宋”,先后担任过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死后谥号景文,作品辑成《景文集》。
其词多写纵情享乐之事,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有不少佳句传世。
玉楼春【原文】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 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② 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解释】①縠皱:原指带皱纹的纱,这里指水纹。
②爱:吝惜。
【译文】信步东城感到风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长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让我举起酒杯请求斜阳,请它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鉴赏】在众多赏春词中,这是颇负盛名的一篇。
词人把美好的春天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对生命的珍惜。
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备受时人推崇,词人因而又被称做“红杏尚书”。
上片写景,尽现东城的美丽景色。
首句概括春光,也是点题。
“好”字透露着词人心中无法抑制的激动和喜悦,“渐”字表现出春暖人间的动态过程,从中可见词人对春光的期盼。
后一句把水写得灵气十足,赋予其人格化的情感,颇为精彩。
“绿杨”两句对仗工整,色彩绚丽,尤其是最后的“闹”字,把春天的美好和热闹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写词人自己的主张。
对于易逝的春光、飘忽不定的人生,词人做出了珍惜眼前、及时行乐的选择。
是啊,人生苦短,值此大好的烂漫时节,为什么不能抛开世俗名利,尽情地欢乐呢?“一笑倾人城”的典故用在这里非常恰当。
最后两句情景交融,写词人把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惜春之情达到高潮。
本词收放自如,井井有条,用语华丽却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把对时光的留恋、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写得韵味十足,堪称千古佳作。
古诗玉楼春晏殊古诗玉楼春晏殊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玉楼春·春恨【作者】晏殊【朝代】宋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
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注释⑴玉楼春:词牌名。
又名“木兰花”。
⑵长亭路:送别的路。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⑷残梦:未做完的梦。
⑸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⑹一寸:指愁肠。
还:已经。
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
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个人作品清平乐·红笺小字清平乐·金风细细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踏莎行·小径红稀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踏莎行·碧海无波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踏莎行·细草愁烟踏莎行·祖席离歌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玉楼春·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玉楼春·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玉楼春·春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玉楼春·春思朝代:宋代作者:严仁原文: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译文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
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
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
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
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
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注释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
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鉴赏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
“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
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
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
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
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
“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
“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
“冰池”指水面光洁如冰,莹澈清碧。
“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
“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
“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
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
晏殊《玉楼春--春恨》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玉楼春--春恨宋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 [11] ,年少抛人容易去 [12] 。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13] 。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11]“绿杨”句:绿杨指绿柳。
柳树是唐、宋时的行道树,当时人以“柳”谐音“留”,每折柳以送别。
芳草,出淮南小山《招隐士》。
长亭,古人送别置酒之所。
[12]“年少”句:少年情郎轻易抛弃女主人公离去。
[13]“一寸”句:一寸相思,化作千万缕的情丝。
译文: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
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永不停止。
评析:这首词涉及一个著名的公案。
《诗眼》载:晏叔原见蒲传正,言先公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传正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晏曰:“公谓‘年少’为何语?”。
传正曰:“岂不谓其所欢乎?”晏曰:“因公之言,遂晓乐天诗两句云:‘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
’”传正笑而悟其言之失。
今按白居易《浩歌行》诗:“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晏几道改此诗以驳蒲传正,他把“年少抛人容易去”解作:少年时光只是霎时,很容易就抛撇人而去了。
其实晏几道未免对其父曲作回护。
倘“年少”解作少年时光,后文“残梦”“离愁”“相思”皆无着落。
此词亦缘宋初视词为小道之习,作代言体乐府,以供佳人曼唱而已。
词的上片,先连用绿杨、芳草、长亭三个与送别相关的意象,写出女子与所爱分别的凄然怨怅之情。
“楼头”二句,对仗精丽,情思缠绵往复。
下片顿转,拦入议论。
此处易致空蹈,“一寸”句因相思之思与丝谐音,遂突生奇想,谓哪怕只有一寸相思,也尽化作千万缕的情丝,便觉境与情遇,象与心合。
晏殊玉楼春·春恨》晏殊玉楼春·春恨》晏殊的《玉楼春·春恨》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玉楼春·春恨作者: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
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注释⑴玉楼春:词牌名。
又名”木兰花”。
⑵长亭路:送别的路。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⑷残梦:未做完的梦。
⑸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⑹一寸:指愁肠。
还:已经。
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
创作背景此词为闺中人代言,述写相思之情,创作时间未详。
据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引《诗眼》云:”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
”传正笑而悟。
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
实际上,此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严仁玉楼春春思词赏析
宋代词人严仁的《玉楼春·春思》是一首表达春天思念之情的词。
在词中,严仁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翠幕红桥细雨中,烟柳画桥头”描绘了春雨中的绿树红花,美景如画。
而“人去楼空,燕归巢后,天涯何处觅知音”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泪湿罗衣脂粉满,一夜凉风吹不散”更是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严仁的《玉楼春·春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词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充满了情感,是一首值得欣赏的佳作。
诗词鉴赏:晏殊《玉楼春·春恨》玉楼春·春恨宋代: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
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
又名“木兰花”。
长亭路:送别的路。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残梦:未做完的梦。
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一寸:指愁肠。
还:已经。
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
创作背景此词为闺中人代言,述写相思之情,创作时间未详。
实际上,此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
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
’传正笔而悟。
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严仁《玉楼春·春思》鉴赏《玉楼春·春思》译文及赏析《玉楼春·春思》是由严仁所创作的,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
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玉楼春·春思》的译文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玉楼春·春思》宋代:严仁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玉楼春·春思》译文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
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
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
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
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
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玉楼春·春思》注释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
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玉楼春·春思》鉴赏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
“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
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
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
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
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
“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
“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
玉楼春春恨原文及赏析玉楼春春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部分。
它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第三十一至三十七回。
玉楼春春恨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为您带来玉楼春春恨的原文以及对其作品的赏析。
以下是《红楼梦》中玉楼春春恨的原文摘录:「芳龄二九春正好,醉画眉轻描素娥。
但恐檀郎不识字,误得潇湘何纸条?」「一曲红酥湿绣衾,千娇百媚入凡尘。
生怕檀郎知道;弄得蛾儿也躲人。
」「曲罢曾依云箫侧,寂寞空床不忍睡。
却嫌别院无佳处,是你衾枕有阑干。
」「满地香罗千斛斟,温泉水气满腔心。
一片柳絮风轻舞,南国寒蛾最怕春。
」以上就是玉楼春春恨原文的摘录。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段原文进行赏析。
玉楼春春恨的这一段原文以两首词的形式呈现,通过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及其对环境的感受。
作者通过对春情的描绘,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迷茫。
首先,玉楼春春恨以眉目娇媚的画眉为开篇,勾勒出一个年纪在芳龄二九的女子。
她恋爱的心情如画眉一般细腻,而眉笔则代表了她表达自己的方式。
她担心自己心意难以被檀郎所知,于是借纸条来传达情感。
这一情节同时反映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表达情感的困难,以及她们渴望被理解和关注的心理。
接着,作品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情窦初开时的经历。
她化身为红酥湿绣衾,婉转动人的姿态深深吸引着檀郎。
然而,女子却因怕被檀郎发觉而躲避,显示出她对于爱情的矛盾和犹豫。
这一情节展示了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高涨,并揭示了她们在感情中常常面临的纠结和困惑。
最后,作品通过萧索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对于别院的不满和对檀郎的赞美同时呈现了她对于新生活的期待和对旧生活的留恋。
这种矛盾情感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内涵。
总的来说,玉楼春春恨以其艳丽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而成为《红楼梦》中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惑与挣扎,以及她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这一段原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悲伤的意境,勾勒出了一幅既美丽又复杂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她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古诗玉楼春·春恨翻译赏析
《玉楼春·春恨》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前言】《玉楼春·春恨》是宋代晏殊的词作。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玉楼春:词牌名。
又名“木兰花”。
⑵长亭路:送别的路。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⑷残梦:未做完的梦。
⑸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⑹一寸:指愁肠。
还:已经。
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
【翻译】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
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
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
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
’传正笔而悟。
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
实际上,此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
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
“残梦”和“落花”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
“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
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
飘绵,最识离怀别苦。
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
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
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
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
此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