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38.50 KB
- 文档页数:32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4.19 ”重大水害事故事故经过:事故区域404盘区8#煤层在掘进2446运输巷5446风巷及一开切眼和二开切眼期间采取直流电法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超前探放水布置对上覆7#煤层探水硐21 个施工探放水孔44 个,其中有14个钻孔打通采空区,已排放上覆层积水12800用,针对复杂的老空积水情况,虽然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工作,但其探放水钻孔密度,深度不够,2015年4月19日中午12点,突水点附近唯一幸存者综采一队支架工袁乐义与其他1 0名旷工开完班前会后入井,1 3点到达工作面,14点在工作面机尾部位开始向机头割煤,割完一刀煤采煤机返回机尾后,王智勇、王维东、张宝成开始换截齿,他与薛燕飞顶支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去5446回风巷小便,2015年4月19日18时50分,袁乐义突然听到工作面后方轰隆隆的顶板垮落声,并伴随着哗哗的水声,他回头看到水从老塘翻腾出来,高过刮板输送机0.3m 左右,他就高喊透水了,快跑,他赶紧沿5446 风巷往外跑,最后从回风联络巷跑了出来,与此同时,在转载机处的钟利兵、李永兴也察觉到异常,听到工作面跟班队长的警报后,立即沿2446运输巷往经404盘区机轨合一巷跑出来,透水后8446综采工作面切眼2446 运输巷全部及5446风巷距工作面31m巷道全部过水,1032标高以下巷道全部被淹,事故区域共有作业人员31 人,其中7 人安全撤离,24 人被困。
据事后分析,这个透水冲击力大,破坏力强峰值透水强度达57000m3/h 。
事故直接原因:经调查分析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对8446 综采工作面上覆老空积水和回采过程中出现的透水征兆,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随着工作面继续回采,悬顶面积不断增大,在上覆岩体和7#煤层老空积水体共同压力作用下,顶板瞬间冒裂垮落导致大量老空积水突然溃出,造成事故发生。
事故间接原因:1 、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探放水设计不规范,审批把关不严格,措施不完善,对上覆采空区只设计用单一钻孔探查,存在漏探区域,对8446 综采工作面上覆7#煤层采空区的积水未探测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制定加强探测措施和补充探查方法;探放水队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没有实现探掘分离;探放水孔施工验收制度不规范。
十大水灾事故案例1、2011年6月20日,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三都镇都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目前已发现5人死亡。
该矿为私营企业,属资源整合技改矿井(由4处煤矿整合而成),整合技改建设工程于2010年11月验收,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矿井证照齐全。
事故发生后,该矿未按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在自行抢救无望的情况下,该矿东风井承包人及其他管理人员全部逃逸,并带走包括下井人员记录等在内的全部图纸和技术资料,给事故救援和人员核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事故原因:一是非法承包。
2011年春节后,该矿将东风井非法承包给他人经营管理,单独设一套管理机构。
二是超深越界非法开采,发生事故的区域在该矿采矿许可范围之外。
防范措施:加强对井下队组的管理,防止越界开采。
2、2011年6月21日,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老虎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
该矿为国有重点煤矿,核定生产能力260万吨/年,证照齐全有效。
事故原因: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导透上部老空积水。
防范措施:采掘工作面提前进行探放水工作,杜绝采掘过程中发生突水事故。
3、辽宁凤祥煤矿“5·4”特大透水事故:2000年5月4日,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牛心台镇凤祥煤矿当班下井工人14人,分别在左四路、左六路、左七路作业。
早7时30分,班前会后工人入井,四路、六路掌子头各打3个炮眼,放一遍炮,大约出5、6车煤,当干到上午10时50分时,正在左四路斜上采煤工作面用锹往独轮车上装煤的工人李庆平,突然发现煤冲着他来,并感觉到有一股约五六级大的凉风扑来,他就边喊人边同在左四路作业的鞠洪敏、吴有林一起朝井上跑。
途中,碰到带班班长李玉久,告诉李工作面出水了,李想通知左六路和左七路作业人员撤退时,已经来不及,水已上涨至+120米。
井下10人无一人生还。
事故原因:(1)凤祥煤矿在没有准确掌握原牛心台煤矿采动过南沟小河保安煤柱和其他记载较全的井巷工程平面图的情况下,越界冒险蛮干,乱采乱掘。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目录山东枣庄滕州市木石煤矿特大溃水事故- 1 -山东华源矿业公司溃水事故- 2 -贵州省黔西南州新桥煤矿透水事故- 3 -黑龙江宝清县国明煤矿透水事故- 4 -王家岭矿难- 5 -桑树坪煤矿透水事故- 7 -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四井水害事故- 8 -吉林市蛟河市丰兴煤矿“4·6”重大透水事故- 9 -黑龙江省鹤岗市峻源二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 10 -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透水事故- 11 -黑龙江鹤岗振兴煤矿透水事故- 12 -突水事故援救措施- 13 -事故总结- 20 -山东枣庄滕州市木石煤矿特大溃水事故事故经过:2003年7月26日21时40分左右,木石煤矿正值中、夜班交接班期间,矿值班人员倪家启、陈芳太接到电话汇报井下发生透水,随后二人一边通知井下撤人,一边换衣下井,同时安排机电人员切断电源。
当罐笼下至码头门上部时,发现水位已上升至码头门<井底标高-38),随即升井,并组织其他人员赶到一采区立风井观察水位情况。
当下到一号风门和二号风门时,一号风门已推不开,二号风门处顶板冒落,污泥堵塞已无法行人,随即上井,此时,矿井一采区运输大巷全部被淹,井下水位升至-36M。
事故原因:1、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知法犯法。
2、2003年7月14日前后枣庄地区普降大雨,使得地面4号露天坑积水水位上升1. 2M,积水水面扩大,水面覆盖到开采工作面,进一步加快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和事故造成严重性。
3、木石煤矿不将越界部分的巷道填绘在采掘项目平面图上,隐瞒井下作业地点,提供虚假图纸,逃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
4、在雨季期间,各级部门均下达了汛期停产指令,但木石煤矿置若罔闻,违法蛮干,造成事故的发生。
防范措施:1、矿井当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当实施24 h不间断巡查。
在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的前后,应当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临沂矿业集团田庄煤矿2010年“8.17”断层突水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的基本情况1、事故发生时间:2010年8月17日23时23分2、事故发生地点:八采区8602工作面中顺槽3、事故类别:水害事故4、伤亡人数:无5、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
二、矿井及事故地点概况㈠矿井概况田庄煤矿位于兖州煤田的西南部,为杨村煤矿的南邻矿井,原隶属于山东省煤炭工业局,2004年2月划归临矿集团,井田面积32.07km2。
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 2002年11月投产,2006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90万吨/年。
矿井采用主副井立井开拓、二个水平开采、中央并列式通风。
田庄区为一水平(生产水平标高-167m)、新集区为延伸开拓水平(水平标高-252m)。
采面布置采用对拉工作面,均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后退式开采。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放炮落煤,冒落法管理顶板。
直排水系统:二水平直排水泵房通过直排水钻孔直接排至地面,排水能力1000m³/h。
二级排水系统:-256集中泵房排至一水平,一水平井底中央泵房排至地面,实际排水能力1000m3/h。
㈡事故地点概况八采区为上山采区,紧邻二水平集中水仓泵房和直排水仓泵房,掘进工作面全部为上山掘进,采区直接利用二水平集中水仓泵房和二水平直排水仓泵房排水。
8602工作面位置图8602工作面位于八采区,其中8602中顺槽沿16煤上山掘进,正常情况下十三、十四灰水和奥灰水分别位于巷道下27.6m、38m和50m。
8602中顺槽迎头100米范围内陆续穿过3条断层后,揭露第4条断层时断层破碎带出水,出水点标高-145m。
8602中顺槽出水段剖面图三、事故发生、抢险经过2010年8月17日中班23时23分,西翼-256m水平8602中顺槽掘进工作面,放炮揭露断层后底板出现渗水,初始水量3m3/h。
18日早班出水量为12m3/h,后出水量逐渐增大,至20日5时,水量稳定为900m3/h。
煤矿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1. 引言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矿水害事故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煤矿水害事故不仅给矿山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矿工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煤矿水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引发该事故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2. 案例背景该矿是一座位于中国山东省的大型煤矿,拥有较高的产能和复杂的地质环境。
该矿主要采煤方式为井下采煤,地下水位较高,且矿井附近存在多处地下水渗漏点。
这种地下水渗漏严重影响了采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导致矿井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3. 事故原因分析3.1 地质环境复杂该煤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存在较多的地下水渗漏点。
由于地下水的不断渗入,使得矿井内水位持续上升,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地质环境复杂还导致矿井内水流方向不明确,进一步增加了事故的隐患。
3.2 矿井管理不善矿井管理的不善也是导致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矿方无法及时了解到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同时,矿井内的抽水设备老旧,无法满足持续运行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位的上升。
3.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
矿井内的一些工人对于水害事故的危害认识不足,忽视了水害防治的重要性。
工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始终保持警惕,对矿井内水位的变化缺乏及时观察和上报。
4. 事故后果该煤矿发生的水害事故给矿山带来了严重后果。
事故导致矿井内水位急剧上升,矿井内的工作面被淹,无法正常生产。
不仅导致了煤矿的产能大幅下降,还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5. 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5.1 地质探测在煤矿选址阶段,应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探测。
通过勘探手段,了解地下水位、水流方向等信息,为矿山后续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5.2 加强矿井管理矿井管理是防范水害事故的关键。
矿井重⼤⽔灾事案例矿井重⼤⽔灾事案例————————————————————————————————作者:————————————————————————————————⽇期:2006年以来国内煤矿透⽔事故案例1、“2006.3.18“⼭西省吕梁市临县樊家⼭井透⽔事故2006年3⽉18⽇15时30分,⼭西省吕梁市临县招贤镇胜利煤焦有限公司樊家⼭井发⽣透⽔事故,当班井下作业⼈员58⼈,事故后30⼈⾃⾏安全出井,28名矿⼯被困井下⽔位以下,⽬前已发现3⼈死亡,还有25⼈下落不明。
事故发⽣后,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要求科学制定⽅案、防⽌发⽣次⽣事故,全⼒抢救被困矿⼯,减少⼈员伤亡。
经初步了解,该矿井设计能⼒为15万吨/年,煤炭⽣产许可证已过期1年3个多⽉,营业执照过期21天,2006年1⽉19⽇领取了安全⽣产许可证。
该矿今年春节停产放假,2⽉24⽇经临县煤炭局批准,启封进⾏隐患排查。
但该矿在503壁式⼯作⾯形成并通过验收后,⼜擅⾃从进风和回风顺槽向采空区侧掘进,⾮法采煤,⼜由于⽔⽂地质不清,违章作业未采取探放⽔措施,掘进过程中导通本矿的⽼空⽔,造成本次特⼤透⽔事故。
2、“2006.5.18”⼤同市新井煤矿特别重⼤透⽔事故2006年5⽉18⽇19时36分,⼭西⼤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起特别重⼤透⽔事故,造成56⼈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312万元。
新井煤矿属张家场乡乡办集体煤矿,始建于1992年,该矿批准开采4号煤层,设计⽣产能⼒为9万吨/年(实际上该矿两个半⽉就⽣产原煤10万吨,属严重⾮法开采)。
2003年3⽉以前,主井由湖北⼈韩春恩承包,副井由李付元(⼜名李富元、李⽟峰)承包。
2003年3⽉,李付元将韩春恩承包的主井买回,全⾯负责煤矿的⽣产、经营、安全等⼯作。
随后,在没有任何设计、未经任何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开始进⾏煤矿的主副井贯通巷道的改造和4号煤层到8号煤层、8号煤层到14号煤层的暗斜井延深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