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5.11 卫星运动的物理量比较问题千题精练
- 格式:doc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2.理解环绕速度的含义并会求解.3.了解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一、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三种匀速圆周运动的比较1.轨道半径: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轨道半径相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即r 同>r 近=r 物。
2.运行周期: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运行周期相同。
由T =2πr 3GM可知,近地卫星的周期要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即T 近<T 同=T 物。
3.向心加速度:由G Mm r2=ma 知,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小于近地卫星的加速度。
由a =r ω2=r ⎝ ⎛⎭⎪⎫2πT 2知,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大于赤道上物体的加速度,即a 近>a 同>a 物。
4.动力学规律(1)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满足GMm r 2=m v 2r=m ω2r =ma 。
(2)赤道上的物体不满足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GMm r 2≠m v 2r。
二、卫星的变轨问题 1.卫星变轨的原因 (1)由于对接引起的变轨 (2)由于空气阻力引起的变轨 2.卫星变轨的实质(1)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加时,G Mm r 2<m v 2r,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GMr可知其运行速率比原轨道时减小。
(2)当卫星的速率突然减小时,G Mm r 2>m v 2r,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GMr可知其运行速率比原轨道时增大。
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三、天体运动中的能量问题1.卫星(或航天器)在同一圆形轨道上运动时,机械能不变。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卫星速率增大(发动机做正功)会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增大,万有引力做负功,卫星动能减小,由于变轨时遵从能量守恒,稳定在圆轨道上时需满足G Mm r 2=m v 2r,致使卫星在较高轨道上的运行速率小于在较低轨道上的运行速率,但机械能增大;相反,卫星由于速率减小(发动机做负功)会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万有引力做正功,卫星动能增大,同样原因致使卫星在较低轨道上的运行速率大于在较高轨道上的运行速率,但机械能减小。
专题5.11 卫星运动的物理量比较问题一.选择题1.(2017·银川市高三模拟)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
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1所示。
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 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图中P 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图1A.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3B.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1nC.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n mD.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n 3m【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同R 3量=T 2同T 2量可知,T 2同T 2量=n 3m3,可知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 3,选项A 错误;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由v =ωr =2πTr 可得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v 同∶v P =n ∶1,选项B 错误;由G Mm r 2=m v 2r 解得v =GMr,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 v 量v 同=R 同R 量=n m ,选项C 错误;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v 量v P =v 量v 同·v 同v P=n 3m,选项D 正确。
2. (2016·河南开封高三质检)如图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B 是位于赤道平面内的近地卫星,C 为地面赤道上的物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 ,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 )2A .A 、B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R +h R )2B .A 、C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h RC .A 、B 、C 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 A >v B >v CD .要将B 卫星转移到A 卫星的轨道上运行至少需要对B 卫星进行两次加速 【参考答案】BD3.(2017·江苏卷,6)(多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论中心天体相同的两卫星物理量的关系第一种情况:两卫星轨道都为圆轨道(如图一所示) 1、两轨道上线速度的比较:B A v v rGM v r v m r Mm G <⇒=⇒=222、两轨道上角速度的比较:B A w w r GM w mrw r Mm G <⇒=⇒=3223、两轨道上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比较:B A a a rGMa a ma ma r Mm G<⇒==⇒==22向向 4、两轨道上周期的比较:B A T T GMr T T mr r Mm G >⇒=⇒=32224)2(ππ综上所述:两卫星轨道都为圆轨道时,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第二种情况:两卫星一个为圆轨道一个为椭圆轨道并且相切(如图二所示) 1、两轨道切点处线速度的比较:卫星C 过P 点时万有引力刚好提供向心力, 即:r GM v r v m rMm G CP CP =⇒=22卫星D 过P 点时做离心运动,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即:rGMv r v m r Mm G DP DP >⇒<22所以,CP DP v v >图一PD图二同理可得:卫星E 过Q 点时万有引力刚好提供向心力,即:rGMv r v m r Mm G EQEQ =⇒=22卫星F 过Q 点时做近心运动, 万有引力大于其所需向心力,即:rGMv r v m r Mm G FQ FQ <⇒>22所以,EQ FQ v v <综上所述:圆轨道与椭圆轨道相切时,轨道在外侧的卫星通过切点时线速度较大;轨道在内侧的卫星通过切点时线速度较小。
2、两轨道切点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比较:在切点处,对于圆轨道:万有引力提供卫星所受合力,也可认为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卫星绕中心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所以:2r GMa a ==向在切点处,对于椭圆轨道:万有引力也是提供卫星所受合力,又使其在椭圆轨道上围绕中心天体作时而远离或时而靠近的变速运动,这时万有引力既提供沿速度方向的切向加速度使卫星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又提供垂直速度方向的法向加速度(向心加速度)使卫星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但是对于远地点和近地点,万有引力与速度垂直,切向加速度为零,此时加速度等于法向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所以: 2rGMa a ==向 综上所述,在椭圆轨道与圆轨道切点处,椭圆轨道上加速度Q图二等于圆轨道上加速度;同时椭圆轨道上向心加速度也等于圆轨道上向心加速度。
专题5.11 卫星运动的物理量比较问题一.选择题1.(2017·银川市高三模拟)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
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1所示。
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 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图中P 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图1A.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3B.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1nC.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n mD.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n 3m【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同R 3量=T 2同T 2量可知,T 2同T 2量=n 3m3,可知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 3,选项A 错误;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由v =ωr =2πTr 可得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v 同∶v P =n ∶1,选项B 错误;由G Mm r 2=m v 2r 解得v =GMr,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 v 量v 同=R 同R 量=n m ,选项C 错误;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v 量v P =v 量v 同·v 同v P=n 3m,选项D 正确。
2. (2016·河南开封高三质检)如图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B 是位于赤道平面内的近地卫星,C 为地面赤道上的物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 ,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 )A .A 、B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R +h R )2B .A 、C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h RC .A 、B 、C 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 A >v B >v CD .要将B 卫星转移到A 卫星的轨道上运行至少需要对B 卫星进行两次加速 【参考答案】BD3.(2017·江苏卷,6)(多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万有引力与航天1.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冶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A.周期B. 角速度C. 线速度D. 向心加速度【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 A点睛:本题考查人造卫星运动特点,解题时要注意两类轨道问题分析方法:一类是圆形轨道问题,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求解;一类是椭圆形轨道问题,利用开普勒定律求解。
2.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将滑块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转化为OB杆绕O点的转动,图中A、B、O 三处都是转轴。
当滑块在光滑的水平横杆上滑动时,带动连杆AB运动,AB杆带动OB杆以O 点为轴转动,若某时刻滑块的水平速度v,连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AB杆与OB杆的夹角为β,此时B点转动的线速度为( )A. B.C. D.【解析】选A。
A点的速度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如图将A点的速度分解,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沿杆方向的分速度v A分=vcosα,B点做圆周运动,实际速度是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可以分解为沿杆方向的分速度和垂直于杆方向的分速度,如图设B的线速度为v′,则v B分=v′cosθ=v′sinβ,又二者沿杆方向的分速度是相等的,即v A分=v B分,联立可得v′=,选项A 正确。
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将滑块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转化为OB杆绕O点的转动,图中A、B、O 三处都是转轴。
当滑块在光滑的水平横杆上滑动时,带动连杆AB运动,AB杆带动OB杆以O 点为轴转动,若某时刻滑块的水平速度v,连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AB杆与OB杆的夹角为β,此时B点转动的线速度为( )A. B.C. D.【解析】选A。
A点的速度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如图将A点的速度分解,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沿杆方向的分速度v A分=vcosα,B点做圆周运动,实际速度是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可以分解为沿杆方向的分速度和垂直于杆方向的分速度,如图设B的线速度为v′,则v B分=v′cosθ=v′sinβ,又二者沿杆方向的分速度是相等的,即v A分=v B分,联立可得v′=,选项A 正确。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近地、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比较一、卫星运行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1.天体(卫星)运行问题分析将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物理量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G Mmr 2= ⎩⎪⎨⎪⎧ma →a =GM r 2→a ∝1r2m v 2r →v =GM r →v ∝1r mω2r →ω=GM r 3→ω∝1r3m 4π2T 2r →T =4π2r3GM→T ∝r 3即r 越大,v 、ω、a 越小,T 越大.(越高越慢)3.公式中r 指轨道半径,是卫星到中心天体球心的距离,R 通常指中心天体的半径,有r =R +h .4.同一中心天体,各行星v 、ω、a 、T 等物理量只与r 有关;不同中心天体,各行星v 、ω、a 、T 等物理量与中心天体质量M 和r 有关. 5.所有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
如右上图 6.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二、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由G Mm R 2=m v 12R ,得v 1=GMR=错误!m/s≈7.9×103 m/s. 方法二:由mg =m v 12R 得v 1=gR =9.8×6.4×106m/s≈7.9×103 m/s.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 min =2πRg=2π 6.4×1069.8s≈5 075 s≈85 min.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1)v 发=7.9 km/s 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2)7.9 km/s<v 发<11.2 km/s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 (3)11.2 km/s≤v 发<16.7 km/s ,卫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椭圆.(4)v 发≥16.7 km/s ,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三、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及赤道上物体的运行问题1.如图所示,a 为近地卫星,半径为r 1;b 为地球同步卫星,半径为r 2;c 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半径为r 3。
专题5.11 卫星运动的物理量比较问题一.选择题1.(2017·银川市高三模拟)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
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1所示。
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 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图中P 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图1A.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3B.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1nC.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n mD.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n 3m【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同R 3量=T 2同T 2量可知,T 2同T 2量=n 3m3,可知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 3,选项A 错误;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由v =ωr =2πTr 可得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v 同∶v P =n ∶1,选项B 错误;由G Mm r 2=m v 2r 解得v =GMr,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 v 量v 同=R 同R 量=n m ,选项C 错误;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v 量v P =v 量v 同·v 同v P=n 3m,选项D 正确。
2. (2016·河南开封高三质检)如图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B 是位于赤道平面内的近地卫星,C 为地面赤道上的物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 ,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 )A .A 、B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R +h R )2B .A 、C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h RC .A 、B 、C 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 A >v B >v CD .要将B 卫星转移到A 卫星的轨道上运行至少需要对B 卫星进行两次加速 【参考答案】BD3.(2017·江苏卷,6)(多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 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参考答案】BCD4.(多选)如图2,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向心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
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图2A.a 1a 2=r RB.a 1a 2=(R r)2C.v 1v 2=r RD.v 1v 2=R r【参考答案】AD【名师解析】本题中涉及三个物体,其已知量排列如下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r ,运行速率v 1,加速度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轨道半径R ,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a 2,近地卫星:轨道半径R ,运行速率v 2 对于卫星,其共同特点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 v 2r ,故v 1v 2=Rr。
故选项D 正确; 对于同步卫星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角速度相等,有a =ω2r ,故a 1a 2=r R。
故选项A 正确。
5.(2018·山东微山一中期末)(多选)如图2所示,a、b、c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质量相同,且小于c的质量,则( )图2A.b所需向心力最大B.b、c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C.b、c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D.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参考答案】BD6.(多选)如图3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 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图3A.T A >T BB.E k A >E k BC.S A =S BD.R 3A T 2A =R 3B T 2B【参考答案】AD7. (2017·河南平顶山高三联考) (多选)图3中的甲是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乙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周期约90分钟)、丙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它们运行的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它们都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3A.它们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 乙>a 丙>a 甲B.它们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是v 乙<v 丙<v 甲C.已知甲运动的周期T 甲=24 h ,可计算出地球的密度ρ=3πGT 2甲D.已知乙运动的周期T 乙及轨道半径r 乙,可计算出地球质量M =4π2r 3乙GT 2乙【参考答案】AD8、(2017·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二诊)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三颗卫星a 、b 、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 、c 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a 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 ,此时a 、b 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 )A .发射卫星b 时速度要大于11.2 km/sB .卫星a 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 的机械能C .卫星a 和b 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t =2πGM 8R3-ωD .若要卫星c 沿同步轨道与b 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 加速 【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卫星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7.9 km/s 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绕地球飞行作圆周运动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11.2 km/s 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发射卫星b 时速度大于7.9 km/s ,而小于11.2 km/s ,故A 错误;卫星从低轨道到高轨道需要克服引力做较多的功,卫星a 、b 质量相同,所以卫星b 的机械能大于卫星a 的机械能,故B 错误;b 、c 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所以卫星b 、c 和地球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 r 2=m ω2r ,解得ω=GMr3,a 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 ,所以卫星a 的角速度ωa =GM8R3,此时a 、b 恰好相距最近,到卫星a 和b 下一次相距最近时满足(ωa -ω)t =2π,解得t =2πGM 8R3-ω,故C 正确;让卫星c 加速,所需的向心力增大,由于万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卫星c 会做离心运动,离开原轨道,所以不能与b 实现对接,故D 错误.9(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称称量一个质量为m 的砝码读数为N 。
已知引力常量为G 。
则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A .该行星的质量为344316m T N πB .该行星的半径为mNT 224πC .该行星的密度为23GT πD .在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mNTπ2 【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万有引力作用与卫星的圆周运动【举一反三】在这颗行星表面以v 上抛一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地?10.(2016·河北百校联考)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
探测器预计在2017年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带回约2 kg 月球样品。
某同上得到一些信息,如表格中的数据所示,请根据题意,判断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 )A.23B.2C .4D .6【参考答案】B11.(2016·河南郑州高三月考)中国首台探月车“玉兔号”的成功探月,激发起无数中国人对月球的热爱。
根据报道: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16,月球半径为地球的14,则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得( )A .绕月球表面飞行的卫星与绕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周期之比为3∶2B .绕月球表面飞行的卫星与绕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6C .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1∶96D .月球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2∶3 【参考答案】BCD【名师解析】由于都是绕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 =G Mm r 2=m 4π2T 2r ,T =2πrg,可得T 月T 地=32,A 错误;由于mg =ma ,a 月a 地=16,B 正确;根据表达式M =gr 2G ,知M 月M 地=196,C 正确;根据公式M =gr 2G=43ρπr 3,ρ=3g 4πGr ,可知ρ月ρ地=23,D 正确。
12.(2015·江苏)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为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A ).110(B ).1 (C ).5 (D ).10【参考答案】B13. 最近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开普勒探测器最新发现的一个奇特的行星系统,命名为“开普勒-11行星系统”,该系统拥有6颗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行星围绕一颗叫做“kepler -11”的类太阳恒星运行。
经观测,其中被称为“kepler -11b”的行星与“kepler -11”之间的距离是地日距离的N1,“kepler -1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k 倍,则“kepler -11b”的公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的比值是:( ) A .13--k N B .k N 3 C .2123--kND .2123k N【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对于日地系统,由2224Mm G m r r T π=得T =对于“开普勒-11行星系统”, 由222''4''M m G m R R T π=,R=r/N ,M ’=kM 得'T =;所以'T T =C 正确。
14. (2016·海南)通过观察冥王星的卫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质量。
假设卫星绕冥王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除了引力常量外,至少还需要两个物理量才能计算出冥王星的质量。
这两个物理量可以是 A.卫星的速度和角速度 B.卫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 C.卫星的质量和角速度 D.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参考答案】AD15.(2016武汉汉阳一中模拟)据每日邮报2014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目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Kepler-186f 。
假如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该行星,进行科学观测: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宇航员在该行星“北极”距该行星地面附近h 处自由释放—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落地时间为t 1;宇航员在该行星“赤道”距该行星地面附近h 处自由释放—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落地时间为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