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玄武岩为黑色,质地较软,疏松多孔,地表留存量较小,大都被侵蚀搬运。
2、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火成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颜色美观。
3、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很少的比重。
沉积岩有层理结构,中富含矿产,化石出产在沉积岩层。
4、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地表有石灰岩广泛分布。
【例题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7-9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A.花岗岩、石灰岩B.石灰岩、页岩C.砾石层、花岗岩D.页岩、砾石层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在()A.页岩地区B.砾石层地区C.石灰岩地区D.花岗岩地区3、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B.曾经经受水平拉张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D.适宜建大坝水库【例题 2】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6~7题。
图3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C、Ⅲ——⑤D、⑥——I【例题 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 C.丙B.乙 D.丁1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① C.③【例题 4】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⑤B.② D.④图 1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二、向斜、背斜和相关判断 1、概念①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内部和外部物质在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地表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既是地球的生命支撑系统,也是自然界维持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表风化和侵蚀,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始阶段。
地表化学和物理作用导致地表岩石分解、碎裂和溶解,形成了一定的土壤和岩屑。
这些物质会受到地表水流、风和冰雪等力量的作用,被运输到其他地方,最终沉积下来,进而形成新的岩石。
其次是岩石内部的物质变化。
当地壳深部的岩石遭受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它们就会发生物质的转化、扩散和交换,从而形成新的岩石和矿物。
此外,岩石圈物质循环还包括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物质的交换。
地球内部的物质可以从地球深处向上升华,同时也可以从地表向下沉积,这两种流动与地球内热对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最后,岩石圈物质循环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如大量的开采、工业污染、城市化和土地开垦等等。
这些活动都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产生明显的影响。
总之,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还涉及到地表风化、侵蚀和沉积等环境因素。
同时,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研究与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理之岩石圈物质循环总结
做题过程:先找岩浆,再找岩浆岩。
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岩浆经过①上升冷却作用变成岩浆岩。
●岩浆岩在②外力作用变成风化沉积物(沙石、粉末)。
●风化沉积物经过③固结成岩作用变成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经过④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变成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过⑤重熔再生作用重新变为岩浆。
资料补充:
岩浆岩
特点:分为喷出型和侵入型。
(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典型岩石:玄武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花岗岩(中粗粒结构)、流纹岩、安山岩等。
沉积岩
特点:多位于地球岩层表层,岩石不坚固,有化石存在;沉积岩是分层结构。
典型岩石: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页岩、砂岩、砾岩等。
沉积岩的产物:化石、煤、石油
变质岩
特点: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典型岩石: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
(石灰岩在变质作用下变成大理岩;砂岩、砾岩在变质作用下变成石英岩;页岩在变质作用下变成板岩)
公众号:2020押题 获取更多免费押题卷。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转化的?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转化主要通过岩石循环和岩石圈动力作用来实现。
下面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
1.岩石的形成:岩石圈中的新岩石可以形成于火山喷发和火
成活动,即火成岩的形成;或形成于沉积过程中,即沉积
岩的形成;或形成于高温高压作用下,即变质岩的形成。
2.岩石的变质:当岩石受到高温和高压作用时,其组成和结
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
这种变质作用通
常发生在岩石深部的地壳下方,如板块碰撞带或岩浆侵入
区。
3.岩石的熔融:当岩石处于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可能会发生
部分或完全熔融,形成岩浆。
岩浆可以在地下冷却固化形
成火成岩,或通过火山喷发进入地表,并在空气中冷却形
成火山岩。
4.岩石的侵蚀和运送:岩石圈中的岩石可能会受到侵蚀作用,
如风、水、冰等,将其物质颗粒溶解或搬运到其他地方。
这些颗粒以沉积物的形式沉积在地表或水体中,形成沉积
岩。
5.岩石的再循环:通过板块运动和地壳拓展,岩石在地球上
不断地运动和再循环。
岩石圈中的板块相互碰撞、相对运
动或下沉,推动岩石的形成、变质和熔融,从而实现岩石
物质的再循环。
这种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转化过程是长期的、持续的地质过程。
它在地球上维持着生态和环境的平衡,同时也会对地球上的地貌、地震、火山活动等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内各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
其中,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与其他圈层不同,主要是指岩石和矿物质的产生、分解和再循环。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涉及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和再循环四个过程。
1、岩石的形成岩石的形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岩在地表冷却后形成的;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长期的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压、高温和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种类的岩石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和地质时期都有不同的形成方式。
2、岩石的变质岩石的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性变化的过程。
在地球的内部,岩石会受到高温和高压的影响,从而发生变质。
例如,板片岩就是由原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
3、岩石的侵蚀岩石的侵蚀是指因水、风、冰或重力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将岩石破碎、分解、移动和沉积的过程。
侵蚀作用是不断改变岩石圈的形态和构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河流冲刷岸边的岩石,形成峡谷和瀑布;风沙作用将岩石侵蚀成沙漠中的沙丘。
4、岩石的再循环岩石的再循环是指岩石中物质的重新利用和再造的过程,主要是指地壳板块的造山作用和岩浆的喷发。
在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作用下,原有岩石会被挤压形成新的山脉,同时也会发生沉积、侵蚀等变化。
在岩浆的喷发过程中,地球内部的物质会涌向地表,形成新的火山岩和火山喷发物。
这些新的岩石还会被侵蚀和压缩,增加地球上物质再循环的程度。
总之,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地质过程,与其他圈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了解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地球的物质循环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1500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固体岩石和地壳内的物质在地球表面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不同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沉积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1. 岩石的形成和变质:岩石的形成是指岩石从原始物质经过熔融或沉积等过程形成的过程。
岩石的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
岩石的形成和变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始阶段。
2. 岩石的侵蚀和破碎:岩石的侵蚀是指外部力量(如水流、风力、冰川等)作用下将岩石分解、破碎和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风化、冻融、水蚀等自然力量的作用造成。
岩石的侵蚀和破碎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3. 岩石的运移和沉积:岩石的运移是指岩石破碎后,被外部力量如风、水流等运输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岩石的沉积是指岩石颗粒在运移过程中,由于外部力量的减小而从水流、风力等悬浮状态沉到底部的过程。
岩石的运移和沉积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阶段。
4. 岩石的再结晶和变成:岩石的再结晶是指岩石在新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
岩石的变成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地质过程中发生互相转化的过程,如岩浆岩变成斑岩、辉石岩变成橄榄岩等。
岩石的再结晶和变成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5. 岩石的再熔融和岩浆的上升:岩石的再熔融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化成岩浆的过程。
岩浆的上升是指岩浆通过地壳上层的裂隙和缝隙向地表上升的过程。
岩石的再熔融和岩浆的上升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阶段。
6. 沉积岩的成岩和再沉积:沉积岩的成岩是指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
再沉积是指沉积岩经过改造或重新沉积的过程。
成岩和再沉积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同的地质作用,地球上的岩石和地壳内的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而且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的演化和地球上的生命起着重要的影响。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和岩石组成的圈层之间的物质流动和转化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以及岩石圈与大气、水、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主要指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和地球温度场的变化。
这些过程包括岩浆流动、地壳构造运动、温度场变化等。
2、岩石圈与大气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岩石和气体之间的交换,以及岩石圈外的大气和地壳之间的交换。
3、岩石圈与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水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水和岩石之间的交换,以及岩石圈外的水体和地壳之间的交换。
这些交换和循环过程包括水的地壳内循环、水的地壳外循环等。
4、岩石圈与生物体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主要指生物体对岩石圈的影响和岩石圈对生物体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生物体对岩石圈的地质作用、岩石圈对生物体的气候作用等。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地球的生命支持、环境调节和资源提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于了解地球运行规律、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壳层,由岩石构成,是地球重要的地质构
造之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物质的地质作用、矿
物的形成、生物的作用等多个方面,下面就来分步骤阐述一下岩石圈
的物质循环过程。
第一步,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部不断释放热量,产生一系列地质
作用,如地震、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等,这些作用对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使大量的岩石矿物被释放出来,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岩浆活动可以产生新的岩石和矿物,从而
推动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二步,矿物的形成。
在地质作用的作用下,一些元素和化合物
可以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这些矿物有些是宝贵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等,有些是工业上必须使用的矿物,如铁、铝、石灰石等。
矿物的
形成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三步,生物的作用。
生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些生物常常在岩石上繁殖生息,它们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可
以形成肥料,为植物提供养分。
有些生物通过钻孔、啃咬等方式,为
岩石圈提供了物质交换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的三个方面,地质作用、矿物的
形成和生物的作用。
这些过程互相影响,通过地球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形成了岩石圈中的岩石和矿物,这些物质的循环推动了生物和人类的
发展和繁荣。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人们的不断
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物质循环机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维持生物圈代谢:岩石圈物质循环能够为生物圈提供有机物质,通过沉积过程,有机物质变为有机质,使生物徐徐维持生物圈代谢;
2、保证地表温度稳定:岩石圈物质循环还能保证地表温度的稳定,特别是海洋沉积过程中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质过程,能够保证地表温度的稳定,从而保证生物可以顺利地演化发展;
3、加速生物进化:岩石圈物质循环在物质流动中起着推动作用,可以使物质流动加快,有利于新元素Created进入生物体,从而加快生物的进化,另外,在岩石的变质过程中,特定的物质流动也可以改变地球的地质环境,影响生物的演化;
4、控制气候变化: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影响也可以使生物体环境的气候变化趋于稳定,从而使生物可以顺利地演化发展。
5、加速地质年代判断: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发现放射性元素,并计算其衰变速率,从而可以加快各个地质时代的具体年代的判断和精确测定;
6、加强现代地质研究:同时,岩石圈物质循环还可以为现代地质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数据,从而加强现代地质研究。
总之,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为生物的演化和现代地质研究提供多重有益的作用,也为科学研究获得重要的认识,不可或缺。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引言岩石圈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圈层之一,它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一部分。
岩石圈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大陆和海洋地壳,同时也是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质的来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物质在地壳、岩石、大气和水体之间的转移和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对地球的演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机制。
地壳岩石的形成地壳是由岩石所构成的地球的最外围的圈层。
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可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这些地壳岩石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沉积等。
火山喷发过程中,地壳深部的岩石被加热并蒸发成气体,然后通过火山口排放到地表,形成火山岩。
岩浆侵入是指岩浆在地壳中上升并逐渐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而沉积是指地壳上的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压实和水化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这些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壳岩石,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点。
物质的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岩石的风化和侵蚀、物质的运移和沉积,以及岩石再生和再结晶。
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岩石的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和水、气、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破碎和分解的过程。
风化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质逐渐被氧化、还原、水解等作用分解为细小的颗粒和溶解物质,形成了土壤。
侵蚀是指外力(如风、水等)将风化产物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风化和侵蚀是岩石物质进入水体和大气的前提条件。
物质的运移和沉积风化和侵蚀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会通过受力、溶解、扩散等作用,从地表向地下和水体中运移。
这些被运移的物质会随着水流、风等的作用,逐渐沉积在其他地方。
这些沉积物会在长时间的压力和水化作用下逐渐固化成岩石,形成新的地壳。
岩石再生和再结晶岩石再生和再结晶是指存在于地下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过程。
在地下,岩石受到上部岩石的压力,并且受到地热作用的影响,会逐渐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
这些新的岩石可以通过地壳抬升、侵蚀等作用再次露出地表,开始新一轮的风化和侵蚀过程。
岩石圈物质是怎么循环的岩石圈的主要特点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范围是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包括地壳。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岩石圈物质是怎么循环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
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
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
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
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课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岩石圈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或者地壳内部物质可理解为岩石。
要说明岩石圈或者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次要联系各种地质作用来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但不深入讲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与相应的地质作用。
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根据课标,在落实“运用示意图说明”的要求时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则需要学生理解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浸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
要表现出循环的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从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角度叙述了地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本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从圈层的角度来分析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物质的运动转化过程。
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打好基础。
我所教的高一学生基础一般,对于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课外的一些地理现象关注的比较少,但是由于房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可以提供学生一些直观的材料,比如说沉积岩、变质岩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实地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于岩浆活动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地质作用了解较少,虽然经过前一节的学习,但是学生对于将地质作用应用到岩石间的转化过程上还是会存在一定难度。
特别是物质循环意识的建立比较困难。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兴趣探索自然环境的一些规律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应的地理现象。
学生对于地理概念上容易混淆,因此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定义要做以解释和区分,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图片和大理石产地的学生介绍并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岩石分类和成因。
学生通过游戏演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运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绘制简要的示意图并叙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分析:“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是本课的课标基本要求,因此运用书中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受自己的归纳理解能力的限制,自行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对于涉及的概念知识合理设计设问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图示法:利用实物图片、动画演示以及书中示意图等,引导学生分析,获取信息。
探究法:引导学生演示,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合作画出示意图,增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听同学讲解了解岩石分类,通过观察动画演示理解影响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再通过学生分组和交换座位演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叙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示意图并叙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通过练习反馈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教学流程图:
【教学资源选择】
华表与大石窝地区图片
周口店和十渡地区沉积岩景观图片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动画演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1
绘制示意图
练习反馈
成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岩浆岩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重新深入到地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循环运动的。
指导小组合作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注意表现出循环过程
出示练习 质岩 三位同学回到一组, 思考总结已形成的岩石会重新深入到地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叙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注意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上升到地表,再次经过风化等外力作用。
合作完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并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完成练习 提高学生运用图形和应用原理的能力 反馈学习情况
板书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练习: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 —— 重熔再生 B. ② —— 外力作用 C. ③ —— 冷却凝固
D. ④ —— 变质作用
2、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A. B. C. D. 3、图中序号所在位置属于外部圈层的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正确表述是
A. 甲——重熔再生
B. 乙——变质作用
C. 丙——沉积作用
D. 丁——冷却凝固
岩 浆
岩浆
岩
变质岩
沉积岩
① ② ③
④
④
④
② ③
①冷却凝结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图4
岩 浆 沉积岩 变质岩 沉积作用 重熔再生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 变质岩 岩 浆 岩浆岩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岩 浆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