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中气道湿化减少炎症反应的对照研究文献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21
我们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护理学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检索了所有在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发表的文章。
这份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基于184个临床实践、系统综述和10份研究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中湿化相关的文章。
接下来的建议是遵循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的分级。
1:建议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均使用湿化;2:建议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主动湿化,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和舒适度;3:有创呼吸的病人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提供湿化的装置保证湿度在33-44 mg H2O/L之间,气体温度在34℃- 41℃,相对湿度达到100%。
4:有创通气的病人被动湿化时,建议湿热交换器(HME)提供的气体湿度至少要保持在30 mg H2O/L以上。
5:不建议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使用被动湿化;6:小潮气量通气的病人给与湿化时,例如:肺保护通气的模式时,不建议使用HME,它会增加额外的无效腔;7:HME不能作为常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策略。
关键词:主动湿化,湿热交换器,加温湿化器,疏水性,吸湿冷凝湿化,被动湿化。
综述:当有创机械通气跨越了上呼吸道的生理性加温加湿,气体的湿化成为了预防低体温、气道上皮细胞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气道阻塞的关键。
在许多案例中,浓缩的气道分泌物会引起气管导管的闭塞1。
对于没有跨越上呼吸道通气的病人气体加温加湿是否必要,尽管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共识,例如无创机械通气(NIV),主动湿化在临床上还是高度建议,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性2-7两种系统:主动湿化通过加热湿化器(HH)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器则通过湿热交换器(HME)来达到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再输送给机械通气的病人。
湿热交换器(HME)又被称为人工鼻,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型号:防水式、吸湿式、过滤式。
加热湿化器的作用是通过主动的增加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水蒸气含量8。
被动湿化器人工鼻的作用则是通过被动地保存病人呼出气体中的温度和水分,释放到病人的吸入气体中。
机械通气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使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以降低痰液粘稠度、减少痰痂形成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
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超过5d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仍采用常规呼吸机湿化装置湿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盐酸氨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
结果观察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
标签: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湿化;盐酸氨溴索;效果观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呼吸机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1]。
传统的机械通气湿化是常规使用呼吸机加温湿化装置。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往往需要使用脱水剂,加之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吸入干燥空气,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2],传统的湿化方法显然湿化不足,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
笔者于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我科行机械通气患者在传统湿化方法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方法比较,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颅脑疾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有人工气道,并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机械通气>5d。
排除标准:已有肺部感染;使用机械通气前有误吸史;再次使用呼吸机;既往慢性有肺源性疾病。
符合标准者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5~76(39.8±2.4)岁,GCS评分3~8(5.4±0.6)分。
呼吸机使用时间1~10(6.6±0.4)d。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个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昏迷程度、呼吸机功能及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实施方法对照组:使用呼吸机(C100,德国savina)时常规方法安装一次性呼吸回路,接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管口。
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作者:叶正龙徐巧莲李士荣邹辉邱海波【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潮气量对急性肺损伤(ALI )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小潮气量(LV组、传统潮气量(NV组及高潮气量(HV组5组。
机械通气4 h后,进行肺组织病理切片Smith评分、肺水含量(W/D 测定、肺通透性(LPI)测定(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125I拟白蛋白含量,计算两者比值),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TNF):a、IL 拟10 含量。
结果:Smith 评分、W/DLV组较ALI、NV HV组显著减轻。
肺泡灌洗液中TNF):a、IL拟10含量LV组较NV HV 组显著减低。
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能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对ALI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炎症反应大鼠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 flue nee of with different tidal volume on inflammatoryven tilatio nresp onse in ra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ALI). Methods 30 male SD rats were ran 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o rmal group, ALI group,low tidal volume(LV) group, traditi onal tidal volume(NV) group,high tidalvolume(HV) group.After 4 hour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ung injury was evaluated by Smith lunginjury score, lung water content(wet/dry, W/D) and lung permeability index(LPI),tumor necrosis factor 拟、a (TNFO;a )a nd in terleukin 拟10(IL 拟10) levels in bron choalveolarlavage fluid (BALF) 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Smith lung injury score and W/Din LV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V group and HV group, and Smith lung injury score, W/D, and LPI in HV group was the highest of all groups. Co nee ntratio n of TNF以a and IL 拟10 in LV group were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V group and HV group.Con clusi on LV ven tilati on can in hibit in flammatory resp onse and alleviate lung injury in rat with acute lung injury.Key words : acute lung injury; ventilation; inflammatoryresponse; rats患者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重要手段,由于患者ALI病变的不均一性和具有正常通气功能的肺泡明显减少,使得在机械通气不当时,可以加重原有的肺损伤,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引发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1]。
简述应用循证护理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0-29T06:25:42.90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5期作者:许春燕[导读] 在循证医学影响下产生了循证护理这一全新的护理观念许春燕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404000摘要:在循证医学影响下产生了循证护理这一全新的护理观念,其护理实践是建立在可靠、科学、真实的科学证据上的。
对于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呼吸机习惯性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它属于一种感染性疾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和死亡率,使患者的预后恢复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应用循证护理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循证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对其危重患者来说,在其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48小时后较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机械通气中,它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
研究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高致死率。
并且,在院内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1],患者院内感染死亡情况的发生与该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以,当前临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2]。
在传统循证医学中,循证护理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其护理实践工作的开展是在最佳临床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得到明显改善其循证护理的主要目的。
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和推广循证护理的影响作用下,在护理实践中开始大力应用循证护理。
本文主要对应用循证护理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循证护理措施1.1呼吸机管路(1)循证: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时,会将气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破坏,使气道正常的加湿、加温作用丧失[3]。
因没有及时倾倒雾化器、湿化器、呼吸机管路等各种装置的冷凝水或消毒不严,都会使具有较高含菌量的气体进入患者的体内。
研究发现,人工鼻能够对人体解剖湿化系统进行模拟,存在过滤、湿化、加温的作用,可以将人工气道的不足弥补,防止发生吸入感染,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科室:急诊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械通气是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或辅助呼吸动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和方法【l】。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是危重患者生命支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2】。
作为一种高风险治疗措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
如果护理或操作不当,极易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狭窄等多种并发症,不仅造成患者脱机困难,延长住院周期,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更可致患者病死率增加。
1、监测1.1 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皮肤、尿量变化、意识、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并注意观察患者两侧胸廓的呼吸运动和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是否与呼吸机一致,有无异常呼吸。
1.2 呼吸机监测注意监测呼吸机的参数和工作状态,呼吸曲线是否正常,并及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如出现呼吸机报警和参数变化及时调整,确保呼吸机正常工作。
2、气道护理2.1 严格无菌操作气道切开及插管为侵入性有创检查,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且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抵抗能力下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3】。
2.2 固定气管导管如患者昏迷程度较轻或意识清楚,则易由于耐受性差而吐管,不仅影响通气效果,还可损伤支气管黏膜。
因此,在气管切开后,外套管固定带应打死结,并保持松紧以能通过1指为宜。
并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镇静类药物应用。
2.3 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后,水分蒸发增加,且因为机械通气导致通气量增加,加速了气道水分的蒸发。
如不及时气道湿化,则可导致黏膜干燥,气道分泌物干结,影响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导致排痰不畅,导致呼吸道阻塞,在影响通气效果的同时也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