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编制要点.4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45
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基本要求一、前言受水利厅委托,我中心对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行技术审查。
在初步对部分项目审查中发现,报告编制存在问题较多,为规范设计单位做好本次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确保设计质量,满足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标准,现结合水利部、财政部下发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水利部办规计[2008]211号文《关于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总院《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的精神和要求,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特制定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基本要求,供各地(州)、市水利局和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参考。
二、上报项目要求1、建设项目应是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之间,沿岸分布有重要城镇、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2、建设项目应位于中小河流沿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包含有人口较多的县、乡等城镇1处以上或有较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0.5万亩以上。
3、建设项目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河流上下游、左右岸防洪标准,以及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坚持注重实效,杜绝重复投资和形象工程。
4、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及建设等工程措施为主。
不包括与景观、城市建设等相关的内容。
备注:考虑到贵州山区的实际情况,对不满足大纲规划范围要求的特殊项目,可按适当比例上报。
三、规划要求1、报告编制须附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划批复意见,报告应以此规划批复意见为依据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2、没有规划批复意见的项目,须按照水利部31号令的要求,补办本项目规划专题论证报告。
四、报告编制基本要求1、综合说明2、水文2.1流域概况简述治理河段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情况。
2.2气象简述治理河段所在流域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特征参数。
规划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104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要点李雅燕(廉江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广东廉江524400)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6-0104-01摘要: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应当明确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着力分析影响中小河流设计的因素,全面提高中小河流控制的科学性,在全面、系统、深化和专业的治理体系下提升河道治理质量。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改进措施1 中小河流治理面临主要问题1.1缺乏治理体系中小河流治理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科学的治理体系,在建设资金不足情况下,中小河流缺乏综合性治理机制,存在着治理标准偏低的问题,由于中小河流年久失修,因此导致中小河流的防洪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我国缺乏科学的中小河流的防洪控制标准,防洪工程缺乏科学的抵御机制,存在河道周边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问题。
相关部门未能形成治理河道的合力,各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因此给洪涝区域造成了安全威胁,严重的影响中小河流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当前还存在着缺乏科学的防洪体系问题,没能形成针对性的预警机制,因此不利于达到全面、综合、系统进行中小河流规划控制的目标。
1.2河道淤积严重河道淤积严重是当前河道治理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任务。
河道淤积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需要建立多轮治理工作机制,加强河网引排能力的建设,从而达到提高河道调蓄能力目标,进一步消除部分河道与河塘疏浚不足现象。
只有消除河道排水不畅通的问题,才能加强水体交换,提高河道的整体控制质量,达到构建完整的整治体系目标。
1.3水环境较差问题虽然中小河流治理已经成为重要工作,但是近年业中小河流的水质改善情况仍不理想,水环境质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优化居民生活体系,有效防控垃圾,达到解决河道狭窄问题目标,为了提高河道排畅的有效性,还要进一步构建综合性的宣传机制,加强对居民生活的引导,着力构建综合性的排涝防控体系,解决影响居住生活环境的问题。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作者:翟二强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从2009年底中央正式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
但在工程审批过程中,设计人员提出的设计方案与中小河流治理目标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导致设计报告反复修改,既浪费精力和出图费用,又耽误项目的审批。
现就设计方案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以总结,并结合我省已经审批的工程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编制中图分类号:P941.7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治理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查勘所找出存在的问题、地形条件和勘测成果、河道现状安全泄量及其标准,合理确定建设任务、治理原则和治理范围。
1、总流域面积或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积小于200km2的纯平原河道,治理方案以除涝为主,主要解决除涝问题,不新建堤防。
除涝标准一般按3-5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10年一遇,一般不提防洪标准。
工程措施有:清淤疏浚,弯道凹岸防护,阻水损毁建筑物重建等。
2、总流域面积或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0 km2的纯平原河道,治理方案以除涝、防洪为主,主要解决除涝、防洪问题,可以新建堤防。
除涝标准一般按3-5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设计,城区段可以提高到50年一遇。
工程措施有:清淤疏浚,新建、加固堤防,弯道凹岸防护,新建、重建或加固排水涵洞,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
3、上游为山丘区、中下游为平原的河道,治理段位于河道的中下游平原段,治理方案以防洪、除涝为主,主要解决防洪、除涝问题。
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设计,除涝标准按3-5年一遇设计。
工程措施有:新建堤防、加固堤防、河道清淤疏浚,弯道凹岸防护,新建、重建或加固排水涵洞,阻水损毁桥梁重建等。
4、上游为山丘区、中下游为平原,治理段位于河道的上游山丘区段或纯山丘区的河道,治理方案以岸坡防护为主,一般不新建堤防。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参考大纲前言1 综合说明2 水文2.1概况2.1.1流域概况2.1.2气象水文2.2 水文基本资料2.2.1 站网分布2.2.2 实测水文资料2.2.3洪水调查资料2.2.4 水文基本资料评价2.3 设计洪水2.3.1暴雨洪水特性2.3.2历史洪水2.3.3设计洪水2.3.4设计洪水合理性分析2.4 施工设计洪水2.4.1 枯水期时段划分2.4.2枯水期施工设计洪水推求2.5 水位流量关系2.6 泥沙2.7 排涝水文2.7.1 设计暴雨2.7.2 水田排涝模数2.7.3 旱地排涝模数2.7.4 排涝设计流量3 工程地质3.1前言3.2区域地质概况3.3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3.4已建堤防状况(根据需要确定)3.5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6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7穿堤涵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8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9天然建筑材料3.10结论及建议4工程任务和规模4.1概况4.1.1自然地理概况4.1.2社会经济概况4.2规划成果主要结论4.2.1防护对象(城区、乡镇等)发展规划4.2.2 (所在)河流防洪治理规划4.3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3.1河道特性及河势分析4.3.2洪水灾害及成因4.3.3河道治理工程现状4.3.4现状防洪能力分析4.3.5存在的主要问题4.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5工程任务4.6治理方案4.6.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6.2设计水平年4.6.3防洪排涝标准4.6.4治理范围4.6.5治理方案4.6.6治理方案与治理任务的符合性分析4.7工程规模4.7.1防洪工程4.7.2排涝工程4.8设计水面线4.9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依据5.1.1设计基本资料5.1.2 主要技术标准5.2工程等级和标准5.2.1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和防洪标准5.2.2 地震参数5.2.3 主要设计允许值5.3工程总体布置5.3.1 堤线布置5.3.1.1 堤线布置原则5.3.1.2 堤距确定5.3.1.3 堤线方案比选5.3.2 护岸工程布置5.3.3 排涝工程布置5.3.4 工程总体布置5.4主要建筑物型式5.4.1防洪堤型式方案比选5.4.2护岸型式方案比选5.4.3排涝建筑物型式方案比选5.5主要建筑物设计5.5.1防洪堤设计5.5.1.1堤顶高程确定5.5.1.2堤身结构设计5.5.1.3渗流、稳定及应力分析计算5.5.1.4堤防沉降计算5.5.1.5基础埋置深度确定5.5.1.6堤基处理5.5.2护岸工程设计5.5.2.1护岸结构设计5.5.2.2生态措施(包括生态工程及植物措施)5.5.2.3稳定及应力计算5.5.2.4抗冲刷计算5.5.2.5防冲措施5.5.3排涝工程设计5.5.3.1排涝工程布置5.5.3.2排涝工程结构设计5.5.3.3水力计算5.5.3.4稳定及应力计算5.5.3.5基础处理5.6疏浚清障设计(根据需要确定)5.7附属建筑物5.8主要材料设计5.9工程安全监测5.10主要工程量6机电及金属结构6.1水力机械(根据需要确定)6.2电气6.3金属结构7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7.1.1工程条件7.1.2自然条件7.2料场选择与开采7.2.1料场选择7.2.2料场规划7.2.3料场开采及加工7.3施工导流7.3.1导流标准7.3.2导流方式7.3.3导流建筑物设计7.3.4导流建筑物施工7.4主体工程施工7.5施工交通运输及施工总布置7.5.1施工交通运输7.5.2施工总布置7.5.3土石方平衡利用规划7.6施工总进度8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8.1工程用地范围及实物8.2移民安置规划。
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要点(试行)为适应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勘察设计质量,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特点和实际,现编制《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要点》主要明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报告的编制重点和基本要求,统一报告编制格式和章节内容。
一、总体要求1. 设计报告应遵循现行规程规范进行编制,在认真调查、勘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任务、防护范围、保护对象、工程规模、河道特性、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构)筑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使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范围明确、措施得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能够切实发挥效益。
设计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图纸完整、规范。
2. 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相应资质。
3. 设计报告应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部分章节应补充规划、可研阶段的相关内容:(1) 分析河流(或河段)防洪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防洪安全的要求以及现状存在的问题,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确定水文参数和成果。
(3) 查明与河流治理工程相关的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设计要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 合理确定防护范围,明确工程治理任务。
(5) 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及存在问题,论证堤线、堤距,确定治理工程总体布局方案;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堤防、护岸和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尺寸及基础处理措施。
应有必要的总体方案和建筑物结构形式比较,通过分析论证支撑相应的结论意见。
(6) 对河道治理可能产生影响的滑坡、跨(拦)河建筑物等应分析说明相互关系,提出处理或改造建议。
(7) 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布置、主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导流方案等。
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要点(试行)为适应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勘察设计质量,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特点和实际,现编制《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要点》主要明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报告的编制重点和基本要求,统一报告编制格式和章节内容。
一、总体要求1. 设计报告应遵循现行规程规范进行编制,在认真调查、勘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任务、防护范围、保护对象、工程规模、河道特性、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构)筑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使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范围明确、措施得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能够切实发挥效益。
设计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图纸完整、规范。
2. 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相应资质。
3. 设计报告应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部分章节应补充规划、可研阶段的相关内容:(1) 分析河流(或河段)防洪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防洪安全的要求以及现状存在的问题,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确定水文参数和成果。
(3) 查明与河流治理工程相关的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设计要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 合理确定防护范围,明确工程治理任务。
(5) 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及存在问题,论证堤线、堤距,确定治理工程总体布局方案;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堤防、护岸和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尺寸及基础处理措施。
应有必要的总体方案和建筑物结构形式比较,通过分析论证支撑相应的结论意见。
(6) 对河道治理可能产生影响的滑坡、跨(拦)河建筑物等应分析说明相互关系,提出处理或改造建议。
(7) 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布置、主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导流方案等。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建议一、总则(一)依照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本管理方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建议。
(二)本指导建议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 至 3000 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建议,睁开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依照质量管理系统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保证设计成就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睁开必要的现场检查和勘探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顿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依照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防备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杂,生态举措只能放在护岸、护坡、提防等河流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流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推行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本根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波及到的占地和移民部署、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依照有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详细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过去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就,并加强河流特点和洪水特点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结合详细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点及上、下游周边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次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点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依照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设报告技术要点XX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1 总体要求1.1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总体上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技术标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及重庆市水利局、财政局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1.2 初步设计应以批准的规划为基础,建设内容应与规划有效衔接。
重点河段治理项目确定应在分析流域所有场镇防洪安全情况基础上选择。
项目防护对象确定应遵循先已成场镇、先薄弱环节、先重要部位的原则。
1.3 初步设计的基础资料应包括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实测现状地形图、地质勘察等。
1.4 设计单位、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所在地政府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中小河流治理要求,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工程方案,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
1.5 工程建设内容应围绕洪畅河稳、防洪保安、人水和谐等目标进行安排。
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能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为增强河道行洪能力,确需对阻水严重的桥、堰进行改造的工程投资可纳入河道治理工程。
1.6 工程布置和结构设计应在安全可靠基础上,充分考虑与场镇综合功能的结合,同时做到经济合理。
2 水文2.1 流域概况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河流特性,明确工程河段以上流域面积、河长及河道比降等特征值,说明工程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
2.2 水文气象基础资料2.2.1 简述流域及邻近流域水文站、气象站分布及主要测站测验情况。
2.2.2 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和流域、河道特征资料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2.2.3 高程系统宜统一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3 洪水2.3.1 简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3.2 应进行工程河段历史洪水调查。
对历史洪水洪峰流量应进行调查和考证,对近期发生的特大暴雨及洪水应进行调查。
2.3.3 设计洪水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