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57
主动求变还是被动反应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主动求变的含义与特点 (4)2.1 主动求变的定义 (5)2.2 主动求变的特点 (6)2.2.1 主动性强 (6)2.2.2 需要创新思维 (7)2.2.3 结果导向 (9)三、被动反应的定义与特点 (9)3.1 被动反应的定义 (10)3.2 被动反应的特点 (11)3.2.1 被动性 (12)3.2.2 缺乏主动性 (12)3.2.3 结果导向较弱 (14)四、主动求变与被动反应的比较分析 (14)4.1 相似点 (16)4.2 不同点 (17)五、主动求变的优势与劣势 (17)六、被动反应的优势与劣势 (18)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做出选择 (20)7.1 判断情境的重要性 (21)7.2 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主动求变或被动反应 (22)八、结论 (23)8.1 主动求变与被动反应的权衡 (24)8.2 未来发展趋势 (25)一、内容概览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变化是唯一的不变。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必须面对并适应这种变化。
“主动求变”和“被动反应”成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种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主动求变是一种积极、前瞻性的策略,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变化时,不等待外界的推动,而是主动出击,创造新的可能性。
这种策略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自我驱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资源配置。
被动反应则是一种消极、防御性的策略。
它往往是在变化发生之后,才被迫作出反应。
这种策略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变化,甚至可能导致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被动反应通常被视为一种下策。
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反应?这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目标、资源和能力等多种因素。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策略,都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方案。
被动与主动有的人,总是在别人的鞭策下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就是被动;有的人,别人只要提醒一下或者根本不用提示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就是主动。
被动使人落后,主动使人进步。
主动给人幸福,被动生活失彩。
经常表现主动的人往往给人带来充满自信的力量与感召力;常常坐享其成被动接受的人,势必给人一种缺少朝气,平淡无奇的感觉。
思想决定行为!思想上对被动与主动的认识直接关系着行动上的被动性与主动性。
同样表现在行为上的被动与主动,是其思想的反映与写照工作,从思想意识上来说可分两种:一种是主动工作,一种是被动工作。
主动工作指的是执行工作的人会发自自己的内心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他们是否喜欢这份工作,一旦选择了这份工作,就会为了完成自己心目中设定的个人目标而努力。
主动工作者要么具有强烈的上进心,要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们在工作当中表现出来的是热情和执着的劲头,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他们有点“傻”,有点“不可理喻”。
主动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抱怨,也不好高骛远,他们服从于现实,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埋藏起来,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做着准备,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就会一跃而起,把握机遇,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类人群对于组织和团队来说,非常难能可贵,因为他们的工作结果是效率和效益并存。
当然,因为他们的日常积极表现,可能导致自己个人与组织或团队中的一部分被动工作者形成鲜明对比而被人批评,甚至挤兑,所以表面上看,他们吃了亏,拿得少干得多,或者说拿一样多却做得更多,但实际上,大部分领导都很喜欢这类吃亏人群,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平时对这类人群也不一定会有什么特别举动,但由于这类人群日常的准备和付出,业绩和能力比一般人都突出,一旦有合适的机会,领导就会先提拔他们,所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主动工作者的发展机会比被动工作者要多得多,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人常说的“吃亏是福,有舍有得”的道理吧。
另一种人是被动工作者。
被动工作者指的是当前的工作并非他们内心所想从事的工作,但迫于现实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又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只能屈从于现在的工作,做天和尚撞天钟,不做和尚庙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