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84.00 KB
- 文档页数:43
护理心理学基础第九章护士工作的应激与应对的案例导学与分析护士小王,本科毕业后来医院工作5年。
现在是科里的责任护士,同时还负责实习生带教工作,今年准备报考护理研究生继续深造。
每天除了要负责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各种护理外,还要对科里的实习师生、进修生进行培训。
今早护理查房时一家属因对重症监护室不让陪护不满与值班护士发生争吵。
小王主动找到家属利用所学医学知识给家属耐心解释原因,获得家属理解和配合。
请思考:该案例中体现了哪些护士必备的职业心理素质?1.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形式,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的疾病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面对患者的各种症状,护士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经验进行评判,抓住重要的信息,及时汇报医生并给予处置;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护士也不能盲目地执行医嘱,而是要按医生的思路去思考的同时,善于质疑辨析,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
尤其在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实践中,需要护士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去解决问题,这对护士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进步的要求。
评判性思维能促进护士的继续学习,并进一步培养思考的习惯,提高护士的水平及能力,应用于护理实践。
因此,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2.出色沟通的能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包括言语及非言语沟通。
是护士应具备的又一项核心能力,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及同事关系的基础。
护士要娴熟掌握沟通的技巧,既要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进行解释,使其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又要善用非言语的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既要作为患者的代言人帮助其协调在住院期间的各种关系,又要运用良好的语言艺术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措施实施、效果评价、健康教育,还要确保护士自身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起友好、高效的合作关系。
护理心理学案例案例一护理心理诊断1无效性否认:与病人缺乏心绞痛的相关知识有关2恐惧:与病人突然出现的疼痛有关3调节障碍:与病人缺乏自信有关心里护理措施1:及时使用镇痛剂如肌注杜冷丁或使用镇痛泵,明确诊断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安静休息2:给病人讲解心绞痛相关知识以及安慰预后没有严重的生活障碍,但当心绞痛的疼痛程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时及时就医,可能转为心肌梗塞,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3安慰患者,安慰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愉悦,减少刺激因素案例二心理护理诊断:1.自我形象紊乱:与烧伤导致容貌被毁,产生自卑心理有关。
2.焦虑:与病人担心因容貌被毁而变得糟糕有关。
3.睡眠障碍:与病人思考过多因不能入睡有关。
护理措施1.安慰病人,缓解病人焦虑的情绪,采用音乐疗法,若无效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2.将病人的担心委婉告诉其丈夫,并动员家庭为病人舒解情绪。
3.可以为病人积极寻找正规的整容医院,积极鼓励病人。
4.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减少噪音案例三心理护理诊断:1.焦虑:与担心手术对应征入伍有影响有关2.恐惧:与患者没有做过手术心里恐惧有关3.预感性悲哀:与患者担心手术对应征入伍有影响有关心理护理措施:1.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减轻病人的焦虑2.安慰开导:告知病人手术的准备和并发症,普及病人知识。
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给予病人心理支持3.主动倾听:主动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满足其合理的心理需要4.社会支持:因为患者是受家庭影响,可以让患者家属及其朋友安慰鼓励患者,给予其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情绪管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心理护理案例某医院心理科接诊了一名患有焦虑症的女性患者,患者今年28岁,已婚,没有子女。
她的主要症状是长期焦虑、紧张、多疑和恐惧,导致她无法正常工作和社交生活。
这种情况已持续了两年多,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决定寻求心理护理师的帮助。
在初次接触中,患者表达了她对各种事物的担忧和过度反应的困扰。
她说自己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害怕犯错误或被他人重视。
她还自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因此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她经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上,自我否定的想法和消极的情绪让她无法正常生活。
她也表示她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针对她的情况,心理护理师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她。
在治疗的初期,护理师与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访谈,充分了解她的历史、家庭背景以及导致病症发作的事件。
通过与患者的对话,护理师发现她在工作环境中受到了一位上司的长期批评和压力,导致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为了改变她的思维模式,护理师与患者一起制定了积极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首先,护理师教导患者如何把注意力从自己的缺点转移到自己的优点上。
通过对她过去的成就和能力的回顾,患者的自信开始逐渐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护理师也鼓励患者尝试多种社交活动,帮助她改善人际关系。
此外,护理师还通过放松训练和深度呼吸练习来帮助患者减轻紧张和焦虑。
这些练习可以在家中轻松进行,并且在治疗结束后也可以继续使用。
在疗程进行了几个月之后,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担忧和消极思维对她的生活造成了许多限制,并学会了更加积极和健康地应对困境。
她开始努力寻找工作中的成就和乐趣,并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通过心理护理的帮助和自我修正,患者最终克服了焦虑症的困扰,恢复了正常的社交和工作功能。
她表示感谢心理护理师的关心和指导,并表示希望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护理心理案例分析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体力和心理方面都需要投入的工作,特别是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们最受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着病人的生死存亡,长时间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得到心理医生和同事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心理调整。
以下是一个护理心理案例的分析。
案例描述王琳是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
她上班的时候,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危险的情况。
一天,一个42岁的男子由于心脏病突然猝死。
在经过检查之后,王琳痛苦地发现这个病人已经无法救治,然后她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病人的家人。
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王琳需要平衡好自己的情绪和病人家属的感受。
当她告诉病人家属之后,他们都极度悲痛,这让王琳感到沮丧和抑郁。
分析这个案例中,王琳遇到了意料不到的困境。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一些情况会比其他情况更严重,导致护士经历心理创伤。
在这种情况下,王琳感到自己的掌控感和情绪受到了挑战。
她发现自己很难应对病人家属的情感化反应,这让她感到无助。
此外,她也没有足够的支持系统,无法妥善处理这种情况。
解决方案当护士们遇到这类问题时,需要采取以下行动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和解决问题。
1. 寻求支持护士们需要找到同事,家人和朋友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他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来获得更好的支持。
2. 自我保护护士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冥想,音乐或简单的锻炼。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护士们减轻紧张感和焦虑感,并保护自己免受心理伤害。
3. 前瞻性规划护士可以事先制定行动计划,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例如,他们可以在情况发生之前找到一个不同的工作环境,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
总结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体力工作,也是一项心理工作。
护士需要做好准备,准备好应对可能发生的任何困难。
当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他们应该咨询专业心理医生的建议。
如果需要,他们也可以向同事和家人要求支持。
精神科护理学案例分析精神科护理是一门关注精神健康的护理学科,它致力于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在精神科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
以下是一个精神科护理学案例分析:病人是一位名叫张某的18岁女性,她被送入精神科急诊室,因表现出自杀倾向而被紧急留院。
在对TA进行初步评估时,我们发现张某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经常自言自语,表现出明显的失眠和食欲减退。
TA还有明显的焦虑和自卑情绪,表现出对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退缩。
在与张某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她经历了一场重大变故,即她的父亲不久前去世。
这次丧亲之痛给了张某很大的打击,她感到悲伤和无助,无法接受父亲的离世。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创伤,导致她的情绪陷入低谷。
根据张某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护理计划:1. 提供情感支持: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她的倾诉,提供安慰和支持。
2. 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并详细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制定进一步的护理计划。
3.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4. 促进社交活动:鼓励张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和朋友出去散步、看电影等。
这可以增加她的社交支持系统和减轻她的情绪压力。
5.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张某适当的抗抑郁药物,以减轻她的情绪低落和焦虑症状。
6. 家属支持:向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张某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张某渡过这个难关,恢复身心健康。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她的情况,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个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体现了精神科护理的综合性和个体化特点。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护理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互动。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对护理心理学进行深入分析。
某医院的护理部门接收了一位患有严重焦虑症的患者,患者因为长期的焦虑情绪导致身体出现了多种不适症状,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们发现患者总是情绪低落,对治疗过程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一些自虐行为。
针对这一情况,护士们需要运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干预。
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焦虑症进行深入了解。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出现过度焦虑、不安、紧张等症状。
护士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发病原因,以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态度和期望。
通过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其次,护士需要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情绪的疏导和支持。
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引导患者放松心情,树立信心,增强对治疗的积极性。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可以通过提供温馨的护理环境、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树立信心,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最后,护士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同时,护士还可以与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制定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心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要通过科学的心理分析和干预,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树立信心,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同时,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护理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护理心理学的应用将成为未来护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例中职护理学生的心理咨询的个案分析近年来,护理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健康专业从业者,他们需要拥有良好的临床护理素质与个人心理素质,以保证更好地服务病人。
然而,由于课业繁重、心理压力等原因,许多护理学生会遇到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护理职业的发展。
本文就以一名中职护理学生的心理咨询个案为对象,对其进行个案分析。
二、咨询过程本次咨询的个案为南大附属医院的一名中职护理学生(以下简称A),A初次就诊时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状态不佳、哭泣、思绪飘忽等症状。
针对A的表现,医生采取了开放式访谈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经过几次访谈,A正式阐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A称自己处于情绪抑郁的状态,处于抑郁的状态下,生活不能正常运作,日常学习存在困难,感觉在疲惫、无能为力。
此外,A也提出了一些思想偏激的观点,A认为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事情不值得做,毫无意义,以至于自己感觉毫无目标,自我价值观被破坏,因而衍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总结分析本次咨询中咨询师深入了解A的心理问题,得出了A抑郁症和自我价值观受损的结论。
首先,A由于课业繁重、心理压力等原因,情绪抑郁状态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精神状态不佳,感到疲惫、无助。
其次,A抑郁症中,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受损,使A之前有意义的事情都变得没有价值,令A失去动力,无从下手。
因此,在本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采取了指导抑郁症的心理技术,给A提供正确的心理观点,帮助A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
最后,咨询师进一步建议A,对自我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与调整,改其现有的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为A的未来发展提供基础。
四、总结本文分析了一名中职护理学生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师采取了开放式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A的心理问题,得出了A抑郁症和自我价值观受损的结论,并为A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为A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本文的案例只是为了说明这种心理咨询技术的有效性,不能作为一般情况下的推荐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