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视阈下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253.37 KB
- 文档页数:3
期)107建设校园高效体育文化是强健民族体魄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养成日常体育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生活态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对跳绳运动的特点和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学校体育工作的三大模块(即体育教学、体育社团活动和运动会、校园体育文化节)中开展跳绳运动的实施策略,从而建设校园跳绳运动的特色体育文化。
跳绳古称“透索”“跳索”“跳白索”“绳飞”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项形式多样极具健身性、观赏性和竞技性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因为绳索容易取得和便于携带,场地容易寻得的特点,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进行,深受人们喜爱,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
将跳绳运动正式引入校园,充分开发用于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意义深远。
技术体系分类与功能跳绳所用的绳子极易取得,对场地的要求低,可运动本身却非常有趣味,人们很容易受到吸引进行学习并不断练习,挑战自我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并获得满足感,小时候没有跳过绳的孩子很少,所以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都是一项有趣的运动项目。
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人们不断创造难度动作进行挑战,并逐步由单人跳绳到有合作的集体跳绳,花样繁多,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强健身体。
1跳绳运动的分类跳绳运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运动形式,根据划分标准不同分类亦不同,按照运动中使用的绳子的长短划分为:跳短绳和跳长绳,短绳一般长约2m~2.5m,一般用于个人跳绳,跳长绳用的绳子长于2.5m,一般用于多人跳绳;按照跳绳的技术复杂程度分为简单跳绳和花样跳绳;按照跳绳速度的不同分为慢速跳绳、中速跳绳和快速跳绳;按照参与的人数多少分为单人跳绳、双人组合跳绳以及多人组合跳长绳。
其中,单人跳绳中按照运动技术不同又分为单摇连跳、双摇连跳、单摇编花跳、双摇编花跳,双人组合跳绳包括双摇单跳(即双人摇绳单人跳)、双摇双跳以及“袋鼠”跳(是单人跳绳中,绳下再加一人只参与跳的组合动作)等,多人组合跳长绳从基本的跳大绳,延伸出“8”字跳、“11”字跳等等多种花样。
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的阶段。
在这个时代,高校体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因此,针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部分学生疏于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和健康问题的增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健康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高校体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意识。
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学生可以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特色的团队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团队建设等,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
再次,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体育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互相促进,相互滋养。
高校体育需要与文化艺术融合,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如舞蹈展示、乐器演奏、书法绘画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培训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和创业竞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需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反思【摘要】本文从文化传承视域下探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分析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指出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传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其次探讨了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特点,强调应当注重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
然后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注的方向和对策建议。
最后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做出总结评价,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 文化传承, 视域, 反思, 研究, 分析,特点, 问题, 挑战, 方向, 对策, 建议, 总结, 评价, 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化传承是指一种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传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精神支柱。
而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需要加强传承和弘扬。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该在体育教育中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传承,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传统体育项目的供给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
我们需要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作为我国体育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反思,可以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对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可以探讨如何有效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体育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莫 菲 杨广波摘 要:民族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通过民族体育弘扬民族精神,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民族体育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校园人际团结;民族体育可以培养民族认同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关键词:民族体育;和谐;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3-105-02作 者:厦门大学体育部;福建,厦门,361005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关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起共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又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发挥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就离不开和谐的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作为社会各种思想和观念碰撞与交流的舞台,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交织,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把握自身的文化发展方向,实现高校的文化和谐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中国民族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理性文化内涵,交织着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生存环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体现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特性。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体育不仅有利于大众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间师生的交流与团结。
这不仅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而且在推动学校主流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民族体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体育教育中的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的重要途径,它应当综合融入各种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中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的融合,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体育文化的融入体育文化是体育活动在社会和历史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集合。
在体育教育中,引入体育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首先,体育文化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以中国武术为例,武术除了是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在中国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武术的技术动作和哲学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其次,体育文化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传统体育文化,比如印度的瑜伽、日本的剑道等,学生可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建立起包容和尊重他人的观念。
最后,体育文化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体育项目往往有着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如公平竞争、团队合作和尊重对手等。
通过体验和学习不同体育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民族传统的传承民族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传承,它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体育教育中,传承民族传统可以增加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
首先,传承民族传统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和体验自己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底蕴,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培养自己热爱自己文化的情感。
其次,传承民族传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项目,如中国的太极拳、蒙古的摔跤等。
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
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中国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生活品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好高校体育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高校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体育场馆及设施建设体育场馆及设施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场馆及设施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为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建设了许多高水平的体育设施,如多功能体育馆、游泳馆、排球馆、篮球馆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场所。
在场馆的建设上,应该注重场馆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学生日常锻炼和各种比赛的需要。
二、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体系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体系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锻炼计划。
例如开设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安排的体育锻炼中,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锻炼;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加体育文化的普及率;还可开展大型体育比赛,创造健康、自信、团结、协作的体育文化氛围。
三、加强体育师资培训加强体育师资培训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认真制定并实施体育师资培训计划,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体育理论,还要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待遇和激励力度,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四、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
高校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宣传活动,让学生内化体育文化,提升身心素质。
例如,开展校园马拉松、体育文化节、毅力定向挑战赛等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体育文化的宣传也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中,例如运动健康咨询、体育健身视频推广、身体素质测试等,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知识和锻炼技巧,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为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1842013年第28卷第1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体育研究收稿日期:2012-12-20作者简介:陆家领(1977-),男,云南宣威人,从事体育教学向的研究。
一、高校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一)高校体育文化概述高校体育文化指的是高等学校师生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下的体育行为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创造这些财富的过程。
高校体育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的是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的体育意识以及体育观念。
而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的是所有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在高校的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形成并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高校体育文化是有着丰富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高校的德育文化、智育文化、美育文化等一同组成了高校校园的文化群。
同时,高校体育文化还与群众体育文化、竞技运动文化共同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二)民族传统体育概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是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或者多个民族内继承或流传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是我国各民族传统的习武、健身、祛病和娱乐活动项目,是各民族体育活动方式的延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素质改善和体质增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历史的结晶,有着传统的延续。
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会或丰富,或扬弃,但传统的特点却始终保留着。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容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增量或减量,这也引起了文化系统模式、结构、风格的变化,致使有些没有活力的项目消亡,有活力的则流传了下来,并得以积淀保存并延续下去。
(三)高校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间的联系高校体育文化作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高校竞技体育文化两个组成部分。
两者相互并存,相互作用,逐渐构成了一个多元的体育文化形态。
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摘要]民族地区高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应该借助这个优势,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在校园文化中广泛开展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借此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品位、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具有民族人文素养的合格人才。
把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实现高校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传统体育传承(贵州贵阳550003)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中,由生产和生活以及与自然界抗争中形成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文化形态,是必备的生产、生活技能和娱乐手段。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强身健体、娱乐、交往、育人等功能日益凸现出来,而且,通过各民族间传统体育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多元演进,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门类众多的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等。
目前,传统体育文化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如摔跤、舞龙、舞狮、荡秋千、划龙舟、武术等。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自主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文化,在推动师生主体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可以辐射到社会中去,引领社会时代文化潮流。
这也是一所高校发展与成功所必备的因素之一。
校园文化又是特殊的育人载体,对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传统体育文化恰恰是不同民族文化鲜活的载体,能反映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精神。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展,可以体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性、传承性,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民族文化内容。
构建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7-205-01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之一,体现出全校师生员工的文化品位与修养,是学校个性与传统的塑造与延伸,从民族性、地域性、专业倾向性等方面创造自己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彰显学院鲜明的个性化与特色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一、建设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经几千年而形成各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对中国体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以承传中华民族文化为本,才有中国特色的校园。
由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体育多趋向于体力积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如骑射、赛马、马球、搏克等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民族体育项目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成为本地区独特的、体现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 所以在民族学校把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列入了体育课程,既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又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尤其是让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体育院校学生或全校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当地主要的民间传统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发展。
(二)校园体育文化地区性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所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地域广阔,气候、环境差异很大,所以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性体育活动。
如北方地区才能开展的冬季运动项目: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现代冬季两项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雪橇等。
都可以引入校园,依靠独特的自然条件,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抓校园文化建设。
(三)校园体育文化专业倾向性每所院校都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专业教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
学校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策略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则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既可以加强学生体质素质,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更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推动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推广宣传、体育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别探讨学校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策略。
一、推广宣传1. 制定宣传计划。
学校可以制定每学期的宣传计划,明确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园电视等渠道,进行持续不断的宣传,增加学生和家长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同。
2. 举办比赛展示活动。
可以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展示活动,包括抖空竹、踢毽子、擀陀螺等传统项目,吸引学生的参与,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说和指导,增加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利用传统节日。
在重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和比赛,通过活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传统体育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体育设施建设1. 搭建专门场地。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搭建专门用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可以是室内体育馆或者室外活动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安全的场地进行传统体育活动。
2. 更新器材设备。
可以适时更新和添加民族传统体育所需的器材设备,如空竹、毽子、陀螺等,确保学生们在进行传统体育活动时拥有优质的器材,增加他们对传统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场地管理和维护。
学校需要加强场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场地设施的安全性和整洁度,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学生们在进行传统体育活动时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支持。
三、师资队伍建设1. 培训专业指导教师。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民族传统体育专家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传统体育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对策◆彭 丰杨忠兵【摘要】本文试就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作为体育文化的民族项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讨,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供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商榷。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一、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1.高职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行为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科技文化、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畴,是作为一种社区文化而存在的。
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
高职校园是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社会职能的社区,活动于其中的人群是高职学生、教师和干部。
他们的活动方式一是课堂内实验室内的教学、科研活动,二是课堂外的学术交流、社团活动、公益劳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闲暇娱乐等活动。
高职教育活动使生活于校园的人群有着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别的共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以及思想观念。
“一种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价值体系”,“校园文化的形成引导生活在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且在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完成每个人价值观的实现”。
但校园文化环境不是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社会文化大环境息息相通,必然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国际激烈竞争,也面临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主旋律的历史转变时期。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体文化转型的剧烈变化,东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对校园文化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到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自主观念、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法制观念都大大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精神得到激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多,人际交往、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负面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生活格调的低俗化以及消极颓废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
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指出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既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反映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律。
大学体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窗口,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重要环节。
高校体育教育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中之重,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对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本民族居住地区内共同创造、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核,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的文化类型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它具有沟通特定民族中全体成员心灵的特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应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
它在增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
一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
由于环境区域所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
所谓“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北方民族多以个体化的体育项目为主,而南方民族则更多以集体性体育项目为主体。
如摔跤、马上项目、赛骆驼等是草原戈壁的运动,而赛龙舟、抢花炮主要流行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