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与人工气道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33
简述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至关重要。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摘要】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在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中广泛应用,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显示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气道管理技术方法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如相关性肺炎等。
结合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技术体会,本文主要对人工气道管理技术方法总结分析。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气道管理【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36-02有创机械通气是常用于危重患者的呼吸支持,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需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口腔或于气管切开后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机械通气时最常用的建立气体通道的方法。
人工气道建立后使部分上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丧失。
另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均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疾病抢救成功,争取早日撤除呼吸机的关键因素。
1 人工气道的管理1.1 环境的管理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房间内,若无条件,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以温度22~24°C,湿度60%~70%为宜,并用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d,空气消毒落尘2次,每周监测1次空气菌落数。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定时开窗换气,严格控制探视人员,谢绝上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1.2 气管插管的管理气管插管完成后,用干纱布擦净面部油渍、汗渍。
固定前,记录导管顶端距门齿的距离。
固定时多需要1~2个牙垫;需要粘性较好的胶布。
而经鼻插管,应经常改变固定导管的支撑点,内外两侧交替,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管路的支架,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和接口处对导管和其支撑点得压迫,防止压伤。
每日更换胶布或在胶布松动时更换,并时时检查导管有无移位;做好病人双手约束,以防止自行拔管。
1.3 气管切开置管的管理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长的绕过颈后,在颈侧打死结或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及心得解放军第一八一中心医院干部病房冯丽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机械通气治疗中积极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改善通气、纠正缺氧、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证气道通畅、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倘若人工气道护理不当,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肺部并发症,影响病人顺利康复,严重者甚至可威胁病人生命。
因此,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非常关键,具体要点如下:[1]、妥善固定套管:①气管插管:应经常检查气管内导管上的标记,以便于观察导管是否移位,并用进口胶及系带固定;每次改变体位时护士应用手固定患者口中或鼻中的导管,防止脱落。
②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松紧适宜,以容纳一指为宜,注意一定要打死结,以免松开,套管脱出;翻身时注意固定套管,避免套管扭曲,同时做好周围皱折处的皮肤护理。
[2]、气囊的管理:气囊是密闭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工具,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 cmH2O之间,每班应检查气囊压力1次,以防止气管内壁受压坏死,不常规放气。
[3]、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在有创性操作时严格操作规程如吸痰、口腔护理等,以预防加重继发感染。
①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切口周围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更换频率应视其污染程度而定,一般2次/d,必要时随时更换;②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应每天清洗消毒,分泌物多时,4 h清洗消毒1次,防止痰液堵塞套管;③注意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切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以指导用药。
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由于口腔吞咽和自洁能力下降,口咽分泌物增多,为致病菌的大量孳生提供了条件,易发生口腔感染。
而口腔细菌移位进入下呼吸道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用生理盐水或0.02%洗必泰棉球做口腔护理2~3次/d,为防止真菌感染,可用0.4%碳酸氢钠漱口液口腔护理,2次/d。
⑤环境管理:病室应减少人员流动和探视,通风换气2次/d,30min/次,紫外线消毒2次,1h/次,湿度保持在70%以上,地面和床铺应采取湿式清扫。
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人工气道管理是指通过安放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等方式,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医疗护理措施。
它被广泛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时,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人工气道的正确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2. 重要性(1)保障气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能够有效保障病人的气道通畅,确保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降低误吸风险,维持呼吸功能。
(2)辅助机械通气: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人工气道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人工气道,可以将呼吸机连接到病人的气管,以协助和支持病人的呼吸。
(3)护理措施实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为其他护理措施提供操作通道,例如气道吸痰、氧疗、药物给予等,对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4)减少呼吸道感染:正确的人工气道管理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切开管,保持通气道的清洁,有效预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5)提高生存率:对于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合理的气道管理可以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并提高生存率。
及时发现并处理插管脱落、气囊破裂等并发症,对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 影响因素(1)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的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气道管理的各项操作规范,能够熟练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护理环境和设备:护理环境应保持清洁,设备完善并符合卫生要求。
合适的床位、支撑架、插管道具、气囊等设备能够提供安全稳妥的插管操作和后续护理。
(3)病人自身因素: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会影响人工气道管理的难度和需求。
老年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存在咽喉炎、声带损伤等问题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管理。
(4)护理措施的质量: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需要高质量的护理措施。
例如,正确的气囊充气、管路连接紧密、定期位置翻身等操作可以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5)团队合作:医护团队应高效协作,确保人工气道管理的安全性。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94 期2019 Vol.6 No.94188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周云霞,宋云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32)【摘要】文章就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等做总结和分析,旨在更全面的认知我国在人工气道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4.188.01近年来,国内对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管理研究在持续性深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现将情况做一综述。
1 气管导管的固定一般而言,经鼻或经口进行的气管插管需要对导管插入的深度进行标记。
如果是从口中进行导管插入,需要记录到门齿的长度,如果是经过鼻做导管的插入需要记录到外鼻孔的长度。
如果在插管的过程中发现外露的导管比较长,此时需要对其进行修剪,这样可以减少通气无效腔量和对患者的刺激。
为了保证置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需要做到班班交接,这样,交接人员对置管的深度会有准确的掌握。
2 气囊的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实践中,气囊的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积极的分析和讨论气囊的管理实践现实意义显著。
就气囊的管理分析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气囊的压力。
气囊必须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其固定导管和密闭气道的作用,所以保证气囊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是气囊的充气。
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在临床上进行气囊充气的主要方法有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技术、气囊测压表以及触摸判断法。
其三是气囊的放气。
在目前的医疗实践中使用的气囊更具具体压力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以及等压气囊。
在传统的护理中,每4~6小时需要进行一次放气,每次的放气持续5~10 min。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科室:急诊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械通气是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或辅助呼吸动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和方法【l】。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是危重患者生命支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2】。
作为一种高风险治疗措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
如果护理或操作不当,极易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狭窄等多种并发症,不仅造成患者脱机困难,延长住院周期,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更可致患者病死率增加。
1、监测1.1 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皮肤、尿量变化、意识、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并注意观察患者两侧胸廓的呼吸运动和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是否与呼吸机一致,有无异常呼吸。
1.2 呼吸机监测注意监测呼吸机的参数和工作状态,呼吸曲线是否正常,并及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如出现呼吸机报警和参数变化及时调整,确保呼吸机正常工作。
2、气道护理2.1 严格无菌操作气道切开及插管为侵入性有创检查,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且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抵抗能力下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3】。
2.2 固定气管导管如患者昏迷程度较轻或意识清楚,则易由于耐受性差而吐管,不仅影响通气效果,还可损伤支气管黏膜。
因此,在气管切开后,外套管固定带应打死结,并保持松紧以能通过1指为宜。
并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镇静类药物应用。
2.3 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后,水分蒸发增加,且因为机械通气导致通气量增加,加速了气道水分的蒸发。
如不及时气道湿化,则可导致黏膜干燥,气道分泌物干结,影响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导致排痰不畅,导致呼吸道阻塞,在影响通气效果的同时也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