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1)
- 格式:ppt
- 大小:6.64 MB
- 文档页数:3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它经历了长达3 000多年的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由于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具有特别鲜明的审美观照的意味,所以当他们创造自己的灿烂文化时,文学就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了富有诗意的词句:“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至于在《易经》的卦爻辞中,那种描写古代生活的优美歌谣更是屡见不鲜。
如:“屯如,遭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
,’(《屯》六二)在春秋时期,诸侯贵族在会盟、聘问等外交活动及祭祀宴飨等国事活动中都把“赋诗”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更把“诗教”看成最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
这些史实都说明即使在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的上古时期,它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
到了魏晋时代,在文学已经觉醒目被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以后,文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了。
魏晋以后的士大夫几乎无人不写文学作品。
在某些文学特别发达的时代(例如唐代),作家人数之多、身份之杂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的。
在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典籍中,文学所占的比重是首届一指的。
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的确是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即使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文学也走过了3 000多年的历程。
在如此漫长的不中断的发展历程中,高峰迭起,瑰丽璀璨,堪称人类文化史上仅有之奇观。
正如前人所说,中国古代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焦循《易余龠录》卷15)。
唐五代诗歌初唐隋代:大体承袭以前的绮靡之风,除了薛道衡《人日思归》独特。
初唐: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台阁宫体四杰意义:诗风刚健清新,四人不满六朝以来的浮夸诗风,表现人生的种种真情实感,算是唐诗始音。
陈子昂(对诗风转变巨大贡献)和王绩贡献:1趋于写实,表达人的真实情感2拓宽诗歌境界,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3风格上突破齐梁浮艳诗风,六朝诗风与汉魏风骨。
盛唐产生原因:1社会经济繁荣2人们思想活跃,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3唐代取士较重视声名,一部分人由隐而士,走”终南捷径”4唐初佛道盛行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边塞诗派----高,岑产生背景:1战争频繁2文人投笔从戎俩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诗歌艺术特征1豪放飘逸2语言清新他抨击黑暗现实蔑视权贵杜甫诗歌思想内容1揭露了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好大喜功的政治讽喻诗《丽人行》《兵车行》2偏重于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3深沉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的咏怀诗《北征》《自京赴奉,,,,》4描绘自然景物,歌咏祖国山川。
风格:沉郁顿挫中唐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1诗歌的抒情性2诗歌的现实性3强调诗歌的表现作用,通俗易懂新乐府运动产生的背景1社会危机日益加深2矛盾日益尖锐3革新成为新潮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目的:批判现实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讽喻诗《观刈麦》《轻肥》;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杂律诗《》韦李;韩孟(奇险,艰涩难懂);元白(通俗易懂);刘禹锡,柳宗元晚唐杜牧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抒写自己的壮志与理想,表现出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另一个内容是讽刺统治者荒淫奢侈,这一内容的诗歌往往采取咏史形式以借古讽今。
李商隐诗歌三大类:政治诗;感怀诗;爱情诗唐五代词唐五代词词的产生和民间词(敦煌曲子词):词是一种和乐歌唱的新体诗。
因与音乐宴功相符,在唐五代被称为曲子词。
因为它和乐府一样配乐歌唱,又称乐府。
因词句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产生在唐代初期,它开始是民间传唱的一种曲子词,后经文人模仿创作,逐渐变成一种新诗体,词的产生与发展与唐代的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中国古代文学1 课程考核大纲一、适应对象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秘书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阶段的文学现象、古典作家及其作品的实际能力。
属于水平考试。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在100分钟时间内完成考试任务。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五、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编先秦文学了解先秦社会和文学概况第一章上古文学神话的起源、性质、类型。
认识《山海经》、《淮南子》中古代神话的名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擒蚩尤》等。
原始劳动歌谣及其与乐舞的关系。
原始劳动歌谣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第二章《诗经》理解风、雅、颂、赋、比、兴的内涵,概括《诗经》的内容,认识《诗经》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第三章先秦散文了解《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了解《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第五章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了解屈原生平,概括《楚辞》的内容,理解《离骚》的内容和艺术,认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风骚”的内涵。
第二编秦汉文学了解秦汉社会和文学概况第一章汉代乐府民歌认识乐府的概念,概括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概括《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和艺术。
第二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起源、班固与《咏史》,归纳《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艺术。
第三章汉代的辞赋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
理解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第四章汉代的政论文认识贾谊的政论,了解李斯及其《谏逐客书》。
了解班固与《汉书》、王充等人的政论文、张衡的诗赋创作。
第五章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写作,认识《史记》的文学成就,理解《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和文学概况第一章建安文学了解曹操、曹丕、曹植及其创作、建安七子,理解“建安风骨”的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1(文学史部分)绪论先秦文学概说一先秦文学的范围(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
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
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时间范围所谓先秦,一般而言就是指秦统一以前。
先秦文学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以前所有的文学。
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因为有文献记载的,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最早只能从殷商后期开始。
所以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商代文学,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各段中跨度最长的一段。
先秦文学的上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学的起源问题。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一)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上古诗歌:(1)内容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2)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巫术色彩:《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3)诗乐舞三位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 (二)上古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3 神话的内容(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创世神话、始祖神话(2)反映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的神话:洪水神话(3)反映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战争神话《山海经》简介山海经,十八卷,其中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5卷,大荒经4卷。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背景、目的和意义。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1.2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家。
第二章:先秦文学2.1 《诗经》了解《诗经》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和意义。
2.2 楚辞了解楚辞的起源和特点。
分析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和主题。
第三章:汉代文学3.1 汉赋了解汉赋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汉赋中的代表作品和风格。
3.2 汉乐府了解汉乐府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汉乐府中的代表作品和主题。
第四章:唐代文学4.1 唐诗概述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4.2 李白与杜甫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第五章:宋代文学5.1 宋词概述了解宋词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宋词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5.2 苏轼与辛弃疾分析苏轼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辛弃疾的词风和主题。
第六章:宋代文学(下)6.1 柳永与李清照分析柳永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和主题。
6.2 宋代散文了解宋代散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分析宋代散文的主题和风格。
第七章:元代文学7.1 元曲概述了解元曲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元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7.2 马致远与关汉卿分析马致远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关汉卿的词风和主题。
第八章:明代文学8.1 明代小说了解明代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明代小说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8.2 明代散文与诗歌了解明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分析明代散文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第九章:清代文学(上)9.1 清代小说了解清代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清代小说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9.2 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分析纳兰性德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曹雪芹的词风和主题。
第十章:清代文学(下)10.1 清代散文与诗歌了解清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分析清代散文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10.2 清代文学流派及影响掌握清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Ⅰ)课程编号:182132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编著,《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汉乐府民歌、《史记》、《汉书》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端及此期文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遗产。
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增强古代文学修养,提高鉴赏和利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中文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古代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与评论的方法,为今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必须了解先秦两汉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现象,能够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勾勒出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能够将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中加以关照,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能够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中国古代文学(一)》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一章:总绪论主要内容是: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宏观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先秦文学绪论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难点: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汇总【完整版】第一章上古传奇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讲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说与俗说、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奇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脚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算是一具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唱歌与舞蹈便算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算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能够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惟独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奇☆☆☆☆☆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算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算是远古人类对所观看或记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讲明,只算是它通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日子(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制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算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先秦文学1.1 概述:介绍先秦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重点内容:1.2.1 《诗经》:讲解《诗经》的成书过程、内容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1.2.2 诸子百家: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品及思想内涵。
1.3 难点内容:先秦文学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分析作品内涵。
第二章:汉代文学2.1 概述:介绍汉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2.2 重点内容:2.2.1 楚辞:讲解楚辞的起源、代表作品及其文学价值。
2.2.2 汉赋:介绍汉赋的繁荣时期、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2.3 难点内容:楚辞、汉赋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2.4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先秦文学与汉代文学的传承关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唐代文学3.1 概述:介绍唐代文学的繁荣原因、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2 重点内容:3.2.1 唐代诗歌:讲解唐诗的分类、代表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3.2.2 唐代散文:介绍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3.3 难点内容:唐代诗歌、散文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3.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宋代文学4.1 概述:介绍宋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2 重点内容:4.2.1 宋代词:讲解宋词的起源、代表词人及其词作风格。
4.2.2 宋代散文:介绍宋代散文的繁荣时期、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4.3 难点内容:宋词、散文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4.4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与宋代文学的传承关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元代文学5.1 概述:介绍元代文学的特殊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2 重点内容:5.2.1 元曲:讲解元曲的分类、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