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卫生厅关于依法查处违法食品的紧急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卫生部关于开展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清理整顿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5.21•【文号】•【施行日期】2004.05.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卫生部关于开展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清理整顿的紧急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河北省、浙江省发现一些不法企业以皮革废料等为原料,使用石灰、盐酸、双氧水等工业原料生产食用明胶、水解蛋白(用做奶粉原料)。
利用非食品原料制备的明胶和水解蛋白含有多种有害残留物,食用后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加强食品原料监管,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我部决定立即开展对利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的清理整顿,现通知如下:一、清理整顿内容1、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
2、以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明胶、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儿童食品和其他食品。
二、工作要求1、各地卫生部门要重点对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企业,乳制品和儿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清理。
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以及利用其制作乳制品、儿童食品和其他食品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进行查处。
2、目前,已有部分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水解蛋白流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各地要立即追缴查封,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水解蛋白生产奶粉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严肃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各地清理整顿情况要及时反馈。
请于2004年6月10日前将清理整顿报告及汇总表格函报我部监督司。
传真:************卫生部二00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的通
知
【法规类别】食品卫生
【发文字号】整顿办函[2010]50号
【发布部门】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0.03.22
【实施日期】2010.03.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
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的通知
(整顿办函〔2010〕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的规定,为深入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专家组提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并对前三批已公布名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
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1.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四批)
2.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四批)
3.对前三批名单的补充和修改内容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
(卫生部办公厅代章)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附件1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四批)。
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3.29•【文号】食安办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关于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食安办发〔202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安办、公安厅(局)、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市场监管局(厅、委):近年来,我国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但一些地区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为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从2024年4月至11月,在全国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及其肉类产品为重点,深挖肉类产品违法犯罪源头线索,对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肉及肉制品生产经营全链条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斩断非法屠宰、加工、销售链条。
通过查处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法经营主体、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切实规范从业者生产经营行为,健全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措施(一)制定工作方案。
各省级食安办要会同同级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通知要求,汇总梳理群众投诉举报、部门通报、抽检监测、大数据分析、媒体报道等方面风险信息,组织风险研判,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各地区亟待治理的突出问题,细化工作分工,压实工作责任。
(二)强化问题整治。
各地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要紧盯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养殖大县,省际、市际、县际交界地区,城乡接合部、肉制品生产集中地区以及群众举报多等风险问题隐患易发多发地区,聚焦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养殖场(户)、屠宰场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预制调理肉制品(含速冻类预制调理肉制品)、熟肉干制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经营肉类产品的食品经营者、集中交易市场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等重点场所,开展排查和暗访,建立问题线索清单。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设立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厅级),由省卫生厅管理。
基本信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8〕23号),设立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厅级),由省卫生厅管理。
人员编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行政编制81名。
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总工程师1名,总药剂师1名,处级领导职数29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食品药品稽查专员5名)。
本局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六路56号。
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药品、医疗器械等技术审评工作交给事业单位。
(三)将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给省卫生厅。
(四)将省卫生厅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以下简称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要职责(一)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
(二)负责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三)监督实施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开展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和监测工作,发布与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信息。
(四)负责化妆品卫生许可、卫生监督管理和有关化妆品初审工作;负责保健用品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监督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
(六)依法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的注册和监督管理,监督实施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标准,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推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非处方药物目录,监督实施国家有关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七)组织实施中药、民族药监督管理规范,监督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定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陕西省粮食局、财政厅、卫生厅等关于印发《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粮食局、财政厅、卫生厅、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物价局、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印发《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2005年6月14日)各设区市粮食局、财政局、卫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物价局,榆林、宝鸡、汉中检验检疫局,杨凌区粮食局,省粮食局直属有关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局等7部门下发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国粮发[2004]266号),特制定《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和《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提高全社会重视粮食安全和加强粮食质量管理的意识。
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确保《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的顺利实施。
附件:《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陕西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粮食质量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省内开展粮食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加工等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国家鼓励采用并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检验方法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粮食质量管理和检测水平。
陕西省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全文发布陕西省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全文发布各设区市、省直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省局机关各相关处室、直属单位:《陕西省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12月22日(公开属性:主动公开)陕西省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食品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12下一页陕西省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全文发布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发证部门应当注销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一)申请人申请注销的;(二)营业执照依法终止的;(三)许可证到期后未申请延续的;(四)因不可抗力导致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五)许可证被依法吊销或撤销的;(六)其他应当注销的情形。
第四章生产管理第二十四条食品小作坊应在生产场所外显着位置悬挂名称标示牌,在生产区内明显位置张挂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及管理制度,并在相应的操作岗位张贴操作规程。
第二十五条食品小作坊发现食品原料、包装材料、消毒剂、饮用水、食品添加剂等有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积极配合调查、检验和处理。
第二十六条食品小作坊生产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生产的食品应在许可范围之内;(二)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三)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对人体安全、无害;(四)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器具应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六)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和运输;(七)从业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八)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健康证明,并每年体检一次。
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七条食品小作坊应建立和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供货商资质查验等制度。
陕西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陕西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6.06.06•【字号】陕卫法发[2006]197号•【施行日期】2006.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爱国卫生正文陕西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卫法发〔2006〕197号)各设区市卫生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省卫生监督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6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现就加强我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措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要从建设小康社会、改善我省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着手,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公共场所有关法律法规。
认真分析并查找本地区公共场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执法,坚决依法查处各种公共场所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近期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本辖区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以公共场所卫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二次供水系统、游泳池和公共用品清洗消毒为重点。
督促各经营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公共场所的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制定相应的各项卫生制度,严格内部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各经营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严格遵守卫生消毒工作程序,严防交叉污染。
用于台面、地面、浴盆、面盆、马桶的抹布要分开使用、标志明显。
要严格按照从洁净区到污染区的卫生消毒程序进行,保证消毒效果,提高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质量。
2、认真贯彻《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各项卫生要求,制定和完善中央空调卫生管理制度和预防空调通风系统传播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2015年7月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7月31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二十七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食品小作坊第四章小餐饮第五章食品摊贩第六章监督管理与服务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和服务,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生产条件简单、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从事地方特色或者传统工艺生产加工食品以及销售活动的个体生产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小餐饮,是指有固定经营门店,从业人员少、条件简单,从事餐饮服务的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等个体经营者。
但是,经营面积在五十平方米以上的,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食品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门店,在划定的场地和规定的时间内销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的个体经营者。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机构和安排人员,负责辖区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日常巡查等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工作。
附件:陕西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处罚的随意性,确保行政处罚在合法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食品(含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销售,下同)、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和保健用品(以下统称食品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结合相关证据,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具体情节,对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等作出合理的裁断、选择和适用的自由决定权。
第三条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适用本规则。
第四条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内行使。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不得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公平公正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公平公正的对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应当基本相同,防止出现“同案异罚”现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的因素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妥当。
(三)过罚相当原则。
适用自由裁量权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违法行为人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当与其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当事人具有从重、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情形的应当区别不同情形进行裁量。
(四)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行政处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违法行为人认识到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避免今后发生新的违法行为,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总则为了加强陕西省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指导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2.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1)食品安全组织架构: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职责。
(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3)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并强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动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2.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落实以下具体措施:(1)食品原料采购: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确保食品原料来源可靠、质量合格。
(2)食品加工: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食品加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食品储存:建立食品储存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4)食品销售:严格执行食品销售规范,确保食品销售过程安全。
(5)食品使用:加强食品使用环节管理,确保食品使用安全。
3.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食品安全监管1.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3.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
五、法律责任1.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监管职责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06•【字号】陕政办发[2009]56号•【施行日期】2009.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5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六日陕西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切实解决我省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和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坚持治理整顿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整顿,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总体目标: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集中整顿,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有效实施,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工作安排从2009年4月起至2010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整顿: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9年4月至5月)。
各设区市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结合地区和部门实际,开展动员宣传,研究和查找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细化目标任务,完善整顿措施,明确整顿时限,量化考核指标,形成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5月31日前报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监督检查的通知【法规类别】药品管理【发文字号】陕食药监安发[2013]63号【发布部门】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陕西省卫生厅) 【发布日期】2013.03.07【实施日期】2013.03.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监督检查的通知(陕食药监安发〔2013〕63号)各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卫生局:现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监督检查的通知》(食药监办安〔2012〕146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所有使用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013年4月10日前完成自查,确保所使用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来源合法、使用规范,并填写《陕西省医疗机构使用、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登记表》(附件1),分别报送所在的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开展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制备工作的医疗机构,还应当按照“通知”要求开展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与上述登记表一并报有关部门。
报告内容应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使用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的一般情况、制备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名称、制备工艺执行情况、产品质量保障情况、药品标准执行情况、安全管理、不良反应和应急事件处理、存在问题以及整改计划等。
二、有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做好自查、整改和相关资质备案工作,切实规范医疗机构制备行为,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食品卫生监督程序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0号)现发布《食品卫生监督程序》,请各地遵照执行。
部长陈敏章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五日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卫生监督行为,保障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卫生行政部门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必须遵守本程序。
铁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依照本程序执行,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进口食品的口岸卫生监督程序由卫生部另行规定。
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应遵循合法、公正、高效、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并有权纠正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的不当行为。
第二章管辖第五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一)本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二)本辖区内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卫生监督事项;(四)本辖区内的其他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第六条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一)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二)本辖区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的查处;(四)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卫生监督事项;(五)法律、法规、规章直接授权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陕西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陕西省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监测,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安全自检制度,定期对食品进行自检,确保食品安全。
三、食品生产与经营1. 食品生产者应具备合法生产资质,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生产标准进行生产,保证食品质量。
2. 食品经营者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无证经营。
3.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2)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禽、畜、兽肉类及其制品;(3)使用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生产的食品;(4)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5)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四、食品流通与餐饮服务1. 食品流通企业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2.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食品采购、加工、销售、贮存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卫生。
3. 禁止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严禁滥用食品添加剂。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2.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必要时可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参与。
3. 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罚。
六、宣传与培训1.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4.24•【字号】陕食药监办发[2014]62号•【施行日期】2014.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通知(陕食药监办发〔2014〕62号)各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省食品监督所:为搞好全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工作,省局制订了《陕西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14年4月24日陕西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确定的具有特定规模和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以及其他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第三条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属地负责、分级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把重大活动采购的重点食品及其原料抽样检验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全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管。
第六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大活动主办单位、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共同做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七条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在重大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规范,配备先进的食品安全检验设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对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药品保健食品暂停销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8.05.17
•【字号】陕食药监办函〔2018〕156号
•【施行日期】2018.05.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广告管理,药政管理
正文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对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药品保健食品暂停销售的通知
陕食药监办函〔2018〕156号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神木县、府谷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大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广告发布秩序,根据《药品广告审查办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规定,我局决定对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壮腰健肾丸”等四个产品在全省范围内暂停销售。
请通知本辖区内的各相关经营企业立即停止销售上述品种,并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检查情况及时上报省局。
附件:责令暂停销售违法广告药品保健食品名单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8年5月17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卫生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29•【字号】陕政办发[2009]90号•【施行日期】2009.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卫生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90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卫生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六月二十九日陕西省卫生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8〕23号),设立省卫生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卫生行业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交给市场中介组织。
(三)将进口涉水产品、国产水质处理器和防护材料、与饮用水接触的新材料和化学物质的技术评估交给事业单位。
(四)将化学品毒性鉴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效果评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技术评估交给事业单位。
(五)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划给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六)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入省卫生厅。
(七)增加贯彻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药品法典、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职责。
(八)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
加强对医疗服务、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二、主要职责(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拟订全省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贯彻国家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拟订我省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依法拟订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卫生部关于严厉查处粮食制品中违法使用甲醛、吊白块等非食用原料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5.24•【文号】卫发电[2001]15号•【施行日期】2001.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卫生部关于严厉查处粮食制品中违法使用甲醛、吊白块等非食用原料的紧急通知(卫发电〔200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当前,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正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全国第二次打假联合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系统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139号)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集中力量,积极开展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工作,重点打击制售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活动。
其中,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局查处和销毁了2807公斤非法掺入非食用原料甲醛、二氧化硫的豆制品;湖北省卫生行政部门查处了非法使用化工原料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或“雕白块”等)的米粉生产经营企业;上海市卫生局查处了非法掺加色素的染色大米。
食品中使用甲醛、甲醛次硫酸氢钠等化工原料和未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破坏食品的营养成份,引起过敏、肠道刺激、食物中毒等疾患,有的甚至具有致癌作用,我部曾多次发文明令禁止。
为保护人民的健康,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现紧急通知如下: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本通知后,立即组织对粮食制品中违法使用甲醛、吊白块等非食用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食品生产中掺杂使假,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立即组织对辖区内所有粮食制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单位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
对发现的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取缔;对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并吊销卫生许可证;凡发现生产条件、设备等不符合《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的,一律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凡触犯《刑法》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