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_ _— 一 一 n ______专家简介:一箋克赶一圭生匣更:一茨丈型宠些選匪一史遇里一里社豊墮呈处屋陸主电社貨雯全创主生L 一逼总疸珍逆史空劭圭鱼_.50B 病区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及冠脉介入学组副组长;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美国心脏学会会员。
急性心肌檯死•^, -・'**.—-*•^***^'**— J k♦窦克非我们经常听到的两个专业词汇叫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它们有什么区别?又如何界定?心绞痛是心肌缺血后导致的症状;心肌梗死则是一种结局。
心绞痛如果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会导致心肌坏死,发生心肌梗死,这就是心绞痛和心肌梗 死的关系。
心绞痛作为心肌梗死的“前兆”它有哪些表现一般的患者最早出现的是心绞痛。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包括:在运动当时发生严重的胸骨后的疼痛,伴有出汗,疼痛时常会放射到左臂、左肩膀和 后背;有些患者疼痛的部位在咽部,咽部有紧缩感,甚至牙齿齿龈疼痛。
一般来说,典型的心绞痛是在活动停止以后休息5 ~ 6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一两分钟以后基本上就会缓解。
并不是所有胸部的不舒服和疼痛,都是 心绞痛。
比如胸部经常不舒服,每次难受几小时甚 至半天,或者是数秒钟,难受的时候可以自如的去 活动等,这些都不属于典型的心绞痛的范围®心绞痛不一定就是痛,有时候可以表现为胸闷,胸部有压榨感。
在发生胸闷或者胸痛的时候,会伴有岀汗、患者不能活动、不愿意说话,这个是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15分钟.甚至含了几次硝酸甘油都没有缓解,往往就是发生心肌梗死To 心肌梗死是在心脏缺血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血导致坏死的一种临床情况。
年轻人福对于发生心肌梗死更容易猝死心肌梗死非常凶险。
对于老年人,由于发生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反复的发病,心脏会有一种耐受或者代偿,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发生猝死的频率反而没有那么高;对于年轻人,特别是 初次发病的患者,由于没有形成代偿机制,心脏没有保护,在第一次发生心肌梗死,特别是前降支的近端,或者左主干等关键部位发生堵塞时,常常会 发生猝死。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要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们都属于冠心病的范畴,但在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正确诊断和治疗,我们需要了解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定义和病因1. 心绞痛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疼痛性心脏病。
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心肌细胞坏死的严重心脏病。
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二、临床表现1. 心绞痛•疼痛特点: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多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诱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等。
•缓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伴随症状:可伴有气促、出汗、恶心、呕吐等。
2. 心肌梗死•疼痛特点: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0分钟。
•疼痛性质:剧烈、持续、不易缓解。
•伴随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律失常等。
•合并并发症: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
三、体征检查1. 心绞痛•血压:一般正常或稍升高。
•心率:可能正常或稍快。
•心音:听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2. 心肌梗死•血压:可能升高或降低。
•心率:可能正常、快速或缓慢。
•心音:听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
四、心电图检查1. 心绞痛•静息心电图:可能正常或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可见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
2. 心肌梗死•静息心电图:常见ST段抬高、Q波增深。
•动态心电图:可见持续性ST段抬高,伴有Q波出现。
五、血清标志物检查1. 心绞痛•心肌肌钙蛋白:通常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通常正常。
2. 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峰值持续较长时间。
•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峰值持续时间较短。
六、影像学检查1. 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心电图上区别心梗和心绞痛心梗和心绞痛都是心血管疾病,但二者的症状和病因不同,因此在心电图检查时,可通过检测ST段来区分心梗和心绞痛。
心电图上区分心梗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这是因为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塞或破裂,导致心肌缺氧、坏死或梗塞,从而引发ST段抬高,这种抬高称为“近端性抬高”,同时伴随有Q波出现。
而心绞痛则表现为ST段压低或水平型ST段抬高,这是因为冠状动脉的痉挛或动脉内膜下斑块引起血流不足,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ST段发生变化,这种抬高称为“远端性抬高”,不伴有Q波出现。
治疗方法心梗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急诊介入治疗:即立即进行血管成形术或介入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坏死面积。
2.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3.康复治疗:恢复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包括康复体育、康复运动等。
心绞痛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药物治疗:使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2.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健康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
注意事项1. 心梗的急诊治疗时间非常重要,对于怀疑有心梗的病人,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2. 体质衰弱、年老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人群要注意预防心梗和心绞痛。
3. 心绞痛的发作时可给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或在舌下垫上硝酸甘油药丸,以缓解疼痛。
4. 对于已经诊断为心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适度运动,但也要避免过度运动。
5.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入手,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降低患病风险。
总之,心梗和心绞痛都是需要及时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有关患者在生活中应当注意身体健康,并尽量预防疾病的发生。
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心电图异常是指在心脏电活动的记录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电信号,这些异常可能是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的表现。
心电图异常可能由心脏本身的问题引起,也可能是由其他系统的问题引起。
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因异常的种类而异。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率过快、心率过慢、心室扑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脏节律异常等。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不少老年人由于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症状并发冠心病,很多患者常抱怨道,自己吃了那么多治疗冠心病的药不仅没有起效,病情反而出现了加重的情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可以说是冠心病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病症,虽然这两种病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但实际其病理,成因和治疗手段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很多患者在自行服药的时候经常会用错药,错误的使用药物病情自然不会有什么改善。
这里我将简单的向各位读者介绍一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以便于大家对以上两种病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心绞痛又称狭心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剂后可逐渐缓解消失。
可分为自发性心绞痛和劳累性心绞痛,前者特征为随时都有可能自发产生的心绞痛,而后者则需要患者处于过劳或亢奋状态才会发生。
其发病后表现为胸部位置疼痛或有压缩感,少数情况会造成左臂麻痹。
该症状常见于冠心病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症。
心机梗死又称心肌梗塞,心肌梗死首先表现为持久的胸部剧烈疼痛,呼吸和话语都十分困难,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而侧枝循环未充分建立。
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其临床表现为胸痛、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从对两种疾病的介绍当中可以看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均大多数因素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
胸痛过程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辨别方法当有胸痛发生时,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是由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所引起,对紧急救治相当重要。
因此,不仅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当了解分辨要点,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危情发生时尽最大的可能挽救生命。
1.疼痛位置大致相同心绞痛多会发生在胸部中、上部的内侧,可以影响到左肩、左臂的内侧或后背也感觉疼痛。
心梗的疼痛位置与心绞痛大致相同,可能会发生在较低的位置或是上腹部,个别人甚至会表现为牙痛、肩膀痛、或者后背痛。
2.疼痛的性质大致相同心绞痛疼起来有压迫感或者紧缩感,也可能会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刀割一样,偶尔会有快死了的恐惧感。
心肌梗死跟心绞痛的疼痛性质相似,但程度更加剧烈,一般都有快要死了的恐惧感。
3.疼痛发生的诱因不同心绞痛多会在进行了重体力劳动,以及情绪激动、受寒、吃太饱等情况之后出现,而心肌梗死是没有这些诱因的,是突然就出现的疼痛。
4.疼痛发作的频率不同心绞痛会经常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而心肌梗死发作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更久。
5.发作时症状不同心绞痛一般没有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
心肌梗死会有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同时伴有胸闷、憋气、出汗、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
6.缓解的方式不同由于体力劳动引起的心绞痛,停止劳动后疼痛就能缓解。
一般情况下,心绞痛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能再很大程度上缓解。
而服用硝酸甘油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没有用处,不能缓解疼痛。
心绞痛会引发心肌梗死,如果心绞痛发作时含硝酸甘油没有缓解,并且疼痛持续加重,休息也不能减轻,就要立即拨打120,呼叫急救车。
同时,保持镇静,在通风好的地方安静休息,等待医生的到来。
心梗和心绞痛有何区别心梗和心绞痛都是心脏疾病,但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讲述心梗和心绞痛的区别、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心梗和心绞痛的区别心绞痛是指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通常会持续几分钟,但不会导致心脏肌肉坏死。
心绞痛发作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斑块等因素导致心肌缺氧,但并不会导致细胞坏死。
而心梗则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区域缺血、坏死,甚至可能会导致心肌病变。
不同于心绞痛,心梗是心肌组织坏死,患者血液中的心肌酶(如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水平一般会明显升高。
治疗方法对于心绞痛和心梗的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以下是具体的介绍。
1. 心绞痛治疗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和减轻心脏负担来缓解症状,具体如下:(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
(2)改善生活方式:停止吸烟、减轻体重、控制血压、恰当的运动和饮食,以及减少紧张和压力等改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减轻心绞痛症状。
(3)介入治疗:对于症状难以缓解的心绞痛,特别是合并有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介入治疗可能会是有效的选择。
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stent),能够帮助血流更加顺畅地流入心脏。
2. 心梗治疗治疗心梗的主要方法是尽快恢复心肌血液供应,以减少心肌死亡的面积,具体如下:(1)急性期治疗:急性心梗的治疗重点是在急诊环境中快速诊断和尽早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在急性期,通常会使用机械再灌注、(即导管插入)并合并使用药物治疗(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急性期后仍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药、负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3)介入治疗:由于心梗导致的冠状动脉阻塞,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可能是必需的,以帮助打通堵塞和提供更好的血液供应。
注意事项在急性心绞痛或心梗发作后,患者需要尽快就医,接受正规医疗治疗。
最新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精品课件)
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在于症状不同、病程不同、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同等,心梗一般是指心肌梗死。
建议患者在确定后积极治疗。
1、症状不同
典型心绞痛发作一般有一定的一个诱因,如过劳、情绪激动、饱餐等,发作的时候在心前区的手掌大小,呈压缩性的闷痛的一种感觉。
心肌梗死除了心绞痛的症状,还会有上腹部的恶心、呕吐,往往还会伴有大汗、频死感等。
2、病程不同
心绞痛持续的时间通常是3~5分钟,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以后,可得到缓解。
而心肌梗死的发作持续时间长,一般都会超过30分钟,甚至长达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3、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同
心肌梗死患者抽血时,会表现为心脏标志物升高,且还会出现持续升高的过程,同时还有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增加。
而心绞痛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升高,但是不会有持续升高。
若患者怀疑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需要到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
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可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进行缓解,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急救,避免猝死。
— 1 —。
心绞痛与急性心梗疼痛区别冠状动脉分左、右两支,分别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窦,其中左冠状窦发出的左主干又分成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两个主要分支。
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这4支主要冠状动脉中的任何一支或多支,其中以左前降支受累最为多见,病变也最重要,然后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和左主干。
病变累及冠状动脉的近端多于远端,主干多与分支,易分布在分叉开口处,且常偏于管壁的一侧。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心肌的需氧和冠状动脉的供氧两者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由于静息状态下,心肌从冠状动脉血液内摄取氧的比例已达到最大,因此当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只能通过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增加供氧量。
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达50%-75%之间,安静时尚能代偿,而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等造成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可导致短暂的心肌供氧和需氧间的不平衡,称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这是引起大多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机制。
另一些情况下,由于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出血、表面溃疡或糜烂,继而引发血小板聚集及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和远端血管栓塞,或发生痉挛等导致管腔狭窄程度的急剧加重(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可使心肌供氧明显减少,代谢产物的清除也发生障碍,随心肌需氧量未增加,但心肌严重缺氧,称之为“供氧减少性心肌缺血”这是引起大多数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原因。
对心脏予以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
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摄取10%-25%。
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摄取比例已接近于最大,需氧量在增大时,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的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能使血流量增加4-5倍。
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能减弱、血流量减少,切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
心梗与心绞痛的区别与联系心梗与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们都与心肌供血不足有关。
然而,尽管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症状,但是它们在发生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梗与心绞痛的区别与联系。
一、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症状。
主要表现为胸痛,可以向左臂、颈部、下颌部和背部放射。
心绞痛疼痛多呈刺痛或压迫感,多数发生在劳累、情绪激动或寒冷气候等条件下,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可缓解。
心绞痛并不会导致心肌死亡,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的狭窄或者阻塞,使心肌供血不足。
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等。
此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也是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二、心梗心梗,也称为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阻塞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心梗可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
心梗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的胸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与心绞痛不同,心梗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无法通过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
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而导致的心肌死亡,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常见的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等。
与心绞痛相比,心梗的危险因素更多,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
三、心绞痛与心梗的联系尽管心绞痛和心梗在病因、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联系。
事实上,心绞痛可以是心梗的前兆。
有些心绞痛发作可能是由于短暂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发展为心梗。
此外,心绞痛和心梗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药物治疗是心绞痛和心梗的常见治疗方法,其中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对于严重的心绞痛或者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