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6.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28.84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粤版)九年级》第六章,本课题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合金特性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重要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并结合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归纳得出“合金性能优异”的结论。
最后教材以列表概括了合金的广泛用途,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课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熟悉,对金属、金属材料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此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证据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故本课题的学习难度不大。
2、教学思路与设计本节课内容比较零散,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
由于教材自身的特点编写以叙述性为主,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使学生一节课下来感到索然无味。
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如:由电影视频引入课题;展示金属材料制品的精美图片、实物,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如: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设计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化学观念,并学会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能综合多方面因素,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差异。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引入金属是常见的物质,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比如,我们的门把手、钥匙、电线、汽车、手机等等,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为什么金属这么普遍呢?因为它具有很多优良的物理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强度大、延展性好等等。
本章节将要学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
二、知识点1.金属材料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是导体中的佼佼者。
大多数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在它们内部电子能够自由移动。
因此,当金属材料的两端通上电源时,电子便会从负极(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电源的正极)。
这种自由电子的存在也造就了金属材料很好的导热性。
因为自由电子能够把热量迅速传递给其他电子,形成一种类似于热传导链式反应的过程。
2.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金属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还具有延展性和塑性。
这两个性质一般同时存在。
延展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沿着一个方向变形;而塑性则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不破裂的情况下发生形变。
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经常被用来进行各种形状的加工。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挤压机将铝棒挤压成不同形状的铝型材。
同时,在金属材料破裂之前,其具有很好的韧性。
3.金属材料的硬度和韧性金属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也非常重要。
硬度是材料抵抗刮擦或钻孔等力量的能力;而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冲击、挤压或其他力量作用下不破裂的能力。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和韧性。
例如,铝和铜的韧性非常好,可以轻易地加工成不同的形状。
而钢则很硬,但也具有足够的韧性,可以用来制造耐用的工具。
三、总结金属材料是重要的制造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塑性、硬度和韧性等重要特性。
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金属材料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作业1.现在一些新型车辆采用轻质金属材料,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节省燃油。
请你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2.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请举例说明。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物理特性,如熔点、密度、导电性、热传导性等。
2.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与金属材料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物理特性。
2.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与金属材料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科学实验3.讨论交流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张塞满了金属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并为此做铺垫。
2.然后提问学生,金属材料有哪些独特的物理特性以及它们与金属材料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观察实验及分析1.实验一:探究金属热传导性教师将三个相同的铜球,分别放入冰水中、温水中、热水中,同时在球与球之间打火机的火苗处,调换烧焦颜色后,观察铜球颜色变化的程度,说明铜球的热传导性好,属于较好的导热材料。
2.实验二:探究金属的导电性教师将电线剥去一些皮,分别与锌、铁、金属球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到电池上,借助铁钉接触金属球部分,发现除铁球外,锌、金球都会被点亮,说明铁的导电性较差。
拓展实验及思考1.实验三:铝的特性教师将一个小片的铝锅切下来,放在火上加热,学生观察到铝在明火中会熔化,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铝熔点这么低?学生可以回答铝的原子结构比较特殊,它有三个电子层,它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而正是这一个电子决定了铝的性质。
归纳总结1.教师综合以上实验和思考,向学生进行总结并归纳出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和与物理特性相关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以上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了金属材料的特性,明白了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其应用之间的关系,这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认识同类物质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重要合金。
4.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敢于探究试验现象及生活中的化学原理。
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学法分析】探究学习法和归纳总结法。
【教材分析】《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在通常状态下特有的若干物理性质,比如密度、熔点、硬度等各方面特性和合金的特性。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
【教学用具】纯铁片、纯铝片、纯铜片、钢片、硬铝片、黄铜片。
【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看看我们周围,你能列举出有什么金属制品?[回答]:略[引入新课]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金属的用途为什么那样广泛?它们有什么特性?[板书]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图片]金属元素的存在[图片]常见的金属[板书]一.富有特色的物理性质[阅读讨论]阅读166—167页,讨论:1.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2.不同的金属哪些物理性质差异较大?3.趣味活动——抢答“金属之最”。
4.金属的性质如何决定各自的用途?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通性:常温下都是固体(汞是液体),都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不同金属物理性质差异:金属之最。
[讲述]化学是从通性来研究每类物质,从特性来研究每种物质的。
金属是一大类物质,它们有共同的性质,而每一种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
由于金属的奇妙性质,人们利用金属为生活和社会服务。
但是各种纯金属的品种和性能受到一定限制。
纯金属的品种和性能是否可以改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合金。
[板书]二.神奇的合金特性[阅读讨论]阅读课本168—170页,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合金?2.合金的性质与其组分金属有何不同?3.合金的应用范围怎样?4.我们常用的合金有哪些?[板书]1.合金定义(强调合金是混合物,组份中一定有金属,可能含有非金属.)[观察活动]【实验6-1】取几种金属片比较其硬度。
6.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和合金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的方法,归纳合金的主要用途。
4.学会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方法,知道一些重要和新型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3.合金和其组成纯金属性质的比较。
4.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1.金属材料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相关内容,讨论】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6.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和合金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的方法,归纳合金的主要用途。
4.学会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方法,知道一些重要和新型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3.合金和其组成纯金属性质的比较。
4.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1.金属材料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1)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2)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3)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4)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6-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板书设计 6.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
1.性质①颜色②导电性③密度④熔点⑤硬度⑥延展性
2.用途
二、合金
1.概念
2.性质 a.硬度 b.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